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化學教案 > 初中化學教案 > 九年級化學教案 > 第一冊分子(精選3篇)

第一冊分子

發布時間:2023-11-10

第一冊分子(精選3篇)

第一冊分子 篇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分子的真實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質掌握分子的概念。

  2、使學生學會運用分子的觀點來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純凈物和混合物。

  3、通過對物質及其變化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相互聯系的分析推理,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關于分子定義的建立以及對分子行為的微觀現象的形成。

  2.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質,靈活運用分子的知識。

  【教學難點 】

  1、建立微觀運用的想象表象,體會它與宏觀運動的不同。

  【教學方法】目標教學法

  【教學用品】試管、酒精燈、試管夾、碘、酒精100毫升、水100毫升。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

  前提診測:a你想知道水由什么組成嗎?

  b你想知道在一杯水中放一些蔗糖(白糖),過一些時間,蔗糖顆粒消失,水變甜                        了是為什么嗎?

  目標展示:1.使學生認識分子的真實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質掌握分子的概念。

  2、使學生學會運用分子的觀點來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純凈物和混合物。

  3、通過對物質及其變化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相互聯系的分析推理,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目標導學:

  問:化學是研究什么?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學科。

  談話:通過緒言課和第一章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物質的性質分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本節將進入對物質的組成、結構的研究,在初中物理中只知道物質由分子構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基本性質則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

  演示:碘的升華。

  讓學生在教材的第一部分的1-5自然段找出書中所列五個生活中的現象,教材在解釋這些現象時作了怎樣的假設?(物質是由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構成的,這些粒子是運動的,粒子之間有一定間隙)通過這個假設的粒子引出分子。

  為什么當我們把一塊糖放入水中,糖很快不見了,水有了甜味,當我們經過施用氨水的農田時,在很遠的地方就能聞到刺激性氣味?

  一、分子的存在

  由于糖的微粒擴散到水的微粒中,使水有了甜味,施用了氨水的農田,由于氨氣微粒跑到空氣中去,所以很遠就能聞到刺激性氣味。這些微粒在科學上就叫做分子,分子是真實存在的。

  二、分子的性質

  1.分子的運動

  糖分子遇到水就擴散到水分子中去,氨氣可以擴散到空氣中去,可見分子是運動的。

  2.分子是有間隔的

  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和

  100亳升水和100亳升酒精混合在一起,體積小于200毫升。

  因為構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間有空隙,當這兩種分子混合時,有的分子擠點了空隙,所以混合后體積小于200毫升。

  結論:分子是真實存在的,分子是運動的,分子間是有空隙的。

  我們能聞到氨分子的刺激性氣味,卻看不見氨分子,可見分子是微觀粒子,它的體積是很小的。一滴水里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如果把水分子的大小與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與地球相比一樣,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水分子的質量大約是:3×10-26千克。

  (水分子直徑大允是2.8×10-10米,乒乓球的直徑約為4×10-2米,地球直徑大約是1.28×107米)。

  3.分子有一定質量,也有一這體積,但是非常小。

  三、分子的概念

  水在加熱后變成水蒸氣,水分子本質沒有變化,其化學性質也沒有變化。

  硫分子和氧氣分子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所以化學變化后,硫和氧氣的化學性質就不能保持了。

  分子: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它只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并非所以物質的化學性質,都是由分子所保持。

  運用分子的知識解釋: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物質熱脹冷縮、“三態”的互變等。

  四、純凈物和混合物

  演示:鐵粉與硫粉的混合實驗

  引導學生觀察未混合,混合后,分離后鐵粉與硫粉的顏色

  混合物:由二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這些物質相互沒有發生反應,混合物所有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

  練習:下列物質是混合物還是純凈物。

  (1)空氣(2)冰、水混合物

  判斷是混合物還是純凈物。從分子看主要看該物質是同種分子,還是多種分子組成,依此可判斷空氣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卻是純凈物。

  問:什么叫高純硅?

