語文挑山工的教學設計(精選3篇)
語文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篇1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道理。
二、學習準備
有條件的挑點東西登十幾級臺階,體驗一下生活。
三、學時安排
三學時。第一學時,熟讀課文,了解大意;第二學時,討論、體會挑山工登山的執著、艱辛;第三學時,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明白文章蘊含的道理及作者觀察生活和寫文的方法。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注意生字“溜、貨、奏、衡、誦、杖、超、肌、拘、耽、誤哲”的讀音)。
3、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并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談談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寫描寫挑山工外貌、衣著、神態和動作的句子。
第二學時
1、聽寫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帶著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問題默讀全文,畫出挑山工登攀的語句。
3、仔細閱讀第一自然段,畫出折尺形的.登山圖。
4、把文中描寫挑山工登攀的語句連起來讀一讀,并對照課文插圖,頭腦里要浮現出挑山工朝著一個目標艱難地不斷地奮力登攀的形象,聯系自己的登山體驗及見過的登山的畫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艱辛、執著。
5、與同桌討論:挑山工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從不同角度(如:目標明確、吃苦耐勞、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樂觀開朗的性格)談談自己讀后的感受,發表有創意的見解。
6、在課文插圖下面寫幾句最想說的話,可寫描述性格的話,體現挑山工的艱辛;可寫贊美性的話,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等。
第三學時
1、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各小組自由選擇一句含義深刻的語句,共同討論其含著的意思。小組長要綜合組員的意見,不要忽略組內有創見的和不同的意見。
2、組織小組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其他同學可以爭論、補充、修正、綜合,使各種看法更完整、更準確。
語文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轉換成書本的語言,有條理地說一說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挑山工說的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3、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自己個性化的認識。為挑山工登攀的畫面題詞和題句。
4、敬佩挑山工一心向著目標,腳踏實地、一勁兒往前走的精神。
教學流程:
一、轉換言語,話說挑山工登山。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當代作家、畫家馮驥才的作品《挑山工》。交流課前預習,疏理文脈。
2、同學們,書是讀出來的,讓我們拿起書本,自由地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在老師沒有提示你們停下時,你們就多讀課文幾遍。(3分鐘)
3、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呢?(先在紙上畫一畫,然后再說一說,一生上講臺畫,其余學生在紙上畫線路)
4、看圖介紹挑山工如何登山。
5、帶著這樣的畫面,一起讀一讀課文第一段。
二、引導探究,暢談個性化認識。
1、過渡: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約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課文用一段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這個事實,我們讀一讀。(齊讀第二自然段)
2、要把課文讀好,首先要進入情景,讀到“在道邊,誦讀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題句”,你就看到了這樣的畫面,讀到了“在喧鬧蝗溪邊洗臉洗手”,你就在溪邊洗臉洗手;讀到“他們會不聲不響地在你身旁慢吞吞走過,悄悄地走到你的前面去了”,你的眼前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景,大家再自由讀讀課文。
① 推薦心目中讀得最好的同學示范一下。
② 朗讀接力賽
③ 最好的鼓勵方式除了掌聲以外,那就是帶領他們再美美地朗讀課文。最高境界的朗讀是我們能與作者心靈相通。這些文字如同出自我的口,外在表現是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寫在臉上,寫在眼睛里。(齊讀第二自然段)
3、這么美的一段話,讓他們印在我們心中,(生背誦→師生齊背)
(一) 探究“相遇”談認識 (3—6段)
1、過渡:一次泰山寫生,我就親身遇到了這種情況。那么到底我們有幾次相遇呢?靜下心來,讀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語言。
2、生默讀,師巡視:不動筆墨不讀書;
3、交流:讀讀與他們相關的句子;
① 根據學生朗讀,師板書:
(在山下、回馬嶺、五松亭、山道上……小賣部門前)
② 連起來讀這幾處描寫,發現什么?(作家很仔細,每一次遇到的描寫都不一樣)
4、在這幾次見面中,給你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些話?
(二) 山民說的那一段話。
請把自己的理解與伙伴溝通一下,比賽,看哪一組認識最深,語言組織得最好,最能體現合作成果。
交流:二組后比較,哪一組的認識更深一些,語言組織也更好一點。
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得更深刻一些。
三、為畫題詞,表達心聲。
1、這幾組同學代表了我的的心聲。作者也從山民的生活里受到啟發,齊讀最后一段。
2、作者僅僅是需要這幅畫嗎?(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精神,向著一個目標不斷奮進,永不松懈的精神;做事勤奮向上,步步做實,就能成功的道理)
3、讓這種精神,鼓舞你,鼓舞我,鼓舞我們大家。讓我們所有想說的話濃縮成一個詞 ,一句話,寫在書本的畫上,讓這些話語成我們學習的動力。
(登攀、腳踏實地、奮進、目標、前進、收獲、人生的價值在于不斷地奮斗……)
4、小結:讓挑山工的形象,不斷激勵我們向前,讓我們題詞,題詞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四、布置作業,
1、摘抄喜歡的詞句,背誦積累。
2、收集馮驥才的作品并閱讀喜歡的一篇。
語文挑山工的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通過一組課文的學習,對自己有所感悟和收獲,從中得到啟發。
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話語中蘊含的意味深長的意思。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從而領悟文本傳遞的含義。
教學方法:
讀、說、思、議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閱讀議題:生活中的啟示。
2、簡介作者。
二、學習新課
1、初讀文本,群體挑山工。
說說挑山工在你的心中留下的初步印象?
2、再讀文本,個體挑山工。
學生交流預設一: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語,似乎包蘊這意味深長的哲理。
學生交流預設二: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為我需要它。
師引導:有什么地方不理解?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
出示金鑰匙:我們經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聯系上下文。
學生交流預設三:鏈接山民的話。
他想了想說:“我們哪里有近道,還不和你們是一條道?你們走得快,可是你們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停下來唄!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樣,兩天也到不了山頂。就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別看我們慢,走長了就跑到你們前邊取了。你看,是不是這個理兒?”
交流:從山民的`話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師生對讀。
學生交流預設四:對比提升。
如:或者在道邊誦讀鑿在巖壁上的古人的題句,或者在喧鬧的溪流邊洗臉洗腳,他們就會不聲不響地從你身旁走過,悄悄地走到你的前頭去了。
引導:游人上山的心情應該是怎么樣的?而挑山工呢?
再讀挑山工的話語,你從他的話中還體會到了什么?
3、品讀文本,理想挑山工。
出示圖片,大膽質疑。你有什么發現或問題?學生交流解疑。
引導思考:說說最后一段話的含義。
“它”指的是什么?作者需要它嗎?再次齊聲朗讀。
4、延伸文本,體會生活。
本文的寫法是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講述一個道理。還學過類似的課文嗎?
《珍珠鳥》珍珠鳥與作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什么變化?說說你的感受。
《野草》 這是一種怎樣的草?具有什么品質?說說你的感受。
三、總結
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事,每個人感受不同,往往收獲的也不一樣。挑山工的作者馮驥才不光飽覽壯麗山色,還能關注不聲不響的挑山工,并從中悟出哲理。生活就是一本書,只要你細心體會,你會從中收獲更多的人生體驗,這就是生活帶給我們的啟示。
四、布置作業
1、結合這一組課文內容,為自己寫一句座右銘。
2、挑山工就是挑貨工,思考作者為什么不用“挑貨工”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