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的組成(精選3篇)
生態系統的組成 篇1
生態系統的組成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
2、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3、嘗試解釋生態系統的各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關系;
能力目標:在討論交流中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認同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系的認識。
教學重點: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中各種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學難點:生態系統中各種組成成分的作用。
教法及依據: “激趣導學,合作探究”
學法及指導: 1、指導學生觀察圖片,記錄觀察結果,表達交流
2、指導學生通過表演,認識生態系統的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準備:搜集信息及自然風景圖片、排練表演。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首先帶領大家走進大自然,走進美麗的大森林,去看一看、去聽一聽、去感受一下
大自然的和諧和美!放映影片《美麗的大森林》。
教師:什么是生態系統?它是由什么組成?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些內容。
板書:第一節 生態系統的組成。出示目標。
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1、自主學習一:閱讀教材39頁內容,完成《助學》目標1:生態系統的概念。
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及時反饋指導。
展示“浮想聯翩”:如果你是這片沼澤地里的一只水鳥,想像一下,當鷹飛來時,你會怎么做? 當這里的水被污染了你又會怎樣?
教師予以肯定:大家的想像很豐富,從這兩種情境中,談談你對生態系統的理解?
學生:生物離不開環境,生物與環境之間會發生相互作用,無論是生物因素還是非生物因素的變化,都會有生物受到影響……
教師: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關系就如同一張無形的網,牽一發而動全身。無論是哪一種因素的變化,就會有許多生物受到影響,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是一個整體,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板書: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
出示生態系統的概念辨析:1、我們校園中的所有生物 2、一塊農田里的肥沃土壤 3、一個長滿雜草、木耳,聚集著螞蟻、老鼠的陰濕山洼 4、取自池塘中的一滴水 5、生物圈。
學生分析判斷,并說出理由。
教師:大家通過以上的分析判斷,你能不能總結一下,怎樣才能判斷是不是一個生態系統呢?
學生:在一定的地域內,必須具備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生物成分,一部分是無機環境。
教師:大家總結得很好,那你們能舉出一些生態系統的例子嗎?
學生:一片森林,一個花壇,一塊草地,一個池塘,一塊農田,一條河流。
過渡:大家舉的例子都很好!生態系統的種類很多,生態系統的范圍有大有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那么,各種生態系統都是由什么成分組成的呢?下面請大家完成自主學習2的內容。
2、自主學習2:閱讀教材40-41頁內容,完成《助學》目標2:生態系統的成分。
學生完成后,教師出示活動1:識別生態系統的成分。
教師提出要求:標出各個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填寫在課本的表格上,然后分析討論并歸納出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歸納總結,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回答并板書:生態系統的成分。
教師:哪位同學能總結一下,生態系統中的各生物成分分別有什么作用?都扮演著什么角色?
學生:非生物成分(為生物提供營養、能量和生存空間);生產者(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消費者(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分解者(把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
我們大家下面來看一段錄像,請同學們認真聽,仔細觀察和并記住生態系統中的各成分的作用。
分角色扮演開展好活動2:生態系統家庭辯論會。主題: 我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員,辯論成員:植物、蟲、鳥、細菌、真菌,陽光、空氣、水等。
教師對學生的表演給予鼓勵: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通過大家的表演,讓我們大家了解到,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某種成分的變化,往往會引起其他成分發生相應的變化,甚至會引起整個生態系統發生一系列變化。
過渡:人能制造農產品和糧食,你認為人在生態系統中應該是什么成分呢?
三、探索問題,合作交流:
學生小組交流,完成合作探究的題目:1、人能制造農產品和糧食,你認為人在生態系統中應該是什么成分呢?為什么?2、蚯蚓是常見的動物,可為什么有人說它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分解者的角色呢?(小提示:還記得蚯蚓吃什么嗎?再結合分解者的作用展開討論!) 3、在生態系統中,連接生命世界與無機環境,促進物質循環的兩個生物成分是什么?為什么?
四、評價反饋:
1、課堂小結:
師:學習了生態系統的組成,下面讓我們一起梳理一下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同學們完成助學的“自我感知”。
2、當堂達標。
五、延伸拓展:
材料:生物圈2號(biosphere 2)是美國建于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因把地球本身稱作生物圈1號而得此名。它占地1.28公頃,承建歷時8年,耗資1.5億美元。
如果你是一位參與創建生物圈2號的科研人員,你將會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引入生態系統的哪些成分?
1991年9月26日4男4女共8名科研人員首次進駐生物圈2號,1993年6月26日走出 ,停留共計21個月,最終宣告失敗。未達到原先設計者的預定目標,這證明了在已知的科學技術條件下,人類離開了地球將難以永續生存。同時證明:目前地球仍是人類唯一能依賴與信賴的維生系統。
因此,請大家保護地球,愛護環境,善待我們的家園!
