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教案示例(精選6篇)
功·教案示例 篇1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要求:
(l)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認識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2)理解計算功的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三)教具:木塊、木板、細繩,小車。
(四)教學過程
一、進行新課
1.力學中的“功”
(1)引言:在物理學里,經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力學里所說的功有它的特殊含義。什么叫功?從本章起開始學習有關功的知識。
板書:“第十四章 功
一、功”
(2)學生閱讀本節(jié)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并參看圖1及圖注。
提問并由學生回答討論以下問題:
①力學里所說的“功”,它的含義是什么?
要求回答: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通過一段距離,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②分析圖1,做功的實例:貨物、鐵塔、火箭和原木在什么力作用下,(這個力的方向是怎樣?)沿什么方向移動通過了一段距離?什么力對物體做了功?
要求回答:貨物在豎直向上的舉力作用下,豎直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叉車的舉力對貨物做了功。
鐵塔在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豎直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直升飛機的拉力對鐵塔做了功。
火箭在豎直向上的燃燒的氣體壓力作用下,豎直向上起飛通過了一段距離,燃燒的氣體的壓力對火箭做了功。
原木在沿水平向前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前通過了一段距離,馬的拉力對原木做了功。
③力學里的功包括哪兩個必要因素?
(3)教師總結并板書:“1.力學里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著重指出:“兩個必要因素”的含義是指“缺一不可”。只有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而沒有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即如果物體仍靜止不動,這個力就沒有對物體做功。結合課本圖14—2,分析兩個小朋友做的功等于零的道理。如果物體靠慣性做勻速直線運動,雖然在水平方向上通過了距離,但并沒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沒有什么力做功。結合“在極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動的冰球”一例,說明沒有什么力對冰球做功。
(4)練習、分析并演示以下問題,討論力對物體是否做功?
①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進了一段距離,拉力和重力這兩個力哪個力對物體做了功?為什么?
②用手提著木塊不動,木塊受幾個力的作用?哪個力對木塊做了功?
③用沿水平的拉力拉動小車在水平木板上前進。當把拉力去掉后,小車還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在這段距離上,拉力對小車做功了嗎?
通過以上問題的討論,進一步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研究力對物體做功時,要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或者哪個物體(施力物體)對哪個物體(受力物體)做功。
2.功的計算
引:功的大小如何計算?
(1)演示,畫板圖如圖1并加以分析。
放在水平面上的小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進一段距離,如圖1所示,拉力對小車做了功。
甲:拉力為F,小車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s,拉力對小車做功;
乙:拉力為2F,小車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s,拉力做的功是甲圖中拉力所做功的2倍。
丙:拉力為2F,小車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2s,拉力做的功是甲圖中拉力所做功的4倍。
小結:可見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做的功越多。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成正比,跟物體通過的距離成正比。
(2)總結,并板書功的計算公式和單位。
“2.功的計算公式:功=力×距離
即: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則功的公式可寫成:W=FS。
3.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距離的單位是米(m),功的單位是牛頓·米,它有一個專用名稱叫焦耳,簡稱焦(J)。
1焦=1牛·米”
(3)幾點說明
①使用W=F·s,要注意單位的統(tǒng)一。
②做功的多少只由W=F·s決定,跟物體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還是做變速運動無關。
③知道1焦的物理意義,知道1焦的大小。
(4)例題:課本圖14—3,求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由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題規(guī)范化。
W=F·s=50牛×10米=500焦。
追問:此題中木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哪個力做了功?對什么物體做功?重力做了功沒有?為什么?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二、總結本節(jié)知識要點,復習鞏固
1.要求學生填寫課本章后的“學到了什么”1,然后由學生說出填寫內容。
2.討論本節(jié)課文后的“想想議議”。
三、布置作業(yè) :本節(jié)后的練習1、2、3。
功·教案示例 篇2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要求:
(l)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認識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2)理解計算功的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三)教具:木塊、木板、細繩,小車。
(四)教學過程
一、進行新課
1.力學中的“功”
(1)引言:在物理學里,經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力學里所說的功有它的特殊含義。什么叫功?從本章起開始學習有關功的知識。
板書:“第十四章 功
一、功”
(2)學生閱讀本節(jié)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并參看圖1及圖注。
提問并由學生回答討論以下問題:
①力學里所說的“功”,它的含義是什么?
要求回答: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通過一段距離,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②分析圖1,做功的實例:貨物、鐵塔、火箭和原木在什么力作用下,(這個力的方向是怎樣?)沿什么方向移動通過了一段距離?什么力對物體做了功?
