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學習課《紙船》教學實錄及后記
重慶外國語學校語文組 王君
師:同學們,你們都是住校生,你們經常想家想媽媽嗎?
生:不——(部分學生面露愧色,教室里出現(xiàn)了小聲的笑聲)
師:其實啊,同學們不用不好意思,王老師認為想媽媽是世界上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首想媽媽的詩,這位想媽媽的女兒就是青年時代的冰心奶奶。那么,冰心奶奶當年是怎樣想媽媽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讓我們隨著朗誦一起走進冰心的情感世界。
(多媒體課件播放朗誦,動人的海浪聲音樂聲縈繞教室)
師:1923年,才二十歲出頭的冰心第一次離家到美國求學,在茫茫的太平洋上,她非常非常想念媽媽,于是情不自禁寫下了這首小詩。同學們,讓我們再聽一遍,這次請大家邊聽邊跟著朗誦。
(教室里想起了動人的朗誦聲)
師:小詩的情感高潮在哪一節(jié)?
生:最后一節(jié)。
師:對,讓我們再一次充滿深情地讀最后一節(jié)。
(學生漸有表情,但速度較快)
師:我覺得對“萬水千山”的處理不夠好,來,四個小組一組讀一次,中間不要間斷。
生:萬水千山
生:萬水千山
生:萬水千山
生:萬水千山
師:有的小組讀得慢,有的小組讀得快。到底該快還是該慢?
生:該慢。只有慢才能表現(xiàn)對媽媽的思念。
師:為什么只有慢才能表現(xiàn)思念呢?快豈不更能表達想回到媽媽身邊的情感嗎?
生:不。讀得越慢越能表現(xiàn)出距離的遙遠思念的悠長。
師:說得真好!來,我們用朗誦把遙遠和悠長表達出來。
(學生極慢極深情地朗誦最后一句)
【自評:以上是教學第一板塊,讀中悟悟中讀,讓學生走進思念走進美好的情感,讓課堂被真情縈繞】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冰心奶奶是一位世紀老人,她一直活到九十九歲。一九九年,也就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年,她得知《紙船》將要被選入初中語文新教材,她非常高興,于是就給全國小朋友寫了一封信,叫《又寄小讀者》,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封信的內容?
生:想(興高采烈,興致盎然)
(學生推薦一位朗誦好的學生讀多媒體課件上的信)
又寄小讀者
我的親愛的小朋友們:
得知《紙船》將選入初中語文新教材,我很高興。如果這首小詩也能像《寄小讀者》和《小桔燈》一樣能觸動朋友們心中的一些美好情感,那于我將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寫《紙船》的時候,我還非常年輕,寫作經驗不足。而且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變遷,詩歌中更有許多字詞句等方面的問題值得探討。所以,我一直有這樣的一個愿望:如果能就此詩和小朋友們舉行一次“詩歌評改會”,那該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情!
我就以這封短信作為邀請函吧!小朋友,我相信,因為有了你的努力,《紙船》一定會更加優(yōu)美動人。
此致
敬禮
你們的冰心奶奶
1999年1月
師:冰心奶奶是世界上都有聲譽的大作家,我們卻是無名小輩,修改她的作品同學們怕不怕?
生:(興致更高)不怕!
師:同學們是好樣的!送大家一句王老師的名言
(多媒體課件激情展示:
我就是我,我的觀察與見解與眾不同)
(學生意氣風發(fā)連讀兩遍)
師:好,現(xiàn)在我們就以四人為一小組字斟句酌,爭取把《紙船》修改得更漂亮。
(學生討論得熱火朝天,教師巡回參與討論,時間不少于五分鐘)
師:好,請大家暫停。現(xiàn)在請班長主持討論。
(老師坐到學生中間參與討論)
班長:請同學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亮出自我風采。
生:詩歌第一句是個病句,“我不敢妄棄了”既是將來時又是過去時,這樣的表達是矛盾的,應該把“了”字去掉。(眾笑)
生:詩歌中還有錯別字,“地”寫成了“的”
師:現(xiàn)在看來確實錯了。當時可沒有“的地得”之分。
生:我覺得第一節(jié)最后一句中“拋”字用得不夠好,有一種隨意的感覺,不能表現(xiàn)出作者對母親的深情。
主持人:那你建議冰心奶奶換成什么字呢?
