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化學教案 > 初中化學教案 > 九年級化學教案 >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精選10篇)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發布時間:2022-11-07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精選10篇)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了解離子的概念及其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常識性介紹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

  能力目標

  通過對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離子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初步學會科學抽象的學習方法;

  通過對核外電子排布知識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性。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礎上進行的,與原子構成。形成了原子結構理論的知識體系,本節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講述,目的為了分散知識難點,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得以充分的發揮。通過對前18號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前18號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進一步了解元素性質與其原子結構的關系,為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價的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本節課的內容抽象,學生難理解,在高中化學學習中還會進一步講述原子結構理論,所以本節課知識只要求學生達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議

  本節課文談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體積很小,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萬億之一,電子在核外的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而電子是怎樣在核外空間運動的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概念,是教學難點 。因為教師既不能套用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在體會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又不能不以宏觀物體的運動狀態為例來描述原子中核和電子的行為。否則會影響學生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的表象的形成。我們可以借助與計算機多媒體課件來描述,讓學生明確電子在核外作高速運動,是沒有固定軌道的。

  在多電子原子里電子是分層運動的,核外電子根據能量的差異和通常運動的區域離核的遠近不同,分屬于不同的電子層。

  介紹原子結構示意圖,例如 圓圈內填入+8,表示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弧線就表示電子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設想是球形),弧線上的數字表示電子數。同時還要簡要介紹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理解,減少死記硬背。即: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能量低的電子先排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中,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當電子將離核最近的電子層排滿后,才依次進入離核稍遠的電子層。

  通過對前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進行對比觀察,找出稀有氣體元素,金屬元素核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介紹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都是8個(氮原子的最外層為2個電子),為相對穩定的結構,不易失電子,也不易得電子。所以稀有氣體元素如氦,氖,氬等它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將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們原子結構聯系到了一起。通過分析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并與具有最外層8電子穩定結構的稀有氣體元素相比較得出,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個,易得電子。所以,金屬元素原子與非金屬元素原子化學性質較活潑,易形成化合物。這樣為介紹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做好的理論準備工作。

  在講述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時,可借助課件的動畫演示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的微觀形成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同時,也為下一節化合價的學習,起到了橋梁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的原子結構密切相關。

  難點: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構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幾種?

  它們是怎樣構成原子的?

  原子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新課引入]: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的體積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相對來說,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間。電子就在這個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那么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又是怎樣排布在核外空間的呢?

  [視頻演示]:原子的構成

  板書:

  1.核外電子排布

  [講述]對于氫原子來說,核外只有一個電子。電子的運動狀態沒有固定的軌道。它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內作高速運動。是一個球形。對于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它的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呢?

  [視頻2]: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

  結合視頻2講述: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稱在離核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通常在離核遠的區域運動。我們將電子離核遠近的不同的運動區域叫做電子層。離核最近的叫第一層,依次向外類推,分別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層,即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核外電子是在能量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的。

  [板書]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怎樣表示核外電子的排布呢?

  2.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氯原子的結構并講述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第一電子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第二電子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學生練習]

  1)下列氧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正確的是(    )

  2         )在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下面標出該原子的元素符號

  3)畫出鈉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

  [觀察分析]引導學生對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的示意圖進行觀察對比,分析討論,找出各類元素原子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的特點及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思考: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什么呢?

  小結: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即結構決定性質。

  畫出Na、C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分析討論]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或得到電子后,是否顯電中性?應當叫什么?如何表示?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例如: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失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所以鎂離子的符號為Mg2+。氧原子最外電子層電子數為6,得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得負電荷,所以氧離子符號為O2-。

  [課件演示]Na+及Cl-得形成過程。

  [思考討論]鋁離子,鎂離子,硫離子,氯離子的符號如何寫?離子與原子有何區別和聯系?鎂離子和鎂原子是否屬于同種元素?為什么?

  (3)離子和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投影展示]

  原子

  離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結構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電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

  表示法

  Na

  Na+

  Cl-

  聯系

  陽離子 原子  陰離子    

  [設問]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樣形成化合物的呢?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課件演示]氯化鈉和氯化鎂的形成過程。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課件演示]HCl和H2O的形成過程。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板書設計 

  第五節 

  1.核外電子的排布: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2.原子結構示意圖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探究活動

  原子的秘密與科學家

  形式:課外分組查閱資料,課上匯報討論

  目的:

  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感受科學家們不畏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時,也對原子結構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

  [1]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了解離子的概念及其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常識性介紹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

  能力目標

  通過對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離子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初步學會科學抽象的學習方法;

  通過對核外電子排布知識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性。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礎上進行的,與原子構成。形成了原子結構理論的知識體系,本節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講述,目的為了分散知識難點,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得以充分的發揮。通過對前18號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前18號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進一步了解元素性質與其原子結構的關系,為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價的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本節課的內容抽象,學生難理解,在高中化學學習中還會進一步講述原子結構理論,所以本節課知識只要求學生達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議

  本節課文談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體積很小,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萬億之一,電子在核外的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而電子是怎樣在核外空間運動的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概念,是教學難點 。因為教師既不能套用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在體會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又不能不以宏觀物體的運動狀態為例來描述原子中核和電子的行為。否則會影響學生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的表象的形成。我們可以借助與計算機多媒體課件來描述,讓學生明確電子在核外作高速運動,是沒有固定軌道的。

  在多電子原子里電子是分層運動的,核外電子根據能量的差異和通常運動的區域離核的遠近不同,分屬于不同的電子層。

  介紹原子結構示意圖,例如 圓圈內填入+8,表示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弧線就表示電子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設想是球形),弧線上的數字表示電子數。同時還要簡要介紹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理解,減少死記硬背。即: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能量低的電子先排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中,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當電子將離核最近的電子層排滿后,才依次進入離核稍遠的電子層。

  通過對前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進行對比觀察,找出稀有氣體元素,金屬元素核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介紹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都是8個(氮原子的最外層為2個電子),為相對穩定的結構,不易失電子,也不易得電子。所以稀有氣體元素如氦,氖,氬等它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將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們原子結構聯系到了一起。通過分析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并與具有最外層8電子穩定結構的稀有氣體元素相比較得出,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個,易得電子。所以,金屬元素原子與非金屬元素原子化學性質較活潑,易形成化合物。這樣為介紹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做好的理論準備工作。

  在講述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時,可借助課件的動畫演示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的微觀形成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同時,也為下一節化合價的學習,起到了橋梁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的原子結構密切相關。

  難點: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構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幾種?