要求回答:貨物在豎直向上的舉力作用下,豎直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叉車的舉力對貨物做了功。
鐵塔在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豎直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直升飛機的拉力對鐵塔做了功。
火箭在豎直向上的燃燒的氣體壓力作用下,豎直向上起飛通過了一段距離,燃燒的氣體的壓力對火箭做了功。
原木在沿水平向前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前通過了一段距離,馬的拉力對原木做了功。
③力學里的功包括哪兩個必要因素?
(3)教師總結并板書:“1.力學里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著重指出:“兩個必要因素”的含義是指“缺一不可”。只有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而沒有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即如果物體仍靜止不動,這個力就沒有對物體做功。結合課本圖14—2,分析兩個小朋友做的功等于零的道理。如果物體靠慣性做勻速直線運動,雖然在水平方向上通過了距離,但并沒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沒有什么力做功。結合“在極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動的冰球”一例,說明沒有什么力對冰球做功。
(4)練習、分析并演示以下問題,討論力對物體是否做功?
①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進了一段距離,拉力和重力這兩個力哪個力對物體做了功?為什么?
②用手提著木塊不動,木塊受幾個力的作用?哪個力對木塊做了功?
③用沿水平的拉力拉動小車在水平木板上前進。當把拉力去掉后,小車還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在這段距離上,拉力對小車做功了嗎?
通過以上問題的討論,進一步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研究力對物體做功時,要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或者哪個物體(施力物體)對哪個物體(受力物體)做功。
2.功的計算
引:功的大小如何計算?
(1)演示,畫板圖如圖1并加以分析。
放在水平面上的小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進一段距離,如圖1所示,拉力對小車做了功。
甲:拉力為F,小車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s,拉力對小車做功;
乙:拉力為2F,小車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s,拉力做的功是甲圖中拉力所做功的2倍。
丙:拉力為2F,小車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2s,拉力做的功是甲圖中拉力所做功的4倍。
小結:可見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做的功越多。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成正比,跟物體通過的距離成正比。
(2)總結,并板書功的計算公式和單位。
“2.功的計算公式:功=力×距離
即: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則功的公式可寫成:W=FS。
3.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距離的單位是米(m),功的單位是牛頓·米,它有一個專用名稱叫焦耳,簡稱焦(J)。
1焦=1牛·米”
(3)幾點說明
①使用W=F·s,要注意單位的統(tǒng)一。
②做功的多少只由W=F·s決定,跟物體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還是做變速運動無關。
③知道1焦的物理意義,知道1焦的大小。
(4)例題:課本圖14—3,求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由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題規(guī)范化。
W=F·s=50牛×10米=500焦。
追問:此題中木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哪個力做了功?對什么物體做功?重力做了功沒有?為什么?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二、總結本節(jié)知識要點,復習鞏固
1.要求學生填寫課本章后的“學到了什么”1,然后由學生說出填寫內容。
2.討論本節(jié)課文后的“想想議議”。
三、布置作業(yè) :本節(jié)后的練習1、2、3。
功·教案示例 篇3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
(二)教學要求:
(l)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認識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2)理解計算功的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三)教具:木塊、木板、細繩,小車。
(四)教學過程
一、進行新課
1.力學中的“功”
(1)引言:在物理學里,經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力學里所說的功有它的特殊含義。什么叫功?從本章起開始學習有關功的知識。
板書:“第十四章 功
一、功”
(2)學生閱讀本節(jié)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并參看圖1及圖注。
提問并由學生回答討論以下問題:
①力學里所說的“功”,它的含義是什么?
要求回答: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通過一段距離,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②分析圖1,做功的實例:貨物、鐵塔、火箭和原木在什么力作用下,(這個力的方向是怎樣?)沿什么方向移動通過了一段距離?什么力對物體做了功?
要求回答:貨物在豎直向上的舉力作用下,豎直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車的舉力對貨物做了功。
鐵塔在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豎直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直升飛機的拉力對鐵塔做了功。
火箭在豎直向上的燃燒的氣體壓力作用下,豎直向上起飛通過了一段距離,燃燒的氣體的壓力對火箭做了功。
原木在沿水平向前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前通過了一段距離,馬的拉力對原木做了功。
③力學里的功包括哪兩個必要因素?
