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理念: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語文課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自主地位,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選擇,自由閱讀,相互交流,充分表達。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掛”、“街”等13個生字,會寫“園”、“因”等6個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感悟作者通過畫太陽要表達的心愿。
重點難點:
朗讀課文,認字。
教具準備:
彩筆、生字卡片、教學課件、太陽圖若干等。
自主預習:
朗讀課文
提練主線:
自讀課文,“我”畫了四個什么樣的太陽?(根據學生回答貼太陽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示題質疑
1、有位老公公,面孔紅通通,晴天起個早,按時來上工。(太陽)
2、板書課題《四個太陽》,學生齊讀。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提問)
過渡:想解開這一個一個的小問號,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18課《四個太陽》。
二、初讀課文,自主生字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
2、課件出示生字新詞,檢查生字讀音:
(1)誰會讀?小老師帶全班讀。
。2)學生齊讀,打亂順序讀。
。3)去掉拼音,隨機抽讀。
3、你記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記住的?(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還沒記住的字,可以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繼續識記。
4、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指名分段讀課文,注意要求正確朗讀。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讀課文,“我”畫了四個什么樣的太陽?(根據學生回答貼太陽圖)
2、你最喜歡哪個太陽?(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說說理由,并認真讀一讀。
3、自由讀:你喜歡哪個太陽,就認真地讀哪個自然段。
4、抽讀,檢查讀書情況。
5、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四人小組一起合作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
四、鞏固識字,指導書寫(圓、因、為、臉)
1、小朋友請看,今天要寫哪幾個字,認認讀讀。
2、出示“圓、因、為、臉”。指導書寫:
。1)口頭組詞,理解字義。
(2)指導觀察字形以及在田格中的位置。
。3)指導書寫。師范寫,生描紅,書寫。(重點指導“為”的筆順)
3、展示臺評議寫字情況。
五、小結收獲
六、課外作業
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中的小哥哥為什么畫這樣的四個太陽?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攝氏、鋼鐵、莊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較、殺菌、預防”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3、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讀寫新詞。重點指導“繁”字筆畫書寫;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難點】
了解太陽的特點,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關系,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后羿射日》故事
2、這幅圖講的是哪個神話故事?(指名說)
師:《后羿射日》只是一個古老而又美麗的神話故事,其實他根本就不能射到太陽。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有關太陽的說明文,看看它將會給我們介紹些什么呢?從中你也可以知道后羿為什么不能射到太陽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讀一讀,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匯報交流自讀情況:
。1)課件出示:攝氏、溫度、生存、繁殖、殺菌、蔬菜、比較、鋼鐵、莊稼、預防、世界、差不多
(2)(指名讀開小火車讀)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價,對于讀得不好的同學要多鼓勵。
。3)(領讀)誰愿意當小老師領養大家讀一讀。提示“差”是多音字,有三個讀音;“抵”和“氏”應注意點
(4)寫字指導:“繁”
A、板書,提示第四筆
B、學生自己寫一寫
C、展示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
思考:讀了這篇課文,太陽給你留下了那些印象?后羿為什么不能射到太陽?
2、學生交流回答,老師隨機引導、板書,幫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了解“遠”“大”“熱”三個特點時,出示相關課件,直觀演示
3、概括主要內容。方法:把課文的脈絡串連起來可以得到主要內容
四、總結全文
1、看來我們的世界還真的是離不開太陽,有了太陽,我們才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食物;有了太陽才能使我們看到五彩繽紛的世界;有了太陽才有了我們的一年四季……總之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2、讓我們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吧!
五、作業布置
自學課后資料袋,了解更多相關知識。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 朗讀課文,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2、 進行說話、寫話訓練。
3、 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教學難點:
說話、寫話訓練。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復習舊知。
1、 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把金燦燦的陽光灑向大地,你可曾想過是誰給我們帶來這可愛的世界?