  它們是怎樣構成原子的?

  原子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新課引入]: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的體積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相對來說,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間。電子就在這個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那么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又是怎樣排布在核外空間的呢?

  [視頻演示]:原子的構成

  板書:

  1.核外電子排布

  [講述]對于氫原子來說,核外只有一個電子。電子的運動狀態沒有固定的軌道。它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內作高速運動。是一個球形。對于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它的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呢?

  [視頻2]: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

  結合視頻2講述: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稱在離核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通常在離核遠的區域運動。我們將電子離核遠近的不同的運動區域叫做電子層。離核最近的叫第一層,依次向外類推,分別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層,即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核外電子是在能量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的。

  [板書]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怎樣表示核外電子的排布呢?

  2.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氯原子的結構并講述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第一電子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第二電子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學生練習]

  1)下列氧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正確的是(    )

  2         )在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下面標出該原子的元素符號

  3)畫出鈉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

  [觀察分析]引導學生對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的示意圖進行觀察對比,分析討論,找出各類元素原子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的特點及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思考: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什么呢?

  小結: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即結構決定性質。

  畫出Na、C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分析討論]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或得到電子后,是否顯電中性?應當叫什么?如何表示?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例如: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失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所以鎂離子的符號為Mg2+。氧原子最外電子層電子數為6,得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得負電荷,所以氧離子符號為O2-。

  [課件演示]Na+及Cl-得形成過程。

  [思考討論]鋁離子,鎂離子,硫離子,氯離子的符號如何寫?離子與原子有何區別和聯系?鎂離子和鎂原子是否屬于同種元素?為什么?

  (3)離子和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投影展示]

  原子

  離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結構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電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

  表示法

  Na

  Na+

  Cl-

  聯系

  陽離子 原子  陰離子    

  [設問]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樣形成化合物的呢?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課件演示]氯化鈉和氯化鎂的形成過程。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課件演示]HCl和H2O的形成過程。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板書設計 

  第五節 

  1.核外電子的排布: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2.原子結構示意圖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探究活動

  原子的秘密與科學家

  形式:課外分組查閱資料,課上匯報討論

  目的:

  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感受科學家們不畏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時,也對原子結構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了解離子的概念及其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常識性介紹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

  能力目標

  通過對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離子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初步學會科學抽象的學習方法;

  通過對核外電子排布知識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性。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礎上進行的,與原子構成。形成了原子結構理論的知識體系,本節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講述,目的為了分散知識難點,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得以充分的發揮。通過對前18號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前18號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進一步了解元素性質與其原子結構的關系,為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價的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本節課的內容抽象,學生難理解,在高中化學學習中還會進一步講述原子結構理論,所以本節課知識只要求學生達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議

  本節課文談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體積很小,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萬億之一,電子在核外的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而電子是怎樣在核外空間運動的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概念,是教學難點 。因為教師既不能套用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在體會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又不能不以宏觀物體的運動狀態為例來描述原子中核和電子的行為。否則會影響學生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的表象的形成。我們可以借助與計算機多媒體課件來描述,讓學生明確電子在核外作高速運動,是沒有固定軌道的。

  在多電子原子里電子是分層運動的,核外電子根據能量的差異和通常運動的區域離核的遠近不同,分屬于不同的電子層。

  介紹原子結構示意圖,例如 圓圈內填入+8,表示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弧線就表示電子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設想是球形),弧線上的數字表示電子數。同時還要簡要介紹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理解,減少死記硬背。即: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能量低的電子先排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中,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當電子將離核最近的電子層排滿后,才依次進入離核稍遠的電子層。

  通過對前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進行對比觀察,找出稀有氣體元素,金屬元素核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介紹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都是8個(氮原子的最外層為2個電子),為相對穩定的結構,不易失電子,也不易得電子。所以稀有氣體元素如氦,氖,氬等它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將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們原子結構聯系到了一起。通過分析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并與具有最外層8電子穩定結構的稀有氣體元素相比較得出,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個,易得電子。所以,金屬元素原子與非金屬元素原子化學性質較活潑,易形成化合物。這樣為介紹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做好的理論準備工作。

  在講述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時,可借助課件的動畫演示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的微觀形成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同時,也為下一節化合價的學習,起到了橋梁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的原子結構密切相關。

  難點: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構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幾種?

  它們是怎樣構成原子的?

  原子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新課引入]: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的體積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相對來說,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間。電子就在這個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那么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又是怎樣排布在核外空間的呢?

  [視頻演示]:原子的構成

  板書:

  1.核外電子排布

  [講述]對于氫原子來說,核外只有一個電子。電子的運動狀態沒有固定的軌道。它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內作高速運動。是一個球形。對于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它的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呢?

  [視頻2]: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

  結合視頻2講述: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稱在離核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通常在離核遠的區域運動。我們將電子離核遠近的不同的運動區域叫做電子層。離核最近的叫第一層,依次向外類推,分別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層,即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核外電子是在能量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的。

  [板書]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怎樣表示核外電子的排布呢?

  2.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氯原子的結構并講述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第一電子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第二電子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學生練習]

  1)下列氧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正確的是(    )

  2         )在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下面標出該原子的元素符號

  3)畫出鈉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

  [觀察分析]引導學生對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的示意圖進行觀察對比,分析討論,找出各類元素原子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的特點及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思考: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什么呢?

  小結: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即結構決定性質。

  畫出Na、C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分析討論]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或得到電子后,是否顯電中性?應當叫什么?如何表示?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例如: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失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所以鎂離子的符號為Mg2+。氧原子最外電子層電子數為6,得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得負電荷,所以氧離子符號為O2-。

  [課件演示]Na+及Cl-得形成過程。

  [思考討論]鋁離子,鎂離子,硫離子,氯離子的符號如何寫?離子與原子有何區別和聯系?鎂離子和鎂原子是否屬于同種元素?為什么?

