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精選17篇)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1
教學設計說明:
一、對教材的把握
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本文文字優美,將丹頂鶴寫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引起讀者對丹頂鶴的喜愛,適合朗讀、欣賞。文章將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滲透于丹頂鶴的描繪介紹之中,有利于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二、對教材的整合
1、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丹頂鶴的外形美、姿態美的語句與指導學生讀書進行整合,讀中感悟,體會丹頂鶴的美麗與高雅。
2、對課文的文本語言和審美的愉悅性進行整合,建立美麗的丹頂鶴的形象,滲透從人文性、思想性上入手,讓學生對文本語言充分理解,把握后產生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三、教學設計的理念
1、教學時把教材作為訓練寫生的載體,緊扣題目中的“美麗”,以學生到丹頂鶴的第二故鄉去游玩貫穿教學始終,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發現丹頂鶴的美,重視學生自主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讀中有所悟,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2、根據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規律,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將朗讀復述、背誦課文等吸收積累語言的訓練放在首要位置,將吸收和積累范文語言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將知識、活動和審美融為一體。
3、以學生為本,用兒童化的方式教育兒童,教學中設計智力競賽一個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丹頂鶴的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2—4自然段,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能背誦部分語句。
2、借助圖,結合朗讀課文理解丹頂鶴的美,能夠想象美、感受美。
3、知道丹頂鶴是一種美麗的珍禽,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對課文形象、思想、情感的自我感受、體驗。
教具:
貼圖、頭飾、智力題、音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到丹頂鶴的第二故鄉去游玩。
師生共同貼鶴
師范讀課文
在背景圖上貼鶴看圖,聽師讀文,復習第一自然段 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激趣,圖文對照、整體感知 指導學生喜愛丹頂鶴的哪部分就讀相應的句子把認為美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由讀相應的句子,互相評點,開展讀書比賽,夸夸丹頂鶴的美 強調學生主體作用,以讀書活動為“經”,教給學生讀書方法,解答疑難。
教師當好學生讀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 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丹頂鶴的色彩美、體型美 邊讀邊想象丹頂鶴的色彩美、體型美(羽毛的潔白,脖子、翅膀邊的黑,頭頂的紅、體型的長)
學生嘴巴讀,迅速在腦海中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 熟讀精思,把文字符號轉換成形象。
入境悟情,讓生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文中所描繪的色彩。
明象才能入境,
入境便可悟情。
強化重點詞語理解。 指導學生體會“引吭高歌”,說說想高歌什么,展翅飛翔到哪兒。想象和神仙一起飛翔的情景。 朗讀、表演
說一說自己想歌唱什么,想飛到哪兒,看圖理解丹頂鶴的姿態美,想象情景。 激勵學生朗讀與表演,培養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能力,讓文中所描繪的圖象,逐步明晰。 引讀2、3段,指導背一背喜愛的語句 嘗試背一背,在師引導下讀2、3段 整體感受丹頂鶴的外表與姿態美。注重積累,把讀、背、說作為生練習的基本點。 最后一段用表演來幫助理解,師指導生看圖說說圖上的丹頂鶴在干什么? 生看圖,自由說,如果自己是丹頂鶴會說些什么?在頭腦中建立美麗的丹頂鶴形象。 指導學生感悟語言,進入角色,體會情感,想象場景,帶入情境,感受丹項鶴自由、安逸、舒適的生活。 整體讀文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全文。 從讀通階段的整體到讀懂階段的部分回到整體,將各個部分聯系起來,融合貫通,進一步“入境悟情”,感悟會之于心,誦讀出之于口,心口相應,增強閱讀效果。 說活動要求 智力搶答游戲 調節課堂氣氛,拓展課外知識,以兒童喜歡的方式教育兒童 教生字,范寫,指導、點評 學生識字,自由說如何記憶字形,寫的美觀,練習描紅,共同評議。 培養學生識字能力,觀察與辨析能力,給人美的感受。
執教《美麗的丹頂鶴》得與失
“新、實、簡、美”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的四大特色。《美麗的丹頂鶴》是一篇描寫丹頂鶴的文質兼美的課文,全文充滿了迷人的形象美、意蘊美。面對一篇優美的教材,如何吃透它,讓“教”材變為“學”材,從單純地研究如何“教”轉到如何教會學生“學”上來,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實現語文教學的素質化。我要求自己先把課文讀通,讀透,讀好,真正讀出味來。凡須引導學生深入感悟的,自己先要感得深悟得透。同時注意教材的聯系,怎么將“教”材開發成“學”材,憑借學材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實實在在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重視文本語言的內化、吸收。著眼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著力于打好學生的語文基礎,幫助他們獲得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和運用知識的興趣、愿望和能力。可是由于自己在備教材這一環節上沒有過好教材關,對教材本身的感悟,把握都有偏頗的地方。對學生學情的了解不是很準確,對課文中的人文思想,教學內容理解不到位,導致在傳達與灌輸時也做的不到位,還沒能夠跳出文本,將科學與人文緊密地結合起來,并且抽象,提煉到一個更高的程度。自身對教材的研讀缺乏功力,較粗化地處理了教材,較少地考慮了教材傳達的信息,今后對教材的把握要從一元化到多元化,從各個方面去審視教材,落實蘇教版小語教材“起點低、要求嚴、訓練實”的教學要求。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充分尊重學習者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主動地學習、積極地思維,認認真真地讀書,實實在在地操作,才能體現從教材出發,走向兒童的觀點。
蘇教版語文教材強調以讀書活動為“經”,語言文字的訓練為“緯”的一條“讀書感悟--背誦積累--遷移運用”的訓練主線。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練,以演練促讀”。在教學設計中我考慮到了如何讓學生去讀中感悟,并且緊緊抓住課文中每一個美的要素和亮點,激發學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賞。面對一段情境交融的文字,如何引導學生自己去認真閱讀,含英咀華,設身處地領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生動形象和豐富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內化積累,并且能夠使學生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而不是去進行理性化的瑣細分析,去忽視語文的整體感悟,把活生生的藝術形象淡化掉,把原本應該充滿情趣和魅力的語文學習變得平淡無趣。
教學中我只運用了一些傳統的教學手段,注意到了指導學生去讀中感悟,怎么讀得有興趣,讓學生喜愛讀哪句就讀哪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課文?墒俏覅s忽視了課堂的調控,從整體看沒有了一條清晰的主線,顯得較碎、較散。指導讀文時做的不到位,讀與說的訓練不夠扎實,形式較為單一。在引導學生想象,促進感悟逐步達到誦讀時只忙于了走過場,如“蜻蜓點水”,僅僅是設了一個環節,效果究竟如何卻無睱顧及。當學生對課文的感悟不到位時,教師為了趕時間,沒有花費時間去引導學生如何去練,而是教師給了他們答案。學生讀的效果不明顯,因為在訓練中我沒有較好引導與調控,也沒有親自示范,創造一種意境。在教學設計與過程中,我仍采用了老一套的教學方式,沒有進行方式的轉變,在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的時候,應該留給學生較多的空間,使他們的主體狀態得到激活。應該自己躲到后臺,把學生推到前臺。學生的主動參與主體性發展不必在教師事先安排的框架之中進行。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成為學習、認識、發展的主體,無論是知識的積累、能力的發展都要取決于學生自身的實踐、感悟、體驗、內化。把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權還給他們,把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主動探求的場所,真正讓課堂充滿活力,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了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并且能夠運用兒童喜歡的方式去幫助兒童建立丹頂鶴的美麗形象,對課文的人文與思想進行整合,讓學生在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后,把握后自覺地產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想法。但是在課堂上我還不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善于從學生發言中捕捉信息,把握學生細微的情緒變化,不善于觀察學情的發展,熟知學生當時的心理,能夠全身心地傾注到學生身上,隨時切入學生的經驗領域和精神世界。如果我從學生身上捕捉到信息,并且善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和好勝心,讓每個學生都能嘗到抵達目標的愉悅和成功感,肯定能為課堂教學增添色彩。此外,這一課的教學缺少個性化與特色化,要進一步提高教學的品味,讓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真摯的情感,教師與學生要合作與交流,通過多種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能夠親切、自然地去調控學生,善于開啟心智,而不硬行牽著學生走,耐心激勵而不壓抑學生,開發學生的潛能,立足“自求得之”而不輕易告之,使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和諧,學得輕松而樂于思考,提高語文修養,不感到語文學習有壓力而是一種藝術享受。
經過這次活動,我感到了自己平時自我學習意識不足,對一些理論的學習還不是自發的、內在的需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有較為扎實的語文功底和寬厚的文化積淀,要真心熱愛語文教學,以科研的態度來對待它,愿意為它傾注全部心血,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藝術,用語文教學的藝術魅力感染學生,使自己的教學活動富有情趣,不斷提高教學的格調與品味。且要善于把語文教學化興趣盎然的語文活動,老師和學生都成為活動平等的參與者,讓學生享受參與語文教學活動的樂趣。要真心熱愛語文,用語文學科自身魅力,讓學生獲取美感享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的志趣。要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認真領悟 “新大綱”與“課程標準”的實質思想,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過塊主陣地的作用,加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真正確立小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構建開放式的語文教學新格局!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2
教學設計說明:
一、對教材的把握
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本文文字優美,將丹頂鶴寫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引起讀者對丹頂鶴的喜愛,適合朗讀、欣賞。文章將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滲透于丹頂鶴的描繪介紹之中,有利于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二、對教材的整合
1、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丹頂鶴的外形美、姿態美的語句與指導學生讀書進行整合,讀中感悟,體會丹頂鶴的美麗與高雅。
2、對課文的文本語言和審美的愉悅性進行整合,建立美麗的丹頂鶴的形象,滲透從人文性、思想性上入手,讓學生對文本語言充分理解,把握后產生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三、教學設計的理念
1、教學時把教材作為訓練寫生的載體,緊扣題目中的“美麗”,以學生到丹頂鶴的第二故鄉去游玩貫穿教學始終,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發現丹頂鶴的美,重視學生自主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讀中有所悟,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
2、根據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規律,在制定教學目標 時,將朗讀復述、背誦課文等吸收積累語言的訓練放在首要位置,將吸收和積累范文語言作為主要教學目標 ,將知識、活動和審美融為一體。
3、以學生為本,用兒童化的方式教育兒童,教學中設計智力競賽一個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丹頂鶴的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教學目標 :
1、學習課文2—4自然段,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能背誦部分語句。
2、借助圖,結合朗讀課文理解丹頂鶴的美,能夠想象美、感受美。
3、知道丹頂鶴是一種美麗的珍禽,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對課文形象、思想、情感的自我感受、體驗。
教具:
貼圖、頭飾、智力題、音樂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 :到丹頂鶴的第二故鄉去游玩。師生共同貼鶴
師范讀課文
在背景圖上貼鶴看圖,聽師讀文,復習第一自然段
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激趣,圖文對照、整體感知
指導學生喜愛丹頂鶴的哪部分就讀相應的句子把認為美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由讀相應的句子,互相評點,開展讀書比賽,夸夸丹頂鶴的美
強調學生主體作用,以讀書活動為“經”,教給學生讀書方法,解答疑難。
教師當好學生讀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
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丹頂鶴的色彩美、體型美
邊讀邊想象丹頂鶴的色彩美、體型美(羽毛的潔白,脖子、翅膀邊的黑,頭頂的紅、體型的長)
學生嘴巴讀,迅速在腦海中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
熟讀精思,把文字符號轉換成形象。
入境悟情,讓生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文中所描繪的色彩。
明象才能入境,
入境便可悟情。
強化重點詞語理解。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指導學生體會“引吭高歌”,說說想高歌什么,展翅飛翔到哪兒。想象和神仙一起飛翔的情景。
朗讀、表演
說一說自己想歌唱什么,想飛到哪兒,看圖理解丹頂鶴的姿態美,想象情景。
激勵學生朗讀與表演,培養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能力,讓文中所描繪的圖象,逐步明晰。
引讀2、3段,指導背一背喜愛的語句
嘗試背一背,在師引導下讀2、3段
整體感受丹頂鶴的外表與姿態美。注重積累,把讀、背、說作為生練習的基本點。
最后一段用表演來幫助理解,師指導生看圖說說圖上的丹頂鶴在干什么?
