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學參考 > 初中語文教參 >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參 > 義教語文九上教學用書:雨說

義教語文九上教學用書:雨說

義教語文九上教學用書:雨說

 

──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這首詩是詩人借春雨的擬人化形象,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充滿“愛心”的傾訴,是詩人心靈唱出的一曲動人心弦的愛之歌。

全詩分為九節(jié)。其中五次以“雨說”為提示語,是“雨”的訴說的內(nèi)容變化和情感遞進的線索。

第一節(jié),雨來探訪四月的大地。詩以“(雨說: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開始,請注意這一句是放在括號里的,它仿佛是幕布開啟時的畫外音,預示了雨的“出場”,又使人感到某種久久的期待和強烈的愿望。詩人描繪了春雨到來之前,“田圃跟牧場”“魚塘和小溪”都“等待久了”;大地失去生機,田圃里的種子、牧場里的牛羊、魚塘里的游魚以及會唱歌的小溪都沒有了活力。然而,度過嚴寒的冬天,經(jīng)過料峭的春寒,蟄伏已久的四月就該顯現(xiàn)它的身影,迎接大地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就在此時,“雨說,我來了,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這“雨”,儼然是一位春天的使者。

第二節(jié),雨輕輕地來了,滿懷著愛心。雨“走得很輕”,并且“溫聲細語”。“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展示了雨對所有兒童的博大的愛心。“我呼喚每一個孩子的乳名又甜又準”,表現(xiàn)了雨對每一個孩子的熟悉和親昵。“我來了,雷電不喧嚷,風也不擁擠”,雨是靜靜地來的,它關(guān)愛孩子們而生怕驚擾他們。

第三節(jié),雨希望孩子們不要拒絕它的到來。打開油傘、關(guān)起門窗、放下簾子、披蓑衣、戴斗笠,都是人們“拒絕”雨的行為。這里連用三個“別”,是請孩子們千萬不要拒絕它。

第四節(jié),雨告訴孩子們,它是來親近他們的。雨發(fā)出兩句“為什么不……”的親切反問,請孩子們與它親近,并隨它同行。

第五節(jié),雨請孩子們跟著它去迎接春天。田圃里的泥土“將潤如油膏”,池塘里魚兒跳躍,溪水丁冬像在“練習新編的洗衣謠”,這一切與第一節(jié)中提到的情景完全兩樣,大地因春雨降臨而煥發(fā)勃勃生機。

第六節(jié),雨告訴孩子們它是笑著長大的。它來自很遙遠的地方,從小生活在山峰聳立、白云滿天的童話般的仙境中,無憂無慮地玩耍,快樂地成長。

第七節(jié)和第八節(jié),雨要教孩子們勇敢地笑。給孩子們帶來歡笑,讓他們快樂地成長,這是雨的使命。柳條兒彎了腰,石獅子流了淚,小燕子在雨絲中“斜”著翅膀飛翔,旗子發(fā)出“嘩啦啦”的聲音,這都是因為雨給他們帶來了歡笑。末尾兩行詩意味深長:只有孩子們歡笑起來,才真正意味著春天的來臨,才真正看得到大地的希望。

第九節(jié),雨交代它最終的歸宿。“我來了就不再回去”,當把歡笑帶給孩子們以后,“我就快樂地安息”。雨最終犧牲自己,將生命變成孩子們嘴里的“那份甜”,并在“那份甜”中融入對孩子們的“祝福的心意”。

這首詩運用擬人手法,讓“雨”對孩子們深情地傾訴,令人真切地感到“雨”的摯愛之心,展現(xiàn)了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勵孩子們自由歡笑、勇敢生活的愛的天使的形象。詩中的“雨”的形象以及種種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這首詩寫于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正值我國結(jié)束“文革”災(zāi)難不久而開始新的歷史時期,詩人身在海外而關(guān)注中國大陸。經(jīng)歷十年浩劫后的中國,一切都開始顯露生機,正如春雨降臨大地,萬物復蘇,而“要教你們勇敢地笑”特意加之以“勇敢地”的狀語,并對“笑”作擬人化的描寫渲染,尤其富有意味。詩中的“雨說”,其實也就是詩人在說。這首愛之歌,是詩人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的祝福,也是他對中國美好未來的祝愿。

二、問題研究

1.這首詩采用了擬人手法,這樣寫好在哪里?