  (3)離子和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投影展示]

  原子

  離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結構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電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

  表示法

  Na

  Na+

  Cl-

  聯系

  陽離子 原子  陰離子    

  [設問]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樣形成化合物的呢?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課件演示]氯化鈉和氯化鎂的形成過程。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課件演示]HCl和H2O的形成過程。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板書設計 

  第五節 

  1.核外電子的排布: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2.原子結構示意圖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探究活動

  原子的秘密與科學家

  形式:課外分組查閱資料,課上匯報討論

  目的:

  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感受科學家們不畏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時,也對原子結構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了解離子的概念及其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常識性介紹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

  能力目標

  通過對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離子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初步學會科學抽象的學習方法;

  通過對核外電子排布知識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性。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礎上進行的,與原子構成。形成了原子結構理論的知識體系,本節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講述,目的為了分散知識難點,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得以充分的發揮。通過對前18號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前18號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進一步了解元素性質與其原子結構的關系,為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價的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本節課的內容抽象,學生難理解,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還會進一步講述原子結構理論,所以本節課知識只要求學生達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議

  本節課文談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體積很小,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萬億之一,電子在核外的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而電子是怎樣在核外空間運動的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概念,是教學難點。因為教師既不能套用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在體會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又不能不以宏觀物體的運動狀態為例來描述原子中核和電子的行為。否則會影響學生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的表象的形成。我們可以借助與計算機多媒體課件來描述,讓學生明確電子在核外作高速運動,是沒有固定軌道的。

  在多電子原子里電子是分層運動的,核外電子根據能量的差異和通常運動的區域離核的遠近不同,分屬于不同的電子層。

  介紹原子結構示意圖,例如 圓圈內填入+8,表示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弧線就表示電子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設想是球形),弧線上的數字表示電子數。同時還要簡要介紹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理解,減少死記硬背。即: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能量低的電子先排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中,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當電子將離核最近的電子層排滿后,才依次進入離核稍遠的電子層。

  通過對前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進行對比觀察,找出稀有氣體元素,金屬元素核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介紹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都是8個(氮原子的最外層為2個電子),為相對穩定的結構,不易失電子,也不易得電子。所以稀有氣體元素如氦,氖,氬等它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將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們原子結構聯系到了一起。通過分析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并與具有最外層8電子穩定結構的稀有氣體元素相比較得出,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個,易得電子。所以,金屬元素原子與非金屬元素原子化學性質較活潑,易形成化合物。這樣為介紹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做好的理論準備工作。

  在講述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時,可借助課件的動畫演示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的微觀形成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同時,也為下一節化合價的學習,起到了橋梁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的原子結構密切相關。

  難點: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構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幾種?

  它們是怎樣構成原子的?

  原子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新課引入]: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的體積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相對來說,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間。電子就在這個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那么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又是怎樣排布在核外空間的呢?

  [視頻演示]:原子的構成

  板書

  1.核外電子排布

  [講述]對于氫原子來說,核外只有一個電子。電子的運動狀態沒有固定的軌道。它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內作高速運動。是一個球形。對于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它的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呢?

  [視頻2]: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

  結合視頻2講述: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稱在離核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通常在離核遠的區域運動。我們將電子離核遠近的不同的運動區域叫做電子層。離核最近的叫第一層,依次向外類推,分別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層,即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核外電子是在能量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的。

  [板書]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怎樣表示核外電子的排布呢?

  2.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氯原子的結構并講述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第一電子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第二電子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學生練習]

  1)下列氧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正確的是(    )

  2         )在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下面標出該原子的元素符號

  3)畫出鈉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

  [觀察分析]引導學生對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的示意圖進行觀察對比,分析討論,找出各類元素原子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的特點及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思考: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什么呢?

  小結: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即結構決定性質。

  畫出Na、C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分析討論]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或得到電子后,是否顯電中性?應當叫什么?如何表示?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例如: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失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所以鎂離子的符號為Mg2+。氧原子最外電子層電子數為6,得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得負電荷,所以氧離子符號為O2-。

  [課件演示]Na+及Cl-得形成過程。

  [思考討論]鋁離子,鎂離子,硫離子,氯離子的符號如何寫?離子與原子有何區別和聯系?鎂離子和鎂原子是否屬于同種元素?為什么?

  (3)離子和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投影展示]

  原子

  離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結構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電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

  表示法

  Na

  Na+

  Cl-

  聯系

  陽離子 原子  陰離子    

  [設問]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樣形成化合物的呢?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課件演示]氯化鈉和氯化鎂的形成過程。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課件演示]HCl和H2O的形成過程。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板書設計:

  第五節 

  1.核外電子的排布: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2.原子結構示意圖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探究活動

  原子的秘密與科學家

  形式:課外分組查閱資料,課上匯報討論

  目的:

  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感受科學家們不畏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時,也對原子結構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了解離子的概念及其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常識性介紹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

  能力目標

  通過對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離子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初步學會科學抽象的學習方法;

  通過對核外電子排布知識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性。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礎上進行的,與原子構成。形成了原子結構理論的知識體系,本節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講述,目的為了分散知識難點,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得以充分的發揮。通過對前18號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前18號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進一步了解元素性質與其原子結構的關系,為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價的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本節課的內容抽象,學生難理解,在高中化學學習中還會進一步講述原子結構理論,所以本節課知識只要求學生達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議

  本節課文談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體積很小,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萬億之一,電子在核外的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而電子是怎樣在核外空間運動的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概念,是教學難點 。因為教師既不能套用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在體會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又不能不以宏觀物體的運動狀態為例來描述原子中核和電子的行為。否則會影響學生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的表象的形成。我們可以借助與計算機多媒體課件來描述,讓學生明確電子在核外作高速運動,是沒有固定軌道的。

  在多電子原子里電子是分層運動的,核外電子根據能量的差異和通常運動的區域離核的遠近不同,分屬于不同的電子層。

  介紹原子結構示意圖,例如 圓圈內填入+8,表示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弧線就表示電子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設想是球形),弧線上的數字表示電子數。同時還要簡要介紹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理解,減少死記硬背。即: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能量低的電子先排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中,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當電子將離核最近的電子層排滿后,才依次進入離核稍遠的電子層。

  通過對前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進行對比觀察,找出稀有氣體元素,金屬元素核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介紹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都是8個(氮原子的最外層為2個電子),為相對穩定的結構,不易失電子,也不易得電子。所以稀有氣體元素如氦,氖,氬等它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將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們原子結構聯系到了一起。通過分析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并與具有最外層8電子穩定結構的稀有氣體元素相比較得出,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個,易得電子。所以,金屬元素原子與非金屬元素原子化學性質較活潑,易形成化合物。這樣為介紹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做好的理論準備工作。

  在講述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時,可借助課件的動畫演示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的微觀形成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同時,也為下一節化合價的學習,起到了橋梁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的原子結構密切相關。

  難點: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構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幾種?