  引導學生閱讀P29第二自然段,了解完全純凈的物質是沒有的。通常所說的純凈物指的是含雜質很少具有一定純度的物質。我們在研究一種物質的性質,都必須取用純凈物,因為一物質里如有雜質,就會影響這種物質固有的某些性質,而且要求物質的純度越高越好。

  【小結】

  分子是真實存在的,它的質量很小,總是在不斷地運動著,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認識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運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區別純凈物與混合物。

  【板書設計 】

  一、分子的存在:

  二、分子的性質:

  1.分子的運動,

  2.分子是有間隙的,

  3.分子有一定質量,也有一定間隙,

  三、分子的概念:

  分子: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四、純凈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由二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或幾種不同分子組成),這些物質相互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如:空氣、天然水、渾濁的石灰水等。

  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或同一種分子構成)。

  如:氧氣、水、二氧化碳、氧化鎂等。

  【作業 布置】P-29 1-4題。

第一冊分子 篇2

  一、教學章節

  第一節          分子

  二、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1)    分子的概念

  (2)    分子概念的運用

  (3)    混合物和純凈物

  2、能力目標

  通過對物質及變化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相互聯系的分析推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對分子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教育和辯證地看問題的思維方法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1、重點

  (1)    關于分子定義的建立以及對分子行為的微觀想象的形成。

  (2)    通過對分子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辯證統一的思想方法。

  2、難點

  建立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表象,并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點。

  3、疑點

  (1)    如何解釋“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2)    混合物與混合物有何區別?

  4、解決辦法

  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發揮想象力,使學生思維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相互對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觀領域,同時結合學生回憶物質在空氣和純氧氣中燃燒的不同,討論、區分混合物和純凈物,教育學生用科學的角度來分析認識問題,為以后學習打下牢固地認識基礎,樹立正確的思想方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安排

  水、酒精

  量筒(200Ml)2個;碘球;試管夾;酒精燈;火柴

  六、教學步驟 

  (一)分子

  [新課引入]我們進入花園或飯店附近,就會聞到花或飯菜的氣味;濕的衣服經過晾曬就會干燥;糖塊放在水中,會逐漸消失,而水有了甜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再來看兩個演示實驗]

  1、實驗[3—1]碘的受熱和冷卻

  現象:固體碘受熱變成蒸氣,碘蒸汽遇冷又變成固體碘。

  2、100mL酒精和100m L水混合在一起。

  現象:混合后,酒精和水的總體積小于200mL 。

  [結論]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分子在不停運動和分子間有間隔距離。

  [板書]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分子在不停運動和分子間有間隔距離。

  [講述]在碘受熱和冷卻的過程發生物理變化,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構成碘的碘分子沒有發生改變。例如:水變成水蒸氣時,水分子本身沒有改變,水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蔗糖溶于水,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也沒有發生變化,他們的化學性質也沒有發生變化。

  [板書]2、在變化中,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為無力變化。

  [講述]在氧氣的化學性質中學過五個化學反應:碳與氧氣的反應,在變化過程中,碳和氧氣的分子都發生了變化,變成了二氧化碳分子,這種在變化中,分子發生了變化,不再保有原來分子特性的變化。為化學變化。

  [板書]在變化中,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為化學變化。

  [講述]那么,如何把分子從化學角度作一個定義呢?

  [回答]+[板書]3、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講述]我們叫分子,用肉眼是不可以看得到的,人們只有通過科學儀器。比如:電子顯微鏡。把分子放大幾十萬倍,才可以觀察到分子的圖像。分子是微觀的,它的質量非常小,水分子的質量大約是3*10-26Kg。

  [討論]那分子還可以再分嗎?

  [回答]分子可以再分是說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分子起了變化,變成了別種物質的粒子。

  但從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這一點來說分子又是不可分的整體粒子,因為分子再分就不是原來物質的分子了。

  [討論]物質三態相互轉化的本質:

  氣態時,分子間距離最大,液態,固態。

  [板書]4、①分子的體積很小,質量非常小。

  ②分子是不斷地運動的。

  ③分子間有一定間隔,“三態”。

  ④有些物質是由分子直接構成的。

  ⑤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二)混合物和純凈物:

  [講述]在研究任何一種物質的性質時,都必須取用純凈物,比如在研究氧氣的性質時,鐵在純氧中燃燒可以看到火星四射,光彩奪目的現象,可是在空氣中,鐵不燃燒。這就是由于空氣中約有4/5的氮氣,影響了氧氣的性質。

  什么是純凈物,混合物。

  1、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這些物質相互間沒有發生反應,混合物里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例如:空氣

