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和滅火
引入: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人類已有幾十萬年的利用燃燒反應的歷史。燃燒與我們的生活以及社會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小結(jié)
一. 燃燒的條件
活動與探究
在500 ml的燒杯中注入400 ml熱水,并放入用硬紙圈圈住的一小塊白磷。在燒杯上蓋一片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上圖所示),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 用導管對準燒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氣(或空氣),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 嘗試思考下列問題:
1.由上述實驗中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2.由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
3.由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在通入氧氣(或空氣)后燃燒的事實,再次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4.綜合上述討論,可得出燃燒需要哪些條件?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做燃燒,燃燒需要三個條件:
(1)可燃物;
(2)氧氣(或空氣);
(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
表7-1 在通常狀況下一些常見物質(zhì)的著火點
物 質(zhì) 白 磷 紅 磷 木 材 木 炭 乙醇(酒精) 無煙煤
著火點/℃ 40 240 250-330 320-370 558 700-750
二.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如果破壞燃燒的條件,使燃燒反應停止,就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
討論:
根據(jù)燃燒的條件推論滅火的原理。實驗7-1
點燃三支蠟燭,在其中一支蠟燭上扣一只燒杯;將另兩支蠟燭放在燒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燒杯中加適量碳酸鈉和鹽酸,觀察現(xiàn)象并分析原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隔絕氧氣(或空氣),以及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都能達到滅火的目的。想一想圖中所示的滅火方法是在破壞燃燒的哪個條件?
現(xiàn) 象
分 析 活動與探究
試根據(jù)滅火的原理和上述實驗,設(shè)計一個簡易的滅火器(上圖的裝置可供參考)。討論
下面是一些滅火的實例,試分析其滅火的原理:
1. 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可用鍋蓋蓋火;
2. 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時,可用水撲滅;
3. 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伙蔓延線路前的一片樹木砍掉。表7-2 幾種常用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
滅火器 滅火原理 適用范圍
泡沫滅火器 滅火時,能噴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們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達到滅火的目的 可用來撲滅木材、棉布等燃燒引起的失火
干粉滅火器 利用壓縮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氫鈉)來滅火 具有流動性好、噴射率高、不腐蝕容器和不易變質(zhì)等優(yōu)良性能,除可用來撲滅一般火災外,還可用來撲滅油、氣等燃燒引起的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