生看圖,自由說,如果自己是丹頂鶴會說些什么?在頭腦中建立美麗的丹頂鶴形象。
指導學生感悟語言,進入角色,體會情感,想象場景,帶入情境,感受丹項鶴自由、安逸、舒適的生活。
整體讀文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全文。
從讀通階段的整體到讀懂階段的部分回到整體,將各個部分聯系起來,融合貫通,進一步“入境悟情”,感悟會之于心,誦讀出之于口,心口相應,增強閱讀效果。
說活動要求
智力搶答游戲
調節課堂氣氛,拓展課外知識,以兒童喜歡的方式教育兒童
教生字,范寫,指導、點評
學生識字,自由說如何記憶字形,寫的美觀,練習描紅,共同評議。
培養學生識字能力,觀察與辨析能力,給人美的感受。
執教《美麗的丹頂鶴》得與失
“新、實、簡、美”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的四大特色。《美麗的丹頂鶴》是一篇描寫丹頂鶴的文質兼美的課文,全文充滿了迷人的形象美、意蘊美。面對一篇優美的教材,如何吃透它,讓“教”材變為“學”材,從單純地研究如何“教”轉到如何教會學生“學”上來,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實現語文教學的素質化。我要求自己先把課文讀通,讀透,讀好,真正讀出味來。凡須引導學生深入感悟的,自己先要感得深悟得透。同時注意教材的聯系,怎么將“教”材開發成“學”材,憑借學材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實實在在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重視文本語言的內化、吸收。著眼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著力于打好學生的語文基礎,幫助他們獲得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和運用知識的興趣、愿望和能力。可是由于自己在備教材這一環節上沒有過好教材關,對教材本身的感悟,把握都有偏頗的地方。對學生學情的了解不是很準確,對課文中的人文思想,教學內容理解不到位,導致在傳達與灌輸時也做的不到位,還沒能夠跳出文本,將科學與人文緊密地結合起來,并且抽象,提煉到一個更高的程度。自身對教材的研讀缺乏功力,較粗化地處理了教材,較少地考慮了教材傳達的信息,今后對教材的把握要從一元化到多元化,從各個方面去審視教材,落實蘇教版小語教材“起點低、要求嚴、訓練實”的教學要求。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充分尊重學習者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主動地學習、積極地思維,認認真真地讀書,實實在在地操作,才能體現從教材出發,走向兒童的觀點。
蘇教版語文教材強調以讀書活動為“經”,語言文字的訓練為“緯”的一條“讀書感悟--背誦積累--遷移運用”的訓練主線。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練,以演練促讀”。在教學設計中我考慮到了如何讓學生去讀中感悟,并且緊緊抓住課文中每一個美的要素和亮點,激發學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賞。面對一段情境交融的文字,如何引導學生自己去認真閱讀,含英咀華,設身處地領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生動形象和豐富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內化積累,并且能夠使學生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而不是去進行理性化的瑣細分析,去忽視語文的整體感悟,把活生生的藝術形象淡化掉,把原本應該充滿情趣和魅力的語文學習變得平淡無趣。
教學中我只運用了一些傳統的教學手段,注意到了指導學生去讀中感悟,怎么讀得有興趣,讓學生喜愛讀哪句就讀哪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課文?墒俏覅s忽視了課堂的調控,從整體看沒有了一條清晰的主線,顯得較碎、較散。指導讀文時做的不到位,讀與說的訓練不夠扎實,形式較為單一。在引導學生想象,促進感悟逐步達到誦讀時只忙于了走過場,如“蜻蜓點水”,僅僅是設了一個環節,效果究竟如何卻無睱顧及。當學生對課文的感悟不到位時,教師為了趕時間,沒有花費時間去引導學生如何去練,而是教師給了他們答案。學生讀的效果不明顯,因為在訓練中我沒有較好引導與調控,也沒有親自示范,創造一種意境。在教學設計與過程中,我仍采用了老一套的教學方式,沒有進行方式的轉變,在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的時候,應該留給學生較多的空間,使他們的主體狀態得到激活。應該自己躲到后臺,把學生推到前臺。學生的主動參與主體性發展不必在教師事先安排的框架之中進行。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成為學習、認識、發展的主體,無論是知識的積累、能力的發展都要取決于學生自身的實踐、感悟、體驗、內化。把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權還給他們,把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主動探求的場所,真正讓課堂充滿活力,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了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并且能夠運用兒童喜歡的方式去幫助兒童建立丹頂鶴的美麗形象,對課文的人文與思想進行整合,讓學生在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后,把握后自覺地產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想法。但是在課堂上我還不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善于從學生發言中捕捉信息,把握學生細微的情緒變化,不善于觀察學情的發展,熟知學生當時的心理,能夠全身心地傾注到學生身上,隨時切入學生的經驗領域和精神世界。如果我從學生身上捕捉到信息,并且善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和好勝心,讓每個學生都能嘗到抵達目標的愉悅和成功感,肯定能為課堂教學增添色彩。此外,這一課的教學缺少個性化與特色化,要進一步提高教學的品味,讓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真摯的情感,教師與學生要合作與交流,通過多種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能夠親切、自然地去調控學生,善于開啟心智,而不硬行牽著學生走,耐心激勵而不壓抑學生,開發學生的潛能,立足“自求得之”而不輕易告之,使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和諧,學得輕松而樂于思考,提高語文修養,不感到語文學習有壓力而是一種藝術享受。
經過這次活動,我感到了自己平時自我學習意識不足,對一些理論的學習還不是自發的、內在的需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有較為扎實的語文功底和寬厚的文化積淀,要真心熱愛語文教學,以科研的態度來對待它,愿意為它傾注全部心血,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藝術,用語文教學的藝術魅力感染學生,使自己的教學活動富有情趣,不斷提高教學的格調與品味。且要善于把語文教學化興趣盎然的語文活動,老師和學生都成為活動平等的參與者,讓學生享受參與語文教學活動的樂趣。要真心熱愛語文,用語文學科自身魅力,讓學生獲取美感享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的志趣。要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認真領悟“新大綱”與“課程標準”的實質思想,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過塊主陣地的作用,加強語文教學的實效性,真正確立小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構建開放式的語文教學新格局!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3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長著美好思想道德懣芽的肥沃的田地.學生只所以能在文本的閱讀'思考中獲得獨特的感受,產生獨特的感情,是因為文本已觸及到了他們美好的心靈深處,藏著的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肯定和贊賞'是學生發散的思維方式.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多種思維方式的學習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我就以 《美麗的丹頂鶴》一課的一個教學片段為例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背景:《美麗的丹頂鶴》是蘇教版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我在給學生上課時學習第二自然段理解丹頂鶴顏色美時的教學片段情景。
事件:
師:(出示了一只沒有顏色的丹頂鶴)你們覺得它美麗嗎?為什么?
生:我覺得它一點兒也不美,因為它身上全都是白色的。
生;我見過丹頂鶴,它們身上有的地方是白色的, 有的地方是紅色的,有的地方是黑色的,老師手里的那只丹頂鶴都是白的,我覺得沒有我見過的丹頂鶴漂亮。
師:既然老師手上的丹頂鶴不美,那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丹頂鶴身上到底有哪些顏色呢?請大家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讀好后,請給你手中的丹頂鶴涂上顏色。(學生每人手上都有一只沒有顏色的丹頂鶴圖片)
( 學生連忙打開書本,認真地讀著第二自然段,并根據書上的語言和自己的理解為手中的丹頂鶴圖片涂顏色)
師:(巡視一遍,看學生差不多都涂好了顏色后)小朋友讀得認真,涂得也非常認真。有誰愿意為大家展示一下你手中的丹頂鶴呢?可以用自己的話來介紹你的丹頂鶴,也可以用書上的句子說一說。
生:(上臺興奮地展示了自己涂的丹頂鶴)我這只丹頂鶴特別漂亮,它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它的頭頂就象嵌著一顆紅寶石。
生:我還知道了它為什么叫丹頂鶴了,因為書上說它的頭頂就象嵌著一顆紅寶石,丹就是紅色的意思。
師:小朋友真聰明,不僅知道了丹頂鶴身上漂亮的顏色,還知道了丹頂鶴名字的來歷呢。丹頂鶴既然顏色這么漂亮,那我們能不能用朗讀把它們的美表達出來呢?
生:(個個非常激動,大聲喊道)能!