  它們是怎樣構成原子的?

  原子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新課引入]: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的體積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相對來說,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間。電子就在這個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那么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又是怎樣排布在核外空間的呢?

  [視頻演示]:原子的構成

  板書:

  1.核外電子排布

  [講述]對于氫原子來說,核外只有一個電子。電子的運動狀態沒有固定的軌道。它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內作高速運動。是一個球形。對于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它的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呢?

  [視頻2]: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

  結合視頻2講述: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稱在離核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通常在離核遠的區域運動。我們將電子離核遠近的不同的運動區域叫做電子層。離核最近的叫第一層,依次向外類推,分別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層,即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核外電子是在能量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的。

  [板書]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怎樣表示核外電子的排布呢?

  2.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氯原子的結構并講述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第一電子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第二電子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學生練習]

  1)下列氧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正確的是(    )

  2         )在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下面標出該原子的元素符號

  3)畫出鈉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

  [觀察分析]引導學生對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的示意圖進行觀察對比,分析討論,找出各類元素原子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的特點及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思考: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什么呢?

  小結: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即結構決定性質。

  畫出Na、C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分析討論]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或得到電子后,是否顯電中性?應當叫什么?如何表示?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例如: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失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所以鎂離子的符號為Mg2+。氧原子最外電子層電子數為6,得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得負電荷,所以氧離子符號為O2-。

  [課件演示]Na+及Cl-得形成過程。

  [思考討論]鋁離子,鎂離子,硫離子,氯離子的符號如何寫?離子與原子有何區別和聯系?鎂離子和鎂原子是否屬于同種元素?為什么?

  (3)離子和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投影展示]

  原子

  離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結構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電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

  表示法

  Na

  Na+

  Cl-

  聯系

  陽離子 原子  陰離子    

  [設問]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樣形成化合物的呢?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課件演示]氯化鈉和氯化鎂的形成過程。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課件演示]HCl和H2O的形成過程。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板書設計 

  第五節 

  1.核外電子的排布: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2.原子結構示意圖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探究活動

  原子的秘密與科學家

  形式:課外分組查閱資料,課上匯報討論

  目的:

  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感受科學家們不畏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時,也對原子結構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篇6

  第五節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2課時)一.知識教學點1.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2.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3.對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有一個大致的印象。二.重、難點1.重點:原子的核外電于是分層排布的,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它的結構緊密相連。2.難點: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的表象的形成。三.教學步驟(一)明確目標1.了解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2.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進一步了解結構與性質的關系。3.對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有一個大致的印象。(二)整體感知    學習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是在學過原子構成、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及其相互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其目的在于通過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了解核外電子排布的情況,進一步了解元素的性質與結構的關系,并使學生初步了解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的形成。但是,應當注意這部分教學對學生來說既難以理解又難以掌握。因此,本節內容在講解時不宜加深也不宜拓展,只要學生達到了解的水平即可。(三)教學過程[復習提問]:在前面我們學習了原子的結構,那么:            1.原子是怎樣構成的?            2.原子核是由哪些微粒構成的?            3.原子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有何關系?[講解]:雖然我們對原子的結構有所了解,但是我們對核外電子的運動卻一無所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核外電子的運動情況。[板書]:一.核外電子的排布[講述]:對于核外只有一個電子的氫原子來說,核外電子的運動比較簡單。對于核外電子數多于一個的原子,它的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呢?[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第51頁第一段內容。[提問]:核外電子多于一個的原于其電子是如何運動的?[總結板書]:(1)在多電子原子里,由于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高核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高核遠的區域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七層。核電子的分層運動又叫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講解]:根據以上三點內容我們可以總結出:[板書]:電子層數: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高核距離:近——————————→遠        能    量:低——————————→高[講述]:為了能夠表示核外電子的排布,我們用原子結構示意圖來表示。[板書]:二.原子結構示意圖[教師活動]:講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以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例:[板書]:1.圓圈及里面的正數表示原于核及核內質子數;2.弧線表示電子層數;3.弧線上的數字表示每個電子層上容納的電子數。

  注意:a.每個電子層上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個;              b.電于先填充能量較低的電子層,然后填充能量較高的電子層。[提問]:那么元素的分類,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數有何關系呢?[板書]:三.元素的分類、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數的關系[提問]: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元素的種類是由原子的核內質子數決定的,那么元素的化學性質是由什么決定的呢?[板書]:元素的種類是由原子的核內質子數決定的。元素的化學性質是由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決定的。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he為2個),化學性質穩定,這種結構稱為穩定結構;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少于4個,易失去電子,化學性質活潑;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于都大于或等于4個,易得到電子,化學性質活潑。結論:結構決定性質。[講解]:由于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易失去電子,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易得到電子,形成穩定結構,這樣,原來的原子中的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數就不相等而使原子帶電,這樣帶電的原子就叫做離子。[板書]:四.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陽離子;           陰離于:帶負電荷的原于(或原于團)叫做陰離于。[講解]:離子形成的過程。[提問]:原子我們可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那離子我們應該怎么樣來表示呢?[板書]:1.離子符號:陽離子:na+、mg2+、al3+(nh4+)陰離子:cl-、o2-、s2-(so42-、co32-、oh-)。[提問]:下面同學們思考一下離子與原子的有何區別?如何相互轉化?[總結板書]:

  原  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結 構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電 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

