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22課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點擊下載:本課課件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法國啟蒙思想家以伏爾泰為代表的主張及其影響;英國科學家牛頓和達爾文取得的突出成就,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偉大貢獻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在近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作用,讓學生感受到意識形態在社會發展中的能動性,以培養學生樹立并能正確運用辯證唯物史觀在未來建設、改造社會的能力
引導學生分析認識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學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學生養成善于思考、觀察、動手和勤奮等進行科學研究所必備的初步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分析上述思想家和科學家取得成就的過程,使學生樹立不畏權貴、敢于捍衛真理和為了科學事業不計個人得失、甘于奉獻的敬業精神
重點和難點
重點:科學的革命。
難點:思想啟蒙的火種
多媒體教學課件(ppt演示文稿)
教學方法
1、師生互動交流法。
2、說、評、議結合法。
3、系統知識歸納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所有公民有權參與法律的制訂。”這些內容出自哪個國家的哪個文件?(法國《人權宣言》)
2.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英國、美國也發表過哪些類似的文件?(英國有《權利法案》,美國有《獨立宣言》等)
歐美資本主義能夠產生和發展,除了政治經濟因素之外,還離不開思想文化的進步。請同學們閱讀教材142頁導讀框中的內容,思考伏爾泰為什么要替卡拉辯護?由此可見歐洲啟蒙思想包含著哪些進步主張?
反對封建專制,反對宗教迷信,宣揚自由和平等,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講授新課
那啟蒙運動是怎樣產生的呢?
請同學們閱讀材料:14世紀,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現了手工工場,這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一股資產階級文化的新潮流在意大利興起,這次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在歷史上稱為文藝復興。15世紀后半期擴大到歐洲其他國家。18世紀,法國舊制度的弊端日益顯露,社會矛盾激化,出現了一批啟蒙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等。
由上所述,啟蒙運動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出現和發展;二是法國社會矛盾的激化。
伏爾泰的主要主張有哪些?
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有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他批判天主教會的黑暗和腐朽,把教皇比作“兩只腳的禽獸”,把教士比作“文明惡棍”,還說天主教就是“一群狡猾的人布置的一個最可恥的騙人落網”
伏爾泰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主張?除了當時的社會環境,也和伏爾泰自己的經歷有關系。下面有兩則關于伏爾泰的小故事。請同學們聽完后,說出你從故事中的出了什么結論。
路易十四死后,權利落到了攝政王手中。有一次,攝政王為了節約開支,賣掉了皇室馬廄半數的馬。伏爾泰評論說,更好的辦法是裁掉朝廷里半數的蠢驢。攝政王大為惱火,一天,攝政王在公園里見到了年輕人。并對他說:“我敢打賭我能讓您看到一些您從未見過的東西。”
“什么東西”
“巴士底獄的內部結構”
年輕人第二天就看到了。在巴士底獄期間,伏爾泰這個筆名誕生了。
1726-1729年,伏爾泰在英國呆了三年。在英國期間,伏爾泰發現,這是一個有主見的民族,他們重塑了自己的宗教,絞死了國王,又從國外請了一個;他們建立了一個比歐洲人和統治者都強有力的議會。這里沒有巴士底獄,也沒有王公貴族可以隨意抓人的逮捕證。這里的宗教多達三十多種,卻沒有一個教士。這一切,對伏爾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他的《英國書簡》中,伏爾泰將英國的政治自由、學術獨立于法國的暴政作了明顯的對比,譴責了游手好閑的法國貴族和靠十一稅供養的法國教誨,譴責他們只會以巴士底獄來對應一切質疑,號召中產階級像英國人那樣去爭取應有的政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