生態系統的組成 篇2
教學重點:
1. 舉例說出你所熟悉的生態系統。
2. 說出生態系統的基本成分
3. 舉例說明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食物鏈、食物網和生物富集
教學方法:
引導、啟發、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等
教學流程:
1.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現在春暖花開,許多人都想乘此機會到大自然中去,擁抱大自然,與大自然來個親密接觸,從而放飛自己的心靈,舒展一下疲憊的身心。(點擊,學生觀看大屏幕)同學們,假如你現在正置身于這樣優美的環境中時,你會看到什么呢?你會聽到什么呢?你又會想到什么呢?
生:(略)微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溪水淙淙,蟲鳴鳥唱。
師:這時候,你會想到過這些環境中的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嗎?有沒想過這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關系呢?其實它們之間的關系就象一張無形的大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起來暢游這奇妙的“生命之網”(點擊,生態系統的組成)請同學們把課本打開到86頁。
2.新課講授:
一.生態系統的成分(板書)
師:首先我們一起來探討生態系統的成分。那么什么叫生態系統呢?我們知道生物和環境是統一的整體,就象我們校園內的池塘一樣。其實一片樹林,一塊農田,一塊山地,一個池塘,一個小花園,廣闊的沙漠,海洋,甚至整個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個個生態系統。師: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什么叫生態系統嗎?(板書)1.生態系統
生:(預設回答)所謂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師:那么生態系統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呢?下面讓我們來觀看大屏幕(點擊),并分組討論下面的問題:這是一個池塘生態系統,它有哪些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這些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分別扮演什么角色?看哪個小組討論的最熱烈,討論的結果最準確。(板書)2.生態系統的成分
生:觀察、討論、分析
師:好,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大家的成果。這個池塘生態系統中有哪些非生物成分呢?
生:陽光、空氣、水、土壤等
師:(點擊)很好,那又有哪些生物成分呢?
生:有一些藻類、浮萍、蓮、蘆葦等植物,有蝦、小魚、大魚等動物,還有細菌、真菌等微生物。
師:回答很好。在生態系統中植物、動物、微生物分別扮演什么角色呢?現在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相關內容,看看生態系統里植物、動物、微生物分別扮演什么角色。
生:
植物是生產者,能進行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這些有機物不僅為植物自身的生長、生殖提供營養物質和能量,而且也是人和動物的食物來源,所以把他們叫生產者。
動物是消費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它們的生存必須直接或間接的依賴于綠色植物,所以把它們叫消費者。以動植物為食的動物和人也是消費者。
細菌、真菌是分解者它們能將動植物的遺體、排出物和殘落物中所含的有機物逐漸分解成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被綠色植物重新利用。如果沒有分解者動植物的遺體殘骸就會堆積如山,生態系統就會崩潰。
師:同學們剛才了解了它們的作用。那么它們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呢?(點擊)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可以用這一圖解來表示它們的關系:生產者能制造有機物為消費者提供食物和棲息場所,消費者對于植物的傳粉、受精、種子傳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分解者能夠將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無機物,而這些無機物又被生產者利用,這充分說明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是:(停頓)請學生回答。
生:預設答案: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缺一不可。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條練習,來鞏固一下剛才所學的內容。
1. 請你用直線將下列有所屬關系的名詞連起來:新課標第一網
水草
魚 生產者
藻類
細菌 消費者
獅子
人 分解者
2.下列屬于生態系統的是( )
a.一群羊 b.一只貓 c.一片森林 d.一窩小雞
3.在生態系統中陽光、水分屬于( )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4.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的是( )
a.水草 b.鯉魚 c.螺螄 d.浮游生物
師:同學們回答很正確,說明對剛才的內容掌握得很好!你們的父母每天上班勞動,創造價值;農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勞動收獲著果實,那么他們是生產者嗎?
生:不是(或是)因為在地球上只有植物才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它們才是生產者。
師:可以這樣理解,其實人是社會意義上的生產者,而植物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生產者。
師:大家一定知道“螳螂補蟬,黃雀在后”的成語了,它揭示出生物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呢?
生:捕食關系
師:好,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影片,體會一下生物捕食的精彩和刺激。
生:欣賞并不時的發出陣陣驚嘆。
師:從剛才這段影片中我們知道草,兔,鷹之間的聯系嗎?
生:鷹吃兔,兔吃草的關系
師:很好這就是食物鏈(點擊)大屏幕上出現:
二.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板書)
那么誰可以告訴大家什么叫食物鏈呢?
生: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就叫做食物鏈
師:(點擊)例如:草——兔——狐——狼。讓學生之間交流并舉例
生:討論并回答
師:好,大家舉的例子都很好!現在請同學們觀看大屏幕圖25-1,這是一個草原生態系統。請你們用箭頭把消費者和生產者連接起來。注意:每一條食物鏈的起點必須從生產者(植物)開始,箭頭要指向捕食者。我先做一個示范(點擊)好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連接其他生物,看哪些同學連得又快又好。
生:看書連圖,討論
師:在黑板上寫下幾種生物的名稱
師:好,你們連接了幾條食物鏈?
生:……
師:現在我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板演一下。
生:連圖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位同學連得怎樣?分析(點擊)其實連出幾條食物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兩個注意點。大家看這幅圖象什么?