  表示法

  na

  mg2+

  cl-

  相 互

  轉 化

  [提問]:鈉原子最外層有一個電子,氯原子最外層有七個電子,它們之間是否可以形成化合物?如何形成的?[教師活動]:講解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形成過程。[總結板書]:五.離子化合物1.定義:由陰陽離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離子化合物。2.離子化合物中,陰陽離子所帶正負電荷總數相等,化合物本身不顯電性。[提問]:在前面學習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時,我們曾經用到鹽酸,它是氯化氫的水溶液。而氯化氫是氫氣和氯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的。那么,氯化氫分子是如何形成的?[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第61頁有關內容。[教師活動]:講解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總結板書]:六.共價化合物1.共用電子對:p612.共價化合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分子的化合物。3.共價化合物的形成:[小結]:①形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②由原子構成的物質:金屬和稀有氣體。     ③由分子構成的物質:雙原子分子單質,共價化合物。     ④由離子構成的物質:離子化合物。(四)總結、擴展 本節所學內容要求同學能夠識別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掌握離子的概念,能夠區別離子和原子,知道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和原理。 通過學習我們還應該學會從微觀想象中鍛煉自己分析推斷的思維方法。四.布置作業課本第62頁第1、2題。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了解離子的概念及其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常識性介紹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

  能力目標

  通過對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離子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初步學會科學抽象的學習方法;

  通過對核外電子排布知識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性。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礎上進行的,與原子構成。形成了原子結構理論的知識體系,本節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講述,目的為了分散知識難點,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得以充分的發揮。通過對前18號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前18號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進一步了解元素性質與其原子結構的關系,為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價的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本節課的內容抽象,學生難理解,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還會進一步講述原子結構理論,所以本節課知識只要求學生達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議

  本節課文談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體積很小,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萬億之一,電子在核外的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而電子是怎樣在核外空間運動的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概念,是教學難點。因為教師既不能套用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在體會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又不能不以宏觀物體的運動狀態為例來描述原子中核和電子的行為。否則會影響學生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的表象的形成。我們可以借助與計算機多媒體課件來描述,讓學生明確電子在核外作高速運動,是沒有固定軌道的。

  在多電子原子里電子是分層運動的,核外電子根據能量的差異和通常運動的區域離核的遠近不同,分屬于不同的電子層。

  介紹原子結構示意圖,例如 圓圈內填入+8,表示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弧線就表示電子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設想是球形),弧線上的數字表示電子數。同時還要簡要介紹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理解,減少死記硬背。即: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能量低的電子先排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中,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當電子將離核最近的電子層排滿后,才依次進入離核稍遠的電子層。

  通過對前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進行對比觀察,找出稀有氣體元素,金屬元素核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介紹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都是8個(氮原子的最外層為2個電子),為相對穩定的結構,不易失電子,也不易得電子。所以稀有氣體元素如氦,氖,氬等它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將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們原子結構聯系到了一起。通過分析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并與具有最外層8電子穩定結構的稀有氣體元素相比較得出,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個,易得電子。所以,金屬元素原子與非金屬元素原子化學性質較活潑,易形成化合物。這樣為介紹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做好的理論準備工作。

  在講述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時,可借助課件的動畫演示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的微觀形成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同時,也為下一節化合價的學習,起到了橋梁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的原子結構密切相關。

  難點: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構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幾種?

  它們是怎樣構成原子的?

  原子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新課引入]: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的體積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相對來說,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間。電子就在這個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那么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又是怎樣排布在核外空間的呢?

  [視頻演示]:原子的構成

  板書

  1.核外電子排布

  [講述]對于氫原子來說,核外只有一個電子。電子的運動狀態沒有固定的軌道。它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內作高速運動。是一個球形。對于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它的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呢?

  [視頻2]: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

  結合視頻2講述: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稱在離核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通常在離核遠的區域運動。我們將電子離核遠近的不同的運動區域叫做電子層。離核最近的叫第一層,依次向外類推,分別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層,即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核外電子是在能量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的。

  [板書]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怎樣表示核外電子的排布呢?

  2.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氯原子的結構并講述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第一電子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第二電子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學生練習]

  1)下列氧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正確的是(    )

  2         )在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下面標出該原子的元素符號

  3)畫出鈉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

  [觀察分析]引導學生對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的示意圖進行觀察對比,分析討論,找出各類元素原子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的特點及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思考: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什么呢?

  小結: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即結構決定性質。

  畫出Na、C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分析討論]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或得到電子后,是否顯電中性?應當叫什么?如何表示?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例如: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失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所以鎂離子的符號為Mg2+。氧原子最外電子層電子數為6,得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得負電荷,所以氧離子符號為O2-。

  [課件演示]Na+及Cl-得形成過程。

  [思考討論]鋁離子,鎂離子,硫離子,氯離子的符號如何寫?離子與原子有何區別和聯系?鎂離子和鎂原子是否屬于同種元素?為什么?

  (3)離子和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投影展示]

  原子

  離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結構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電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

  表示法

  Na

  Na+

  Cl-

  聯系

  陽離子 原子  陰離子    

  [設問]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樣形成化合物的呢?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課件演示]氯化鈉和氯化鎂的形成過程。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課件演示]HCl和H2O的形成過程。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板書設計:

  第五節 

  1.核外電子的排布: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2.原子結構示意圖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探究活動

  原子的秘密與科學家

  形式:課外分組查閱資料,課上匯報討論

  目的:

  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感受科學家們不畏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時,也對原子結構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篇8

  (2課時)一.知識教學點1.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2.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3.對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有一個大致的印象。二.重、難點1.重點:原子的核外電于是分層排布的,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它的結構緊密相連。2.難點: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的表象的形成。三.教學步驟(一)明確目標1.了解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2.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進一步了解結構與性質的關系。3.對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有一個大致的印象。(二)整體感知    學習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是在學過原子構成、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及其相互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其目的在于通過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了解核外電子排布的情況,進一步了解元素的性質與結構的關系,并使學生初步了解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的形成。但是,應當注意這部分教學對學生來說既難以理解又難以掌握。因此,本節內容在講解時不宜加深也不宜拓展,只要學生達到了解的水平即可。(三)教學過程[復習提問]:在前面我們學習了原子的結構,那么:            1.原子是怎樣構成的?            2.原子核是由哪些微粒構成的?            3.原子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有何關系?[講解]:雖然我們對原子的結構有所了解,但是我們對核外電子的運動卻一無所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核外電子的運動情況。[板書]:一.核外電子的排布[講述]:對于核外只有一個電子的氫原子來說,核外電子的運動比較簡單。對于核外電子數多于一個的原子,它的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呢?[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第51頁第一段內容。[提問]:核外電子多于一個的原于其電子是如何運動的?[總結板書]:(1)在多電子原子里,由于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高核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高核遠的區域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七層。核電子的分層運動又叫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講解]:根據以上三點內容我們可以總結出:[板書]:電子層數: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高核距離:近——————————→遠        能    量:低——————————→高[講述]:為了能夠表示核外電子的排布,我們用原子結構示意圖來表示。[板書]:二.原子結構示意圖[教師活動]:講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以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例:[板書]:1.圓圈及里面的正數表示原于核及核內質子數;2.弧線表示電子層數;3.弧線上的數字表示每個電子層上容納的電子數。