  2、純凈物是一種物質組成的。例如:氧氣、氮氣

  [講述]我們在這里所講的純與不純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絕對純凈的物質是沒有的。通常所指的純凈物指的是含雜質很少的具有一定純度的物質。我們只是利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是不純物質變為比較純的物質。

  例如:用作半導體材料的硅,就是從含硅的礦物里制得的。經提純,硅的質量百分數可達,99,999,999,999%(11個9)這種硅叫做高純硅。

  [板書設計 ]

  第三章                        分子和原子

  第一節          分子

  一、分子

  1、定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質:小、動、距、構、分

  (1)    分子在不停的運動。

  (2)    分子間有一定間隔。

  (3)    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4)    發生物理變化,分子沒變化;發生化學變化,分子有變化。

  (5)    分子在化學變化中是可分的。

  (6)    分子體積非常小。

  (7)    分子的質量非常小。

  二、混合物和純凈物

  1、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這些物質相互間沒有發生反應,混合物里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例如:空氣

  2、純凈物是一種物質組成的。例如:氧氣、氮氣

  北京師范大學天津附屬中學  韓璐

第一冊分子 篇3

  一、教學目標 

  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

  (1)知道分子的動能,分子的平均動能,知道物體的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大小的標志。

  (2)知道分子的勢能跟物體的體積有關,知道分子勢能隨分子間距離變化而變化的定性規律。

  (3)知道什么是物體的內能,物體的內能與哪個宏觀量有關,能區別物體的內能和機械能。

  (4)知道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知道兩者的區別,了解熱功參量的意義。

  2.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這節課中要讓學生建立:分子動能、分子平均動能、分子勢能、物體內能、熱量等五個以上物理概念,又要讓學生初步知道三個物理規律:溫度與分子平均動能關系,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離關系,做功與熱傳遞在改變物體內能上的關系。因此,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能力。

  3.滲透物理學方法的教育:在分子平均動能與溫度關系的講授中,滲透統計的方法。在分子間勢能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上和做功與熱傳遞關系上都要滲透歸納推理方法。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三個概念(分子平均動能、分子勢能、物體內能),掌握三個物理規律(溫度與分子平均動能關系、分子勢能與分子之間距離關系、熱傳遞與功的關系)。

  2.區分溫度、內能、熱量三個物理量是教學上的一個難點;分子勢能隨分子間距離變化的勢能曲線是教學上的另一難點。

  三、教具

  1.壓縮氣體做功,氣體內能增加的演示實驗:

  圓形玻璃筒、活塞、硝化棉。

  2.幻燈及幻燈片,展示分子間勢能隨分子間距離變化而變化的曲線。

  四、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知道做機械運動的物體具有機械能,那么熱現象發生過程中,也有相應的能量變化。另一方面,我們又知道熱現象是大量分子做無規律熱運動產生的。那么熱運動的能量與大量的無規律運動有什么關系呢?這是今天學習的問題。

  (二)教學過程 的設計

  1.分子的動能、溫度

  物體內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熱運動,對于每個分子來說都有無規則運動的動能。由于物體內各個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各個分子的動能大小不同。由于熱現象是大量分子無規則運動的結果,所以研究個別分子運動的動能是沒有意義的。而研究大量分子熱運動的動能,需要將所有分子熱運動動能的平均值求出來,這個平均值叫做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

  學習布朗運動和擴散現象時,我們知道布朗運動和擴散現象都與溫度有關系,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激烈,擴散也加快。依照分子動理論,這說明溫度升高后分子無規則運動加劇。用上述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來說明,就是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增大。如果溫度降低,說明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減小。因此從分子動理論觀點來看,溫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的標志。“標志”的含義是指物體溫度升高或降低,表示了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增大或減小。溫度不變,就表示了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不變。其他宏觀物理量如時間、質量、物質種類都不是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的標志。但是,溫度不是直接等于分子的平均動能。

  另一方面,溫度只與物體內大量分子熱運動的統計意義上的平均動能相對應,對于個別分子或幾十個、幾百個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大小與溫度是沒有關系的。

  我們知道,溫度這個物理量在宏觀上的意義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而它又是大量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大小的標志,這是溫度的微觀含義。

  2.分子勢能

  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間具有由它們的相對位置決定的勢能,這就是分子勢能。

  如果分子間距離約為10-10m數量級時,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為零,此距離為r0。

