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復習提綱
2、西歐封建社會時期,羅馬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10世紀,西歐城市重新興起。意大利、法國、英國、德意志等都有許多著名城市。
4、隨著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由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為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5、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廷帝國,首都在君士坦丁堡。15世紀中期,延續了一千多年的東羅馬帝國被封建制的奧斯曼土耳其給滅掉了。
第6課: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1、曾經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
2、公元前5世紀,波斯帝國把矛頭轉向歐洲,三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爭。最終希臘取得勝利。
3、馬其頓國的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后,出兵東征,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4、公元前27年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的統治下,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5、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應該認識到,戰爭從未在人類生活中長時間地停留過,戰爭與文化
緊密相連。一般來說,戰爭具有破壞性,會給人們帶來沉重的災難。但是它也有積極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戰火之后,隨之而來的,往往是文化的傳播與滲透。我們要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積極維護人類和平。
第7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在古絲綢之路上,歐、亞、非三大洲的商人不斷進行友好往來,他們交換各地不同物產,傳播各民族的文化,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阿拉伯數字”最初是由印度人創造的,而阿拉伯人對它加以改造并傳播到歐洲去,這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
3、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元朝的時候旅居中國長達17年之久,并在元朝朝廷中擔任官職。回國后,他口述《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傳播中國與東方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第8課、第9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二)
1、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是由古代埃及人創造的,出現于公元前30xx年左右。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
2、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3、佛教:公元前6世紀,佛教誕生于古代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要人“忍耐服從”。公元前3世紀,印度阿育王在位時,佛教由了很大發展,并向外傳播。
4、基督教: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傳道者宣傳說耶穌就是“救世主”。現在通用的公元紀年,就是以傳說中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5、伊斯蘭教: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信徒稱為穆斯林,它們的經典是《古蘭經》。
6、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以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而聞名。(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
7、《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著名的英雄史詩。相傳,它是在民間口頭創作的基礎上,由盲詩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的。
8、索福克勒斯是古代希臘著名的悲劇作家,他把古代悲劇藝術推向成熟。代表作是《俄底浦斯王》。
9、《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生動描繪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