這首詩采用了擬人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雨”在詩人筆下,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為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僅如此,對詩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擬人化的生動描寫,如“繞著池塘跟跳躍的魚兒說聲好,去聽聽溪水練習新編的洗衣謠”,“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啊,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見了我笑得嘩啦啦地響”等等,俯拾皆是。這首詩是獻給兒童的。全詩出色的擬人化表現(xiàn)手法,使這首詩具有親切感人、活潑歡快、充滿情趣的風格,它切合兒童的心理,能打動孩子們稚嫩的童心。

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首詩采用的擬人手法,是文學作品的一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而不是一種修辭手法。二者的區(qū)別是:前者用于整體藝術(shù)形象的塑造,后者僅僅用于語句的修飾。

2.這首詩的語言有什么特色?

鄭愁予的詩往往透出中國古典詩的修養(yǎng)和一種動人的江南文化氣息,這首詩也是這樣,它的一些用語和詩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見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詩“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詩人還善于針對詩的接受對象,運用一些特別適合少年兒童讀者的口語,例如“為什么不揚起你的臉讓我親一親”“繞著池塘跟跳躍的魚兒說聲好”“你們吃著蘋果擦著嘴”等等,有一種動人的、令人感到無比親切的美。詩人除了成功地運用擬人手法,把“雨”想像成一種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也善于在事物之間進行一種奇特的詩意的轉(zhuǎn)化,例如“你們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不僅把具體可感的“吃著蘋果”時“嘴里的那份甜”,貼切地變?yōu)椤拔易85男囊狻保乙赃@樣的詩句結(jié)尾,暗示了一種詩的祝福的力量。

練習說明

一、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討論下面的問題。

1.雨“說”的話主要表達了什么意思?

2.副標題為什么取做“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

此題意在讓學生體會本詩的思想感情,整體把握詩的內(nèi)涵和特點。

1.這首詩通篇都是“雨”說的話。雨首先說她到來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說要“探訪四月的大地……”;雨說她是到大地上來親近孩子們的……;雨說自己“來的地方很遙遠”,她要教孩子們勇敢地笑……;雨說“來了就不再回去”。這些話表達了一個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經(jīng)過去了,“雨”這位愛的使者要給大地帶來春天,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讓孩子們勇敢地歡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2.副標題點明這首詩特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概括了詩的內(nèi)容,表明詩人對中國兒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詩的主旨,同時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蘊含著另一層深意,即這首詩寫于70年代末,當時正值我國結(jié)束“文革”災(zāi)難不久而開始新的歷史時期,詩人關(guān)注著中國大陸,看到它的變化所展現(xiàn)的希望,而兒童是中國的未來,因此這首愛之歌,是詩人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的祝福,也是對中國美好未來的祝愿。

二、詩中有兩節(jié)寫到了雨要“教你們勇敢地笑”,你怎樣理解這“笑”的內(nèi)涵?找出這兩節(jié)詩中幾個生動傳神、極富想像力的詩句加以品評,與同學交流心得。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把握詩中的關(guān)鍵語句,深入理解全詩。

“笑”在這里代表一種快樂幸福、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孩子們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這兩節(jié)詩都強調(diào)“雨”要教孩子們“勇敢地笑”,是“雨”這位愛的天使鼓勵孩子們要勇敢、樂觀地生活,祝愿他們快樂幸福。寫柳條兒、石獅子、小燕子、旗子等“笑”的情態(tài),用擬人手法,形象可愛,生動活潑,合乎孩子們的心理,更顯出“雨”對孩子們的親切情懷,使“雨”說的話收到更好的表達效果。

三、以“雨的自述”為題,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體會這兩種體裁在語言表達上的區(qū)別。

此題意在讓學生體會兩種文學體裁的不同,并練習寫作小散文。

每一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完成這道題,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

教學建議

一、注意體會這首詩擬人化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

二、這首詩清新明朗,節(jié)奏歡快,融典雅的詞句與活潑的口語于一體,特別適合于朗誦。要引導學生加強誦讀,理解詩意,體會詩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三、指導學生朗讀,要注意把握語氣和語調(diào),很好地表現(xiàn)“雨”的形象。這首詩長句比較多,既要讀得連貫,也要在恰當?shù)牡胤酵nD,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下面的示例,供朗讀教學時參考:

雨說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場
等待久了的/魚塘和小溪
田圃冷凍了一冬/禁錮著種子
牧場枯黃/失去牛羊的蹤跡
魚塘寒淺/留滯著游魚
小溪漸漸喑啞/歌不成調(diào)子
雨說來了,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