  注意:a.每個電子層上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個;              b.電于先填充能量較低的電子層,然后填充能量較高的電子層。[提問]:那么元素的分類,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數有何關系呢?[板書]:三.元素的分類、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數的關系[提問]: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元素的種類是由原子的核內質子數決定的,那么元素的化學性質是由什么決定的呢?[板書]:元素的種類是由原子的核內質子數決定的。元素的化學性質是由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決定的。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he為2個),化學性質穩定,這種結構稱為穩定結構;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少于4個,易失去電子,化學性質活潑;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于都大于或等于4個,易得到電子,化學性質活潑。結論:結構決定性質。[講解]:由于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易失去電子,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易得到電子,形成穩定結構,這樣,原來的原子中的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數就不相等而使原子帶電,這樣帶電的原子就叫做離子。[板書]:四.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陽離子;           陰離于:帶負電荷的原于(或原于團)叫做陰離于。[講解]:離子形成的過程。[提問]:原子我們可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那離子我們應該怎么樣來表示呢?[板書]:1.離子符號:陽離子:na+、mg2+、al3+(nh4+)陰離子:cl-、o2-、s2-(so42-、co32-、oh-)。[提問]:下面同學們思考一下離子與原子的有何區別?如何相互轉化?[總結板書]:

  原  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結 構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電 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

  表示法

  na

  mg2+

  cl-

  相 互

  轉 化

  [提問]:鈉原子最外層有一個電子,氯原子最外層有七個電子,它們之間是否可以形成化合物?如何形成的?[教師活動]:講解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形成過程。[總結板書]:五.離子化合物1.定義:由陰陽離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做離子化合物。2.離子化合物中,陰陽離子所帶正負電荷總數相等,化合物本身不顯電性。[提問]:在前面學習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時,我們曾經用到鹽酸,它是氯化氫的水溶液。而氯化氫是氫氣和氯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的。那么,氯化氫分子是如何形成的?[學生活動]:閱讀課本第61頁有關內容。[教師活動]:講解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總結板書]:六.共價化合物1.共用電子對:p612.共價化合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分子的化合物。3.共價化合物的形成:[小結]:①形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②由原子構成的物質:金屬和稀有氣體。     ③由分子構成的物質:雙原子分子單質,共價化合物。     ④由離子構成的物質:離子化合物。(四)總結、擴展 本節所學內容要求同學能夠識別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掌握離子的概念,能夠區別離子和原子,知道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和原理。 通過學習我們還應該學會從微觀想象中鍛煉自己分析推斷的思維方法。四.布置作業課本第62頁第1、2題。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了解離子的概念及其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常識性介紹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

  能力目標

  通過對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離子的比較,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初步學會科學抽象的學習方法;

  通過對核外電子排布知識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性。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是在學習了第二章分子和原子的基礎上進行的,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與原子構成。形成了原子結構理論的知識體系,本節之所以放在第三章講述,目的為了分散知識難點,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得以充分的發揮。通過對前18號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前18號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規律,進一步了解元素性質與其原子結構的關系,為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化合價的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因本節課的內容抽象,學生難理解,在高中化學學習中還會進一步講述原子結構理論,所以本節課知識只要求學生達到了了解的水平即可。

  教法建議

  本節課文談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體積很小,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萬億之一,電子在核外的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而電子是怎樣在核外空間運動的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概念,是教學難點 。因為教師既不能套用宏觀物體的運動規律在體會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又不能不以宏觀物體的運動狀態為例來描述原子中核和電子的行為。否則會影響學生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的表象的形成。我們可以借助與計算機多媒體課件來描述,讓學生明確電子在核外作高速運動,是沒有固定軌道的。

  在多電子原子里電子是分層運動的,核外電子根據能量的差異和通常運動的區域離核的遠近不同,分屬于不同的電子層。

  介紹原子結構示意圖,例如 圓圈內填入+8,表示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弧線就表示電子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設想是球形),弧線上的數字表示電子數。同時還要簡要介紹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理解,減少死記硬背。即: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能量低的電子先排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中,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當電子將離核最近的電子層排滿后,才依次進入離核稍遠的電子層。

  通過對前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進行對比觀察,找出稀有氣體元素,金屬元素核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介紹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都是8個(氮原子的最外層為2個電子),為相對穩定的結構,不易失電子,也不易得電子。所以稀有氣體元素如氦,氖,氬等它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將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們原子結構聯系到了一起。通過分析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并與具有最外層8電子穩定結構的稀有氣體元素相比較得出,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一般少于或等于4個,易得電子。所以,金屬元素原子與非金屬元素原子化學性質較活潑,易形成化合物。這樣為介紹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做好的理論準備工作。

  在講述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時,可借助課件的動畫演示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離子化合物及共價化合物的微觀形成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同時,也為下一節化合價的學習,起到了橋梁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元素的化學性質與他的原子結構密切相關。

  難點:對核外電子分層運動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構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幾種?

  它們是怎樣構成原子的?

  原子的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新課引入]: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的體積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相對來說,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間。電子就在這個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那么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又是怎樣排布在核外空間的呢?

  [視頻演示]:原子的構成

  板書: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1.核外電子排布

  [講述]對于氫原子來說,核外只有一個電子。電子的運動狀態沒有固定的軌道。它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內作高速運動。是一個球形。對于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它的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呢?

  [視頻2]: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

  結合視頻2講述: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稱在離核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通常在離核遠的區域運動。我們將電子離核遠近的不同的運動區域叫做電子層。離核最近的叫第一層,依次向外類推,分別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層,即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核外電子是在能量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的。

  [板書]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怎樣表示核外電子的排布呢?

