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研究課九下第9課《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
點擊::第一范文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介紹了戰后西歐和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第一目講述了60~70年代西歐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歐共體”、“歐盟”的建立以及它們在促進戰后西歐和世界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第二目主要介紹了戰后日本經濟恢復和發展的狀況及原因。,“歐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日本是僅次于美國的當今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學習與探究歐盟和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和條件,對建設好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充分的現實的借鑒意義。
學習目標:
1、基礎知識:要求學生了解“歐共體”和“歐洲聯盟”的建立,掌握戰后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史實,以及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分析戰后西歐、日本在恢復和發展經濟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養學生運用共性和個性的原理分析問題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戰后西歐和日本經濟恢復與發展的主要原因,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社會生產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以此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意識,確立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并激發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振興祖國的熱情。對日本崛起后的一系列惡行,激發學生的民族憂患意識和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高尚情感。
4、重點:戰后西歐、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5、難點:“歐洲共同體”與“歐盟”的建立和意義
6、過程與方法:(1)在講西歐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時,引導學生從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兩個方面來分析。
(2)創設一個情景,探究性問題的情景,讓學生去感悟與反思。本節課主要是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探究性問題的情景,引導學生走進歷史,貼近歷史時空。
(3)抓住兩個主題:本節課的主題――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體現本單元的主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并實現兩個主題的和諧統一。
(4)體現一個理念:讓歷史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讓歷史人物站起來。
(5)堅持--的四個原則:--問題化,問題設計層次化,解決問題民主化,形成知識網絡化,最大限度地貼近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本節課中共設計了11個探究性問題來實現這些原則、理念和要求。
(6)歷史教學的本質就是引導學生從歷史故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中去感悟與反思歷史。本節課在分析西歐與日本經濟發展的異同時,引導學生感悟與反思出:戰后西歐與日本都樂于也善于引進和吸收外國先進科學技術,注重發展教育,培養人才,這一點是促使兩國經濟騰飛的關鍵,也是我們今天建設好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借鑒和堅持的,在改革中必須堅持求實與創新。
(7)不要只停留在歷史知識的表面,不要為了講知識而講知識,在講解史實時要注意方法的多樣性和科學性。知識只是一個載體,傳授知識也只是一個過程。要在知識的講解中,通過一定的方法去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這樣一節課才更有深度和力度。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1)錄像: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攻克柏林的戰役。(通過這樣兩段錄像資料,一方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后,再導入新課;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戰爭給日本和西歐帶來的巨大災難,而戰后迅速崛起,是世界的巨大奇跡,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探究本節課的巨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