第一樣事,我要教你們/勇敢地笑
君不見,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
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
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

第二樣事,我還要教你們/勇敢地笑
旗子見了我/笑得嘩啦啦地響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
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

有關(guān)資料

一、作者簡介

鄭愁予,現(xiàn)代詩人。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寧河,1933年生于山東濟南。1949年隨父至中國臺灣。畢業(yè)于新竹中學。1956年參與創(chuàng)立現(xiàn)代派詩社。1958年畢業(yè)于中國臺灣中興大學。曾在基隆港務(wù)局任職。1968年應(yīng)邀參加愛荷華大學的“國際寫作計劃”,1970年入愛荷華大學英文系創(chuàng)作班進修,獲藝術(shù)碩士學位。重要詩作包括《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鄭愁予詩選集》《鄭愁予詩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蒔花剎那》《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14種。詩集《鄭愁予詩集Ⅰ》被列為“影響中國臺灣三十年的三十本書”之一。詩人在80年代曾多次選為中國臺灣各文類“最受歡迎作家”,名列榜首。曾獲青年文藝獎(1966)、中山文藝獎(1967)、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1968)及“國家文藝獎”(1995)。作品已有八種歐、亞文字譯介。詩人思維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體悟,汲取國內(nèi)外經(jīng)驗,創(chuàng)作力充沛。他的詩作以優(yōu)美、瀟灑、富有抒情韻味著稱,意象多變,溫柔華美,自成風格。他的成名作《錯誤》(1954)在中國臺灣首次發(fā)表時,因為該詩的最后一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一時間整個中國臺灣島都在傳誦“達達的馬蹄”之聲。

二、春天交響樂──喜讀鄭愁予新作《雨說》(黃維梁)

《雨說──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這首詩刊于1980年4月28日的臺北《聯(lián)合報》,它清新活潑,明朗而耐讀,是老少咸宜的童歌,是鄭愁予──也是新詩──的最佳作品之一。愁予詩風,一向輕美如輕音樂。從前的詩輕柔得有時帶點消極,這首《雨說》則輕快而富積極意義,其氣象已不限于輕音樂了。

全詩共有八節(jié),第一和第七節(jié)各長八行,第六節(jié)長五行,其余每節(jié)四行。第一節(jié)說春天四月之際,大地等待雨的降臨。第二節(jié)寫雨輕輕地來。第三、四節(jié)說雨希望地上的人不要抗拒它,而要迎接它、親近它。第五節(jié)寫大地得到雨的滋潤。第六節(jié)說雨在笑中長大,因此第七節(jié)中,雨希望大家也笑,勇敢地笑。第八節(jié)說雨降落在大地上,大地結(jié)出了果實。

這雨不是波勃狄倫(Bob Dylan)的《苦雨》(hard rain),而是甜甜地叫著孩子乳名的、使大地長出甜甜的蘋果的甜雨;不是余光中春寒料峭的《冷雨》,而是充滿“溫聲細語”、充滿“愛心”的暖雨;不是范仲淹“連月不開”的霏霏“淫雨”,而是腳步輕快、其潤如酥的喜雨。這雨滋潤大地,使萬物欣欣向榮。這雨帶來了充滿希望的春天,充滿快樂的四月,而不是艾略特所抱怨的“殘酷的”四月。這雨“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又親近人們,帶來了笑聲和歌聲,這雨使天地人和諧交融在一起。這雨帶來的春天,是納斯鳥語花香的“甜蜜的春天”。傅萊那“典型春天”的美好事物和氣氛,這里都有了。

鄭愁予筆下這雨,為人帶來了希望和幸福,最后為此捐軀,在土地里“快樂地安息”。此詩的主題,非常光明、積極,可以說是“健康”的。這種主題的作品,有益世道人心,當然值得提倡。不過,我欣賞這首詩,著眼點與其說在詩教,毋寧說在詩藝。《雨說》一詩,固然標志鄭愁予在主題意識上的轉(zhuǎn)變,更顯示他在藝術(shù)技巧上的執(zhí)著。滿篇詩教,了無詩藝的東西太多了。《雨說》做到兩者合一,而其成功的關(guān)鍵,顯然在詩藝。

