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復習提綱
第一章 走進物理世界復習提綱
一、長度的測量:
1、長度測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米(m),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納米(nm)。
3、主單位與常用單位的換算關系: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μm=103nm 1m=106μm 1m=109nm
4、特殊的測量方法:
(1)測量細銅絲的直徑、一張紙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積法。
(2)測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園柱的周長等常用化曲為直法。
(3)測操場跑道的長度等常用輪滾法,即用已知周長的滾輪沿著跑道滾動,記下輪子轉過的圈數,可算出跑道的長度。
(4)測硬幣、球、園柱的直徑圓錐的高等常用輔助法(用刻度尺及三角板等組合起來測量)。
5、刻度尺的使用規則:
(1)“選”: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
(2)“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沿著所測長度緊貼物體且不歪斜,如果用零刻線磨損的的刻度尺測量時,要從某一個清晰的整刻度開始。
(4)“讀”: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記”: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或者說成測量結果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6、誤差:
(1)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
(2)產生原因:測量工具 測量環境 人為因素。
(3)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儀器
(4)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避免,而錯誤能夠避免。
二、時間的測量:
1、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秒(s) ;其它單位:時(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納秒(ns) 換算關系:1h=60min=3600s 1ms=10-3s 1μs=10-6s 1ns=10-9s
2、測量工具: 古代用日晷、沙漏、滴漏等;現代用機械鐘、石英鐘、電子表、秒表等。
三、科學探究的七個過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
四、自我檢測平臺
1、如何測細銅絲的直徑?
2、你能想出幾種方法測硬幣的直徑?
3、有兩位同學測同一只鋼筆的長度,甲測得結果12.82cm,乙測得結果為12.8cm。如果這兩位同學測量時都沒有錯誤,那么結果不同的原因是兩次所用刻度尺的__________不同。如果這兩位同學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1mm,則____同學的結果錯誤,原因是___________。
4、長度估測:黑板的長度2.5___、課桌高_____m、籃球直徑24____、指甲寬度 ____cm、鉛筆芯的直徑____mm 、一只新鉛筆長度_____dm 、手掌寬度_____dm 、墨水瓶高度6____
5、沿長廊ab方向鋪有30塊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磚,如圖甲.
(1)小明用分度值是lmm,所標單位是cm的刻度尺測量其中一塊地磚長度如圖乙所示,則每塊地磚的長度是 m.
(2)小明用停表測量自己從長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時間,停表的讀數如圖丙所示,他所用的時間是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