。ㄉ懈星槔首x表現丹頂鶴的顏色美)
片段結束了,我認為精彩之處是教學本片段時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一.情境激趣,學生好學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課堂上,單一的教學方式容易引起學生語言感知上的疲勞,使學生缺乏興趣,注意力分散。上課時,如果老師將課文語言文字所敘述的事物,描繪成鮮活有趣、看得喜人、感受真切的東西,語文課堂一下就變得情趣萬千,充滿了勃勃生機,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位老師在教學《丹頂鶴》這篇課文時的就充分考慮到了這些,巧妙地為學生創設了情境,激發了他們想探究課文的興趣,輕而易舉把學生“送”進了課文。作為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形式,所以,他們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漲,能夠很輕松地深入到文本中去學習。
二、巧解重點、學生易學
這篇課文中,感悟體會丹頂鶴的顏色美和姿態美是教學的重點。上課時,老師沒有簡單地讓學生去理解書本上描寫丹頂鶴的外形的句子,而是讓學生到具體情境中自覺去體會。老師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簡筆畫形式鼓勵其積極參與,巧妙地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認真地讀課文自主理解課文內容后,非常準確地進行了涂色。同時這一舉措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從而順利輕松地解決了課文的這一重點。
三、鼓勵參與、學生樂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要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立,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形式上還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在思維上還給他們自由想象的權利,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也從一個接受者的角度轉化為一個自主探究者。而在本堂課中,老師在充分研讀文本的基礎上,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好新的特點,選擇了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做到了新穎獨特、別具一格、引人入勝,更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了課文的具體情景中來。學生通過深入文本,根據手中不同姿態的丹頂鶴,去涂一涂它身上的顏色,并上講臺邊展示自己的作品邊用語言對丹頂鶴進行描述。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也誘發學生認真讀書思考,積極參與,細心觀察,大膽想像,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好的教學設計應該要點明確、靈活多樣,這樣,它才成了無聲的語言,召喚學生向知識進;成了教學的眼睛,向學生傳遞知識的信息;成了美麗的圖畫,給學生以美的熏陶。所以,語文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心理出發,使教學設計精辟深刻,能牽動著孩子的心,使學生深切關注著課文內容,增強教學效果,起到開拓學生智力的作用。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4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43
讀《美麗的丹頂鶴》
讀這一課,感覺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美。
圖美,文更美。課文是教材的主體部分,而插圖是教材的輔助部分,它與課文緊密結合,形象地拉近了課文與學生的距離,給學生理解課文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這篇課文的插圖以藍色為背景,描畫了丹頂鶴在空中展翅飛翔以及在湖邊悠閑活動的場面。兩幅插圖色彩鮮明,把丹頂鶴的形態描繪得栩栩如生。與第一幅插圖相對應的是第一自然段的文字,以及第三自然段中“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边@一句。讀這些文字,眼前仿佛看到“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從遠處飛來”,它們邊飛邊“唱著嘹亮的歌兒”。這歌聲伴著它們美麗的身影由遠及近,并又漸漸遠去,讓人不由得產生無限遐想。如果說這是一幅動態的、像放電影般美好的畫面,那么課文的第二幅插圖讓我讀到了更豐滿的美。這是一幅動靜結合的圖畫。課文二、三、四自然段的教學都可圍繞這幅圖展開。教學時,我們可截取畫面中靜立的那只丹頂鶴作為特寫鏡頭,帶領學生一起欣賞它的外形美(顏色美),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畫面、反復朗讀文本詞句,尋找“潔白、黑、鮮紅”等表示顏色的詞語,體味丹頂鶴的色彩美,抓住“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等詞語體會丹頂鶴與眾不同的修長體型,感悟丹頂鶴是多么逗人喜愛。選取這只靜立的丹頂鶴作為欣賞對象,結合相關的文字,學生能較快地將丹頂鶴美麗的形態映入自己腦中。結合二三自然段的教學,我們可讓學生發揮想象,畫一只美麗的丹頂鶴,這樣一來,學生對丹頂鶴的印象就更為深刻了。此基礎上,引領學生欣賞丹頂鶴在湖邊生活的整幅畫面,這又將學生從靜止的畫面帶入動態的畫面中來。此時,我們可結合第四自然段文字以及第三自然段中“引吭高歌”、“高雅”等詞語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看著圖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說說丹頂鶴在湖邊活動的情景,讓他們進一步感受丹頂鶴優美的姿態和丹頂鶴生活的無憂無慮。再欣賞這幅圖,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自由、安逸、和諧,表現得是那么淋漓盡致。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和諧美吧。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教學可聯系第一自然段展開,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從遙遠的北方飛來”、“第二故鄉”、“帶著自己的孩子”、“三五成群”、“無憂無慮”、“度過整整一個冬天”等詞句,體會丹頂鶴對這兒(黃海之濱)的喜愛,從而進一步體會人們對它們的關愛,并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自覺保護野生動物,學會與動物和諧相處。
課文美麗的圖畫是一種鮮活的教學資源,我想,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帶領學生憑借插圖中鮮艷的色彩,生動的形象,放飛他們的想象,在反復品讀的過程中讓他們領悟出相關文字的豐富內涵,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自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3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設計二
執教:龍巖市上杭實驗小學伍建玲
指導:胡和春曹勇珍劉伍生李奕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傍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培養學生觀察、感悟、理解能力。
4、感受丹頂鶴的美麗,激發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滲透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學習閱讀的能力只有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才能得到鍛煉與提出高!苯Y合蘇教版教材“重感悟.重積累.重運用”這一特點,在本課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升華。倡導個性閱讀,珍視獨特體驗。
[設計特色]
根據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理念和本冊教材特點,我們以“激發情感、自讀自悟、扎實訓練”為定位設計本課教學。教學時立足一個“讀”字,突出一個“情”字,表現一個“美”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情境”激趣為前提,以“心境”愉悅為條件,以“語境”傳情為目的,追求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心”的參與和“情”的共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丹頂鶴圖片,簡介丹頂鶴
2、揭示課題:“丹”指顏色,因為頭頂是紅色的,所以叫丹頂鶴。
3、互相交流課前預習時搜集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劃出生字詞語,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生字表中增減生字。
2、同桌互讀。
3、小組內檢查。
4、全班交流:
。1)帶拼音讀。
。2)去掉拼音讀。
。3)找朋友讀
。4)送字寶寶回“家”。
5、指名分節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6、讀了這篇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這一段寫了什么?
2、比較:丹頂鶴飛來。
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唱著嘹亮的歌兒從遙遠的
{
北方飛來。
3、觀察畫面,指導朗讀。
4、引背第一自然段。
四、識記生字,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趣引情
1、同學們,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唱著嘹亮的歌兒從遙遠的北方飛來……
2、復習生字詞語。
二、自讀自悟,欣賞體會
。ㄒ唬└惺艿ろ旡Q的顏色美
1、讀文觀察:一邊讀句子,一邊看圖,想一想丹頂鶴美在哪里?
2、自由發言,感受“羽毛”美。
3、通過比較、畫圖理解詞句(一邊讀課文,一邊給丹頂鶴涂上顏色)。
4、根據自己的理解體會讀好課文。
5、回歸課題,表達感受:當你看到這樣的丹頂鶴,你會說什么?
。ǘ⒏惺艿ろ旡Q的姿態美
1、讀文品句。(你覺得哪些句子寫得好?為什么?)
2、交流。
3、抓住重點詞語“長”、“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等感受丹頂鶴高雅的姿態。
4、指導朗讀。
a、試讀。b、評價讀。c、想象讀。d、齊讀。
5、多種形式,指導背誦。
a、借助圖和動作自己先背誦。
b、指名背誦。
。ㄈ、感悟人與自然的和諧美。
1、感受丹頂鶴在第二故鄉,無憂無慮的生活,滲透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丹頂鶴除了羽毛美、姿態美外,它們的生活更美。)
2、隨機指導學生書寫“慮”字。
a、觀察“慮”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b、師范寫。
c、提示寫字姿態勢。(頭正——肩平——背直——足安)
d、學生練寫。
e、評議。
三、回歸整體,抒發情感
四、布置實踐,提升體驗
第三課時
一、復習生字,指導書寫
二、朗讀背誦課文
1、背誦擂臺賽。
2、背誦趣味訓練:選拔“播音員”。
三、指導實踐:
1、我國還有哪些珍稀動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可以怎樣保護它們?
板書設計
美麗的丹頂鶴
圖片
高雅
展翅高飛
引吭高歌
圖片
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自
龍海高嘉添小學教育教學網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6
教材內容: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第三冊 20《美麗的丹頂鶴》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鞏固本課十個生字,結合課文理解新詞。
2. 進一步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丹頂鶴的美麗。
3. 教育學生愛護丹頂鶴等珍貴鳥類。
教學時間:2009-12-15
教學者:江蘇省蘇州新區實驗小學 張小芳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提問
1. 小朋友,昨天我們認識了一種美麗高貴的鳥兒丹頂鶴。現在考考大家課文生字新詞都認識了嗎?
2. 出示幾組新詞、抽讀。
遙遠 不論 顯得 傳說 卻是 所以
度過 脖子 高雅 神仙 旅伴 潔白
逗人喜愛 引吭高歌 黃海之濱 無憂無慮 三五成群
嘹亮的歌兒 翅膀邊兒
一群群 怪不得
1) 指名讀。(第三排都是四字詞語。第四排兒化詞要讀好。最后一排三字詞。)
2) 齊讀。
3、這節課,我們繼續朗讀課文,繼續了解美麗、高貴的丹頂鶴
4、自由地把全文讀一讀,讀正確、讀通順,讀出感情來。
二、品讀課文
第一段。
1. 指名一人讀。
2. 指導評點:她讀得怎樣?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哪些詞兒讀得特別好?
3. “遙遠”:聽了他讀這個詞兒,你似乎感覺到了什么?(丹頂鶴是從很遠很遠的地方飛來的。)這很遠很遠的地方是哪兒呢?(第一故鄉“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要飛到哪里去呀?(第二故鄉黃海之濱,在江蘇鹽城。)兩地相差十萬八千里的路呢,十分遙遠,但是為了生存,每年這個時候,成群結隊的丹頂鶴就要不辭辛苦從第一故鄉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飛到第二故鄉江蘇鹽城的黃海之濱,渡過整整一個冬天。這種過冬方式,我們叫它“遷徒”。(出示詞語卡,帶讀幾遍。)“一群群”聽出來了,到這兒來過冬的丹頂鶴數量——特別多!用類似于“一群群”這樣abb式的疊詞可以表示數量特別多的意思。這樣的詞語你還可以說幾個嗎?(一片片 一張張 一朵朵 一幅幅……)“嘹亮”剛才這樣讀把什么意思讀出來了?(響亮)對,這就是嘹亮一詞的近義詞,寫下來。
4. 讀了這段,你了解了些什么?(丹頂鶴是從遙遠的北方飛到這兒來過冬的,而且數量眾多。)
5. 誰能把剛才我們讀懂的、感受到的這些意思放到句子里,把整段話讀讀好,讀出味兒來。指名再讀第一段。
6. 齊讀這段。
第二段
1. 這段有幾句話?(兩句)
2. 能背了嗎?還是再練練吧。(生自由背誦)行了嗎?特別要注意記住其中一些表示顏色、位置的詞語。
3. 指名試背。簡評。
4. 背得不錯,還要畫得美,看看你們誰畫得丹頂鶴最美。(請學生展示畫的丹頂鶴,并盡量用書上的語言介紹丹頂鶴。)
5. 理解句子:
1) “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潔白”這個詞兒他剛才背誦、介紹時都讀得很有感情,把丹頂鶴的什么讀出來了?(身上羽毛很白很白)孩子們,潔白是一種很美麗很高貴的顏色,但丹頂鶴如果僅僅是全身上下一片白,好看嗎?也不見得。看,這些地方的羽毛是什么顏色?(黑色)什么地方的羽毛是黑色的?(指圖)這個位置書上有個專門的詞兒叫什么?“翅膀邊兒”指哪個位置?(翅膀的邊邊兒上)這樣的搭配才美呢,有個詞兒叫“黑白分明”說的就是丹頂鶴這種美。多么簡潔大方。 (板書:黑 白 ) 小組讀這句。
2) “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句中“嵌”字用得妙呀,請你從以下詞語中選一個,試試看能不能代替“嵌” 字。(貼、戴、頂、掛)只有“嵌”字最合適,最準確,它是“鑲嵌”的意思。出示“鑲嵌”詞卡,讀一讀。“鮮紅鮮紅”是說顏色紅得怎樣?(非常紅,很紅很紅。)(看圖)現在你明白了吧?丹頂鶴名字中的“丹”是什么意思?(紅)板書:紅 黑白分明的羽毛襯著一顆鮮紅鮮紅的頭頂,這樣的色彩搭配才真是美到家了。杓t課題中的“丹”字)光是白太簡單,全是黑,像烏鴉,一片紅,太刺眼,都沒有現在這樣搭配更和諧更自然,自然才是美呀。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欣賞一組丹頂鶴圖片)
6. 有人說不對,丹頂鶴就黑白紅三種顏色,算什么美呀!五彩繽紛的孔雀才美呀!到底是丹頂鶴美還是孔雀美,咱們來比一比看。(出示兩張圖片,讓學生區別感受丹頂鶴的美是素雅之美。) 板書:素雅
7. 誰能把丹頂鶴這份獨特的美通過朗讀來表現?指名再讀這段。簡評。
8. 女生齊讀這段。
第三段
1. 看小朋友讀書這么好,老師也想來試試。讀第三段,可以嗎?