生:我覺得用“放”字比較好。“放”字顯得比較莊重,動作也很輕柔,情感韻味兒很濃。
主持人:同學們怎么看這個問題
生:我覺得“拋”字不能改。這個詞比“放”字力度上強得多,能夠表現(xiàn)出作者的急切心情。
生:“放”字給人的感覺是有的放矢,目標明確,而在茫茫大洋上,作者的心境和目標一樣迷惘。用“放”不符合實際。
生:“拋”字可以在空中劃出一道孤線,有一種動態(tài)美。
生:還可以設想,冰心是一下子拋出去很多紙船,因為第一節(jié)的前幾句都在強調紙船的多。“拋”字多好啊,有一種天女散花般的美感,而“放”沒有。
生:“拋”這個動作和天風海浪相呼應,表現(xiàn)了一種發(fā)泄的情緒,作者哪里是在拋紙船,分明是在拋出一腔孤獨,寂寞,一腔思念之情啊!(掌聲)
生:我認為“放”字也能體現(xiàn)出冰心的一往深情,如果是在一條風平浪靜的小河上的話。但大家不要忘了,這是在茫茫的太平洋上,而且從第二節(jié)看來,“天風很大,海浪很急”,作者不是在一葉扁舟上,而是在又高又大的遠洋海輪上,怎么可能放呢?只能拋,而且是用力拋。大家想想,站在船頭,天風浩蕩,冰心滿臉淚痕,衣裙飄飄,她雙手捧著小船,用力一拋,船在隨風飄舞。冰心就以這樣的姿勢定格船頭,這是一幅多么動人的“大洋思親圖”啊!“放”能有這樣的效果嗎?(掌聲)。
生:××同學的發(fā)言提醒了我,既然是在遠洋輪上,第一節(jié)和第二節(jié)的“舟”就應該換成“輪船”才比較準確。
生:我不同意,古代的舟就是船,用“輪船”二字,多別扭啊,在語音上就沒有美感。
生:關鍵不在這里。遠洋輪肯定大,象泰坦尼克號(眾笑),但在茫茫的太平洋上,再大的船也是渺小的。而“舟”這個詞在中國文學中有獨特的內涵。它給人的感覺有點風雨飄搖的味道,和冰心當時孤獨寂寞正相稱。“輪船”就沒有這樣的審美感覺。(鼓掌)
生:是啊,這里的“舟”更有一種象征意義,茫茫的大洋上一葉扁舟正是作者孤寂的心。
生:從“舟”還可以看出作者內心的沉寂悲哀,而巨輪顯得太喧鬧、嘈雜、與詩意不諧調。
老師(情不自禁):大家說得真好!那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詩句中表現(xiàn)了“舟”、“帆”一類詞語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呢?
生: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生:我還有一個問題和冰心奶奶商量,第二節(jié)最后一句中,為什么用“流”呢,我反復讀了好多遍,都學得這個詞不是味道。
生:我也是。流的是水,不是紙船啊,冰心這樣寫有什么詩意嗎?
生:是不是要表現(xiàn)“隨海漂流”之意?
生:我建議冰心奶奶改成“飄”。“飄”字多美啊,和“拋”字一樣,把作者美好而又漂渺的希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生:我不同意。這里不是水之流,而是心之流,冰心的心靈中有一條心之河,這條河是那樣明確地流向母親。
生:我想問一問冰心奶奶,為什么最后一句不直接用“我的愛和悲哀”,而要用“她的愛和悲哀”呢?
生:為的是和倒數第二句中,“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相呼應。
生:我認為這是從母親的角度來寫的,第一句作者直呼母親,當然后文就以女兒相應,這樣才能前呼后應嘛!
師:變換人稱有必要嗎?
生:不變好,全文一脈貫通,詩情才能凸現(xiàn)。
生:變了好,能夠表現(xiàn)出作者與母親的親密關系。
生:變了好。老師不是說行文富有變化總是美的嗎?
生:該變的時候就必須變。詩中這樣一變,我們似乎聽到了作者動情的呼喊和誠摯的心靈剖白,就好像看到作者正伏在母親的胸前痛哭。人稱一變情感的距離就縮短了。
師:我們讀一讀感受一下。
(生動情朗讀)
生:我覺得“你”應該換成“您”,這樣才更能體現(xiàn)冰心對媽媽的尊重。
生:我認為不好,用“您”顯得太生分了,如果你和你的媽媽親密無間的化,用得著這樣的禮貌嗎?