2、 板書題目。
3、 回憶課文1至3自然段介紹了太陽的哪幾方面的特點?
4、 4至8自然段又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二、 了解密切關系
1、 默讀4至8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太陽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句子。
2、 學生匯報,師板書,相機出示課件
太陽與動物、植物的關系( 邊播放課件邊介紹煤炭的形成)
與氣象的關系
與防治疾病的關系
太陽與人類關系密切,出示: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會有動物。
填空:如果 ,就 。
3、 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如果沒有太陽會怎樣?(用一句話說)
出示: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指導朗讀
因為有了太陽,小草發芽,樹木吐綠,鮮花競相開放,所以 。
因為有了太陽,小猴子在樹上跳來跳去,長頸鹿在草地上散步,
所以 。
因為有了太陽,白云在天空賽跑,風兒在追逐嬉戲,我們在課堂上謝謝,所以 。(引導復踏式讀)
4、 太陽把光和熱灑向人間,對我們這么重要,讓我們來贊美太陽吧!(學生說)
5、 寫話訓練
太陽照著你,太陽照著我,太陽是我們大家的,出示寫話練習。
學生自己完成,師巡視指導。
指名讀 評價
三、寫字
1、出示會寫的字,指名讀,齊讀。
2、師范寫:繁 蔬 抵
3、學生練習寫。
四、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五、總結:
人們說太陽光輝燦爛,不僅指它的光彩奪目,還有它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我們也做一個小太陽,把光和熱灑向每個人。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攝、殖、炭、療”四個生字,會寫“寸草不生、攝氏度”等9個詞語。
2、默讀課文,能說出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太陽,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體會到說明文可以讓我們認識事物,獲取知識。
3、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運用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
教學重難點:
1、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體會到說明文可以讓我們認識事物,獲取知識。
2、能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運用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圖片導入。
1.出示圖片,同學們讀過這個故事嗎?《后裔射日》是一個神話傳說故事,用我們今天科學的眼光的來看,后裔能射到太陽嗎?
2.引出課題,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說明文《太陽》通過學習相信大家一定能收獲到有關太陽的科學、準確的知識。
二、檢測生字詞。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
2、讀準確詞語。
三、提取信息,把握內容。
1、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太陽?
(科普類的說明文,一般一個自然段說明一個意思,同學們可以在書上作一下批注,可以將每段的內容記錄下來,再將這些內容整合在一起,就可以梳理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了。)
2、學生說,相機板書太陽遠、大、熱的特點,以及和我們人類的關系密切。
四、學習說明方法,體會好處。
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1—3自然段,思考:課文采用什么方法向我們介紹清楚太陽的特點的?
1、看看課文是怎樣向我們介紹清楚太陽離我們遠的特點?
其實,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20幾年。
、僖龑В阂粌|五千萬公里到底有多遠?你能想象嗎?課文中怎樣說的?
走——3500年,飛——二十幾年。
、谖覀冊賮砝首x體會一下太陽離我們有多遠!
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
你發現括號里所填的內容有什么特點?
數字。
對,列出一些具體的數字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去理解。這種說明方法稱為列數字。師板書:列數字
、 比較句子。
a、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b、太陽離我們很遠……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遠;就是坐飛機,也要飛很長時間。
你覺得這樣哪個句子更好,為什么?
。ㄟ@樣寫不好,意思表達的不清楚、不具體、不明確。)
小結:用數字說明問題,是說明事物的一種寫作方法。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去理解。但數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的。這種說明方法給讀者的印象是具體的、確切的,有較強的說服力。
2、太陽大的特點。
、僬埻瑢W們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說明太陽大的特點的句子,我們來讀一讀。
課文也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大”,130萬個地球等于1個太陽。(對學生能說出列數字的方法進行鼓勵。)
引導:從世界地圖上感悟太陽大的特點。
②這句話拿地球的大小來和太陽作比較。拿地球和太陽一比,更突出了太陽的大。這就是作比較的方法。
3、課文又是怎樣向我們介紹太陽熱的特點?