2. 這段共幾句話?(四句話)
3. 你喜歡這一段嗎?學著老師的樣子,把這段話好好讀一讀。讀完以后跟大家說說你特別喜歡哪句話,喜歡它什么?
4. 隨機交流,指導逐句理解:
1) “丹頂鶴很逗人喜愛。”這句話直截了當告訴我們什么?(丹頂鶴很受人歡迎。)理解:逗人喜愛:惹人喜愛。
2) “它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這句寫了丹頂鶴怎樣?注意句中連用三個相同的字——“長”。三個“長”字在我們眼前展現出了丹頂鶴獨特的體形美。如果說狗熊留給我們的印象是健壯,健壯是一種體形美,那么丹頂鶴的這種體形美你覺得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呢?(修長)是呀,丹頂鶴就像一個長相俊美的芭蕾演員,修長的身材顯得那么優雅動人。不信,你們來看看吧:(出示幾張改畫的丹頂鶴圖,讓學生感受丹頂鶴的體形美是協調之美。)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這樣和諧的搭配使得本來素雅大方的丹頂鶴顯得更加優雅動人。讀好這句話。 板書:優雅
3) “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理解:“引吭高歌 展翅飛翔”這兩個詞兒是什么意思?先想象一下,再做做動作?(出示兩張圖,理解詞語大意。)“引:伸長脖子”運動中的丹頂鶴姿態無比美麗,顯得那么高貴那么典雅,這種美我們叫它“高雅” (板書:姿態 高雅)
4) “傳說丹頂鶴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們又叫它“仙鶴”。理解:旅伴:伴侶,意同字不同。
5. 小結:丹頂鶴這么高雅端莊,怪不得神仙也選擇它作旅伴了。
6. 有感情地齊讀這一段。
第四段
1. 指名讀。
2. (出示一連串圖片)讀了課文,看了這些圖片,你覺得在第二故鄉黃海之濱丹頂鶴生活得怎么樣?這段中哪個詞已經告訴我們了?理解:無憂無慮:無:沒有,憂、慮:憂愁。沒有憂愁,沒有煩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唱就唱,想飛就飛,想跳舞就跳舞,想發呆就發呆,想要多自由就有多自由,這叫就——無憂無慮!
3. 讀好這一段。
三、 學習生字
1. 出示生字:重點指導 “論 卻 度 慮”
2. 讀準字音。分析結構,范寫指導。
論:左右結構:右邊下面最后一筆“豎彎鉤”,不能讓里邊的一撇出頭。
卻:右邊新偏旁:立刀旁,也有人稱它為“硬耳朵”。與“耳朵旁”比較。師范寫,學生書空。
度:半包圍。底下是個“又”。注意筆畫穿插。
慮:半包圍結構。“虎”字頭。書空筆順。“心”字底,因為跟心情有關。
3. 學生習字冊描紅,教師巡視。
四、作業
1. 完成習字冊寫字
2. 背誦課文。
3. 畫一畫丹頂鶴
板書設計:
20 美麗的丹頂鶴
顏色美 黑 白 紅 素雅
體態美 修長 優雅
姿態美 無論……還是……都…… 高雅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偏旁,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重點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無憂無慮”等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知道丹頂鶴是一種美麗的珍禽,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過冬的生活習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知道人們喜愛丹頂鶴的原因﹙丹頂鶴的外形美、姿態美、生活習性﹚
2、了解丹頂鶴的美麗外形,感受丹頂鶴的美麗,激發學生喜歡丹頂鶴,保護丹頂鶴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訓練,讓學生體會丹頂鶴的美麗與人們對它的喜愛之情。
教具準備:有關丹頂鶴錄像、掛圖、生字及詞語卡片、課文錄音、為班里的每個學生復印一張畫有丹頂鶴的沒有色彩的畫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2、聽介紹,認識丹頂鶴。﹙板書:丹頂鶴﹚
3、理解“丹”。
﹙指紅顏色,因為它的頭頂是紅色,所以叫丹頂鶴﹚
4、丹頂鶴美麗嗎?
板書:20美麗的丹頂鶴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要求:
、俳柚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诓焕斫獾脑~語多讀幾遍。
、勐撓瞪舷挛南胂朐~語的意思。
2、檢查自讀效果。
、倏ㄆJ讀帶拼音的字,正音。
yáoquèlùnyǐnxiǎnchuánsuǒzhīlǜdù
遙卻論引顯傳所之慮度
②投影出示詞語
遙遠不論第二故鄉潔白傳說三五成群度過所以引吭高歌無憂無慮
顯得卻是嘹亮展翅飛翔嵌著黃海之濱
、蹖W生自選自然段朗讀
3、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再聯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
4、交流,討論。
5、齊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教學生字
1、怎樣記住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辦法?
2、口頭組詞。
3、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
4、學生書空筆順
5、要求:寫字時要做到“三個一”。
6、學生描紅。
四、作業
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陬^擴詞。
二、精讀課文,理解感知。
、濉W習第一段。
1、聽老師讀句。(多媒體逐句出示)
、、冬天快要到了,丹頂鶴飛來。
、、冬天快要到了,美麗的丹頂鶴從北方飛來。
、恰⒍炜煲搅,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從遙遠的北方飛來。
、取⒍炜煲搅,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唱著嘹亮的歌兒從遙遠的北方飛來。
2、播放丹頂鶴齊飛的錄像。
3、學生練讀,小組讀,齊讀句子。
4、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比較第四句寫得具體、生動,理解“一群群”、“美麗”、“嘹亮”、“遙遠”的意思。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課文掛圖)引導學生按從上到下,從左往右的順序,觀察丹頂鶴的外形。
、拧⒅该x課文。
、、填空:丹頂鶴有一身____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____的。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____寶石,________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
⑶、理解“嵌著”、“紅寶石”的意思。
2、學生拿出彩筆,為丹頂鶴涂顏色。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的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拧W生找出不理解的詞語,教師板書。
展翅飛翔
逗人喜愛高雅
傳說引吭高歌
旅伴
、、指名學生讀,全班齊讀。
、、播放丹頂鶴的錄像,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三自然段。
。ㄋ模W習第四自然段。
1、齊讀第四自然段。
、拧⒊鍪驹~語卡片:第二故鄉(學生齊讀)。意思是:指除故鄉外生活居住的時間較長的地方。
、、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國的黃海之濱是丹頂鶴的第二故鄉?
學生發言,教師出示詞語卡片:
三五成群無憂無慮整整一個
2、理解詞語的意思。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4、師小結:丹頂鶴是世界上的一種珍稀禽類,也是瀕危動物。全世界野生丹頂鶴僅存2000余只,其中70%生活在我國,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黑龍江省的扎龍和江蘇省的鹽城建立了一北一南的兩個自然保護區,是供丹頂鶴棲息繁殖的場所。丹頂鶴常和松樹一起被認為是長壽的象征,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三、總結全文。
四、課堂練習。
填空:
1、丹頂鶴有一身____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____的。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____寶石,________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
2、丹頂鶴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這里,它們____,____地生活著,要在這兒____整整一個冬天。
五、聽課文錄音,播放丹頂鶴錄像,初步培養學生自覺保護丹頂鶴的意識。
六、齊讀課文,指導學生背誦。
七、課外拓展
1、觀察,寫話。觀察一種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用幾句話把它的外形特征寫下來。
2、課外查找資料,交流我國還有哪些珍稀動物,它們有什么特點,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
板書設計:
20、美麗的丹頂鶴
外形美顏色美形體美、姿態美美
羽毛白
脖子和翅膀邊黑亮麗
頭頂鮮紅
展翅飛翔
逗人喜愛引吭高歌高雅
傳說旅伴仙鶴名字由來
教學反思:
《美麗的丹頂鶴》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二年級語文第三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引起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文章中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意義。本文語言優美,語句生動,將丹頂鶴寫得栩栩如生,適合朗讀、欣賞。本課例的設計運用錄像、插圖、涂色、朗讀等手段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師“導”而不“牽”,鼓勵學生自讀感知、感受、感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課文內容,借助錄像、掛圖,巧妙地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如播放丹頂鶴飛翔的錄像,讓學生理解課文的詞語,看到丹頂鶴美麗的外形,激發他們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人們不僅喜愛丹頂鶴,而且還保護丹頂鶴,培養學生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二、品讀課文,讀懂課文,深入理解課文,體會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在語文課上,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本文通過品讀、解讀重點詞語,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方法,誦讀優美的語句,讓學生了解了丹頂鶴美麗的外形,并讓學生通過口頭描述、動手涂色的過程中,使他們產生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使語感得到培養。教師還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丹頂鶴美麗的外形,理解詞語的意思,使學生讀懂文章,體會到人們不僅喜愛丹頂鶴,而且還有保護丹頂鶴的情感——即課文的主題。體現了“以讀為主,以讀感悟、以讀感知”的教學方法,把讀的訓練落到實處,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拓展延伸
“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學結束后,課外拓展要求學生觀察一種自己喜愛的小動物,把它的外形特征用幾句話寫下來。學生在學會課文的基礎上,運用描寫丹頂鶴外形的方法,進行寫話,交流,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1
《美麗的丹頂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郭巷中心小學 姚建英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 ”、“ ”,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丹頂鶴是一種珍稀禽類,初步認識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
教學重點: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初步懂得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這堂課老師將和小朋友們繼續學習《美麗的丹頂鶴》。
齊讀課題。提醒:讀好“美麗的”,讀準“鶴”he 和后鼻音“頂”。
2.復習詞語。
二.創設情境,朗讀感悟。
。襟w出示丹頂鶴圖)過渡語:同學們,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唱著嘹亮的歌兒,從遙遠的北方飛來了。瞧,多可愛的丹頂鶴呀!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丹頂鶴,來細細欣賞丹頂鶴。 丹頂鶴到底美在哪兒?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課文哪兩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丹頂鶴的美麗?
(一)(媒體出示)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朗讀。邊讀邊畫出描寫丹頂鶴美麗的句子。同桌之間可以交流交流。不懂的地方打上小問號。
2.引導學生交流回答。問:你是從課文哪一段看出來的?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讀。問:文章抓住丹頂鶴的哪幾個部位來寫的?(羽毛——翅膀、脖子——頭頂)抓住了這些部位的顏色。“潔白、黑、鮮紅”相機變紅。 指名朗讀第一句,讀好“潔白”“卻”。理解“卻”的意思。
師:同學們,丹頂鶴還有一個更可愛的地方是什么呀?指導朗讀第二句比喻句,這里把丹頂鶴的頭頂比作什么? 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師:丹頂鶴身上的色彩多美呀,誰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嗎? 指名讀。
齊讀第二段。 板書:色彩美
師小結過渡:同學們,學到這兒,我們對丹頂鶴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下面請同學們拿出畫筆和紙,也來畫一只丹頂鶴,好嗎?
