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2課《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早期人類文明產生的自然地理環境,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了解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體系較為完善的法典;說出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過程與方法:利用地圖找出亞非文明古國的地理位置了解他們的自然環境,分析內在聯系,培養識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運用論從史出的方法,說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種姓制度都是奴隸主剝削壓迫人民的歷史見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金字塔不但是統治都剝削人民的歷史見證,也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人類史上的偉大奇跡。
教學重點:亞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教學難點:種姓制度是印度社會的特點
課前準備:學生搜集有關金字塔、《漢謨拉比法典》、印度的種姓制度的相關資料和圖片,并加以整理。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提問: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的第一個階段。隨著生產的發展,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人類步入文明時代,首先進入文明時代的是哪些國家呢?
這是世界文明的四個搖籃,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有了人類文明,人類社會隨之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
大家仔細觀察一下這四大古國是何時進入到文明時代的呢?有什么共同之處?為什么人類文明會產生于大河流域呢?
時間
大河流域
古代埃及
公元前35xx年
尼羅河流域
古代巴比倫
公元前35xx年
兩河流域
古代印度
公元前25xx年
印度河流域
古代中國
公元前2070年
黃河流域
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積雪的融化,導致河水的定期泛濫,泛濫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這些都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
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發展史中,水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我們剛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母親河。人類文明依河而興,河川孕育了人類的文明,水波蕩漾與滾滾逝水交織著人們對河流的記憶。人類文化的發源,莫不是以大河流域為主要的舞臺。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出示課題)
講授新課:
一、金字塔的國度
這些文明古國都和中國一樣有著豐富的內容, 首先,我們來學習起源于尼羅河流流域的古埃及。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到古埃及探訪歷史遺跡和風土民情,他說: “埃及是尼羅河饋贈的厚禮。”你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在非洲廣闊的土地上,尼羅河由南向北、傾瀉而下,注入地中海。它每年定期泛濫,不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農作物生長,這就給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條件。尼羅河不僅養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古代埃及人留下了贊頌尼羅河的詩篇:“啊,尼羅河,我贊美你,你從大地涌流出來,養活著埃及……一旦你的水流減少,人們就停止了呼吸。”這些詩句反映了古代埃及與尼羅河息息相關的事實。馬克思也說過說:“計算尼羅河水的漲落期的需要,產生了埃及的天文學”。這個論斷也反映了古埃及的科學文化知識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羅河的生產實踐中產生的。因此,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尼羅河河水猶如母親甘甜的乳汁,養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