、 課文在寫太陽熱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告訴我們太陽表面溫度有五千多度。
②還有哪里體現出太陽的溫度很高?
……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
鋼鐵是堅硬的金屬,碰到太陽表面五千多度的溫度,竟變成汽。這就把太陽很熱,形象具體地告訴了我們。
用鋼鐵與太陽的溫度作比較,說明了太陽的溫度真的很高。
四、學以致用。
1、作者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后在說明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
2、老師還帶來了一段使用說明方法介紹月亮的資料:
我們看月亮,覺得它很光滑,實際上它坑坑洼洼的布滿了隕(yǔn)坑就像馬蜂窩。月亮距地球有384400公里,以5公里/小時的速度步行到月球,大約需要9年;乘坐飛機到月球的話,需要飛機持續飛行約20天,49個月亮等于1個地球。
你能從中看出月亮的特點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完成表格。
月亮的特點
句子
(在文章中劃出)
說明方法
五、拓展練說
出示操場圖片,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說明方法,說清楚操場的特點。
六、拓展練寫。
選擇身邊的一個事物,試著運用多種方法說明它的特征。
七、歸納提升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習了閱讀說明文的方法,了解了基本的說明方法,當你要介紹某一個事物的特點時,運用上說明方法,可以說得更詳細、更準確、更具體,通過閱讀課文,我們認識到了太陽的三個特點,知道了太陽與我們的關系密切,到底太陽和我們人類有著怎樣的密切關系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下課。
板書設計:
太陽
遠 列數字
特點 大 作比較
熱 打比方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 會認“攝、殖”等4個生字,會寫“攝、氏”等9個字,正確讀寫“寸草不生、攝氏度”等10個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本文從哪些方面來介紹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對人類的作用。
3. 了解本文運用的列數字、作比較等基本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太陽的特點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2.了解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對照說明方法找出相應的句子,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自主預習單
教學過程:
一、單元導語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將走進第五單元的學習。請讀讀單元導語,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預設1:這一單元講說明文。
預設2:說明文要說明白。
師:對,這是一個說明文的習作策略單元,說明文要說明白。
師:之前我們已經接觸過說明性的文章了,你還能說出文章的題目嗎?(同學們真厲害,看來這幾篇文章大家真是印象深刻。┠钦f明文有什么特點呢?
預設1:它用詞比較嚴謹、準確。(表達上很準確)
預設2:說明方法(你還知道這么多說明方法,非常好)
師:像這樣科學、客觀地介紹一種事物,這樣的文章我們叫做說明文。本單元我們將走進不同類型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其說明方法,體會其好處,又能運用這些說明方法介紹某種事物。
2、師:關于太陽,我們太熟悉了。你了解些什么呢?(你們的課外知識可真豐富)關于太陽的傳說有很多,課文的開頭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自己小聲讀讀,看看你知道了什么?課文為什么在開頭寫這樣一個傳說呢?
3、為什么在這樣一篇科學的說明文的開頭介紹這樣一個不真實的`故事呢?(以后寫說明時也可以用作者這樣的方式)
二、檢查預習
1、認讀詞語:太陽探測器發射游戲
2、指導書寫:
三、梳理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太陽?能不能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出來?借助課文結構圖交流一下。(用簡練的語言就把課文的內容梳理出來了,掌聲送給這位同學。剛才同學們是通過整合了每個自然段的內容,梳理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2、課文中有一句話連接了這兩個部分的內容,你能找到嗎?我們一起來讀。(我們不難發現,這句是一個過渡句,它承上啟下連接了這兩部分內容,你們看概括課文內容我們還可以通過借助過渡句來概括呢,這都是概括內容的好方法呢)
出示: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
四、太陽的特點
1、體會太陽的遠
(1)師:默讀第1自然段,你又讀懂些什么呢?
