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的性質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探究:
1. 查閱資料開展“鐵的發現、存在和冶煉簡史”、“鐵的用途”的課題研究。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
2.查閱資料、社會調查等形式開展關于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的課題研究。
3.通過一組鐵生銹的家庭實驗:分析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及防止鋼鐵生銹的措施。(可以把書上的演示實驗改進,如加熱試管可改為在密閉容器中加入造量干燥劑。也可只做一個生銹的實驗,并讓學生思考“一個有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么?)從而引導學生在以前研究滅火原理的基礎上,運用相似的思維方法,總結分析出鐵生銹的原理及防銹的方法。
4.通過觀察、做社會調查等形式總結出日常生活及工業生產中用于防銹的方法。
課上教學:
匯報、展示課題1的結果。
并思考:鐵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用途?為什么我們用的菜刀、錘子等是用鐵制的,而不是用鋁制的?看下面的圖,討論。
(菜刀、錘子都應是由硬度大的物質做成,從表中可見,鐵的硬度遠遠大于鋁,所以,鐵用有以上用途是因其硬度較大。學生也可能進一步提出問題:為什么不用鉻呢?這里要講解,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性質不是唯一決定因素,還需考慮價格、資源、美觀、使用是否便利及是否易于回收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多種因素。)
同理,鐵的其它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鐵的性質決定。
那么鐵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性質呢?
板書:一、 鐵的物理性質
鐵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金屬,它具有一些多數金屬共有的物理性質,比如:能導電,導熱,常溫下是固體等。此外,鐵還有其自己的特性。
生活中見到的鐵多不是純鐵,展示純鐵圖片:
純鐵具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質軟,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密度是7.86克/厘米3,熔點是1535℃,沸點2750℃。鐵是電和熱的導體。
鐵的用途不僅與物理性質有關,還和化學性質有關。比如鐵為什么會生銹?為什么鐵制的器皿不能盛裝酸溶液?
板書:二、 鐵的化學性質
觀看錄象:(鐵生銹:1分29秒)
討論課前鐵生銹的實驗:
展示: 一周前開始做的三個鐵生銹對比實驗結果。
分析思考:
1、三個實驗的條件有什么不同?
2、三個實驗的結果有什么不同?
3、這說明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
4、如何防止鐵生銹?
5、舉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鐵生銹的例子,它們的原理是什么?
小結:鐵生銹是由于鐵和氧氣、還有水等物質作用發生的復雜的化學反應。
如果鐵銹不除去,大家還會看到鐵生銹的速度加快。這是因為鐵銹很疏松,易吸水而加快生銹。
如何防銹?總結常見防銹方法。(視頻)
啟發: 鐵銹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是氧化鐵( )。在氧氣的化學性質學習中我們知道鐵在氧氣中點燃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生成產物是四氧化三鐵。在這兩種產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是不同的,三氧化二鐵中顯+3,四氧化三鐵中鐵顯+2、+3價。為什么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物質中會顯示不同的化合價,即有這種變價現象呢?
在排外電子排布知識學習中,我們知道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其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排布關系密切。我們來看鐵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鐵是26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