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學案) 動蕩的中東地區
【課程導入】
在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有一塊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巴勒斯坦地區。幾千年來,這塊狹長的土地,在創造人類燦爛文明的同時,也承受了巨大的災難。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至今的半個多世紀里,這里屢屢燃起戰火,眾多國家卷入了戰火與紛爭。是宗教領地之爭?是生存資源之爭?還是大國霸權利益的角逐?矛盾錯綜復雜,一時間讓人難以辨清。巴以之間的斗爭,給國際社會帶來了極大的震動,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無不期盼中東能夠早日走向和平。
學完這一課,你也許會對動蕩的中東地區有新的認識。巴以和解
【知識網絡】
【學習探索】
1.請查閱相關資料,分別從歷史、民族、宗教、資源、大國干涉等方面分析中東地區矛盾的復雜性。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猶太人曾深受德國法西斯迫害。二戰結束后,猶太人終于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但巴以問題也隨之產生。你知道巴以問題是怎樣由來的嗎?為什么說巴以沖突是中東問題的關鍵?
【自我測評】
一、選擇題
1.英國取得對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權”是在()。
a.19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完成之后 b.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
2.從1948年以色列建國到1973年,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國共發生幾次戰爭?()
a.一次 b.兩次 c.三次 d.四次
3.被譽為三教“圣城”的是()。
a.耶路撒冷 b.麥加 c.巴格達 d.開羅
二、填空題
1.一戰后, 獲得了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權”。在它的支持下, 運動發展,流散在世界各地的 陸續遷往巴勒斯坦。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大會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決議,建立一個 和一個 。
3.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 地區始終動蕩不安。關鍵問題是 。
三、材料解析題
“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里,不要讓橄欖枝從我的手中失落!
──20世紀70年代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在聯合國講演的結束語
請回答:
(1)材料中的“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分別代表什么?
(2)為什么巴解領導人阿拉法特要說“不要讓橄欖枝從我的手中失落”?他的真實思想是什么?
【資料:】
美國為什么要支持以色列?
美國支持以色列,除了中東地區在美國全球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以及美國在中東地區有重要經濟利益以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猶太社團活動的直接結果。
自1654年猶太人開始定居美國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猶太人總數已超過600萬人,由一個移民小群體成長為美國社會中的一支中堅力量。猶太人對美國中東政策有重大的影響。表現在:①提供政治捐款,影響政黨集團。猶太富翁是美國兩黨及各種利益集團獲取政治資助的來源,通過提供政治捐款,他們直接影響美國的中東政策。②發揮輿論喉舌作用,進行親以宣傳。美國猶太人在報刊、廣播、出版、電影等方面擁有巨大影響,輿論界的“猶太幫”都會協調一致地支持親猶、親以力量,往往能發揮極佳的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