  當分子距離小于r0時,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斥力,要減小分子間的距離必須克服斥力做功,因此,分子勢能隨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增大。這種情形與彈簧被壓縮時彈性勢能增大是相似的。如圖1中彈簧壓縮,彈性勢能Ep增大。

  如果分子間距離大于r0時,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現為引力,要增大分子間的距離必須克服引力做功,因此,分子勢能隨分子間的距離增大而增大。這種情況與彈簧被拉伸時彈性勢能增大是相似的。如圖1中彈簧拉伸,Ep增大。

  從以上兩種情況綜合分析,分子間距離以r0為數值基準,r不論減小或增大,分子勢能都增大。所以說,分子在平衡位置處是分子勢能最低點。如果分子間距離是無限遠時,取分子勢能為零值,分子間距離從無限遠逐漸減少至r0以前過程,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為引力,而且距離減少,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勢能不斷減小,其數值將比零還小為負值。當分子間距離到達r0以后再減小,分子作用力表現為斥力,在分子間距離減小過程中,克服斥力做功,使分子勢能增大。其數值將從負值逐漸變大至零,甚至為正值。分子勢能隨分子間距離r的變化情況可以在圖2的圖象中表現出來。從圖中看到分子間距離在r0處,分子勢能最小。

  既然分子勢能的大小與分子間距離有關,那么在宏觀上什么物理量能反映分子勢能的大小變化情況呢?如果對于確定的物體,它的體積變化,直接反映了分子間的距離,也就反映了分子間的勢能變化。所以分子勢能的大小變化可通過宏觀量體積來反映。

  3.物體的內能

  (1)物體中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一切物體都是由不停地做無規則熱運動并且相互作用著的分子組成,因此任何物體都是有內能的。

  提問學生:宏觀量中哪些物理量是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和分子勢能的標志?

  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到一個確定的物體,分子總數是固定的,那么這物體的內能大小是由宏觀量——溫度和體積決定的。如果不是確定的物體,那么物體的內能大小是由質量、溫度、體積和物態來決定。

  課堂討論題:下列各個實例中,比較物體的內能大小,并說明理由。

  ①一塊鐵由15℃升高到55℃,比較內能。

  ②質量是1kg50℃的鐵塊與質量是0.1kg50℃的鐵塊,比較內能。

  ③質量是1kg100℃的水與質量是1kg100℃的水蒸氣,比較內能。

  (2)物體機械運動對應著機械能,熱運動對應著內能。任何物體都具有內能,同時還可以具有機械能。例如在空中飛行的炮彈,除了具有內能,還具有機械能——動能和重力勢能。

  提問學生:一輛汽車的車廂內有一氣瓶氧氣,當汽車以 60km/h行駛起來后,氣瓶內氧氣的內能是否增加?

  通過此問題,讓學生認識內能是所有分子熱運動動能和分子勢能之總和,而不是分子定向移動的動能。另一方面,物體機械能增加,內能不一定增加。

  4.物體的內能改變的兩種方式

  (1)列舉鋸木頭和用砂輪磨刀具,鋸條、木頭和刀具溫度升高,說明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使物體的內能增加。如果外力對物體做功全部用于物體內能改變的情況下,外力做多少功,物體的內能就改變多少。如果用W表示外界對物體做的功,用ΔE表示物體內能的變化,那么有W=ΔE。功的單位是焦耳,內能的單位也是焦耳。

  演示壓縮空氣,硝化棉燃燒。說明外力壓縮空氣過程,對氣體做功,使氣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到棉花的燃點而使其燃燒。

  以上實例說明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2)在爐灶上燒熱水,火爐烤熱周圍物體,這些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這些實例說明依靠熱傳遞方式也可以使物體的內能改變。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物體放出熱量,物體的內能減少。如果傳遞給物體的熱量用Q表示,物體內能的變化量是ΔE,那么,Q=ΔE。

  熱量的計算公式有:Q=mcΔt,Q=ML,Q=mλ(后面的兩個公式分別是物質熔解和汽化時熱量的計算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過去的單位是卡。

  所以做功和熱傳遞是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

  (3)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一杯水可以用加熱的方法(即熱傳遞方式)傳遞給它一定的熱量,使它從某一溫度升高到另一溫度。這過程中這杯水的內能有一定量的變化。也可以采取做功的方式,比如用攪拌器在水中不斷攪拌,也可以使這杯水從相同的初溫度升高到同一高溫度,這樣,水的內能會有相同的變化量。兩種方式不同,得到的結果是相同的。除非事先知道,否則我們無法區別是哪種方式使這杯水的內能增加的。

  因此,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4)雖然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但是這兩種方式的物理過程有本質的區別。做功使物體內能改變的過程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過程。而熱傳遞的過程只是物體之間內能的轉移,沒有能量形式的轉化。

  課上練習:

  1.判斷下面各結論是否正確?