擬人法的運用,使此詩洋溢著活潑的生命力。田圃、牧場、魚塘、小溪都有生命,因為都會等待。雨是詩的主角,當然更活潑了。我們看到雨走著、呼喚著,是多么可愛的春之使者!雨引領(lǐng)人“繞著池塘跟跳躍的魚兒說聲好/去聽聽溪水練習新編的洗衣謠”,他教萬物“勇敢地笑”:“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啊/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這語句巧妙極了。在和風細雨中,柳條輕輕擺動,真像笑彎了腰。雨從石獅子的面部滴下來,真像笑出了淚。華茲華斯《初春走筆》(Written in Early Spring)一詩,寫春天的景象,有以下兩行:

初生的枝條伸出扇子
去捕捉微風

我認為這兩行就不如“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那么新鮮有趣。愁予這一句,和賀知章的《詠柳》一樣別致: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優(yōu)秀的詩人,總有豐富的想像力,鄭愁予自然沒有例外。他把白云比喻為雨的襁褓,這是很好的想像,而這個說法又是合乎科學的:水氣(云)遇冷凝結(jié)成雨,雨從云孕育而來,所以說云是雨的襁褓。“云”而云“白”,則為了說明雨童年生活的美好幸福。詩人又說雨“不再回去”天上,而安息在土地上,因為大家都知道雨一落下來,就消失了,就入土為安了。第二節(jié)第二行的“織”字用得好,這表現(xiàn)了詩人煉字的功夫,也表現(xiàn)了他的想像力。雨絲條條,天地變成白茫茫的一片,這不正是“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嗎?

《雨說》的呼應(yīng)也極佳。全詩以雨為中心意象,開闔發(fā)展,正如劉勰所說的“外文綺交,內(nèi)義脈注”,自不待言。第一節(jié)的田圃、牧場、魚塘和小溪四樣東西(它們都需要雨,由此可見詩人的精心安排)出現(xiàn)后,第一節(jié)本身馬上呼應(yīng)了一次,至第五節(jié)又呼應(yīng)了一次。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緊密而井然。第一節(jié)以等待雨的降臨開始;第二至七節(jié)寫雨如何滋潤大地,如何給萬物帶來歡笑;第八節(jié)以雨完成使命而安息終結(jié)。(植物得到滋潤而開花結(jié)果,那蘋果是甜甜的,當然沒有黃春明筆下小說的那股澀味。)萬物的歡笑,是圓舞曲般的春之聲、春之舞,而雨的完成使命,則是春之祭了。整首詩,從展示(exposition,第一節(jié))、到發(fā)展(development,第二至七節(jié))、到概括(recapitulation,第八節(jié)),是一闋充滿快樂氣氛的“春雨交響樂”樂章。

《雨說》的副題是“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這首詩清新活潑,積極有生氣,明朗而耐讀,口語化的文字又精練流麗,應(yīng)該編入教科書,讓所有中國的兒童閱讀和歌唱。

(選自《如何讀新詩》,香港學津出版社1982年版)

三、做一個單純的詩人恐亦難以為繼(鄭愁予)

在中國臺灣,我與現(xiàn)代詩同步成長,約莫每120名居民中就有一人持有《鄭愁予詩集》,讀者們持續(xù)地購買、收藏并反復誦讀我的作品。一位來自大陸的留學生出示他的手抄本。他說:“買不到您的書,見到一首就抄一首,我到美國的第一個愿望就是找到您的詩集。”

另一件使我感動的事是黃氏一家移民美國康州,箱籠中攜帶了兩本書《唐詩三百首》和《鄭愁予詩集》,就像帶了一撮家鄉(xiāng)的泥土一樣;許多留學生都說帶著我的詩集去國。“我們是讀您的詩長大的”,就是這么不多不少的十個字,在海外無論什么場合,這句話是屢聽不鮮的。

1986年,臺北《文訊月刊》(第22期)舉行問卷調(diào)查,我被讀者送到“最受歡迎作家”詩類之首,也是所有文類作家中得票最多的人。問卷說,讀者遍及各地區(qū)、階層、行業(yè)以及生活形態(tài)迥異的“族群”。之后,《文學家》雜志與中國臺灣大學生問卷,結(jié)果幾乎相同。《文訊》的問卷并列出小說票數(shù)最多的人是張愛玲。另一由洪范書店出版的《隨身讀》系列,以銷數(shù)論,我與魯迅相埒;這種穿越中國新文學史的選擇,說明了廣大的文學讀者,已超越了流行與時尚。臺北《中國時報》與花旗銀行合選的“影響中國臺灣三十年的三十本書”,《鄭愁予詩集》是惟一被選入的詩集。今年臺北《聯(lián)合報》選出50年代的30部文學經(jīng)典,《鄭愁予詩集》列為詩類“前茅”。電腦選舉,得票第一。9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審定的高中國文教科書選用我的兩首詩,也是惟一的新詩。中國臺灣自去年(1997年)起,在重新審定的高三國文課本里選用新詩,包括我的作品,我的詩進入了中學教室,也給我?guī)硪恍┬迈r的懷舊和責任感。