預設:我知道太陽離我們很遠。
師: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ㄎ覀儼嗟耐瑢W真會學習,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體會太陽的特點)
師:真是遙不可及啊,那你能讀出來嗎?
。2)對比1:把“數字”換成“很多很多年”,體會說明方法的好處
小結:列數字讓我們更準確、具體、清楚地知道事物的特點。
對比2:去掉“舉例子的部分”
小結:通過步行和飛機兩個例子,用我們熟悉的事物把抽象復雜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
。3)句子中的“約”“差不多”和“幾”去掉行不行?為什么?
師:“約”“差不多”和“幾”表示后面的數字不準確,這些詞語恰恰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
2、體會太陽的大和熱
(1)小組合作學習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列數字和舉例子兩種說明方法,并體會了它們的好處,接下來剩下的這兩個特點交給同學們來學習,大家有信心嗎?我們來看看學習要求。
.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了“大”和“熱”的特點,分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請你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說明方法的好處。
(2)師:哪個小組愿意來分享你們的學習成果呢?
五、關系密切
1、太陽離我們那么遠,但它與人類的關系并不遙遠,哪些方面能夠看出來呢?
2、小組合作討論:
.請小組自學5-7自然段,看看哪些詞句能看出太陽和人類的關系密切?
.請你結合生活實際或知識經驗用自己的話談一談,也可以以自述的形式給大家介紹。提示:我是太陽,我可以……
3、補充作用。
4、文中有一句話概括了人類和太陽的密切關系?
5、太陽為我們送來了光明與溫暖,造就了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帶著你的情感,朗讀最后一段。
6、這三個特點能不能去掉一個?
小結:這三個特點密切相連,缺一不可,這也是說明文的特點,表達上有邏輯性,具有科學性。這三個特點正如我們同學們所體會到的,所理解到的,和我們人類的關系也是密不可分的,再讀這句話。
六、學以致用,初試身手
1、師:采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可以把一種事物介紹清楚。
。╬pt出示70頁“初試身手”示例)
請閱讀示例,看看文段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介紹電視塔的高?
預設1:“368米”和“120層樓”是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來寫電視塔的高,清楚、明確。
預設2:還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用120層樓的高度和電視塔的高度作比較,直觀具體。
師:此外,“它的外形像一個待發射的火箭!边\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寫清楚了電視塔的外形。
2、師:相較于電視塔的高,操場給人的印象是大。
(ppt出示操場圖片及資料:一個操場≈4000平方米,一間教室≈50平方米)
請結合老師提供的資料,嘗試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清楚這個操場的大。
預設1:這個操場有4000平方米,約80間教室的面積才能抵得上一個操場。
預設2:這個操場的面積是4000平方米,大約有80間教室那么大。它的外形像一片橢圓形的葉子,紅綠相間。
七、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師:這節課,我們深入了解了基本的說明方法,并能學以致用。課后,請選擇身邊的一個事物,試著運用多種方法來說明它的特征,并寫一寫。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分析
《太陽》是義務教材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共有三篇講讀課文,都描寫得十分生動。單元訓練重點是了解作者按事物幾個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知道安排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各部分內容之間有什么聯系。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對"按事物幾個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后面兩篇課文的教學打下基礎。而如何讓課文材料按幾方面形象地展現于學生面前則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
《太陽》的課文目標是這樣的: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學會2個生字,理解11個詞語的意思。能用"因為…所以…雖然…但 是…如果…就…"造句。
3、知道課文運用數據和比較來說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有關太陽及太陽與人類關系的知識,激發學生對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第一課時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抵得上"、"估計"的意思,了解作者按事物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能給課文分段,知道作者運用數據和作比較說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有關太陽的知識,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科學的興趣。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教學《太陽》一文時,我充4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靈活運用自制小卡片,使課文材料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中按幾個方面形象地展現于面前。從而突破難點,同時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的精神。