生:象一張網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生態系統中各條食物鏈并不是彼此分離的。例如:小鳥不僅吃昆蟲,也吃野果。野兔不僅被狐貍捕食,也其他肉食動物捕食。因此,許多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一張無形的網絡,這就是食物網。(點擊)
師: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一種生物數量的變化往往會引起其他生物數量也發生變化。在這張網中,假如蛇的數量大量減少,哪些生物的數量可能會發生變化?發生怎樣的變化?
生:老鼠的數量可能會增加,鳥的數量也可能會增加,昆蟲的數量可能會減少等。
師:我們在研究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我們自己在食物網中處于什么位置呢?請同學們課后探究一下我們在食物網中的位置好不好?
師:當人類的生產活動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系統,情況會怎樣呢?(點擊)請看大屏幕(圖25-2)通過觀察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呢?大家討論,分析這兩個問題。
1. 如果這些積累了很多有毒物質的魚被人吃了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2. 有毒物質是通過什么途徑達到鷹體內的?(老師在黑板板書)
教學反思:
開篇以一段優美音樂配上精美的圖片,一下就將學生帶進如畫的自然景觀中,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始終貫徹積極引導的指導方針,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完成了教學;課堂充滿民主、平等的氛圍,學生的思維、言行得到徹底的解放,只是內容銜接處簡要講解新課改的理念要求。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拉近了學生和社會的距離,將課堂知識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從而將課堂教學無形之中延伸到了生活。并且在教學中也滲透了德育教育和環保教育,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節教學的難點是指導學生對資料的分析、交流和表達的最佳效果,這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鍛煉。
生態系統的組成 篇3
課題:6-1-1生態系統的組成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2、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3、嘗試解釋生態系統的各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聯系。4、認同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能力目標:收集、交流不同生態系統的資料能根據文字、圖片等資料進行觀察或分析有關問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積極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加強對生物與環境關系的認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形成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重難點重點: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中不同組成成分的作用。難點:生態系統中各種組成成分的作用。教學設計1、導入新課:(播放優美的錄象)同學們。再上課之前先讓我們來放松一下。看了剛才的錄象,假如你現在正置身于這些優美的環境中,這時你會看到什么呢?你會聽到什么呢?你會想到什么呢?學生回答自己的看法。通過課題的導入,使學生認識到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存在著很多的生物,生物和環境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認識到生物和環境是統一的整體。2、授課:(1)生態系統的概念通過導入新課,我們可以知道生物和環境是個統一的整體。像這樣,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無機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大家能舉一些生態系統的例子嗎?一片樹林,一塊農田,一個湖泊,一塊山地、一個池塘、一個小花園等等,都可以看做一個個生態系統。師:那么一堆魚、一瓶礦泉水是不是一個生態系統呢?生:不是師:怎樣才能被稱為一個生態系統呢?學生通過討論回答可以知道生態系統必須是生物和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師:生態系統與地域大小有關系嗎?生:沒有。學生通過舉例說明,進一步理解生態系統。使學生認識到生態系統有大有小,一個池塘是一個生態系統,一個水滴也可以是一個生態系統。那么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什么呢?學生回答:生物圈。(2)生態系統的成分那么,生態系統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呢?這時教師出示幾張圖片讓同學們分組觀察——分析——討論——交流。師:他們包括哪些生物?生:植物、動物、微生物師:這些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分別具有怎樣的作用呢?扮演怎樣的角色呢?生:討論回答各生物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有不全面的地方,其他組同學進行補充。師:誰是最關鍵的組成成分?消費者根據食性不同可以分為哪幾種?學生回答。師:現在我們再觀察這些圖片,圖中除了生物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成分?學生回答。師:他們又具有怎樣的作用?生:為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營養物質和生存空間。生態系統的組成除了有生物外,還有陽光、空氣、水和土壤等非生物部分。通過上面的學習,請同學們總結以下生態系統是由哪些成分來構成的?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生態系統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土壤等學生討論之后,展示成果。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系圖解,請大家思考:如果生態系統中沒有分解者,可能發生什么現象?沒有消費者或生產者呢?從圖上你們可以看出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最終都要被分解者分解,而分解以后的物質又被生產者利用,這說明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生: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通過剛才的觀察和前面的分析討論,我們已經掌握了生態系統的一些知識,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后練習。請同學們分組討論,看哪組完成的最快。課本p42:思考與練習師:下面我們討論這樣一個問題:農民朋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收獲著豐收的果實,那么他們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嗎?為什么?生:不是。因為在地球上,只有綠色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它們才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師:可以這樣理解,人是社會意義上的生產者,植物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生產者。我們應當怎樣做才能保證生態環境不被破壞呢?生:我們每個人必須愛護生物,保護環境。師:既然同學們都認識到了這一點,那么為了我們的生存,為了地球的生存,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吧!3、知識小結經過我們的學習,你覺得本節課學到了哪些內容?請同學概述我們本節所學習的主要內容。通過本環節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總結能力和全面掌握教材的能力。學生分組交流回答。板書設計第一節 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 生物部分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生態系統的組成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土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