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概述--理論指導
總體來說,認知學派對教學設計的主要啟示包括:
· 學習過程是一個學習者主動接受刺激、積極參與意義建構和積極思維的過程。
· 學習受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影響,新的信息只有被原有知識結構所容納(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才能被學習者所學習。
· 要重視學科結構與學習者認知結構的關心,以保證發生有效的學習。
· 教學活動的組織要符合學習者信息加工模型。
因此,教學設計過程要特別重視學習者分析、學習內容的分析、確保學科結構與學習者的認知結構協調性、按照信息加工模型來組織教學活動。
(2)教學理論對教學設計的指導
教學與學習聯系緊密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研究對象。學習理論雖然為教學設計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但它本身并不研究教學。揭示教學的本質和規律是教學理論的任務。要進行教學設計,不但要有正確的學習觀,還要對教學規律有清楚的認識。教學設計離不同教學理論的指導,同時教學設計這門學科的產生也是教學理論發展的需要,教學設計理論的發展反過來也會為教學理論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從這一點來看,教學設計研究者應特別重視教學系統的實效研究。
(3)傳播理論對教學設計的指導
傳播理論的研究內容范圍很廣,它探討的是自然界一切信息傳播活動的共同規律。傳播理論雖然不單純研究教學現象,但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看成是信息的雙向傳播過程,包括信息從教師或媒體傳播到學生的過程和信息從學生傳播到教師的過程,也即是師生人際交流的過程(當然教學過程不只存在師生交流這一種交流活動)。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傳播理論來解釋教學現象,找出某些教學規律。
傳播理論對教學設計的一大貢獻是它的信息傳播模式(見圖1)。我們知道,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是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從下面這個信息傳播模式圖我們可以看出,在師生交流過程中,信息的傳播會受到這樣那樣的干擾。比如說,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口齒不清或存在噪聲,就會使學生很難準確接受教師所講述的內容。這種干擾存在于信道;如果教師的語言組織不當或媒體設計不當,那么有可能會造成詞不答意,傳播了不準確甚至有錯誤的信息。這種干擾存在于編碼過程。如果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夠強,那么他將很難從語言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這種干擾存在于譯碼過程。從傳播的角度來看,教學設計者要能夠預見到可能的干擾并利用有效手段消除傳播過程中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