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10課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文藝復興運動產生的背景:
(2)文藝復興運動的概念和核心:人文主義思潮
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為了擺脫教會對于人的生活和思想的束縛。借助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對教會宣揚的陳腐說教,發起一場嶄新的、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人們就把這場運動稱為文藝復興。在恢復古代文化的旗幟下新興資產階級宣揚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力量和人的偉大,這種以人為核心而不是以神為核心,宣傳人的個性解放的主張,我們習慣上稱之為“人文主義思潮”,這也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
(3)文藝復興的代表性人物
文藝復興運動中涌現出了許多杰出的代表,他們為人類思想和文化寶庫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而在這些人物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詩人但丁。
①但丁
詩人但丁出生在的意大利佛羅倫薩,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在但丁的作品中揭露了中世紀后期意大利的社會矛盾,大膽地譴責了教皇和教士的貪婪專橫,表露了人文主義思想。《神曲》是他的代表作,《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劇》。是一部長詩,分為《地獄》、《煉獄》(又譯《凈界》)、《天堂》三部分。主要內容是描繪了但丁游歷三界的所見所聞,作者想象力豐富,將地獄描繪成九層,上寬而下窄,像一個大漏斗。里面陰森恐怖,凄慘萬分,凡生前做過壞事的人的靈魂都被罰在地獄中受刑,越在下層,罪孽越重,所受的折磨也越深。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但丁所描繪的地獄中,其第八層,詩人看到了已死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甚至還為尚在人世,但迫害過詩人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預留了位置。這些在世上把善良的人踩在腳下,而把兇惡的人捧在頭上偽君子,在地獄中受到了烈焰的焚燒。而在天堂中那些曾經生前受到封建教會折磨的詩人則享受幸福與快樂。但丁在作品中積極關心現實,雖然詩中所寫為三界見聞,但實際上影射的卻是意大利的現實生活,不僅涉及貪官污史的墮落,更揭示了教皇和僧侶們的罪惡。所以,即便今天的我們也可以從作品中深切的感受到但丁對人性與自由的呼喚。
②達·芬奇
達·芬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大師,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三杰”之一。他的作品響譽世界。同學們可能讀到過達·芬奇畫蛋的故事,這位偉大的藝術家早在十四五歲時就已經表現出了獨到的藝術天賦。為了使自己的作品形象逼真,達·芬奇細心觀察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長發育和動物的活動姿態,為了繪制人體,他甚至解剖過30多具尸體。正因為他對人體結構的深入了解,所以他所繪制的人物比例勻稱,栩栩如生。達·芬奇的代表作是壁畫《最后的晚餐》和人物肖像畫《蒙娜麗莎》,這兩幅作品今天已經是家喻戶曉。尤其是作品《蒙娜麗莎》,其神秘的微笑征服了歷代觀眾,許許多多的人為這微笑而魂牽夢繞,那么這笑到底有著怎樣的含義呢?需要注意的是在中世紀宗教禁欲的情況下,西歐人失去了思想的自由和幸福生活的權利,甚至“哭”與“笑”都是對上帝的褻瀆。所以,中世紀的肖像畫上往往都被畫得僵冷、呆板而毫無面部表情,甚至連圣母與基督都不例外。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開始認識到“享受現世生活的幸福與歡樂”是人生來的權利的時候,被禁錮了一千年之久的思想感情得到了解放。蒙娜麗莎的微笑正是這一時代精神解放的縮影,這笑容自然美妙、純潔崇高、文雅安詳、自信樂觀,洋溢著對真善美的渴望,是人文主義精神的真實寫照,所以這迷人的微笑又被稱為“人類的微笑”或“永恒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