……
【自評:這是教學第二板塊。以一封信掀起課堂波瀾,以“詩歌評改會”作為載體,引導學生煉字煉句體會詩情。教師真正地把課堂讓給了學生,教師成為了課堂討論的“首席”。這是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教與學的精彩對接】
師:同學們還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就讓我們帶著問題進課堂再帶著問題出課堂吧!王老師也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想請教同學們,老師叉?zhèn)隊怎樣?
生:行!(教室里有輕松寬容的笑聲)
師:我最喜歡詩歌的末一句。你們看:紙船是有形的東西,而愛和悲哀是無形的東西。有形的紙船怎么能承載無形的情感呢?這本來就說明了詩歌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但我覺得還不夠美,還不夠形象。有同學對我說,老師啊,我想媽媽想得要命的時候,我就忍不住要流淚。于是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赃@樣改呢?載著 歸去(老師故意延長語調等待)
生:(恍然大悟)載著淚水歸去
師:一滴淚水?
(生笑)
師:兩滴?
(笑聲更大,終于有學生忍不住站起來)
生:一船淚水!
師:妙!同學們,這就叫作詩了。來,我們來欣賞幾句王老師以前學生的創(chuàng)造
(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動情朗誦)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一船淚水歸去。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無數個思念的夢歸去。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一腔愁緒歸去。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一顆溫柔的心歸去。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這首流淚的詩歸去。
(此起彼伏的“萬水千山”的誦讀聲,讓課堂由熱烈漸趨平和柔美)
師:同學們,因為大家有一顆熱愛母親的心,所以你們讀懂了冰心奶奶對母親的愛。那么,除了愛著母親,你們還愛著一些什么?
生:我愛爸爸。
生:我愛我的姐姐。
生:我愛爺爺奶奶。
生:我愛我的集體。
生:我愛足球
生:我愛我的家鄉(xiāng)
生:我愛我的祖國
……
師:冰心奶奶把詩歌折成了一只紙船,那么同學們,你們又可以把你們的愛折成什么呢?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讓它們來表達你們心中的愛吧!
(優(yōu)美的二胡曲《長相思》響起,依照課件上的仿寫要求,學生埋頭創(chuàng)作)
師:心中有愛就要表達。同學們,用你們最真的情朗誦你們的愛吧!
(生爭先恐后)
生(楊洋):姐姐,倘若你夢見了弟弟的信鴿,
請不要驚訝,
那可寫滿了弟弟的無限思念與愛呀!
但山長水闊。
何寄彩簽兼尺素?
生(周路)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支流淚的紅燭,
不要因它無端入夢而驚訝,
這是海外游子的思鄉(xiāng)淚,
萬水千山,它也要點燃心中愛的火花。
生(熊虹):同學們,倘若你在空中發(fā)現(xiàn)一顆紅色的星星,
不要驚訝它的特別,
這是我們校園生活中凝聚的一切愛與奔放的熱情
萬水千山,求它在遼闊的星空中永遠閃亮。
生(湯羚譽):朋友,當你的窗前瀉入一抹輕靈的月光
不要驚訝
這是你相隔千里的摯友深情的凝視,
萬水千山,求它帶去我的思戀消散你的孤寂
生(謝秦川):未名湖,倘若你腹中躍起一條金色的魚兒,
不要菲薄它浮躁不安,
這是你水底年輕詩人的靈魂,
彈指十年,他在尋找他如詩的青春。
生(唐旻葳):中國足球隊,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座金燦燦的大力神杯,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永遠支持你的球迷用熱淚鑄就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你們的期望與激情從賽場歸來!