。ㄒ唬、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我利用談話,引導學生說說宇航員不能登上太陽的原因。這樣既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又使新舊知識有了一個"磨合"的機會。
。ǘ、利用教具,理清層次。
1、摘錄。
讓學生默讀課文,用小卡片摘錄有關太陽的知識點。摘錄的過程其實就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2、質疑。
當有關太陽的知識點無序地展現于學生面前時,提出疑問:我們看得明白嗎?使學生領悟到要說明一種事物必須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敘述。
3、調整。
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歸歸類。這個過程操作性強,訓練面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
4、再質疑,再調整。
當材料比較有序時,提出一個"層次"問題,啟發學生說明一種事物除了要按順序,還要有層次。經過調整,全文材料已按幾方面清楚地呈現于每位同學的桌面。
5、根據理清的材料分段。
。ㄈ、細讀課文,體會寫作方法。
讓學生劃出具體描寫太陽特點的句子,知道運用數據和作比較說明事物的方法。通過讀、議體會運用這些方法的好處。
(四)、回顧學法,課外延伸。
回顧我們是怎樣學習這篇課文的(摘錄課文材料--按幾方面歸類整理--了解材料間的關系),讓學生知道本單元的另幾篇課文也可以按這種方法學習。
整個過程以學生的操作、探索為主,旨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設計 篇7
《四個太陽》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文章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作者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畫出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分別送給“夏、秋、冬、春”,表現了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時時美麗、處處舒適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我們看到的太陽只有一個,而且只有一種顏色,可書上怎么會有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呢?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時我們老師就要尊重每位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讀、去想、去說、去做,引導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使整個學習過程成為學生自由學習、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所以本課的教學就是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走進文本。在讀中感知,讀中體會,讀中思考。針對我班學生表現欲望強以及本課內容需要,我設計了表演環節。在教學“金黃的太陽”時,通過欣賞誘人的水果,請金黃的落葉邀請小伙伴來品嘗水果的香甜。學生自主選擇扮演落葉或小伙伴,童趣的落葉頭飾一下子激發出學生表演欲,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金黃的太陽”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如在教學“紅紅的太陽”一段,我請學生自讀此段,找出喜歡的句子讀一讀。此環節引入風聲,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想象當時的畫面令學生感受冬天的寒冷,為紅太陽帶給大家溫暖起到了烘托的作用。最后學生齊讀感受紅紅的太陽帶來的溫暖。在學習中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但在第二段與第四段自學過程中,我未能徹底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導致這兩段還是由教師講授。
在整篇課文中,我在學習前給學生明確的學習目標,多給學生動筆的機會,培養學生寫的能力方面還有些欠缺,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吸取教育。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設計 篇8
《四個太陽》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極富兒童情趣的短文,文章語言簡潔、生動、優美,充滿童真。課文分4個自然段,結構清晰,“我”畫了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表達了四個美好的心愿。內容催人向上,富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感覺到了作者豐富的想象,獨特的創造和善良的心靈。這節課我把重點放在了識字教學環節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識記生字,讓孩子自愿當小老師,提醒大家注意讀音,最后還設計了“摘果子”的游戲來鞏固識字。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另外,在整個課堂上我注意傾聽學生發言,并及時地給與鼓勵。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講述太陽的外形特征,通過看一看、擺一擺、貼一貼,初步了解內容,并學習中反復出現的字和詞,以及其中的對話等。
2、鼓勵幼兒大膽發言,積極參與活動,并初步培養幼兒良好的聽說習慣。
二、教學準備:
1、音樂(幼兒熟悉的音樂,配上形容太陽外形特征的歌詞),錄音(太陽叫小朋友的聲音)
2、用以表演的場景:一間小房子,兩盞燈籠、三個紅蘿卜、紅氣球、太陽,兔媽媽、小兔頭飾若干;一教師扮演兔媽媽在小房子里配合表演。
3、中的角色和物品圖片、反復出現的字和詞的字卡。
三、教學過程:
(一)、幼兒講述太陽的外形特征
1、教師以兔姐姐的身份帶領著頭帶小兔頭飾的幼兒出現
教師:兔弟弟、兔妹妹們,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出動玩玩吧。(聽音樂做動作)
2、幼兒講述太陽的外形特征
教師:剛才的音樂真好聽,它唱的是什么?