  (1)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不一定大。

  (2)同樣質量的水在100℃時的內能比60℃時的內能大。

  (3)內能大的物體,溫度一定高。

  (4)內能相同的物體,溫度一定相同。

  (5)熱傳遞過程一定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向內能小的物體傳遞熱量。

  (6)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或者說內能大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7)摩擦鐵絲發熱,說明功可以轉化為熱量。

  答案:(1)、(2)是對的。

  2.在標準大氣壓下,100℃的水吸收熱量變成同溫度的水蒸氣的過程,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

  (1)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不變,因而物體的內能不變。

  (2)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加,因而物體的內能增加。

  (3)所吸收的熱量等于物體內能的增加量。

  (4)分子的內能不變。

  答案:以上四個結論都不對。

  (三)課堂小結

  (1)這節課上新建立了三個物理概念: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分子勢能、內能。要知道這三個概念的確切含義,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區分溫度、內能、熱量,知道內能與機械能的區別和聯系。

  (2)要掌握三個物理規律: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與溫度的關系、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分子間距離的關系、做功與熱傳遞在使物體內能改變上的關系。

  (四)說明

  這節課是概念性很強的課,又不是從物理實驗或物理現象直接得出結論的課。對于概念要知道引入的目的、確切含義、與其他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所以課上要講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內能、熱量等概念的意義,并且要通過實際例題,讓學生通過判斷、推理來加深對這些概念的認識。

第一冊分子(精選3篇) 相關內容:
  • 《水的凈化》教案(通用11篇)

    【目標要求】:1、知識與技能:(1)了解純水與自然水,硬水與軟水的區別。(2)了解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凈水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1)學習運用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得到信息。...

  • 《原子的構成》教案(通用9篇)

    教學目標:知識:1、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2、 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能力: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情感: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 《溶解度》教案(精選14篇)

    溶解度 教案(三)一、教學目標 1.理解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區別和聯系。2.進一步練習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向試管里滴加液體和振蕩試管的操作;培養學生設計簡單實驗步驟的能力。...

  • 《物質的構成》教案(精選2篇)

    設計思想: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它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系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我們今天所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

  • 《元素》教學設計(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2.會正確區分元素和原子。3.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 《元素》教案(精選11篇)

    一、 教學目的要求: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2. 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通用13篇)

    1教學目標1、知道分子、原子、離子的區別。2、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4、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名稱和符號。了解地殼中含量較多的幾種元素及存在。...

  • 化學教案-第一節 鐵的性質(精選2篇)

    第六章 鐵第一節 鐵的性質 教學目的 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掌握鐵的化學性質;常識性介紹鐵生銹的原因和防銹的方法。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受國主義教育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

  • 化學教案-氧氣的性質和用途(通用3篇)

    11.氧氣的性質和用途2(新授物質課)教學目標知識技能:1.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2.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及其反應的判斷和氧氣的用途。...

  • 九年級化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91色交| 国产性夜夜春夜夜爽1A片 | 福利小视频网站 | 免费av网站观看 | 99爱视频 | 殴亚乱色熟一区二区三四区 | 一级中文片 | 国产91我把她日出白浆 | 91操操操| 亚洲中字| 粉嫩小泬久久久一区二区 | 美国一级片在线 | 大地影视mv高清视频 | a毛片网| 锦绣安宁在线免费观看 | 各种少妇正面着BBW撒尿视频 | av私人影院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成年人小视频在线观看 | 无码精品A片一区二区 |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亚洲成AV人在线视达达兔 | 熟妇好大好深好满好爽 | 日本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人 | 对白刺激国产对白精品城中村 | 嗯啊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在线播放 | 国产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 | zzzwww在线看片免费 | 亚洲性网址|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 51久久成人国产精品麻豆 | 亚洲乱妇| 欧美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