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效率說課提綱
驗中,用來提高物體的功對我們是有用的,是必須做的。 有用功(w有用):利用機械工作時對人們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②本實驗中,用來克服摩擦做的功、把動滑輪提升做的功對我們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這種功叫額外功。使用任何機械做額外功是不可避免的。 額外功(w額外):對人們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額外功 ③本實驗中,有用功加額外功是總共做的功,叫總功。 2、機械效率: 以書中的圖片素材為例,借助多媒體課件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 問:根據以上實驗,你能算出有用功在總功中占的百分比嗎? 學生分組演算,答出計算過程和結果。 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有用功/總功) 有用功總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于1” 教師指出:表示機械效率的字母的讀音。機械效率用百分數表示,沒有單位。 3、與學生合作探究一道機械效率問題,讓學生區分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和機械效率。并 讓學生自行總結如何在不同的 情況下區分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使學生在頭腦中自己建 立起有用功和目的的關系,學會從人做事的目的去分析誰是有用功和額外功。 4、提高機械效率 閱讀課本提高機械效率一段,小結要點,指出采取減小額外功是提高機械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鞏固練習 見多媒體課件練習部分。 四、教師小結: 解答這類問題首先要認真審題,弄清已知條件。其次要注意,用滑輪組提起貨物的高度與人 把繩子末端拉下的距離之間的關系。還要分清總功和有用功。總功是人利用滑輪提升貨物時 總共做的功,也就是人拉繩子的力做的功(或說動力對滑輪組做的功),計算時,功(w總)= 拉力(f)×繩端所通過的距離(s)。有用功是指滑輪組克服貨物所受重力豎直升高所做的功, 計算時,有用功(w有用)=f·s。因為貨物勻速上升,所以滑輪對貨物拉力的大小等于 貨物重,即f=g。貨物提升的高度s用字母h表示(要與動力通過的距離s加以區分)。所以,有 用功(w有用)=貨物重(g)×貨物提升的高度(h)。 應該指出,在涉及機械效率問題時,功的原理也是適用的。這時動力所做的功等于機械克服 阻力所做的功。使用機械時仍不省功,而且還要不可避免地做額外功。 四、布置作業:1、課本章后習題8,要求計算出總功、有用功、機械效率。根據計算結果答 出哪些說法正確。 2、預習課本實驗: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