。ń處熝惨曋笇В⿴煟赫垺镣瑢W把畫的丹頂鶴給大家欣賞欣賞,順便介紹一下丹頂鶴。
。2)師:丹頂鶴除了色彩美,你覺得還有什么地方美?指名交流。
相機出示第三自然段。 自由朗讀。師: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看圖理解三個“長”,體會丹頂鶴的身材修長的特點。
借助語言文字理解丹頂鶴的動態的美。著重理解詞語 “引吭高歌” (看圖理解)、“展翅飛翔”(看錄象——演一演’),體會它的“高雅”(動作舒展優美,給人美的享受) 感受丹頂鶴的逗人喜愛。
相機板書:姿態美
競賽朗讀。 男女同學分讀第三段。
師小結過渡:丹頂鶴色彩美、姿態美,非常逗人喜愛。黃海邊的人們都非常珍愛丹頂鶴,為它的生活創設了舒適的環境。每年冬天快到的時候,一群群丹頂鶴就會從北方飛到第二故鄉——黃海之濱。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媒體出示第四自然段)默讀,思考:(1)從哪兒可以看出丹頂鶴把黃海之濱當成了“第二故鄉”?相機理解第二句話。媒體出示丹頂鶴生活的情景。 錄象后問:你覺得丹頂鶴在這里生活得怎么樣?
相機體會“三五成群”(很快樂)“無憂無慮”(沒有煩惱)“整整一個冬天”(時間長)的含義。
師小結:同學們,這里沒有喧囂嘈雜,沒有高樓大廈,藍天白云、清山綠水,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正因為黃海的人們珍惜丹頂鶴、愛護自然環境,所以丹頂鶴特別喜愛這里。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我們怎樣才能和動物們交朋友呢?指名交流。 (引導從環境、人們兩個方面來談。)
(鼓勵語:同學們懂得真多)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出示:“遙、慮、卻”
1.讀讀生字,想想怎樣記憶生字并和同桌交流彼此的方法。指名交流。
2.師范寫。
3.學生描紅、臨寫。
四.布置作業。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jcsycorp.com
課后搜集有關鶴類的資料及野生動物的資料。在第三課時咱們來交流交流。
板書設計: 20 美麗的丹頂鶴
色彩美
姿態美
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自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9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創設情境,借助媒體,引導學生讀讀悟悟,了解丹頂鶴的特征,感受丹頂鶴的美麗,激發喜歡丹頂鶴,保護丹頂鶴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創設情境,借助媒體,引導學生讀讀悟悟,了解丹頂鶴的特征,感受丹頂鶴的美麗。
一、看圖導入
1、 小朋友,昨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美麗的丹頂鶴。(出示丹頂鶴的圖片)
2、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美麗的丹頂鶴吧!
二、潛心會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其余同學邊聽邊看圖。
⑵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指名說)
、侵笇Ю首x:你看到這么多美麗的丹頂鶴心情覺得怎樣?練讀這一自然段,讀出你的愉悅來。
指名讀,其余學生邊聽邊想象丹頂鶴飛行的樣子。
過渡:丹頂鶴飛來了,讓我們仔細看看它們美在哪里?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艑W生輕聲朗讀第二自然段,找出寫丹頂鶴美的語句。
、颇阌X得丹頂鶴美在哪?指名回答,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指導
①出示第1句。
潔白、黑是表示顏色的詞,這是寫丹頂鶴的顏色美。(板書:顏色美)
你能讀出它的黑白和諧美嗎?練讀、指名讀。
、诳搭^部特寫圖,你能讀出它的美嗎?練讀、指名讀、小組讀
讀了這段話,老師還知道了丹頂鶴這個名字的來歷,你知道嗎?誰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一說丹頂鶴名字的來歷。
“丹頂鶴”三個字中哪個字指的是紅色?(在“丹”字下點點)
這也是寫丹頂鶴的顏色美。
③看到如此美麗的丹頂鶴,我忍不住想把它畫下來。你們想看我畫嗎?教師板畫
你們覺得老師畫得怎么樣?可老師覺得還缺點什么?現在自由練讀,誰讀的美就請誰來給丹頂鶴涂顏色。自由練讀、指名讀、上臺涂顏色
、苤笇Ю首x第二自然段
多美的丹頂鶴呀!你能通過朗讀把它們的美表現出來嗎?自由讀、指名讀
過渡:還有哪些地方寫出了丹頂鶴的美麗,讓我們來讀讀第三自然段。
3、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學生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找出寫丹頂鶴美麗的語句。
、普l愿意來讀一讀寫丹頂鶴美的句子?指名讀,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指導
、 出示:它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
這是抓住了丹頂鶴的外形特點。(板書:外形美)
我們來邊看圖邊讀這一句,讀出丹頂鶴的外形美。
、诔鍪荆旱ろ旡Q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
這是寫的丹頂鶴的動作美。(板書:動作美)
“展翅飛翔”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動作表示一下嗎?還有一個動作是“引吭高歌”,“吭”是喉嚨、嗓子的意思,“引吭高歌”的意思就放開嗓子,大聲唱歌。你能用動作來表示一下“引吭高歌”嗎?
出示掛圖,同學們來看圖說一說哪些丹頂鶴在引吭高歌,哪些丹頂鶴在展翅飛翔。指名到前面指圖說。
師述:你看,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動作都是那么優美,顯得那么高雅。你能讀出丹頂鶴的動作高雅嗎?指名讀
③不光小朋友喜歡丹頂鶴,連神仙也喜歡他呢!丹頂鶴另外一個名字叫什么?
仙鶴能活60多年,在鳥類中屬于長壽鳥,所以人們特別喜歡它們,常把它們與松樹畫在一起,被稱作“松鶴延年”象征長壽!神話中太乙真人就是乘鶴而來,乘鶴而去?梢姷ろ旡Q的傳說也美。(板書:傳說美)
、沁@么美的丹頂鶴你喜歡它們嗎?讀出你的喜愛來。自由練讀、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冗@么美的丹頂鶴你難道不想記住它們嗎?看圖練習背誦第三自然段。(自由練背、同位互背、指名背)
4、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丹頂鶴美麗高雅,真讓人喜愛,無論到哪兒人們都歡迎它們。知道嗎?每年冬天,丹頂鶴都要從遙遠的北方到我國的黃海之濱過冬,那兒成了丹頂鶴的第二故鄉。讓人們來看看它們是怎么樣生活的。
、琵R讀第四自然段
⑵你覺得丹頂鶴生活得怎么樣?指名說
⑶請同學們看圖說一說丹頂是怎樣無憂無慮的生活的。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
5、美讀全文
這么美麗的丹頂鶴已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之中,讓我們用有感情的朗讀,來再現丹頂鶴的美麗吧!
配樂朗讀
三、拓展延伸
1、這么美麗的丹頂鶴,真讓人喜愛,遺憾的是全世界的野生丹頂鶴僅剩1200多只,可喜的是其中竟有800多只生活在我國,并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面對如此美麗的丹頂鶴,你想對它們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同位練說、指名說
2、對,我們要保護它們,做它們的好朋友,讓美麗的丹頂鶴永遠飛翔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四、布置作業
1、練習有感情的背誦課文。
2、向別人介紹丹頂鶴,用上書上的好詞好句。
3、通過各種途徑查找資料,說說我國還有哪些珍稀動物,它們有什么特點,我們可以怎樣保護它們,
然后利用自習課時間進行交流。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10
[大開眼界
丹頂鶴,別名仙鶴,壽命約60年,其姿態飄逸雅致,啼鳴聲給人以超凡脫俗的感覺。在中國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中被譽為“仙鶴”,成為高雅、長壽的象征,經常充當中國傳統詩詞和繪畫的主題。
主要在中國東北嫩江中下游兩岸的沼澤地區營巢繁殖,也分布在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江蘇鹽城越冬丹頂鶴最多一年達600多只,成為世界上現知數量最多的越冬棲息地。丹頂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中國已在其繁殖區和越冬區建立了扎龍、向海、鹽城等一批自然保護區。
親愛的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我們丹頂鶴為什么常常單腿獨立?”
(我們在公園里會見到鷺鷥、丹頂鶴等鳥常用一只腳站著,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是它們很好的一種休息方法。它們休息時,不是始終用同一只腳,而是一會兒用左腳站,一會兒用右腳站,兩只腳交替站著,這樣會避免很快疲勞。同時,用一只腳站著,可以望得更遠,而且萬一野獸來了,可以拍拍翅膀,能很快地飛走。)
[奇奇豆學造句] (311字)
老師:昨天我們學完了《美麗的丹頂鶴》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
奇奇豆:老師,我還是不明白高雅的意思。
老師:沒關系。我們先來看看插圖,你能用“有的……有的……還有的……”來說說丹頂鶴的姿態嗎?
奇奇豆:能。湖邊有一群美麗的丹頂鶴,它們有的引吭高歌,有的展翅飛翔,還有的翩翩起舞,多么迷人啊!
老師:是啊。丹頂鶴真是天生的的舞蹈家!修長的體型、優美的姿態,再加上動人的傳說,給這一切更給丹頂鶴增添了一份神秘與高貴。
奇奇豆:這一切書上就用了高雅這個詞來形容。
老師:沒錯,F在可以用高雅這個詞來造句了嗎?
奇奇豆:銀色的月光下,演員隨著悠揚的樂曲在臺上翩翩起舞,顯得那么高雅。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11
《美麗的丹頂鶴》評課
近日,有幸聆聽了校級教學能手張冬梅老師的一節研究課《美麗的丹頂鶴》,真是受益匪淺,收獲頗豐。
《美麗的丹頂鶴》一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文章優美,將丹頂鶴寫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引起讀者對丹頂鶴的喜愛,適合朗讀、欣賞。文章將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滲透于丹頂鶴的描繪介紹之中,有利于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在這節課上,張老師娓娓動聽的優美語言,對教材的運籌帷幄,收放自如的教學風格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真是一堂精彩的美文美學課。
本課文的教學,教師很好地引領了學生進入課文,感受到了丹頂鶴的美麗。
上課伊始,屏幕上展現了一幅潔白無瑕的丹頂鶴畫面,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全神貫注地欣賞起來。“你覺得丹頂鶴怎么樣?”學生聽了老師的問題,這才緩緩從夢境中回到了現實:“丹頂鶴真是太美了!”“丹頂鶴漂亮極了!”……學生從直觀的圖片中一下子感受到丹頂鶴的美麗無與倫比。贊嘆、驚喜…… 不言而喻,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課文第二自然段寫丹頂鶴的外形美,重在寫顏色。講它羽毛的“白”,脖子和翅膀邊的“黑”,頭頂嵌著的“鮮紅鮮紅”的紅寶石,表現出它的亮麗。在教學這一段落時,教者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說說丹頂鶴美在哪里?學生細讀課文,找到了描寫顏色的詞語:潔白、鮮紅鮮紅、黑。張老師接著引導“找到了詞語,怎樣讀出詞語所寫出的美?” 教學中,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又一次次不斷沖擊學生的感官,學生每次神情專注地朗讀,美美地品嘗著文中字里行間滲透的和諧美,美美地欣賞著丹頂鶴的姿態美。在一次次的美讀中,學生不斷融入對丹頂鶴的由衷喜愛之情。為了引領學生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飛翔”,教師精選了圖片,結合必要的講解,學生真正理解了這兩個詞語,并讀出了其中的味道。為了更好地落實文本語言的內化,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課文內容,在感情朗讀完第二小節后,張老師順勢引導:你能根據第二小節的內容幫你手邊的丹頂鶴打扮一下嗎?畫畫是低年級學生的最愛,他們當然欣然同意。在涂色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把課文的語言落實為自己的語言。涂完顏色后再讓學生介紹丹頂鶴的樣子,更鞏固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輕輕松松地教 快快樂樂地學
評 ——《美麗的丹頂鶴》
《美麗的丹頂鶴》是教科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語言簡約凝練,文字優美,形象傳神。作者僅僅用了188個漢字便將丹頂鶴寫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讓讀者在讀過之后自然的對丹頂鶴產生了喜愛之情,是一篇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閱讀的美文。而張蕾老師也正是抓住了教材的這個特點,并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在教學中力求簡潔而富有童趣,讓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內美美的、快樂的與文本走了一個來回。
一、圍繞重點,凸現簡約。
這篇課文緊緊圍繞題眼 “美麗”一詞,從“顏色、體形、姿態”三方面寫出了丹頂鶴的美。張老師力求體現文本的這種簡潔思路,在教學中,她的教學主線清晰明朗,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有效地突出了教學重點。我們可以看到,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張老師只提了一個大問題,即“你從哪兒感受到丹頂鶴美了?”,并恰當的采用了以讀促講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反反復復與文本見面的過程中,感受丹頂鶴的美麗,學習作者的用詞準確,體會語言文字的優美。張老師這種看似簡單的教學問題以及教學方法,正是她在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礎上顯現出來的返璞歸真。這是何其難得?
