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10課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③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是英國大戲劇家、詩人。西方文藝評論界把他同荷馬、但丁和歌德并稱為世界四大詩人。莎士比亞的青年時代頗為坎坷,由于父親生意虧損,家道中落,年輕的莎士比亞被迫在家協助父親做生意。1587年,莎士比亞來到倫敦,一度在劇院外為上流社會的有錢人看馬,后來在演出還擔任過一些角色。工作中,莎士比亞勤奮刻苦,嘗試為劇團修改劇本,并很快自己編寫劇本,正時因為莎士比亞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敏銳而細致的觀察,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塑造了豐富多彩的典型人物形象,刻畫入微,語言生動。莎士比亞的作品充滿人文情懷,既熱情的謳歌自由的愛情,同時又痛斥荒淫殘暴、貪婪自私,今天,其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世界聞名。
(4)文藝復興的影響
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二、新航路的開辟
1.原因
(1)經濟根源:14-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擴大國外市場。
(2)社會根源: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貨幣和黃金,成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動力。而恰在此時《馬可·波羅行紀》的出版,將東方描繪成了遍地黃金的天堂,更加激發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
(3)東西方商路受阻:當時的歐洲前往亞非的商路主要有三條:一條是陸路,由中亞沿里海、黑海到小亞細亞,然后轉往歐洲;一條由海路入波斯灣,再經兩河流域到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一帶;一條先由海路到紅海,再由陸路到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這三條商路都以地中海東部一帶為貿易中心。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占領了巴爾干、小亞細亞及克里米亞等地區,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造成了歐洲市場上東方商品的價格猛漲。于是,歐洲商人急切的渴望開辟一條通往東方的新商路。
2.條件:地圓學說流行、造船技術提高、指南針的應用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客觀條件。
3.經過:新航路開辟一覽表
航 海 家
國 別
航 行 時 間
資 助 國 家
成就
哥倫布
意大利
1492年
西班牙
發現美洲
迪亞士
葡萄牙
1487年
葡萄牙
發現好望角
達·伽馬
葡萄牙
1497年-1498年
葡萄牙
繞過非洲、到達印度
麥哲倫
葡萄牙
1519年-1522年
西班牙
完成環球航行
4.影響:
(1)由于各大洲的聯系加強,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市場開拓形成。
(2)歐洲的貿易中心轉移。由原來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
(3)新航路的開辟也為歐洲開辟了殖民探索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等相繼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他們大量掠奪殖民地的財富,造成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貧窮和落后。(與后面教材第五單元的聯系正在于此)
課外拓展:
蒙娜麗莎為什么沒有眉毛?
對于蒙娜麗莎為什么沒有眉毛?一種說法是畫家達·芬奇想借助光線明暗變化,淡化眉毛突出眼睛,而當前比較流行的觀點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薄眉是美女必備的條件。所以繪畫是達芬奇本來就使用了特殊的技巧來描繪稀疏的柳眉,再經過了幾世紀,顏料日漸褪去,眉毛也就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