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1、燃燒和滅火
課題1、燃燒和滅火
(第一課時)
★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⑴ 認識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方法
⑵ 了解常用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生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通過對燃燒條件的探究,了解內因和外因的辨證關系
⑵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 教學重點、難點
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 教學模式:探究式
★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錄像]播放有關燃燒的鏡頭
[引入]燃燒著的火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溫暖,但是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燃燒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現象,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觀看錄象
傾聽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新課
[講述]燃燒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但是這種現象的發生需要條件嗎?
[指出]氧氣確實是燃燒所需要的條件,但是只有氧氣,燃燒能發生嗎?裝在集氣瓶里的氧氣并不燃燒,可見氧氣并不是燃燒的唯一條件,那么燃燒還需要什么條件呢?
根據已有的知識,想到燃燒需要氧氣。
由實際到理論,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新授課]
一、認識燃燒的條件
1、認識燃燒需要可燃物
[討論]根據你的經驗和想法談一談燃燒除了需要氧氣外還需要什么條件?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燃燒?
[展示]一些物體的圖片,判斷哪些能燃燒,哪些不能?
[講解]可以燃燒的物體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燒的首要條件。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燃燒
判斷
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認識燃燒需要氧氣和溫度達到著火點
[設問]有了可燃物和氧氣,燃燒是不是就能發生?例如空氣中有氧氣,放在空氣中的火柴能燃燒嗎?怎樣才能使火柴點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實說明了什么?
[講解]我們把可燃物開始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叫做著火點。
[演示]探究實驗
[討論]:
1、 實驗中鐵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2、 鐵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3、 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在通入氧氣后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4、 綜合上述討論,可得出燃燒需要那些條件?
[歸納小結]
1、 燃燒的定義
2、 燃燒的條件?
[思考] 1、如果不往煤爐里添煤,爐火還能繼續燃燒嗎?為什么?
2、爐門關得嚴嚴的,一點氣也不通
3、 爐火還能繼續燃燒嗎?為什么?
3、如果把爐里正在燃燒的煤夾出來,煤能繼續燃燒嗎?
思考、討論:
說明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
觀察實驗
需要達到著火點
需要氧氣
需要氧氣
需要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
思考、回答
根據探究實驗,推導出燃燒的另外兩個條件,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