生(龍慶陽):祖國,假如有一天我選擇了離開,
請不要傷懷,
這是摯愛您的兒子的信念,
萬水千山,
多年以后我會載著一腔從未冷卻的熱血為你歸來。
(師生情不自禁共同朗誦其中的精彩篇目,深情的“萬水千山”又一次響徹課堂)
……
(師生掌聲不斷,聽眾席上不少老師的眼里已有晶瑩的淚花)
師:同學們,你們的真情深深打動了我,我忍不住想要告訴你們冰心奶奶的信實際上是來自于天堂。信是杜撰的,但老師的感動是真的。老師感動于同學們有一顆感受愛感受詩歌的真誠熱烈的童心,更感動于同學們挑戰(zhàn)名家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與信心。
親愛的同學們,倘若你在夢中看見一支很小的彩色小船兒,
請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們親愛的王老師用愛與詩的精魂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美麗你們別樣的青春。
(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下課)
(多媒體課件上緩緩展示:
詩歌是一泓忍不住要噴涌的情感之泉
詩歌是一雙燦爛了聯(lián)想與想象的青春翅膀,
詩歌是一個錘煉了千年依舊不朽的語言之夢)
【自評:從賞詩到寫詩,第三個教學板塊經歷了由一個詩歌教學的難點向另一個更難點的跨越。成功不是偶然,階梯的巧妙搭建,情感的推波助瀾點燃了學生創(chuàng)造的激情。其實,每首詩都寫得很稚嫩甚至不通順,但是又有什么關系呢?起碼我們的學生走進了詩,第一次擁抱了詩!】
【教學后記】:
——“應鼓勵學生成為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讀者。”
——什么是科學素養(yǎng)、科學精神呢?它的內涵有很多,比如:理性、自由、民主、公正、寬容等等,但是,其精髓恰恰是懷疑和批判(獨立思考和探索),對權威和專家懷疑和批判,除了
需要學術上的敏感外,尤其需要的是從小培養(yǎng)起來的良知、勇氣、正義和道德感。
——創(chuàng)新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安全的課堂、問題的課堂、情感的課堂
在創(chuàng)新學習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講完《紙船》后,一位老師跑上臺非常激動地遞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好課!一封信激活一堂課,一個詞點燃一節(jié)課”。
我非常感謝這位老師對我的鼓勵,更感動于她對課的透徹的理解。確實,我的設計初衷就是要為學生營造這樣的一個課堂:它是民主自由開放的課堂,它更是充滿真情充滿詩情畫意的美的課堂。冰心奶奶的信叩開了學生的思維之門,而圍繞著“萬水千山”而展開的朗讀欣賞創(chuàng)作則自始至終讓感性之美與理性之美水乳交融。
其實,《紙船》是一節(jié)非常本真的課,最初并非為公開課而設計,更非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當我第一次面對教材時就有一種直覺:這是一首離學生心靈很近很近的詩,她的價值就在于她一往深情卻又并不完美。
對《紙船》的大膽而成功的處理印證了北京教育學院蘇立康教授的一段話:只有教師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的地位上,他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來設計教學;只有教師真正認識到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通過對話實現(xiàn)溝通與合作的過程,他才能從這一理念出發(fā)來設計教學;只有教師把閱讀過程看作是每一個學生都要同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他才會去尋找課文內容的共鳴點,并且選擇最能引發(fā)學生興趣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我的幸運在于:我的直覺不僅讓我很輕易地找到了這個“共鳴點”,而且讓我找到了一種相當巧妙的表現(xiàn)承載方式——現(xiàn)場詩歌評改會。
當然,這種直覺來自于一種信心,抑或是一種理念,那就是我經常灌輸給學生的:我就是我,我的觀察與見解與眾不同。
《紙船》告訴我,創(chuàng)新并不玄妙,她就是學生獨立地面對文本,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一種青春姿態(tài)。她挽起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手共同去實踐自主探究活動的理想,她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教師的教學生活,她必將使陳舊封閉的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紙船》告訴我,“真情”永遠是創(chuàng)新的語文課堂的魂。批判和創(chuàng)造不是讓學生變得桀驁不馴睚眥必報,而是讓學生因為視野的開闊心靈的豐潤表達的流暢而越發(fā)悲天憫人善感多思。創(chuàng)新的情感內核是真情是激情是柔情。
《紙船》告訴我如何以最好的心態(tài)駕馭教學內容。或者舉重若輕,或者舉輕若重。你要相信,江湖武林中有一招制勝之說,當然教學設計里也定有安鎮(zhèn)乾坤之計。煩瑣的面面俱到是語文的死敵,追求“晴空一鶴排云上”的教學思路,定能左右逢源,旗開得勝。
《紙船》讓我重新思考了內容和形式的關系。內容確要決定形式,但在許多時候,形式的反作用力具有極強的塑造能力和摧毀能力。這并不是一個偶然的現(xiàn)象。它印證了《美國教學創(chuàng)意手冊》中的一句名言:教師的責任就是動用一切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讓學生被書本深深吸引。
《紙船》更讓我看到了創(chuàng)新學習對教師素質的極高要求。學生的表現(xiàn)可謂酣暢淋漓,而我自己面對行云流水一般的課堂反而有捉襟見肘之感。是的,教師只能是“課堂討論的首席”,這個“首席”位置可能在臺下,但他熠熠閃光的思想必須溫柔地俯視不易調控的課堂。教師在創(chuàng)新學習當中必須首先成為一個智者。
《紙船》讓我堅定了我的教學追求:創(chuàng)新學習是學會學習的目的。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