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簡析與教學建議
3.對于有關溶液的計算,要把握好深廣度
關于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種類型:
(1)已知溶質和溶劑的量,求溶質的質量分數;
(2)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計算所需溶質和溶劑的量;
(3)溶液稀釋和配制問題的計算;
(4)把溶質的質量分數運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其中第(1)類計算在填【實驗9-5】和【實驗9-6】的表格時已練習過,這實際上是直接運用溶質的質量分數的關系式,計算并不困難。
[例題1]屬于第(2)類計算,實際上這類計算也是直接用關系式計算,只是把關系式稍作變換。
[例題2]屬于第(3)類計算類型。這類溶液稀釋和配制問題的計算比較復雜,需要教會學生從另一角度去思考這類問題。要讓學生理解,加水稀釋和配制溶液時,溶質的質量總是不變的。因此計算時要以溶質量不變為依據來建立等式關系。
例如,設某溶液a g,溶質的質量分數是a%,稀釋后得到溶質的質量分數為b%的溶液b g,則有:a g×a%=b g×b%
課題3習題5、6和習題7,屬于第(4)種類型計算。這類計算的重點是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只是其中涉及到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要求綜合運用化學反應知識、溶液知識以及必要的密度關系式等。
在建立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之后,應讓學生了解,化學計算不等于純數學計算,在計算時要依據化學概念、尊重化學事實,明確溶液的組成是指溶質在溶解度范圍內,溶液各成分在量方面的關系。某溶質的質量分數只能在一定范圍內有意義。
例如,在20 ℃時,氯化鈉的水溶液最大質量分數不能超過26.5%。離開實際可能性,討論更大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是沒有意義的。
千萬不要引入過難的有關溶液的計算,以免影響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另外,組織學生做好“家庭小實驗”,可以使學生在運用學科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中,看到了所學知識的用途,增強了學好化學知識的心理需求,同時,也深化了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利用“調查與研究”,用好“資料”,閱讀“拓展性課題”,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拓展性課題“溶液、乳濁液和懸濁液”為學生以后學習分散系埋下了伏筆。
充分用好教材的這幾個欄目,對達成本單元教學目標能夠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老師們切不可棄之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