鑒諸詩集流傳如此之廣,既與詩評關(guān)聯(lián)不大,則詩中氣質(zhì)所表現(xiàn)的“無常觀”必是因之一,便不能不正視佛家最簡要的義理。原來“氣質(zhì)”非常近似佛經(jīng)中講說的“心”,悲憫之心即是“菩提心”。據(jù)《大乘觀無量壽經(jīng)》說,“菩提心”是“至誠心、深心、回向發(fā)愿心”。我對詩的至誠與深注是無可疑問的,然而我獨缺回向發(fā)愿的心志。換言說,之作為一個單純詩人的現(xiàn)實是小乘自我密封的行事,只在一隅默默“修行”;所謂的純詩人,原是對廣大讀者群的背義。

中年已迄晚近,詩的視野展向宏遠,而詩的語言也追求純青之火的鍛鑄。我欲以詩展的做法肯定讀者在“感動”之外,有“理由”能對詩藝進一層接受,使耽于我早歲“掃界”的讀者,亦隨我入窺技巧和哲思的“知性界”。并且,無可避免地,我也該為中國臺灣50年的現(xiàn)代詩做一個客觀的旁證。

于此,我乃接受摯友們的建議,好好地整合所有的詩集──刪節(jié)、歸類、精編──對內(nèi)涵深蘊、有多重寓意的作品,以及尚未為人認知的技巧,予以適當?shù)年U解。如果編這樣一部《詩的自選》算是為業(yè)務(wù)“下海”,則作為一個單純的詩人恐怕亦難以為繼了。

(節(jié)選自《鄭愁予詩的自選Ⅰ》,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0年版)

四、欣賞《雨說》,解讀《雨說》(王景山)

《雨說》不是作者在說雨,而是雨自己在說,向孩子說。雨成了一個人,有了靈性。

《雨說》是一篇雨的絮語,更是一曲春的贊歌。

首先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干旱嚴冬的景象。

田圃在嚴寒和干旱中,冷凍了,種子被禁錮;

牧場在嚴寒和干旱中,枯黃了,牛羊無法放牧;

魚塘在嚴寒和干旱中,水越來越淺了,魚兒已不能自由游動;

小溪在嚴寒和干旱中,已聽不見潺潺的流水聲。

四月,按農(nóng)歷算,應(yīng)是陽春三月了,而冬寒不去,春溫不來,不見雨的蹤影,真是讓人久等了啊!真是“群情盡望春”啊!真是“大旱之望云霓”啊!

“久旱逢甘雨”,過去曾被稱為人生四大樂事之一。雨,終于來了,是甘霖普降啊!沒有電閃雷鳴,亦非風狂雨橫,只是如絲的細雨,微雨,腳步輕輕,細語溫聲,用貫通、彌漫于兩間的愛心,濕潤著大地,親吻著、撫慰著每一個孩子,在干渴和寒冷中生活過來的孩子。

雨,是春的使者,帶來春的信息,開啟了一個新春的季節(jié)。

少不更事的孩子們啊!不要驚詫,更不要害怕。不要撐起雨傘抗拒我,不要關(guān)上門窗放下簾子謝絕我,不要忙著披蓑衣、急著戴斗笠防備我。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你們的,我是四月的客人帶來春的洗禮。讓我親一親吧,跟我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新世界吧。

那是一個新的世界。那是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

田圃還是原來的田圃,但,泥土將潤如油膏了,種子會發(fā)芽;

牧場還是原來的牧場,但,草兒將復蘇了,牛羊又可在這里牧放;

魚塘還是原來的魚塘,但,水暖了,水深了,魚兒自由自在了;

小溪還是原來的小溪,但,重新歡唱了,還有村婦來洗衣裳。

春,是溫熱,是生命,是希望,是不可遏制的活力,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雨說,他來自遙遠的地方。但是他一下子就和孩子們拉近了距離,因為他也曾是一樣愛玩的孩子。不過他是幸運的,他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著長大的。中國大地上的兒童,也都應(yīng)該笑著長大啊!他們應(yīng)該有笑著長大的權(quán)利。