我們都知道,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有限,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課堂的有效時間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感知文本,如看圖復述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空,比較句子的不同等,其根本目的都是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的要求。這實際上就是在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這遠比那些一味的、無用講解要有效得多。
二、恰當地運用媒體,發展學生的語言。
隨著現代化教學媒體走入課堂,我們越來越多的是看到了教學媒體地泛濫使用,有很多教師是為了運用媒體而使用媒體,絲毫不考慮其是否必要。而我們在張蕾老師的課堂中,卻看到了媒體的使用不但恰如其分,而且達到了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知識,發展學生語言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伊始,教師出示了黑龍江省地圖,幫助學生了解了著名的扎龍自然保護區的地理位置,使孩子們對這個地方產生了親近感。因為扎龍就在我們的家鄉黑龍江境內,就在我們的身邊,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和自豪的事呀!學生們很容易產生這樣的情感。
其次,在學習“鮮紅鮮紅”一詞時,教師通過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學習了“金黃金黃的”、“雪白雪白的”、“火紅火紅的”這樣一類詞,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像這樣的教學設計還有一處,即在教學丹頂鶴姿態美的一段時,教師引導學生說:“其實呀,丹頂鶴不僅在引吭高歌和展翅飛翔的時候姿態美麗,其他時候的姿態也一樣很美。你們想看看嗎?”隨后出示了一組丹頂鶴其他姿態的圖片,并讓學生用“有的……有的……還有的……”來說一說你看到的畫面,而且是說幾幅都可以。這就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說得欲望,因為學生說的有依據,說得有樣板,他們又怎能不愿意說呢?
聽張蕾老師的這節課,就是一種享受,就是一種美的熏陶。我和孩子們共同度過了美好的40分鐘。
《美麗的丹頂鶴》評課
今天聽了寇老師的課,雖然她年紀輕輕,但是在組織課堂教學上卻絲毫不顯稚嫩。
首先寇老師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重點講了丹頂鶴外形的色彩美和體態美以及高雅的動作美。我最欣賞寇老師教學第一段時出現的中國地圖,介紹丹頂鶴的第一故鄉是黑龍江扎龍,第二故鄉是黃海之濱,丹頂鶴從北飛到南要經歷遙遠的路途,出示(遙遠)一詞,孩子讀得到位。緊接著老師講讀最后一段,讓學生體會丹頂鶴無憂無慮的生活,滲透愛護鳥類保護鳥類的思想教育。
在指導學生朗讀上我覺得老師還應更加到位。例:在教學“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指導讀詞“引吭高歌”,看圖,丹頂鶴伸長了脖子,昂起頭,挺起胸,扇動者翅膀張大嘴巴向著藍天高歌,你看,它的姿態像個天然的舞者,多美呀!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它會向著藍天叫什么?它要把心中的快樂喊出來。讓我們歡快地讀一讀。它們在高聲地喊哪!響亮地讀!在朗讀的指導上富有層次,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就會讀得有滋有味,在評讀時也不會空泛。
感謝寇老師給我們上的課,沒有她的辛勤付出也不會給我們教學上的啟示。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12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8
《美麗的丹頂鶴》聽課有感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吳中區語文骨干教師培訓活動,聆聽了幾位教師的精彩課堂教學,學到了不少寶貴的教學經驗,F在,就《美麗的丹頂鶴》一課,簡要說說自己的聽后感受。
值得肯定的地方:
一、 以讀為主導,重視感悟,培養語感
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朗讀。在《美麗的丹頂鶴》的課堂教學中,充分的朗讀貫穿整堂課的始末,得到了充分體現。其中,對每一詞語,每句話到每一自然段,學生能充分朗讀到位。如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了丹頂鶴的顏色的美,老師先讓學生找找有哪些詞語表示顏色?在學生正確回答后,聯系生活實際著重理解“潔白”一詞。接著是脖子和翅膀邊兒黑白分明,也很美。最后丹頂鶴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一樣,鮮紅鮮紅的,色彩鮮艷之美。此時,聯系上下文,紅、白、黑三種色彩形成強烈對比,在理解的基礎上用美美的朗讀來夸夸丹頂鶴,有感情的朗讀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 緊扣中心句,導讀清晰,深化理解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重點描繪了丹頂鶴的形態美,姿態美。老師緊扣中心句“丹頂鶴很逗人喜愛!敝鸩秸归_。通過觀察圖畫,圖文結合,理解丹頂鶴腿長,脖子長,嘴巴長,體現了丹頂鶴身材修長,這樣高雅的形態當然逗人喜愛。接著是丹頂鶴的姿態無論是展翅高飛,還是引吭高歌,這樣高雅的姿態也逗人喜愛。最后,神仙把它當作旅伴,連神仙都這么喜愛,這樣的丹頂鶴當然大家都喜愛。教學中,教師牢牢緊扣這一句話,可謂重點突出,難點也迎刃而解了。
三、 聯系生活體驗,自主交流,啟發思維
在學生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后,有了初步感知后,請學生說說怎樣的生活稱之為“無憂無慮”?這一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緊扣生活實踐經驗,因為有了教師積極地引導,創設了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所以才激發了學生說話的熱情,學生說話的思泉得以涌涌而出,孩子對無憂無慮生活渴望的這一思想自然流露。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jcsycorp.com
四、 借助媒體演示,扎實進行寫字教學
在學習生字時,老師先出示生字的筆順表,讓學生自學,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交流。這一識字寫字教學的設計遵循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
當然,值得肯定的地方還有很多,如關注學生,注重細節,注重了學科間的聯系、整合等
下面說說幾個值得商榷的地方:
1、對詞語“引吭高歌”的處理上,教師通過讓學生辨圖片的形式來處理。這一方式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是可行的,但教師認為張開嘴巴即是“引吭高歌”,而本人認為應進一步理解為:伸長脖子,放開嗓子大聲歌唱,而不僅僅是張張嘴而已。
2、對“無憂無慮”生活的處理上,教師展示了美麗的圖片,給學生靜態的視覺效應。本人認為:如果加以動態的錄象,讓學生在動態中感覺丹頂鶴的自由安逸的生活,效果會更佳。
3、對重點詞語的品位上,如“嘹亮”“高雅”“旅伴”,我覺得還可借助媒體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上有進一步的感知。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點粗淺認識,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自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13
【教材分析】
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初步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整篇課文緊扣題眼“美麗”,先寫丹頂鶴的外形美,再寫其姿態美,最后寫它是一種候鳥,課文首段在全文具有提綱的作用,不僅揭示題旨,而且暗示丹頂鶴是一種候鳥。
【教學要求】
德:知道丹頂鶴是一種珍禽,初步認識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
智: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借助插圖充分朗讀,抓住重點詞語學習課文。
【課前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和同學們繼續來學習,生齊讀課題:20美麗的丹頂鶴
2.經過上節課的學習,課文中的詞語你都掌握了嗎?
出示詞語:請同學們自由地讀,做好準備,看看能不能把火車開得又快又準?
、胚b遠 無論 顯得 傳說 所以 無憂無慮 度過
⑵脖子 嵌著 逗人喜愛 高雅 神仙 旅伴 三五成群
、歉鑳 翅膀邊兒 這兒
dǐng liàng yǐn háng xiáng bīn
、鹊ろ 鶴 嘹亮 引 吭 高歌 展翅飛翔 黃海之濱
在讀每行生字的過程中滲透交流:第一行是要會識會寫的字,第二行是只識不寫的字,第三行是有兒化音的字,第四行是要求讀準前后鼻音的字。
3.詞語讀正確了,那課文中的句子你是不是也讀得很正確呢?
出示句子: 同桌互相練習讀,
⑴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
、频ろ旡Q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
誰來讀?請你推薦一個小朋友也來讀,選一句你比較喜歡的再讀讀看。
4.師:其實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也只有一句話,而且也很長,我們也把它讀正確好嗎?
出示: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唱著嘹亮的歌兒從遙遠的北方飛來。
指讀,齊讀
過渡:對啊,從這一自然段我們已經明白這篇課文寫的是一群群(生答:美麗的丹頂鶴;師手點板書)
二、精讀課文
1. 請同學們自由大聲地讀課文,邊讀邊想:丹頂鶴美在哪里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確定二、三自然段的精讀順序。
第二自然段:
⑴潔白的羽毛 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 (生讀相應的句子,師出示課件圖片并指導朗讀)
看圖,讓學生對比體會:丹頂鶴羽毛是——(潔白),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并指圖引導:一白一黑,顏色對比鮮明,顯得丹頂鶴非常美麗。再讀這句話。
過渡:在這個自然段里,還有什么地方告訴我們丹頂鶴很美?
⑵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出示丹頂鶴頭部特寫,通過圖片幫助理解“嵌”,同時指導朗讀)誰讀得再紅些?
⑶從中看出丹頂鶴什么美?(板書:色彩美)這里可以師點撥也可由學生自己說出,齊讀。
、戎笇Ю首x第一自然段,看圖,師引導點讀:丹頂鶴有一身( )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卻是( )。它的頭頂就像嵌著( ),( )的,怪不得人們叫它( )。
過渡:除了色彩美,丹頂鶴還美在哪里?
