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和運動
【考點聚焦】
1.知道慣性定律和慣性現(xiàn)象。
2.理解合力的概念,理解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理解二力平衡條件。
3.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知道滾動摩擦,知道摩擦在實際中的意義。
【呈現(xiàn)形式】
這部分知識與生活、應(yīng)用聯(lián)系密切,是中考重要的考查點,從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來看,這些考點常以填空、選擇題題型出現(xiàn),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可能會以作圖題的形式出現(xiàn),例如作出某物體合力的圖示。牛頓第一定律的得出可能會以實驗題出現(xiàn),考查的重點是將物體的受力情況與其運動情況的結(jié)合,復(fù)習(xí)時要求會根據(jù)物體的受力情況判斷其運動情況,或者是會根據(jù)物體的運動情況判斷其受力情況。
【知識結(jié)構(gòu)】
一、牛頓第一定律、慣性
(一)牛頓第一定律及其研究
這是牛頓在概括伽利略、笛卡兒等科學(xué)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通過實驗推理出來的,它雖然闡述的是一種理想情況,但從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論都是正確的。因此,它是力學(xué)基本定律之一。
(二)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1.“一切物體”包括靜止的物體和運動的物體,即該定律對于所有的物體都普遍適用。
2.定律中的“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包含了兩種情況:一是該物體沒有受到任何外力對它的作用,這是理想狀況;二是該物體所受合力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于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時的效果。
3.定律結(jié)論中的“或”的含義是指兩種狀態(tài)必居其一,不能同時存在,即靜止的物體不受力的作用時保持靜止狀態(tài),運動的物體不受力的作用時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三)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
力可以使物體由運動變?yōu)殪o止、由靜止變?yōu)檫\動或使運動的速度大小或方向發(fā)生改變,即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分析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各種情況,都必須施加力,因此,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四)對慣性的理解
1.慣性是物體固有的一種屬性,是一切物體都具有的反抗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一種“惰性”。
2.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一切物體包括氣體、液體、固體;包括靜止的物體和運動的物體、受力的物體和不受力的物體。
3.慣性有大小,慣性的大小由物體本身的質(zhì)量決定,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與其他外界因素如速度大小、運動狀態(tài)等無關(guān)。
二、二力平衡 摩擦力
(一)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二)對二力平衡的理解與判斷
1.兩個力彼此平衡,一定同時滿足二力平衡的條件,且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2.彼此平衡的兩個力,合力為零。
3.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物體一定受到一對平衡力或者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合力為零
4.判斷“相互平衡的二力”與“相互作用的二力”
(三)摩擦力
1.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壓力的大小;(2)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2.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壓力(2)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減小壓力(2)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3)用滾動代替滑動(4)使相互接觸的摩擦面彼此離開。
【方法提示】
1.伽利略小車實驗的思維方法
斜面實驗中,同一小車沿相同高度的光滑斜面,從靜止開始滑下,使小車滑到斜面底部時的速度相同,即開始時小車是以相同速度沿粗糙情況不同的水平表面運動。表面越粗糙,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大,因而小車在水平面上前進的距離越短;反之,表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因而小車在水平面上前進的距離越長,由此推理,如果小車所受阻力為零,那么它的速度就不會減慢,小車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