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機為什么能發電
課 時 計 劃
學年度 第 周 星期 九年級 班 物理科第十六章第4課時
課 題
16.3 發電機為什么能發電
教 學
目 標(1)知道發電機是生產、生活中提供電能的裝置(2)了解導體在磁場中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3)知道發電機的功能及組成部分,能使模型發電機發電
(4)通過實驗探究“電磁感應現象”的過程
(5)從法拉第的發現到發電機制造的事實中,感受發現與創造對社會進步的影響
重 點通過實驗探究“電磁感應現象”的過程
難 點理解磁場中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教 法實驗探究
教 具手搖發電機模型、靈敏電流計、蹄形磁鐵、矩形線圈、直導線、連接導線、開關、鐵支架1臺、螺絲管、條形磁鐵各1塊
教 學 過 程一、復習直流電動機的工作原理二、認識發電機活動1:讓我們自己來發電課本圖16-14是手搖發電機模型,為了讓更多學生有動手機會,體驗操作發電機的樂趣,每組選用兩臺模型發電機,一臺作為電動機用,另一臺作為發電機用(輸出端接小燈泡),兩機的轉軸之間用塑膠管對接起來,當電動機通電運轉時,就能看見小燈泡發光,說明發電機發出電來了,由此也可說明:①直流電動機與發電機是可逆的,即對它通電能轉動,使它轉動則能發電。②電動機與發電機的結構相似,線圈簡化也與電動機—樣可以用一匝線圈或單根導線代替。三、探究電磁感應現象①在上述猜想與線圈簡化為導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設計,由學生選取器材,組裝實驗,每組給出如下器材:靈敏電流計、蹄形磁鐵2-3塊、矩形線圈(10匝左右)、直導線1-2根、連接導線2根、開關1只、鐵支架1臺、螺絲管、條形磁鐵各1塊。學生把實驗裝置好②引導學生對教科書提出的三方面問題進行認真實驗,仔細觀察,并在書上做好記錄。③引導學生歸納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各組開始的結論不—定完整,引導學生加以補充完整,并把結論填寫在書上的空格處。④教師小結實驗結果,交代切割磁感應線的含義,指出什么是電磁感應現象、什么是感應電流,指出電磁感應現象是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經過十年探索于1831年發現的,與此同時介紹科立頓“跑失良機”的故事,使學生體會科學發現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間關系。四、發電機原理①指出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使人們找到了發電的途徑,介紹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后制造的第一臺發電機。②參照課本圖16—17,制成發電機模型,引導學生了解發電過程。線圈處于圖示a位置時,線圈從圖(a)勻連轉至圖(b)的過程中,線圈兩邊均切割磁感應線,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線圈處于圖示b位置時,線圈不切割磁感應線,電路中沒有電流。線圈處于圖示c位置時,線圈從圖(b)勻連轉至圖(c)的過程中,線圈兩邊均切割磁感應線,線圈中產生感應電流。五、sts—介紹磁流體發電六、小結:由學生概述本節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七、布置作業教學問題 效果反思 改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