教師:它唱的是太陽。那太陽是什么樣子的?請你告訴我。(當幼兒說出內容中反復出現的詞時,如紅紅的、圓圓的,教師就出示相應的字卡)
教師:原來,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那我們一起去找太陽吧。
(二)、“找太陽”讓幼兒親身經歷情節
1、教師:我們先回家找一找,紅紅的、圓圓的---(發現燈籠問)這個是紅紅的、圓圓的,它是(出示字卡“是”)太陽吧。(幼兒回答)我們去問問媽媽。(兔媽媽回答,同時出示字卡“不”)
2、教師:兔媽媽說太陽在哪兒?(屋子外面)那我們到屋子外面去找找。紅紅的、圓圓的---(發現紅蘿卜問)這是(出示字卡“是”)太陽嗎?(幼兒回答)我們問問媽媽。(兔媽媽回答,同時出示字卡“不”)
3、教師:兔媽媽說太陽在哪兒?(在天上)那我們找找。紅紅的、圓圓的---(發現氣球問)這是(出示字卡“是”)太陽嗎?(幼兒回答)我們問問媽媽。(兔媽媽回答,同時出示字卡“不”)
4、教師:真急人,太陽到底在哪兒呀?(幼兒回答,同時出示大的太陽圖片),誰來說說太陽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后教師總結: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三)、學習擺擺講講內容
教師:我們坐下來,講一講剛才我們是怎樣找到太陽的。(出示圖片,并和幼兒一起找圖片和字卡,拼貼成完整的內容)
(四)、去室外觀察
1、教師:兔弟弟、兔妹妹們真聰明、真能干,你們講得太好了。
2、聽!是誰在叫我們?(放錄音)原來是太陽!它讓小朋友帶一些朋友和它一起去做呢!它喜歡什么樣的朋友呀?(聽錄音:告訴你們一個秘密,紅紅的、圓圓的.東西我最喜歡,看上去漂亮又健康,小朋友的小臉就是這樣子的呀。)
3、原來太陽喜歡我們小朋友的小臉!那還有哪些東西和太陽一樣是紅紅的、圓圓的?(幼兒回答)
4、我們一起乘上小火車到外面更大的地方去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紅紅的、圓圓的。
四、延伸活動
1、找找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紅紅的、圓圓的,并仿編內容。
2、在分區活動中,讓幼兒邊拼貼圖片和字卡,邊講述內容。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 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攝氏、鋼鐵、莊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較、殺菌、預防”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4、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1、太陽給人類送來了光明與溫暖,從古至今,有許多關于太陽的故事:請學生講述神話傳說 《后羿射日》。
2、這些神話故事反映了人類在遠古時代對太陽的認識,F在人們對太陽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出示課題。21、太陽
3、激勵學生展示收集的資料,與同學互相交流。
過渡:同學們對太陽的了解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太陽的課文,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會對太陽有更多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出示詞語:指名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
3、小組練讀課文。(可齊讀,輪讀)
4、輪讀課文:小組齊讀,指名讀。讀后評議。
5.師:誰想來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三、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默讀課文,思考:(1)太陽有哪些特點,課文哪些自然段寫太陽的特點?(2)太陽和地球有哪些關系,是哪幾個自然段?
2、匯報,師相機板書。
四、學習太陽的特點。
1.太陽公公聽說我們要了解它,很高興,特意趕來了,你們聽——
“同學們,我離你們很遠、很遠,我很大、很大,我的溫度很高、很高。現在,你們對我了解清楚了嗎?”