第三自然段:
學生先默讀這一自然段,再交流相應句子。
⑴它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生讀句子,師出示課件圖片并指導朗讀)
注:如果學生未能說出,那先講第二句,然后引導:還有什么地方看出丹頂鶴長得很美?——讀好第一句話。
⑵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生讀句子,師出示課件圖片,同時做動作指導朗讀)
誰也來做做動作更好體現“引吭高歌”、“展翅飛翔”地讀?賽讀,指讀,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真棒,看丹頂鶴飛來向你們表示祝賀了——一起欣賞丹頂鶴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的畫面。
瞧!丹頂鶴的姿態多美。∵@種情景就可以用我們第三自然段的一個詞語來形容(高雅)
是啊,丹頂鶴那么高雅,讓我們再來好好讀一讀這句話。(板書:姿態美)
、钦驗榈ろ旡Q如此美麗,所以不僅人們喜歡它,連神仙也喜歡,看——出示動畫:這位是傳說中的神仙——太乙真人.……,讓學生體會:“旅伴”一詞,引導出“所以人們又叫它‘仙鶴’。”
指導讀好這句話。
、扔懈星榈貛е愕捏w會和想象讀第三自然段。
3。指導:看!天空中又出現了這些色彩美,姿態美的丹頂鶴。出示: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唱著嘹亮的歌兒從遙遠的北方飛來。
誰再來讀這句話,配上動作也可以。
它們飛到哪兒來了?(生答,引出第四自然段)
同桌互讀互聽,說說從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關于丹頂鶴的哪些知識了?
在欣賞動畫和圖片中交流:
、诺ろ旡Q是遷徙的候鳥,喜歡生活在溫暖潮濕的地方,喜歡群居。。。
、屏私恻S海之濱,三五成群,無憂無慮(看圖片)
⑶知道因為人們喜歡愛護丹頂鶴,所以它們才帶著自己的孩子無憂無慮地生活,度過整個冬天。(板書:自在生活)
指導讀這個自然段,讀出對丹頂鶴的喜愛。
4.過渡:學到這兒你有什么想對丹頂鶴說?交流。
隨后帶著你的喜歡和贊美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吧!齊讀課文。
三、 寫字
卻 慮 遙
1.讀準字音,口頭組詞
2. 指導筆順,結構
卻:共七筆,左右結構。第三筆“橫”從橫中線起筆,至豎中線止。下邊的“厶”偏小。右邊是單耳旁,不是雙耳旁。筆順為橫折鉤、豎。
慮:共十筆,半包圍結構。第一筆是豎,在豎中線上。第五筆為短撇,第六筆是豎彎鉤。合成“七”不是“匕”。
遙:共十三筆,半包圍結構。右上是爪字頭,右下是缶。
3. 書空,描紅,習字。
板書設計:
20 美麗的丹頂鶴
色彩美
姿態美
自在生活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14
今天我們鎮舉行的這次教科研活動是我們鎮全優課堂,推進“先學后教,合作探究,當堂達標”12字灌南課堂教學模式的系列活動之一。
今天李迎春老師位我們展示的《美麗的丹頂鶴》一課,就是以我們灌南課堂教學模式為著眼點的一節模式課。在此之前我先向大家先介紹一下李老師。。她是我們中心小學的一位非常出色的語文老師,去年參加縣優課大賽獲一等獎,還被評為縣骨干教師,她個人的基本功特強,能寫會畫,學生都非常喜歡她。她這節課按模式結構來說,幾個板塊非常清晰,下面我就從以下幾方面來作簡單的評析:
一、對課前的檢查
這里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檢查生詞的掌握情況,通過默寫、比較糾正、再到老師的簡單統計,效果很是不錯;另一個就是丹頂鶴的美表現在哪?老師結合這個問題一邊檢查,一邊講解,并吧問題始終貫穿于整節課。我們也可以從李老師的復習檢查也很清晰地看到李老師的預習案。
二、再教學中老師始終堅持以學定教,以學生的預習實際來確定自己的教學行為,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能引導學生發現美。李老師多次讓學生去發現丹頂鶴的美。如:丹頂鶴到底美在哪里,請小朋友打開書,輕聲自由地讀課文第2自然段,讀完后劃一劃表現丹頂鶴美麗的句子。再如:請同學們自己讀第三自然段,看看美的地方就劃出來,多讀讀!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有意識的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徐老師這樣的引導不是正好為學生的積累作鋪墊嗎?
2.能激發學生讀出美。為了激發學生讀出丹頂鶴的美,徐老師抓住一些關鍵字詞讓學生品析和體會,如“潔白”,“鮮紅鮮紅”等等,讀好了重點詞語后再讓學生放在句中以及段中讀,層層遞進.并且采用了各種形式的讀:有范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加上動作表演讀,想象讀等,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讀的過程中,李老師還適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了豐富多彩的評價,學生在讀中感悟意思,再用感悟促進朗讀,從而讀出了丹頂鶴的美。
3.能鼓勵學生說出美。在讓學生完成涂色之后,李老師說:”現在你們就是手中美麗的丹頂鶴,能夠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美麗的外形嗎?學生上臺邊展示圖畫邊介紹,說出了美。在學第四自然段時, 李老師還讓學生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進行說話訓練,再次讓學生說出了丹頂鶴的美。
4.能帶領學生感受美。美的畫面帶給孩子美的享受。上課剛開始,屏幕展現一幅幅潔白無瑕的丹頂鶴畫面,并且配有丹頂鶴的叫聲,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一個個走近了丹頂鶴,全神貫注地欣賞起來。學生從直觀的圖片中初步感受了丹頂鶴的美。在學了丹頂鶴的顏色美之后,徐老師帶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給畫涂色,既幫助學生有效理解了課文內容,還讓學生感受了顏色的和諧之美。在學習”引吭高歌”和”展翅飛翔”時,教師又出示了兩副圖,讓學生感受到了丹頂鶴的高雅美。還讓學生看了一段錄像,讓學生感受到了丹頂鶴“引吭高歌“與”展翅飛翔“時的美。之后,徐老師又讓學生欣賞不同姿態的丹頂鶴圖,讓學生感受到丹頂鶴的美真是無與倫比。贊嘆、驚喜……不言而喻。最后,在徐老師的帶領下,學生感受到了故事與歌曲的凄美,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使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三、在當堂達標上面,李老師設計了這樣幾個練習:(1)根據課文內容天空;(2)仿寫(3)最后設計了一個課外搜集作業。當堂達標我的理解是對本節課新授內容進行及時鞏固,及時的反饋。李老師這幾個練習的設計既對課文內容作了整體的復習與小結,也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了有效的反饋,并能夠引導學生學會遷移學以致用。效果是很好的。
總之,李迎春老師這節課從整體上還是緊扣主題的,課堂張弛有度,教學效果是非常不錯的。不過,我們的模式課堂,我們的全優工程都還處在不斷地摸索中,所以難免會存在許許多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當然也包括李老師這節課,好在我們正在努力著。
最后,我用新教育中的一句話來一起共勉:行動,就有收獲!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知道丹頂鶴是一種美麗的珍禽,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教學內容:第三自然段。
教學準備:丹頂鶴的叫聲、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丹頂鶴還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什么?
生:叫仙鶴。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生1:我讀了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知道的。
師:你真會讀書。
生2:我在動畫片里看到它是太乙真人的旅伴。
師:能給神仙做旅伴,一定有它特別逗人喜愛的地方。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體形修長:
師:請同學們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丹頂鶴有哪些地方逗人喜愛?(板書:逗人喜愛)(指名回答)
生1:我喜歡丹頂鶴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
生2:我覺得丹頂鶴長得亭亭玉立。
師:(出示丹頂鶴的圖片及句子:它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指導朗讀)是呀,你們看,丹頂鶴的體形多么修長。。ò鍟后w形修長)
生3質疑:老師,我想知道丹頂鶴的體形為什么那么修長。
師:誰能幫助他?
生4:我知道,這與它們的生活習性有關系。
師:你懂得真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我是從課外書上看到的。
師:你真是個勤學好問的好孩子。
同學們,當我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也應該像他那樣,可以翻閱課外書,可以請教別人,也可以上網查閱資料。
2、姿態高雅:
師:丹頂鶴還有哪些地方逗人喜愛?
生1:我喜歡丹頂鶴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的樣子。
出示句子: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
師:(出示圖片)你們瞧,丹頂鶴站在地上,伸長脖子,放開嗓子,大聲地歌唱,這就是——生:引吭高歌。
師:你們想聽聽丹頂鶴的歌聲嗎?(播放丹頂鶴的叫聲。)
師:多么美妙的歌聲啊。丹頂鶴飛翔的姿態也非常美。(出示圖片)
師:哪只小丹頂鶴愿意展翅飛上來呀。其他同學認真看,呆會兒請你們來評一評。
生1:表演展翅飛翔。
生2評議:我覺得她表演得很好,很可愛。
生3評議:我覺得她展翅飛翔的動作做得不夠好,應該把翅膀再張大些,才是展翅飛翔。
師問生1:你愿意接受他的意見嗎?請展翅飛回去吧。
生1:再次表演展翅飛翔。
師評議:多美的丹頂鶴呀。
師:小丹頂鶴們,請起立,我們一起展翅飛翔吧。(師生共同表演)
師評價:表演得真好。
3、姿態高雅。
師:丹頂鶴的歌聲是那么動聽,飛翔的姿態是那么優美,我們可以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它,是——
生:高雅。(板書:姿態高雅)
師:那,誰能美美地讀一讀這句話(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
指名朗讀句子,再指名評價。
師:除了引吭高歌,展翅飛翔,還有許多優美的姿態,想看看嗎?
(出示圖片):你們看,丹頂鶴在覓食,在水中梳理羽毛,在給小丹頂鶴喂食;雪地里兩只丹頂鶴在比賽飛翔,湖邊還有兩只在嬉戲,還有一只正張開大大的翅膀準備飛翔呢,多美啊。你們能學習用課文中的句子:丹頂鶴不論是 ,還是 ,都 。來贊美丹頂鶴嗎?
生1:丹頂鶴不論是在比賽飛翔,還是在嬉戲,都顯得那么可愛。
生2:丹頂鶴不論是在水中梳理羽毛,還是在給小丹頂鶴喂食,都顯得那么逗人喜愛。
師小結:是啊,丹頂鶴的姿態是那么高雅,那么動人,讓老師不禁就喜歡上了它。同學們,你們喜歡丹頂鶴嗎?
師:讓我們帶著對丹頂鶴的喜愛一起朗讀第三自然段吧。
生齊讀。
師引導背誦;這一段先總的告訴我們丹頂鶴很逗人喜愛,然后說它體形修長,姿態高雅,大家能試著把這一段背下來嗎?
師引背:丹頂鶴很——。它的——長,——長,——也長。丹頂鶴不論是——,還是——,都——。傳說——,所以——。
師表揚。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今天,我們再次欣賞了丹頂鶴的美麗,與丹頂鶴成為了朋友。現在,丹頂鶴要飛走了,飛到它們的第二故鄉——黃海之濱,它們在那兒是怎樣生活的呢?
生: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16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范讀導入
1、錄象,范讀,導入
2、 哪個小朋友能用自己的話來夸夸丹頂鶴?丹頂鶴,你真——
3、是啊,丹頂鶴你真美啊,可究竟美在哪兒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美麗的丹頂鶴。(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中是怎樣介紹丹頂鶴的呢?請小朋友把課文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標出自然段,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
2、 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內容。
三、細讀課文,感受其美
(一)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丹頂鶴究竟美在哪兒呢?
出示句子: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色的。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
。1)自由讀,想想丹頂鶴哪兒最美?
。2) 你覺得丹頂鶴哪兒最美呢?(指名讀)
“紅寶石”你見過嗎?在哪兒見過呢?你覺得紅寶石怎么樣?
