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化學與社會發展(滬教)
第九章 化學與社會發展
第一節 化學與能源
[重點與難點]
重點:
1、制備h2的原理、裝置、收集方法及氫能源的優點;
2、電能是由化學能轉化而成,燃燒化石燃料的缺點,使用化學電源的優點;
3、節約能源及開發新能源的重要性,增強節能意識。
難點:電池是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的一種裝置。
1.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查閱資料,收集信息,讓學生了解常見的能源如風能、核能、電能、太陽能、地熱能等;了解可開發的新能源,知道能源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2.討論 “解決能源危機可采取的措施”,“氫能源的優點及開發利用氫能源還需解決的問題”,“如何處理廢棄電池”及“生活中從我出發如何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等問題,增強學生節能意識和環保意識。
3.知道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原理、應用及轉化后廢棄物產生的污染。
4.探究氫氣的實驗室制法。
(1)可補充探究鎂、鋅、鐵等這些都能與酸發生置換反應的金屬中為什么選鋅粒比較合適?
(2)比較制備氫氣的裝置與制備二氧化碳的裝置有何不同?如何檢查其氣密性?
(3)介紹檢驗氫氣純度的方法以及可燃性氣體驗純的必要性
(4)引導學生歸納一般氣體的制備裝置及收集方法的選擇。
第二節 化學與材料
一、 材料(陶瓷、玻璃)、合成材料(合成纖維、合成塑料、合成橡膠)、復合材料(混凝土、玻璃鋼)等材料的相關資料,并觀察聯想家中有哪些材料,主要了解它們的性能與應用。
二、 根據已有經驗討論比較棉、毛、合成纖維的優缺點;探究棉、毛、合成纖維與酸、堿作用及燃燒時的現象;探究鑒別棉、毛、合成纖維的方法及辨別羊毛制品真偽的方法。
三、 了解聚乙烯與聚氯乙烯的不同用途,探究兩者的鑒別方法;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的治理方法。
重點:
1、知道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等材料的特點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廢棄的材料對自然環境造成的污染及其危害,提出可能解決污染的合理措施;
3、實驗探究純棉纖維、羊毛纖維、化學纖維,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見材料的鑒別方法。
難點:
實驗探究純棉纖維、羊毛纖維、化學纖維,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見材料的鑒別方法。
第三節 化學與環境
重點:
1、實驗探究酸雨的成因及危害,知道酸雨的防止措施;
2、水資源在今后可能出現的危機,水污染原因及凈水原理;
3、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區分各種固體廢棄物,尋找合適的回收、利用處理垃圾的方法。
難點:
實驗探究凈水原理。
1.通過有關環境污染的資料,讓學生充分認識環境污染日益惡化的趨勢和危害,再讓學生討論中國環境標志的創意,從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從我做起,為環保作力所能及的工作。
2.實驗探究和查閱資料認識酸雨的成因以及危害,加深對酸雨的認識,討論治理酸雨的措施,增強消除大氣污染的緊迫感。
3.過討論了解水體污染源以及防治方法,實驗探究污水凈化原理;通過查閱資料并交流討論了解污染水體的物質了解“赤潮”、“水華”的成因和危害,增強學生節約水,愛惜水,保護水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