指名回答。
師:我們只知道太陽的三個特點是:遠、大、熱,但它遠、大、熱到什么程度并沒有說清楚,所以我覺得太陽公公說的話不清楚。
2.師: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三個特點寫清楚的,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特點進行閱讀。
3.分組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喜歡的特點進行重點學習,并分為學習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結果,想學習“遠”的分為一組,想學習“大”的分為一組,想學習“熱”的分為一組。
4.匯報交流。
。1)學習“遠”的學生匯報,教師就匯報適時引導,播放課件!
如,學生看課件做口頭練習:
“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
引導學生發現( 。├锩嫣畹氖菙底,通過數字具體說明,我們對太陽的“遠”就了解了。所以我們知道了:在說明某一事物的時候,列出一些具體的數字,可讓我們更好地來理解,但數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的。這就是列數字的方法。
師板書:列數字
(2)學習“大”的學生匯報:課文也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大”,130萬個地球等于1個太陽。(對學生能說出列數字的方法進行鼓勵。)
師用課件演示,進行引導:左邊是地球的動畫,右邊是太陽的動畫,中間由等號連接引出: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板書:作比較
。3)學習“熱”的學生匯報:(此時,學習“熱”的學生有了以上學習的基礎,回答問題就相對有條理)課文在寫太陽熱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告訴我們表面溫度有六千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
鼓勵同學們動手算出太陽的中心溫度是一千八百萬度。
六、指導朗讀,深入體悟太陽特點及表達方法。
1、自己練習朗讀感興趣的段落,讀出太陽的特點。
2、競賽的方式朗讀。
七、指導書寫生字。
“抵”不要寫少一點;
“氏”不要多寫一點;
“獸”下面是“口”,不要寫成“日”或“田”。
八、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
九、板書:
特點 說明方法
遠 列數字
21、太陽 大 作比較
熱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設計 篇11
普遍認為數學比語文好教,是因為數學沒有作文,還因為數學的每一堂課教學目標明確,是兩位數的加法,就是兩位數的加法。而同樣一篇文章,“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篇課文,卻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所以教什么、怎么教,不是那么明確,語文教學也仿佛是“霧里看花”。但細細想來也不竟然。因為每一個作者在寫一篇文章時想要表達的東西是確定的。
《番茄太陽》這篇文章,初讀覺得文章長,頭緒太多:有作者心情的變化、有作者和明明交往的過程,有貫穿了全文的明明的笑聲,有愛的傳遞,還有出現了三次的“番茄太陽”……究竟如何教學似乎無從下手。但其實只要你多讀幾遍,便會知道,衛宣利在寫這篇文章時,其實就是想向我們介紹一個人,一個純真、善良、樂觀,充滿愛心的盲童明明,和她心中的那份感動。所以不管依據哪條線索展開課堂教學,最終都要回到這一點上來。
有了這樣的教材解讀,教學就簡單了。整堂課不干別的,就是帶著學生去認識明明,一個純真、善良、樂觀、開朗、充滿愛心的盲童,帶著學生去體會作者心中的那份感動即可。任何事情都遵循一定的規律。對一個人的認識不是一步到位的,這需要一個過程,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帶著孩子認識明明也應該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比如,如果以理解三處“番茄太陽”的含義為主線展開教學。第一處,讓學生明確這里的“番茄太陽”是指真正的太陽外,更要讓學生從明明想要認識太陽,并把它稱為番茄太陽中,感受到雙目失明的盲童的純真,和她對光明的向往;第二處,除了要讓學生明確這里的“番茄太陽”是指明明的笑臉外,更要讓學生從明明的笑中,體會回到純真的明明的樂觀、開朗,這樣的孩子總能給人溫暖,給人快樂;第三處,除了要讓學生知道這里的“番茄太陽”真正含義外,更要讓學生看到純真的明明還擁有一顆令人感動的愛心!三個層次,讓學生一次次走近明明,從陌生到喜歡到最后被明明感動,盲童明明的形象在學生的心中逐漸豐滿起來。
