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物質世界 教案
本章學習物質的性質和結構。從廣闊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到微觀的原子和分子,都是本章研究對象。學習本章知識以后,你會知道:宇宙是由什么組成的,物質的三種常見形態:固態、液態、氣態,物質的基本性質-------質量和密度,質量的測量工具-----天平等。同時學會探究物質的密度與質量和體積的關系,會應用質量和密度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應用問題。第一節 宇宙和微觀世界(一) 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1) 知道宇宙是物質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2) 了解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3) 了解原子的結構;(4) 對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 初步了解納米技術材料的應用和發展前景。2、過程與方法目標(1) 通過對物質從宇宙到微觀世界的研究介紹,發現并說明物質是可以分割的;(2) 通過把原子結構與太陽系的類比,建立微觀世界的結構模型。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物質世界的研究,認識并體驗我們生活在物質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質組成。學習物質的世界,體會物質世界的奇妙。(二) 學法點撥物質世界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研究:宇觀世界:宇宙、銀河系、地球等。它們的體積非常大,大多距離我們非常遠,要借助天文望遠鏡觀察和研究:宏觀世界:地球上人類可以實地觀察和研究;微觀世界:物體尺寸非常小,要借助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觀察和研究。微觀物質的尺度很小,人類肉眼無法直接觀察。但是,分子也有結構,它是由原子組成的。課前準備1、 取一根蠟燭放入小金屬罐熔化然后觀察蠟燭凝固時體積的變化。2、 查閱、收集有關太陽系、銀河系的資料、人類探索宇宙的資料。3、 查閱、收集有關分子、原子結構的資料。教學過程一、 宇宙是由物質組成 教師:人們說廣闊的宇宙是無邊無際的,那么,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萬物,變化萬千,那么,這絢麗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組成的呢?這一切給人類留了許許多多的謎,引發了人類無限的遐想,激發了一代代科學家對它們孜孜不倦的觀察和研究。那么,這一節課就讓我們沿著科學家的探究的足跡,從宏觀到微觀作一次旅行,對這些問題作一些初步的探討吧。1、宇宙有多大?(1) 綜合觀察課本圖10.1-1和課本圖10.12-1。 請同學們說出太陽系的九大行星(現報道發現第十大行星)。在太陽系示意圖中找出我們生活的地球。(在離太陽比較近的第三條軌道上)2、交流資料數據:①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陽系之中,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遍的行星;② 太陽系置身于銀河系之中,太陽只是銀河系中幾千億科恒星中的一員;③ 銀河系只是數十億個星系中的一個,一束光穿越銀河系需要十萬光年;④ 在浩瀚的宇宙中,還有許多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目前,我們人類觀測到的宇宙中擁有數十億個星系。(3)根據以上資料、數據讓學生推理,說一說他們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4)結論:宇宙是廣闊無垠的,大得很難以想象。2、人類對宇宙的探究過程。交流資料:(1) 中國古代關于宇宙結構的學說;(2) 哥白尼與日心說;(3) 從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到人類第一次乘飛船進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