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科學研究綱領引導教學設計的理論研究
Making u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mes to guide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y research
Yang kaicheng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nformation science college利用科學研究綱領引導教學設計的理論研究楊開城北京師范大學 信息科學學院摘要:一種科學的教學設計理論應該是一個進步的科學研究綱領。教學設計理論的科學研究綱領包括以下內容:“學習發生和維持存在著充分條件”是理論的硬核;“學習發生和維持的充分條件由學習者自身的學習準備、有效的學習動力維持系統、有效的學習外部行為和活動系統、有效的學習環境、有效的信息傳遞系統構成”和“教學設計的設計對象包括學習活動、學習環境和媒體傳遞,并且這三個設計對象構成了層次關系”構成了理論的保護帶;理論的反面啟示規則是:教學設計理論遇到的經驗事實的反駁都源于設計沒有滿足學習的充分條件;正面啟示規則是:教學設計理論研究的最基本任務是尋找學習發生和維持的充分條件,并深入研究這種充分條件的設計原理。
關鍵詞:教學設計、科學研究綱領、硬核、保護帶
一、 問題的提出
早期教學設計理論的研究要么是在教學論的理論框架下進行的,要么是在學習理論的框架下進行的,并沒有確定屬于自己的研究發展的框架。當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世界各國對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教學改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教學設計理論的學科地位也隨之越來越高。如今的教學設計理論的發展應該有自己的發展框架。
我們曾經發表了幾篇有關教學設計理論建構方面的論文,提出了一個教學設計理論的新框架和一套現代教學設計理論的理論體系。但我們提出的理論框架和理論體系結構是否科學合理呢?我們知道,一個新理論體系框架可以引導但也可以制約理論的研究和發展。這實際上涉及到了“如何評價一種理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的問題。
教學設計是一個難以直接驗證的理論。如何評價它的正確性和科學性?我們認為,主要看它的解釋力如何!一個理論的正確性取決于它能正確解釋經驗事實的多少。對于教學設計理論來說,它必須能解釋類似于“為什么這樣設計的教學效果好,而那樣設計的教學效果不好”的經驗事實。當一個理論無法對經驗事實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釋或令人信服的解釋超出了原理論框架的范圍時,就要修正原理論。新的理論如何產生?是將原來的理論完全推翻還是揚棄地繼承合理的成分?這就要看原理論的品質或質量如何。社會科學理論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品質就是可繼承性的大小,它決定了理論的科學性。一個理論的科學性不取決于它能正確解釋經驗事實的多少,而是取決于它抗擊經驗事實動搖的能力,取決于可繼承性的大小。
上述認識只能說是一些感性認識。如何從總體上評價一個科學理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呢?著名科學哲學家拉卡托斯提出用“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來衡量一種科學理論的正確性和進步性(科學性)。下面我們將借助科學研究綱領的思想理性地思考這一問題。
二、 科學研究綱領的概念
拉卡托斯認為,一種科學理論就是一種研究綱領,科學研究綱領不應是各個獨立的理論或命題,而應該是相互聯系的具有嚴密的內在結構的完整的理論系統。科學研究綱領由四個互相聯系的部分組成:
(1)由最基本的理論假設構成的硬核(hardcore)
(2)有許多輔助性假設構成的保護帶(protective belt)
(3)保衛硬核的反面啟示規則(negative heuristic)
(4)改善和發展理論的正面啟示規則(positive heuristic)
硬核是每個科學研究綱領的基礎理論部分或核心部分。它是“不容反駁的”。如果硬核遭到反駁,整個研究綱領就受到反駁。要想科學研究綱領的硬核不受到反駁,必須設置硬核的保護帶。保護帶由許多輔助性假設構成,它的任務是保衛硬核,竭盡所能不讓硬核遭受經驗事實的反駁,從而使它成為名副其實的不可反駁的硬核。當理論受到經驗事實反駁時,理論本身可以通過更改輔助性假設來適應反駁,并使理論同時能解釋新舊事實。
一種科學研究綱領,除了其硬核和保護帶外,還必須包括反面啟示規則和正面啟示規則,反面啟示規則是一種方法論層面上的反面的或消極的禁止性規定,禁止科學家們把反駁的矛頭指向硬核,而要科學家們把矛頭從硬核轉向保護帶,并以修改、調整保護帶的方法,保護硬核免遭經驗的反駁。正面啟示規則是一種積極的、鼓勵性規定,它們提倡并鼓勵科學家們通過增加、精簡或完善輔助性假設等方法,以發展整個研究綱領。
拉卡托斯認為,權衡一種科學理論的進步還是退步的客觀標準在于理論的經驗內容。一種科學研究綱領,如果經過調整輔助性假設以后,它的經驗內容增加了或者它能對經驗事實作出更多的預言和解釋,那么它就是一個進步的研究綱領,否則就是一個退步的研究綱領。
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的思想給我們的啟發有二:一是評價一種理論的正確性主要看它能解釋和預測多少經驗事實,而評價一種理論的科學性或進步性則要看它保護帶的可調整性和可適應性;二是如何理性地建構(對于社會科學理論尤其如此)和發展一個進步的理論,即我們不能盲目地否定受事實反駁的全部理論內容,更不能隨意地否定硬核,尤其不能盲目樂觀地“創造”新理論。當理論內容與經驗事實矛盾時,研究者首先要考慮變更保護帶中的輔助性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