。ǔ鍪镜ろ旡Q頭頂圖)大家看,丹頂鶴的頭頂皮膚裸露,呈朱紅色,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因此,人們叫它——丹頂鶴。
你見過什么是鮮紅的嗎?鮮紅就是很紅——很紅。課文中為什么要用兩個鮮紅呢?你能讀好它嗎?(指名讀)
你也能說幾個這樣的詞嗎?
。ù禾煊筒嘶ㄩ_了,黃得耀眼,我們送它一個詞——金黃金黃;秋天,一串紅開了,遠遠望去紅得像火,我們送它一個詞——火紅火紅;菊花開了,一朵朵白得像雪,我們送它一個詞——雪白雪白。)
丹頂鶴頭上的那一抹紅,熠熠生輝,耀人眼目,多美啊!請小朋友再讀讀這句話,和同桌比比,誰讀得美。(指名讀,互評,多種形式讀)
(3) 如此純潔典雅的丹頂鶴忍不住讓我想做一個畫家,用我的畫筆來展現它的美麗。拿出你的畫筆吧,給丹頂鶴涂上美麗的顏色。
。4) 畫好后和同桌交流,說說自己畫的丹頂鶴,可用自己的話說也可用課文中的話說。
。5) 指名說。
。6) 這一幅幅美麗的畫,已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讓我們閉上眼睛,用我們有感情的背誦來再現丹頂鶴的美麗吧。(齊背)
2、小結: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有黑色的脖子和翅膀邊兒,有鮮紅的頭頂,你知道這是寫丹頂鶴的什么美嗎?(板書:顏色美)
。ǘ⿲W習第三自然段
1、 課文中除了寫丹頂鶴的顏色美,還寫了丹頂鶴的什么美呢?
出示句子:丹頂鶴很逗人喜愛……仙鶴。
。1)指名讀
。2)丹頂鶴哪兒逗人喜愛呢?
(3)你能讀出這種長嗎?(指名讀多種形式讀)
。4)長長的腿,長長的脖子,長長的嘴,如此修長,美麗的體型怎么不逗人喜歡呢?
。ò鍟盒误w美)
2、 丹頂鶴還有哪兒逗人喜愛呢?
。1)“引吭高歌”誰會做個引吭高歌的動作嗎?你覺得這個詞該怎么讀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評、再讀
。2)“展翅飛翔”誰會展翅飛翔?讓我們來展翅飛翔吧?指名讀,互評。
(3)男生一起“引吭高歌”,女生一起“展翅飛翔”
。4)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可愛的丹頂鶴,它們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它的姿態都和演員的舞姿一樣優美,一樣高雅。(出示圖)你能讀出丹頂鶴的高雅嗎?
。ǘ喾N形式讀)
。5)是啊,丹頂鶴的引吭高歌,丹頂鶴的展翅飛翔,無不顯示著它的姿態美。(板書:姿態美)
。5)引讀,傳說丹頂鶴是神仙的伴侶,所以人們又叫它——仙鶴。自古它還作為一種長壽的象征與松柏相伴。
。6)如此,逗人喜愛的丹頂鶴你喜歡嗎?讓我們帶著一種喜愛之情,一邊看著它,一邊說說它。
。ㄈ)學習課文一——四自然段
1、 錄象,配音
2、自由提問,討論解答
3、 你覺得丹頂鶴在第二故鄉生活得怎么樣?你能用“丹頂鶴在第二故鄉生活得——,他們有的——有的——還有的——(小組內討論,指名說)
。ㄕn文中哪里寫他們生活得很開心呢?指名讀、齊讀)
4、小結:在我國的黃海之濱建立了珍禽保護區,黃海之濱的人們非常珍愛丹頂鶴,為他們營造了十分舒適的環境。不許任何人傷害他們,這才使丹頂鶴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這里,把這兒當作第二故鄉,在這里度過整整一個無憂無慮的冬天。
四、故事小結
1、 放歌曲講故事
2、 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說給你同桌聽
3、世界上正因為有了很多像丹頂鶴一樣美麗可愛的動物、植物才變得豐富多彩。讓我們記住這美麗的丹頂鶴。讓我們一起來保護這美麗的丹頂鶴。讓我們去保護身邊的動物吧。
《美麗的丹頂鶴》教案及教后記 篇17
《美麗的丹頂鶴》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
1、引導學生發現美。讓學生去發現丹頂鶴的美。如:丹頂鶴到底美在哪里,在課文中找一找看到美的地方就劃出來,多讀讀。
2、鼓勵學生說出美。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丹頂鶴的美?把你畫的句子說出來?
3、激發學生讀出美。為了激發學生讀出丹頂鶴的美,抓住一些關鍵字詞讓學生品析和體會,如“潔白”、“鮮紅鮮紅”、“引吭高歌”、“展翅飛翔”、“高雅”、“優美”等等,讀好了重點詞語后再讓學生放在句中以及段中讀,層層遞進.并且采用了各種形式的讀:有范讀,自由讀,指名讀,同桌對讀、師生對讀等,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
4、帶領學生感受美。美的畫面帶給孩子美的享受。大屏幕展現一幅幅潔白無瑕的丹頂鶴畫面,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們全神貫注地欣賞起來。學生從直觀的圖片中初步感受了丹頂鶴的美。在學了丹頂鶴的顏色美之后,又帶領學生體會了丹頂鶴的姿態美及形體美。在學習”引吭高歌”和”展翅飛翔”時,老師又出示了兩副圖,讓學生感受到了丹頂鶴的高雅美。最后又在“答疑解惑”環節,通過講述丹頂鶴和神仙的傳說,讓學生感受到了丹頂鶴的傳說美。
當然,這堂課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待進一步完善。
1、從整體的過程來看,指導學生朗讀方法不靈活,缺乏簡練、精確的語言。
2、在課文內容的理解上,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一節課的訓練點自己感覺還不夠,以后的教學中爭取做到精講精練。
3、在聽取其他授課教師的課堂展示后,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急需加強,自身素質還有待提高。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感覺自己像經過一次洗禮,在成長的道路上又加了一次油,有很大收獲。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看了自己上課的錄像,覺得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改進,尤其是教學設計、教學語言、肢體語言等細節問題,略顯青澀,不夠成熟、穩重,具體表現在這幾處地方。
1、上課體態語最大的問題就是小動作過多,一會兒拿書,一會兒拿教鞭,一會兒走過來,一會兒走過去……顯得非常忙亂。這些無意義的走動和小動作影響學生更專心更投入學習。應該要求自己對每個教學環節和對學生的要求爛熟于心。
2、從教學第四自然段開始的教學環節有些倉促,補充閱讀的故事也沒來得及讀給學生聽,這就顯示出教學內容安排上存在的問題。主要在兩個地方浪費了時間:(1)第一自然段可以放在第一教時,這樣就把第二課時學習的重點放在理解體會丹頂鶴的美麗上,然后通過巧妙過渡教育學生愛護丹頂鶴、保護他們生存的環境。(2)復習舊知時,齊讀的環節也浪費了過多時間。
3、讓學生給丹頂鶴涂顏色這一環節,部分學生還是沒有準確地給丹頂鶴的脖子翅膀邊兒涂色,看圖介紹丹頂鶴的外形,學生也不能結合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說一說。我認為還是前面的教學不夠到位,學生沒有深入理解,充分朗讀感悟。這樣的指名讀和齊讀有“為讀而讀”的嫌疑。如果能結合圖片順勢用手指出“脖子和翅膀邊兒”的準確位置,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感悟,待讀透之后再進行鞏固練習,自然水到渠成。
4、在教學語言上,我覺得還是不夠精煉、自然、巧妙,細碎的問題和語言還是很多,例如最后連問三個“有沒有”:有沒有人去傷害它們?有沒有人去侵擾它們?有沒有人去捕殺它們?為此,我再次給自己定下這樣的目標:要充分預設學生和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設計好課堂教學語言,力求嚴謹、生動、流暢、具有感染力和激勵性。課堂上還要多關注學生,時刻注意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加豐富、準確,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提升,評價方式要靈活;教師還要再掌握一些課堂調控的藝術,讓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等。
5、教學設計和處理方式不夠自然流暢,整堂課還缺少藝術性和美感。聽了朱朝華老師執教的第二課時,我覺得她有幾處值得借鑒,例如:在充分理解后的朗讀,可以播放音樂,創設情感,讓學生在音樂中產生情感的共鳴。教學環節過渡比較自然。
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因此,教師應準確把握二年級年段特點,抓住文本中的訓練點,要扎扎實實進行字詞句訓練。課堂上要善于運用形象、直觀的表達方式,創設美的情境,以情生情。在生動活潑的語文活動中發現美、感悟美、體驗美,陶冶情操,達到發展學生語言的最終目的。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上進心、自覺性、自信心,孩子們大膽地學,充滿自信地學,放飛學生的個性。
我們這些孩子的語文素養從哪里來?就是要從扎扎實實的課堂中來,從有效的教學活動中來。這學期,我也在不斷反思總結,摸索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規律。教學是門藝術,我總想盡快入門,做得更好,但是實踐起來還是有很多問題,這些都鞭策我平時還是需要不斷鉆研,向優秀教師學習、取經,為上好語文課不斷努力。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美麗的丹頂鶴》是一片充滿著美的課文,文章的語言很美,文中所描述的丹頂鶴也很美。就連課文中一幅幅插圖也很美。所以我的教學設計也緊緊圍繞著“美”這個字來展開。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過“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發現。”于是我首先在熟讀課文的前提下,讓學生去發現丹頂鶴的美,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句子。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后,說說為什么覺得這兒美,再總結出:色彩美,姿態美,傳說美。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重點讓學生通過讀發現丹頂鶴的顏色之美。在這個自然段的教學中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給丹頂鶴涂顏色的環節。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有更深刻的教學作用。要想畫出一只美麗的丹頂鶴就必須熟悉課文,能體會到丹頂鶴的美麗。而當學生給丹頂鶴涂上顏色時,一只栩栩如生的丹頂鶴不僅躍然紙上。更滲透進孩子們的內心。通過畫也能帶動孩子們更好的讀出丹頂鶴的美來。
語文教學中另外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讀,我通過讓學生各種形式的讀,如:個別讀,加上動作表演讀,想象讀,范讀等,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通過讓學生讀課文,在讀中感悟和體會出丹頂鶴的美。
通過對“第二故鄉”和“無憂無慮”的理解,來明白為什么黃海之濱是丹頂鶴的的第二故鄉。也根據學生的特點讓孩子自己說一說自己的第一故鄉和第二故鄉。通過欣賞視頻片斷將對丹頂鶴感性的認識上升到另一個高度,通過視頻的展示來更好的講解文章中關于丹頂鶴生活習性的內容。也豐富了孩子的課外知識。
最后讓孩子們欣賞很多野生動物的圖片,并將圖片的最后定格在“地球”上。先讓孩子們自己說一說自己看圖后的感想。再說一說地球和人和小動物之間的關系。并最后延伸出一個更高的主體“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身邊的動物”,進而引導孩子樹立愛護我們周圍的環境愛護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班級的思想。
上完這一節課,我相信孩子們對丹頂鶴都有了全新的認識。也體會到了很多課文之外的內容。課堂永遠是存在遺憾的,這些遺憾是下一次的經驗也是下一次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