然而他們的童年是在冰封江河、寒凝大地的嚴冬里度過的,那是一段沒有笑的日子。

現(xiàn)在一切都不同了。雨,接引著春天到來了。是可以笑,而且應(yīng)該笑了,應(yīng)該勇敢地笑了。是不會嗎?是不愿嗎?是不敢嗎?雨要教你們笑。

你看,楊柳在雨中笑了,笑彎了腰;石獅子在雨中笑了,笑出了眼淚;小燕子也在雨中笑了,笑斜了翅膀。

你聽,旗子在細雨中竟然笑出了聲,嘩嘩啦啦地。這是春天的聲音。你們也要勇敢地笑啊,你們的笑是大地的希望。

雨說,他來了,就不再回去,而當你們自由地笑了,他就快樂地安息。雨安息了,但他的愛心長存。日后在收獲季節(jié)品嘗成熟的蘋果的甜美時,記住,那是雨的祝福的心意。

多好的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詩啊!

作者鄭愁予,的確是一位杰出的抒情詩人。他的名作《錯誤》《水手刀》《如霧起時》等詩,曾傾倒中國臺灣眾多讀者。他的《錯誤》一詩,特別是其中的“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兩句,在中國臺灣詩壇和文學青年中,家喻戶曉,耳熟能詳。

鄭愁予的早期詩作深受我國古典文學傳統(tǒng)詩詞影響,構(gòu)思巧妙,意象鮮明,語言與技巧雖常由舊詞曲轉(zhuǎn)化,卻兼有傳統(tǒng)詞曲的優(yōu)美和現(xiàn)代詩的新穎。20世紀50年代曾加入中國臺灣“現(xiàn)代派”,并被掌門人紀弦譽為“青年詩人中出類拔萃的一個”。但即使在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轉(zhuǎn)向西方現(xiàn)代詩的詩風時,他仍強調(diào)西方技巧和中國傳統(tǒng)精神的結(jié)合。到70年代,他和中國臺灣的一些知名的現(xiàn)代派詩人一樣,又在新的基礎(chǔ)和層次上回歸傳統(tǒng)。

《雨說》一詩中古典詩詞的融化和影響,明顯可見。在閱讀欣賞的過程中,我們會聯(lián)想起杜甫的“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興》),王維的“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陸游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臨安春雨初霽》),以及僧志南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絕句》)等傳誦古今的名句。

傳統(tǒng)對鄭愁予的影響,遠不止此。他曾經(jīng)強調(diào),在詩里表現(xiàn)的“敦厚”“任俠”這兩種情操,是屬于傳統(tǒng)的。我以為,在他的詩里,“敦厚”就是誠懇,就是樸實,就是寬容,就是厚道,是對生命的悲憫,對人的關(guān)懷;“任俠”就是伸張正義,就是打抱不平,就是反對邪惡,同樣是對生命的悲憫,對人的關(guān)懷。這就是鄭愁予詩中的傳統(tǒng)情操。這在《雨說》一詩中特別醒目。他對冬、對春、對雨、對孩子的態(tài)度,處處可證。他執(zhí)著于“敦厚”和“任俠”,說明他終于是一位入世的詩人。

因此《雨說》一詩,就不僅僅是一首優(yōu)美的抒情詩,而且還有著值得探討和回味的深層含義在。

“詩言志”,是中國詩歌的古老傳統(tǒng)。山水詩在中國古典詩詞里占有很大數(shù)量,但常常是不僅寫景,同時抒情,而且多有別具懷抱、意在言外者。即如《錯誤》一詩,也非一般的春景、閨怨,而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父親從戎,詩人隨母逃難時深刻感受的折射。春夏秋冬,風云雨雪,本是自然現(xiàn)象,詩人騷客卻常常借為比喻,發(fā)為象征,或感滄桑之巨變,或嘆人生之無常。傷春、悲秋之作多有,其實春有何傷,秋有何悲,進入人的感情世界,心情不同而已。例如“大旱之望云霓”,本是人們對自然的祈求,但在《孟子》中卻借喻為苦難人民渴望得到解救的迫切心情。那么,《雨說》里極寫冬之干旱,極寫盼雨之情,豈不就是“若大旱之望云霓”嗎?而極寫雨后的春回大地,勃勃生機,欣欣向榮,豈不就是對“及時雨”的贊頌嗎?人們記得,1978年冬,在中國大地上,是有過一次人們渴望已久的政治“及時雨”的。聯(lián)系此詩作于1978年后的1979年,并特別注明是“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我們是不是可以感到詩中眾多比喻可能具有的關(guān)懷祖國前景、情系祖國命運的象征意義呢?詩中的鄉(xiāng)國之思是隱然可見的,我以為。