多年以后,當孩子們回憶起這堂課時,也許,老師是以什么為線索,是怎組織課堂教學的,老師的那些華麗的過渡語,都已淡忘,但純真的、樂觀的,充滿愛心的明明一定會深深扎根于他們的心中。我想,這,就是我們的語文教學!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設計 篇12
第六 周教案10.11—10.15 一、 周學習內容:《小小的船》、《太陽》兩課。 二、 周學習重難點: 1. 生字:指導學生認識28個漢字,會寫9個生字,學習三個新筆畫和一個新的筆順規則。學習一個多音字“只”。 2. 積累:學寫“點.豎鉤.豎折”三個筆畫,學會一個新的筆順規則。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作文:聽老師講故事,并能夠講給別人聽。 三、 周學科融合: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知道筆順規則和字應。 四、 周學情分析:學生以前已經有了對筆順規則的認識,所以學起來會容易一些,重點學會筆順規則和字對應。
課題《小小的船》 授課時間:周﹍﹍
整 體 設 計
個 性 設 計 教 材 分析 《小小的船》是葉圣陶先生寫的一首美妙精巧、充滿兒童情趣和幻想的兒童詩,寫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月亮的美麗形狀,引起兒童豐富的想象。把彎彎的月兒看作小小的船,“我”坐在小船一樣的月亮上,欣賞美麗的碧空和滿天的繁星 。 學法 教師導法 問題導入 、領讀、指讀 學生學法 跟讀、圖文穿插、分散鞏固 學習目標 1.理解目標: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積累目標:學寫“點、豎鉤”兩個筆畫.一個多音字和“先中間后兩邊”筆順規則。 3.生字目標:指導學生認識10個字,寫4個生字。 學習重點 1.初讀感知點:從說月亮的形狀導入新課 2.細讀感悟點:月亮的樣子像什么,我坐在小船里看到了什么.到熱愛大自然的教 育。 3.能力訓練點:指導學生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學習新筆畫“點、豎鉤和“先中間后兩邊”這個筆順規則;引導學生找出詩中的多音字,體會句子意思熟讀、背誦小詩。 4.拓展延伸點:1.觀察月亮的變化并畫下來,滲透熱愛大自然的教育。2.背誦古詩《古朗月行》 板書設計
小小的船
彎彎的 兩頭尖
閃閃的 藍藍的 先中間后兩邊 只(只看見)(一只鳥) 課后反思
《太陽》 課題
整 體 設 計
個 性 設 計 教 材 分析 “跳、冒、叫、唱、照”幾個表示動作的詞可讓學生觀察插圖做動作來幫助理解,欣賞太陽從不同的地方升起時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學法 教師導法 談話、討論、聽讀、指讀 學生學法 跟讀、領讀、開火車、討論 學習目標 1.理解目標:使學生感受太陽升起時的美麗景色。 2.積累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說話、讀書、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認讀9個生字,認識新筆畫豎折,學寫5個生字。 3.生字目標:學習“豎折”兩個筆畫名稱,學寫“從、太、山、出、叫”四個,繼續復習鞏固前面學習的“從左到右、先中間后兩邊”的筆順規則。 學習重點 1.初讀感知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情感。 2.細讀感悟點:太陽在不同的地方升起的美景。 3.能力訓練點:討論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太陽升起,說一說并學著課文的樣子寫下來. 認識9個漢字,學習豎折這個新筆畫和5個生字。進行完整說話練習。 4.拓展延伸:1。聽老師講《后羿社日》的故事。2.教學中滲透熱愛大自然、生活中注意觀察教育。 板書設計
太 陽 跳 冒 叫 唱 照 太 從 出 山 叫
城市里,太陽是從樓頂跳出來的. 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