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和滅火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
2.了解常用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3.能利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
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通過探究活動,學習對獲得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3.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與討論,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2.利用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解釋一些日常現象。
教學用品
學生部分
燒杯(熱水)4個,漏斗、洗耳球(或氣筒)4套;燒杯(冷水)4個,大試管(含橡皮塞)4支,酒精燈4個,試管夾4個;火柴8盒,小蠟燭16支,白磷若干。
教師部分
燒杯2個,大試管(含橡皮塞)1支,小蠟燭,碳酸鈉粉末,濃鹽酸,塑料瓶,小試管,火柴。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可燃物的燃燒,能為我們帶來光明、溫暖和能量,但有時也會給我們帶來災難。在這一節課里,我們將用實驗的方法去揭示燃燒的規律,找到控制燃燒的辦法。
二、問題和猜想
[提問]:可燃物燃燒會發出什么現象?
[討論]:下列反應都會伴隨什么現象?
c+o2co2;4p+5o22p2o5;s+o2so2;3fe+2o2fe3o4。
學生對這些反應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認識燃燒、可燃物,進而猜想燃燒的條件。
可燃物:可以燃燒的物質叫可燃物。
燃燒:物質跟氧氣發生的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燃燒。
[猜想]:燃燒必須滿足哪些條件呢?
三、實驗與探究
[演示]:將裝有白磷的試管,放入熱水中,觀察現象。
[提問]:這個實驗滿足了哪些條件?如果改變其中一個條件,還能燃燒嗎?
[討論]:你準備改變哪個條件?說出你的實驗方案。
其中一個把白磷直接放入熱水中,另一個把白磷放入試管,再把試管放入冷水中。
[學生實驗]:選擇兩個方案中的一個,實驗并觀察現象。
[討論]:你從實驗中得出了什么結論?
要想燃燒,必須同時具備可燃物、氧氣、達到一定溫度,三著缺一不可。
[講述]:我們把可燃物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叫著火點。不同物質的著火點不同。
[幻燈片]: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沒有著火燃燒呢?
[討論]:如果給白磷補充上那個條件,白磷能燃燒嗎?
你準備怎樣為白磷提供那個被改變的條件?
向熱水中的白磷補充空氣,可以使用洗耳球連上漏斗,然后罩住白磷,效果特別好。有學生提到,需要“送氣機”,其實這就是最簡單的送氣機。
[實驗]:選擇適當的方法,補充條件,實驗并觀察。
[討論]:有什么現象?你從實驗中能得出什么結論。
只要有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可燃物燃點,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燒。同時具備這三個條件,水火也相容!
四、討論和交流
[講述]: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燃燒發生的條件,同學們,我們怎么熄滅火焰呢?
可燃物是燃燒的基礎;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三個條件同時存在,一定能燃燒。
[討論]:滅火有哪些措施?“滅”字頭上的“一橫”起什么作用?
[活動]:熄滅小蠟燭。
[討論]:你用了哪些方法?這些方法運用了什么措施?
[演示]:用碳酸鈉與鹽酸反應滅火。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現象?蠟燭為什么會熄滅?
如果把碳酸鈉和濃鹽酸放入瓶子里去,會是怎樣呢?為什么會這樣?這個裝置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