1966到1976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給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新興的國家?guī)砹松钪貫?zāi)難。曾是海外“保(衛(wèi))釣(魚島)”愛國運動積極參加者的鄭愁予,不可能對此無動于衷。在詩人筆下沒有直接涉及“文革”的詩作,但他1966年寫了贊頌國父孫中山的《衣缽》一詩,強調(diào)了孫中山的民主思想、革命精神和統(tǒng)一中國的理念,并認為統(tǒng)一是和平的第一義。而詩人自許為“第三代的獻身者”,是“傳接您的衣缽的人”。他后來在自撰《年表》里指出,1966年“大陸開始文化大革命。與友人等在‘心戰(zhàn)總隊’閱讀資料,咸表憤慨,適值孫中山先生百年冥誕,乃以‘民主’為寓意,揮淚作長詩《衣缽》”。1972年在愛荷華他還作有《秋盛,駐足布朗街西坡》一詩,詩中重點描繪了“集九秋于一身的大楓樹”,其紅色如燃起“連天大火”。詩人擔心“紅磚夾隙間”的“幾株小草”,面臨“秋盛的大火”,“能過冬否?”詩人在1984年修改和訂正此詩時,寫有“追記”云:“住愛城五年,正值中國大陸上進行著文化大革命,紅光亦照到愛城來,不免有一些向往紅色生涯的附和者,寫這首詩以大楓樹作為警諫。”那么,如詩人所說,《衣缽》源自對“文革”的憤慨,《秋盛,駐足布朗街西坡》暗喻對“文革”的憂慮,則《雨說》是否就可說是對“文革”結(jié)束、新時期到來的贊頌?zāi)兀窟@三首詩簡直可說是鄭愁予的“文革”三部曲,但愿我不是穿鑿附會。

鄭愁予曾說:“詩是寫給‘二己’,一是‘自己’,一是‘知己’。詩人,當完成一首詩,常會在置筆的頃刻有些滿足感,別人難以分享,這便是詩是寫給‘自己’的初衷。但是一經(jīng)對外發(fā)布,則必然引起反應(yīng)。如有幸引起讀者的共感,便就是詩也是寫給‘知己’的原因了。”(《詩創(chuàng)作觀》,載《中華新詩選》,中國臺灣文史出版社)《雨說》一詩寫于十年“文革”的嚴冬方才過去兩年的時候,那時的孩子恐怕難以讀到此詩。不過當時的孩子,現(xiàn)在正當“而立”之年,如能讀到此詩,肯定會有共感,并和詩人互相引為“知己”了吧!

(選自《中學語文教學》2003年第1期)


※版權(quán)歸本站或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學習欣賞,任何人不得私自轉(zhuǎn)載!※

義教語文九上教學用書:雨說 相關(guān)內(nèi)容:
  • 雷雨說課稿(通用16篇)

    說教材(一)本課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這是高中唯一的戲劇單元,構(gòu)成本單元的4部劇作兼及古今中外。...

  • 《雨說》突破難點能力訓練(通用16篇)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①返回式遙感衛(wèi)星是重1800—2100千克的精密衛(wèi)星,它由儀器艙和回收艙組成。儀器艙中裝有遙感攝影相機和控制跟蹤系統(tǒng),相機的分辨率很高,在數(shù)百公里的高空,它拍攝的每一張照片能覆蓋3萬4千平方千米,是...

  • 《雨說》教案(精選15篇)

    雨 說 (鄭愁予)[學習目標]1.激發(fā)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啟發(fā)學生感受現(xiàn)代詩歌的節(jié)奏美、意境美、人情美。2.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解讀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學習重點] 用喜悅、歡快的語調(diào)朗誦全詩,體會本詩明麗清新的風格。...

  • 《雨說》重點難點及難點解析(精選15篇)

    重點難點1.理解這首詩的主題。2.體會這首詩的清新的情味。3.理解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的作用。難點解析師:請同學說說作者的情況。生:鄭愁予,1933年生,中國臺灣詩人,詩集有《夢土上》《衣缽》《鄭愁予詩選》《雪的可能》《寂寞的人坐著...

