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合物及其應用
課 題 | ||||
設 計 思 想 | 1. 通過學生親自收集體會學習和社會與生活及經濟建設的密切聯系 2. 通過探究實驗體會探究過程的樂趣,學會用實驗的方法探究物質的性質 3. 通過列舉應用,培養學生關心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并學以致用的思想 | |||
設計流程 | 創設情境→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實驗探究→表達交流→得出結論→應用提高→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 |||
教材分析 | 1.本節教材內容不多,簡練,屬于有機化合物知識入門,其定義和特點的實驗驗證簡便易行,且有機物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比較易得,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 |||
學 生 分 析 | 1、 學生以前未學過有機物,雖然接觸到的有機物較多,但并不知道有機物的概 念,對性質也不甚了解,所以安排本節,對今后學習很有幫助 2、 我校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家庭,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寄宿在學校對現代化信息 知識了解相對甚少,通過Flash動畫和播放影片,使學生加強與外界的溝通和了解,接受現代化信息 | |||
課 程 目 標 | 知識與技能目標 : 1、通過探究實驗認識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機化合物,在性質上有一些共同特點 2、通過收集的有機物類別對比體會有機物在經濟建設及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3、通過探究實驗,學會正確表達實驗現象及交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進一步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能自主設計實驗方案 2、 初步學會從實驗中做出正確結論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體會動手實驗的樂趣,感受實驗過程,進一步認識實驗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及探究和創新精神 | |||
教學重點 | 1、運用探究實驗得出有機物的一些共同特點 2、認識有機物在經濟建設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 |||
教學難點 | 實驗方案的設計 | |||
教學手段 | 實驗與多媒體 | |||
教學準備 | 1、 提前布置學生預習有機化合物的知識 2、 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如塑料油漆、毛線、晴綸線、的確良布角、汽油、植物油、蔗糖、淀粉、酒精、石蠟等 | |||
教學儀器 | 1、 學生電源、小燈炮、炭棒、酒精燈、試管、試管夾、小燒杯、石灰水等 2、 學生也可以根據設計方案,自選儀器和用品 | |||
教學過程 | 教 師 活 動 | 學 生 活 動 | 設 計 思 路 | |
復習提問 導 入 新 課 | 檢查預習: 1、 什么是有機物? 2、 列舉生活中常見的 有機物? 有機化合物家族龐大,從組成元素上來說,都含有碳元素,下面讓我們認識一下大家收集的各種有機物。 出示各小組收集的有機物 提問:有機物化合物有哪些共性? 有機物有上述這些特點,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呢? 布置各組設計實驗方案 傾聽 點評 總結學生設計方案 布置各組進行探究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實驗結論點評 小結:學生實驗結論 提問:我們知道了有機化合物的共性,那么有機物有哪些應用呢? 播放影片“多姿多彩的有機化合物” | 思考回答 使學生進入情境 了解有機物的概念,知道有機物都含有碳元素 共享 初步認識有機物 學生歸納總結出幾大共性,從而提出假設。 了解要證明哪些性質 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本組實驗方案 表達交流本小組的設計方案,其他小組點評是否可行和優缺點 確立本組實驗方案步驟和內容 學生分組實驗 記錄實驗現象和結論 學生表達交流,得出實驗結論 明確實驗結論 學生回答感性知識 學生觀看 | 知道什么是有機物 認識身邊的有機物。 知道有機物都含有碳元素,從而為探究怎樣證明含碳元素創設情境。 認識探究實驗的對象 提出問題 猜想假設 培養合作意識,共同提高創新能力 培養表達能力,在過程中交流情感,體驗成功感受 使各組學生明確實驗方案步驟及內容 學會用實驗判定性質 學會從現象得出結論的方法 驗證猜想假設 認識有機物在經濟建設和生活中的應用 由生動直觀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并知道應用 | |
鞏固練習 | 播放自制的Flash動畫(練習題) | 觀看并完成 | 鞏固提高、應用 | |
小 結 | 1、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叫做有機物合物 2、 有機化合物的共性 是: (1)難溶于水(2)熔點低(3)受熱易分解(4)易燃(5)不易導電等 3、 有機化合物有廣泛 的應用。 | 加深印象,進一步鞏固有機物化合物知識。 | 培養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和方法 | |
作 業 | 1、 閱讀教材103—106 頁的內容。 2、教材107頁3題 | 學生完成 | 鞏固提高 | |
板 書 設 計 | 難溶于水 如:植物油、汽油等
不易導電 如:酒精、塑料等 溶點低 如:石蠟、塑料等 易燃燒 如:晴綸毛線、各種油漆等 受熱易分解 如:蔗糖、淀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