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三節 組成物質的化學元素
一. 教學內容:
第三章 第三節 組成物質的化學元素
二. 教學目標
1、認識一些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常見元素,
2、會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與符號。
3、知道元素的簡單分類。
4、認識科學分類的依據和方法。
5、領悟自然界基本組成的簡單性,形成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的觀念。
重點
1、認識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常見元素,會寫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2、能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區分化合物和單質、純凈物和混合物。
3、了解一些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常見元素。
4、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特定的元素。
難點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
三. 具體內容
不知你是否意識到,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與化學元素打交道;吸入的空氣中含有氧氣,氧氣由氧元素組成;水中含有氫元素、氧元素;鐵銹中含有鐵元素;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鈉元素。那么元素是什么呢?
1、元素
元素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
“同一類原子”指的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或質子數的原子。它們的中子可以不同。所以說核電荷數(或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
2、元素與原子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為宏觀概念。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為微觀概念。
區別
只講種類
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聯系
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使用范圍
用來表示物質的宏觀組成
用來表示物質的微觀組成
3、元素符號
寫法:用1個或2個拉丁字母表示,一大二小。
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1)表示一種元素(宏觀)
(2)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微觀)
4、物質的分類
物
質
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
純凈物
由一種物質組成
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化合物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氧化物
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
(酸)
(堿)
(鹽)
5、單質和化合物的比較
單質
化合物
定義
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宏觀組成
同種元素
不同種元素
微觀構成
1、由同種原子直接構成。
2、同種原子先構成分子,分子再構成單質。
由不同種原子先構成分子,然后由分子再構成物質
舉例
fe al s o2 n2等
co2 h2o2 kmno4等
相同點
純凈物
聯系
單質和化合物通過化學反應可以相互轉化。
6、宏觀概念與微觀概念的區別
宏觀概念只有種類,沒有個數;微觀概念既有種類,也有個數。
7、元素、分子、原子之間的關系
(1)元素可以組成物質。
(2)原子、分子可以構成物質。
(3)原子可以構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4)同一類原子構成元素。
8、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含量最多的元素
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
地殼
o
si
人體
o
h
海水
o
h
太陽
h
he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al,其次是fe。
9、元素與人體健康
(1)生命必需元素。把健康的生命所必需的元素稱為生命必需元素。這些元素有20多種。
(2)生命必需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