  • 《雨說》閱讀賞析(通用15篇)

    《雨說》不是作者在說雨,而是雨自己在說,向孩子說。雨成了一個人,有了靈性。《雨說》是一篇雨的絮語,更是一曲春的贊歌。首先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干旱嚴冬的景象。...

  • 《雷雨》說課稿(精選13篇)

    一、說教材《雷雨》是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18課,這一組課文是向?qū)W生展示美麗神奇的自然景象,從中得到許多樂趣。雷雨前,天氣悶熱,烏云密布,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雷雨中,風雨交加,雷聲轟隆;雷雨后,空氣清新,彩虹高掛,...

  • 激發(fā)聯(lián)想想象 誘導遷移拓展──《雨說》教學探索(精選13篇)

    【前言】一首優(yōu)秀的詩歌,語言含蓄凝煉,節(jié)奏感強,它或敘事,或狀物,或抒情,字里行間我們都能感受到它詩人的一顆跳動著的心,它賦予了詩歌這種文體的不同尋常的韻味。...

  • 《雨說》教案(精選17篇)

    《雨說》教學教案教學目標:1、復習掌握上節(jié)課重點內(nèi)容:生字詞聽寫、課文背誦。2、結(jié)合內(nèi)容理解本擬人的修辭方法。3、當堂鞏固訓練。教學教程:一、復習舊課(5分鐘)(小組抽簽派1人上前聽寫,其余在組內(nèi)聽寫。...

  • 第2課《雨說》學案(精選17篇)

    教師寄語: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 。學習目標1.學習擬人、比喻、反復等修辭手法,體會它們在形象塑造、表情達意中的作用。2.能夠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 《雨說》教學案例(通用14篇)

    一、導入新課今天上課前老師先讓同學們猜一個謎語:“我是大海的嘆息,我是天空的淚水,我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澆灌禾苗,還能蕩滌灰塵。”,這是什么東西呢?(學生還沒等老師說完就紛紛說出:雨)。對,是雨。...

  • 《雨說》導學案(精選16篇)

    九年級語文班級 組名 姓名 【學習目標】1、在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2.學習本文擬人手法的精妙應(yīng)用。3.通過反復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 《雨說》教學設(shè)計(精選12篇)

    教學設(shè)想 這首詩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了春雨一種靈動的生命,擁有了特殊的韻味。要求學生在學習時,注意朗讀、討論,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捕捉詩歌的意象,感受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并通過想像體驗情境,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課時安排 1課時。...

  • 《雨說》先說后教名師教案(精選16篇)

    一、名師說課《雨說》是臺灣詩人鄭愁予借春雨的口氣,向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唱出的一曲“愛之歌”。這是一首現(xiàn)代詩,詩的語言接近口語,蘊藏著大量淺易明白的意象,整首詩的風格輕柔、喜悅、親切,充滿童真童趣。...

  • 雨說教學反思(精選2篇)

    1、詩歌教學中,要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和感官,就應(yīng)讓學生用自己心中的美來印證詩歌的內(nèi)在美,而不是教師的說教“美”。形象化的手法,更適合初中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

  • 《雨說》強化練習(通用15篇)

    一、閱讀下面課文內(nèi)容,進行閱讀實踐①我來了,我走得很輕,而且溫聲細語地我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我呼喚每一個孩子的乳名又甜又準我來了,雷電不喧嚷,風也不擁擠②當我臨近的時候你們也許知悉了可別打開油傘將我抗拒別關(guān)起你...

  •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国av网|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25p | 亚洲情XO亚洲色XO无码 | 国产成人8x视频网站入口 | 日韩欧洲亚洲美三区中文幕 |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 | 国产人成|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综合精品影视国产 |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 99小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人在线观看 | 欧美一二三四五六七区 |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 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 | 一本之道高清无码视频 | 在线视频国产情侣不卡顿 | 亚洲精区二区三区四区麻豆 | 日本男女爱爱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特黄一级毛片 | 欧美乱码卡1卡2卡三卡四卡 | 好紧好滑好湿好爽免费视频 | 成人福利片 |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字幕视频 | 久久久久久亚洲蜜桃 | 青青草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 | 91无吗 | 亚洲成年人网站在线观看 | 麻豆播放 | 欧美在线黄 | 免费91网站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