  2.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氯原子的結構并講述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第一電子層最多容納2個電子,第二電子層最多容納8個電子)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學生練習]

  1)下列氧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正確的是(    )

  2         )在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下面標出該原子的元素符號

  3)畫出鈉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展示前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投影展示)

  [觀察分析]引導學生對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的示意圖進行觀察對比,分析討論,找出各類元素原子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的特點及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思考: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什么呢?

  小結: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即結構決定性質。

  畫出Na、Cl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分析討論]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或得到電子后,是否顯電中性?應當叫什么?如何表示?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例如: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失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所以鎂離子的符號為Mg2+。氧原子最外電子層電子數為6,得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得負電荷,所以氧離子符號為O2-。

  [課件演示]Na+及Cl-得形成過程。

  [思考討論]鋁離子,鎂離子,硫離子,氯離子的符號如何寫?離子與原子有何區別和聯系?鎂離子和鎂原子是否屬于同種元素?為什么?

  (3)離子和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投影展示]

  原子

  離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結構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質子數<核電荷數

  電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

  表示法

  Na

  Na+

  Cl-

  聯系

  陽離子 原子  陰離子    

  [設問]不同元素的原子是怎樣形成化合物的呢?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課件演示]氯化鈉和氯化鎂的形成過程。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課件演示]HCl和H2O的形成過程。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板書設計 

  第五節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1.核外電子的排布:

  (1)在多個電子的原子里,因為電子的能量不同,電子在不同的電子層上運動。

  (2)能量低的電子在離核近的電子層上運動;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電子層運動。

  (3)離核最近的電子層叫第一層,離核最遠的電子層叫第一層。

  2.原子結構示意圖

  氯原子結構示意圖:                                             

  用圓圈表示原子核,在圓圈內用正數+17表示質子數,用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

  3.元素的分類及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的化學性質的關系。

  (1)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是一種穩定結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穩定,一般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2)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3)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

  4.離子:

  (1)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離子叫做陽離子。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離子符號的寫法: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正負。而所帶正負電荷的數目,有取決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5.離子化合物

  (1)定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2)構成離子化合物的微粒是離子,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6.共價化合物

  (1)定義:以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叫共價化合物。

  (2)構成共價化合物的微粒是分子。

  小結: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

  探究活動

  原子的秘密與科學家

  形式:課外分組查閱資料,課上匯報討論

  目的:

  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感受科學家們不畏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時,也對原子結構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篇10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了解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和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其涵義;了解離子、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概念,進一步了解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

  2.能力培養:通過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的認識,培養學生 的觀察過元素的性質跟它的原子結構關系的學習,使學生進一點掌握結構、性質之間的辯證關系。

  3.培養學生 從小熱受途學知識的思想覺悟。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電子排布規律與化學性質。

  2.難點: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教學用具

  投影儀、小黑板、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原子由哪些粒子構成?

  2.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講解后小結如下,展示小黑板)

  2.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二、引入新課

  (引言)我們已經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 的體積很小,僅點原子體積的幾千分之一。電子在核外的空間里作高速運動。那么,電子是怎樣排布在核外空間的呢?今天就要講解第五節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三、新課講授

  1.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講解)除氫原子只有一個電子外,其他原子核外電子比較多,但是電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在離核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通常在離核遠區域運動。

  (閱讀)指導閱讀課文第59頁的第一自然段。

  (小結)通常用電子層來表明支動電子遠近不同。

  能量最低→離核最近→第一層

  能量稍高→離核稍遠→第二層

  能量更高→離核更遠→第三層

  由里往外依次類推,則四、五、六、七層。

  2.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投影)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講解)以鈉為例說明原子結構圖的三點涵義。

  (討論)利用投影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討論并總結出元素的分類、化學性質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關系。

  (小結)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的最外層有8個電子(he 有2個電子)結構穩定,性質穩定。

  非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4,易得電子。

  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4,易失電子。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

  3.離子。

  (概念)見課文第60頁。

  (講解)離子用離子符號表示。

  (討論) (1)說出(2mg2 )

  (2)離子與原子的比較

  粒

  區 子

  別

  與

  聯系 原子 離子

  陽離子 陰離子

  結構 核內質子數=外電子數 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電性 不帶電 帶正電 帶負電

  表示法 na

  用元素符號表未如:

  s 用離子符號表示如:na 用離子符號表示如:s2-

  相互轉化

  關 系 陽離子 原子 陰離子

  4.離子化合物

  (講解)鈉是金屬元素,氯是非金屬元素,兩 者化合生楊氯化鈉。

  (投影)

  (板書)na cl- nacl

  (講解)對照投影講解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5.共價化合物

  (講解)利用氯化氫的形成講解共價化合物概念及形成過程。

  (小結)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離子。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na、zn、fe。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h2o、co2、hcl、o2、h2、n2、cl2。

  由離子構成的物質:nacl、cacl2、zncl2、znso4。

  四、鞏固練習

  1.課堂練習

  (1)回答下列各題:

  ①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原子結構的哪部分?

  ②下列哪些粒子的最外層到穩定結構?

  ③下列哪些粒子是原子?哪些粒子是離子?

  (2)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①凡是最外層有8個電子的粒子,都是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

  ②鈉原子和鈉離子都屬于鈉元素;

  ③2h、2h 、h2都由氫元素 組成,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的想同。

  (提示:(1)①最外層電子數;②a、b、c;③b、c、d,a、e。(2)①×;②√;③×)

  2.典例分析

  例1元素之間最本質的區別是( )

  a.原子核外電子總數不同 b.原子核內質子數不同

  c.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d.原子核內中子數不同

  (分析)本題的關鍵在于是否真正理解元素這一概念。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叫元素。所以說,元素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原子子核內質子數不同。任何一種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可能得到電子,也可能失去電子,但是質子數不變。

  (答案:b)

