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10課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點擊下載:本課課件 14世紀左右歐亞主要商路 新航路 迪亞士 哥倫布 達.伽馬 麥哲倫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掌握文藝復興時期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進而使學生理解文藝復興的本質。掌握開辟新航路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影響。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分析文藝復興時期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和自然科學成就,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通過對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評價,提高學生全面客觀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本課的學習過程以探究學習為主,由教師提出預設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同時結合演示文稿,利用視覺的直觀性,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新航路的開辟推動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改變了世界形勢,從而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藝作品和科技成就都是歷經磨難,經過不懈努力而取得的,從而鼓勵學生從小樹立敢于堅持真理,勇于開拓創新的信念和意識。
●教學重點及突破
教學重點:文藝復興的本質和主要代表人物,新航路開辟的過程。
解析:文藝復興在本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新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和發展需要新的思想文化武裝自己進而沖破封建教會對人們精神的桎梏,于是在意識形態領域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思想文化運動。所以,文藝復興運動的產生維護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
●教學難點及突破
教學難點:文藝復興首先在意大利興起的先決條件。
解析:意大利是東西貿易的樞紐,就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采取雇傭方式,所以,在意大利最早產生了新興資產階級,而新興資產階級需要思想解放。
●教學方法
1.提問探究法。
2.材料歸納法。
3.講述法、講解法。
4.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前導學
1、課前布置的預習任務:
為了更好的學習本課知識,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在課前進行相關知識的儲備和預習,學生可通過互聯網、相關書籍查找、獲取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相對較難,也不是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但是對于學生了解本課的時代背景及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習慣、思考方式、歷史思維有很大幫助。可以選擇其中的某個問題讓學生嘗試一下。
第一:中世紀歐洲的封建教會對百姓是如何進行思想統治的?
第二:為什么在歷史上人們習慣于稱歐洲的中世紀是“黑暗的中世紀”?
第三:歐洲的中世紀歷史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結束(時間界定沿用人教網提法 )期間長達千余年,為何到直到14—16世紀,中世紀這一“思想專制的黑暗時代”才發生質變?這一量變到質變的演進過程為何如此漫長?
第四:14—16世紀歐洲居民的社會生活是怎樣的?
2、課前查找資料來源:
本課可以參考的書籍:
[英]埃爾頓編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新編劍橋世界史 第2卷(1520-1559):宗教改革》
[美]勒納等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西方文明史》
[英]貢布里希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寫給大家的簡明世界史:從遠古到現代》
[意]馬可·波羅著 遠方出版社 《馬可·波羅游記:精美圖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