  例2 下列粒子中預法錯誤的是( )

  a.共有3 種元素、3種粒子

  b.①③④都具穩定結構

  c.③④核外電子排布相同,是同種元素原子

  d.①是陰離子,③是陽離子。

  (分析)本題的關鍵在于理解原子(或離子)結構示意圖及其涵義。①中最外層電子數為8,達到穩定結構,是陰離子,③中最層電子數也為8,達到穩定結構,是陽離子,因此bd 答案均正確。①②核內質子數均為17,是同種元素,構成不同的粒子,③④外層電子排布相同,但是不同種元素的原子,所以a、c答案均錯誤。(答案a、c)

  五、歸納小結

  1.掌握離子的其涵義。

  2.識別1-18 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且能根據示意圖判斷陰、陽離子。

  3.知道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判斷典例。

  六、作業布置。

  1.課后習題1、2。

  2.課時作業設計:第二大題。

  七、板書設計

  第五節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一、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電子層數:一、二、三、四、五、六、七。

  二、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見投影)

  三、元素分類、性質跟原子結構的關系(見下圖)

  四、離子

  離子符號的意義(以2mg2 為例說明數字2的意義)

  五、離子化合物

  如:nacl、kcl、mgcl2、cacl2、znso4其中以nacl為例說明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六、共價化合物

  如:、hcl、h2o、co2等其中以hcl為例說明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七、構成物質的粒子--分子、原子和離子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精選10篇) 相關內容:
  • 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知道原子的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涵義; 了解離子的概念及其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常識性介紹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

  • 《申請電子郵箱》說課稿(精選5篇)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課是人教版第一冊第三章第4節第1課時內容,是信息技術基礎中利用網絡進行人際交流的開始部分,是后續的知識“電子郵件的管理”與“郵件工具的使用”的基礎。...

  • 電子教案模板(精選10篇)

    【教學目標】知識傳授目標:1.了解電路的基本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2.理解電動勢、電位、電功率的概念;3.掌握電壓、電流的概念;理解電壓、電流的參考方向;能力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教學重點】重點:電壓、電...

  • 《豐碑》電子教案說課文稿(精選14篇)

    一、 教材簡析小學語文課本里收集了不少紅軍長征途中涌現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讓我們把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一起走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豐碑》這篇課文。...

  • 電子郵件(精選14篇)

    課題(教學內容)第6課 電子郵件總 課時第 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電子郵件的原理、電子郵件地址格式及意義技能目標:1.電子郵件地址格式;2.web方式發送電子郵件情感目標:以探究學習方式了解電子郵件的原理、電子郵件地址格式及意義...

  • 《春聯》電子教材(精選14篇)

    新春佳節,家家戶戶張貼大紅春聯,給節日增添了不少歡樂祥和的氣氛。我們瀏覽著各種各樣的春聯,就像是漫游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春聯中有的描繪了美麗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

  • 《電子郵件》說課稿(精選5篇)

    一、說教材。(一)教材簡析:本課為海南省中小學《信息技術》小學版第五冊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上網沖浪的基本技巧和學會申請免費電子郵箱、了解了電子郵件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新授課。...

  • 運用word制作電子賀卡(精選2篇)

    課型:新授課時:1課時累計課時:8[學習目標]:1、掌握插入圖片,學會簡單修飾圖片的格式。2、掌握插入藝術字。3、掌握插入文本框,學會簡單修飾文本框的格式。4、學會總結一定的操作規律。5、對關心疼愛自己的人學會感激和回報。...

  • 《春聯》電子教材(精選12篇)

    新春佳節,家家戶戶張貼大紅春聯,給節日增添了不少歡樂祥和的氣氛。我們瀏覽著各種各樣的春聯,就像是漫游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春聯中有的描繪了美麗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

  • 《豐碑》電子教案說課文稿(精選17篇)

    一、 教材簡析小學語文課本里收集了不少紅軍長征途中涌現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讓我們把思緒再一次拉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一起走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豐碑》這篇課文。...

  • 電子郵件(精選14篇)

    課題(教學內容)第6課 電子郵件總 課時第 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電子郵件的原理、電子郵件地址格式及意義技能目標:1.電子郵件地址格式;2.web方式發送電子郵件情感目標:以探究學習方式了解電子郵件的原理、電子郵件地址格式及意義...

  • 收發電子郵件(精選6篇)

    寧波萬里國際學校中學計算機組公開課教案課題:收發電子郵件授課人蔣宗良班級:初一(2)斑教學目的:1、認識電子郵件2、學習郵件軟件outlook express3、掌握收發電子郵件教學重點:制作電子郵件,收發電子郵件,附加文件的郵件。...

  • 給樹木裝上電子心臟閱讀答案

    自1997年開始,有7萬枚電子芯片被安置在法國巴黎市區的樹木中。下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給樹木裝上電子心臟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給樹木裝上電子心臟閱讀材料⑴自1997年開始,有7萬枚電子芯片被安置在法國巴黎市區的樹木中。...

  • 電子霧的閱讀答案

    在電氣設備使用泛濫的今天,電器設備輻射出來的電子霧是越來越多,電子霧也是誘發癌癥的罪魁禍首。下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關于電子霧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電子霧的閱讀材料在廣泛使用空調、電腦、手機、隨身聽、電視、微波爐...

  • 當容顏成為你的電子身份證閱讀答案

    這篇《當容顏成為你的電子身份證》,介紹的是人臉識別技術。下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關于當容顏成為你的電子身份證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當容顏成為你的電子身份證閱讀材料①在旅客穿梭的火車站臺上,一位男士眨眼間就被特工鎖定...

  • 九年級化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国产二区在线观看 | 顶级丰满少妇自慰到喷水 | 12孩岁女A处破娇小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成人 | 天堂色网| 色婷婷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 寂寞少妇被猛烈进入在线兔费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人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 特黄毛片在线观看 |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 亚洲黄色片一级 | 在线免费视频a | 日本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 亚洲精品女人久久 | 一级做a毛片 | 一级黄色大毛片 |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 麻豆国产成人AV高清在线观看 |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 女人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91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又粗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 | 日韩欧美激情 | 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 亚洲vs日韩vs欧美vs久久 | 小雪被房东玩的好爽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视频 | 国产成AV人片久青草影院 |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第一页 | 欧美爱爱免费视频 |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长腿丝袜AV天堂 | 91国拍精品国产粉嫩亚洲一区 | 精品美女 |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乇片 | 中文字幕在线高清 | 国产网友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