(3)教師總結并板書:“1.力學里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著重指出:“兩個必要因素”的含義是指“缺一不可”。只有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而沒有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即如果物體仍靜止不動,這個力就沒有對物體做功。結合課本圖14—2,分析兩個小朋友做的功等于零的道理。如果物體*慣性做勻速直線運動,雖然在水平方向上通過了距離,但并沒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沒有什么力做功。結合“在極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動的冰球”一例,說明沒有什么力對冰球做功。
(4)練習、分析并演示以下問題,討論力對物體是否做功?
①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進了一段距離,拉力和重力這兩個力哪個力對物體做了功?為什么?
②用手提著木塊不動,木塊受幾個力的作用?哪個力對木塊做了功?
③用沿水平的拉力拉動小車在水平木板上前進。當把拉力去掉后,小車還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在這段距離上,拉力對小車做功了嗎?
通過以上問題的討論,進一步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研究力對物體做功時,要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或者哪個物體(施力物體)對哪個物體(受力物體)做功。
2.功的計算
引:功的大小如何計算?
(1)演示,畫板圖如圖1并加以分析。
放在水平面上的小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進一段距離,如圖1所示,拉力對小車做了功。
甲:拉力為f,小車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s,拉力對小車做功;
乙:拉力為2f,小車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s,拉力做的功是甲圖中拉力所做功的2倍。
丙:拉力為2f,小車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2s,拉力做的功是甲圖中拉力所做功的4倍。
小結:可見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做的功越多。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成正比,跟物體通過的距離成正比。
(2)總結,并板書功的計算公式和單位。
“2.功的計算公式:功=力×距離
即: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則功的公式可寫成:w=fs。
3.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距離的單位是米(m),功的單位是牛頓·米,它有一個專用名稱叫焦耳,簡稱焦(j)。
1焦=1牛·米”
(3)幾點說明
①使用w=f·s,要注意單位的統(tǒng)一。
②做功的多少只由w=f·s決定,跟物體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還是做變速運動無關。
③知道1焦的物理意義,知道1焦的大小。
(4)例題:課本圖14—3,求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由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題規(guī)范化。
w=f·s=50牛×10米=500焦。
追問:此題中木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哪個力做了功?對什么物體做功?重力做了功沒有?為什么?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二、總結本節(jié)知識要點,復習鞏固
1.要求學生填寫課本章后的“學到了什么”1,然后由學生說出填寫內容。
2.討論本節(jié)課文后的“想想議議”。
三、布置作業(yè):本節(jié)后的練習1、2、3。
功·教案示例 篇4
(一)教學目的
1.知道電流可以做功和常見的電流做功的形式。
2.通過演示實驗,得出計算電功的公式并使學生掌握公式。
3.對電功的單位焦耳的大小有具體的認識,知道生活中電功的單位是“度”。
4.知道用電能表測電功的大小并會讀數(shù)。
5.通過用電能表測電功和1度電的作用,使學生能自覺地節(jié)約用電。
(二)教具
課本圖9梍1實驗裝置一套,米尺一根,電能表一只及電能表掛圖一張。寫有例題的小黑板。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1)提問
①在第一冊物理書中我們學習了功,大家還記得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嗎?功的單位是什么嗎?(答略)
②流動的水能夠做功嗎?(學生答并舉例)
③這冊書中我們又學習了電流,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生答: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水流可以做功,那么電流可以做功嗎?
2.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裝置和電路:用電源、電動機、開關、滑動變阻器組成一串聯(lián)電路。用電動機提升砝碼。
①由實驗證實電流可以做功。
閉合開關后問: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學生答:砝碼上升)
問:是誰把砝碼提起來?(學生答:電動機)
問:電動機為什么能提起砝碼?(學生答:因為給電動機通電,電動機轉動起來,所以把砝碼提起來)
問:此實驗表明什么?(學生答:表明電流是可以做功的)
教師指出:此實驗中電流對電動機做功,電動機又對砝碼做功,所以電動機把砝碼提起來。電流做的功叫電功,電流不僅通過電動機時做功,電流通過其他用電器時都要做功。電流做功的形式很多。
請同學舉例電流還有哪些做功的形式。(學生舉例略)
②能量轉化情況。
問:砝碼上升過程中,機械能如何變化?(學生答:增加)
問:砝碼增加的機械能是從哪來的?(指出:因為電動要消耗了電能,所以砝碼的機械能增加)
師生再共同分析剛才學生舉出的例子中的能量轉化情況。
3.進行新課
問:電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1)由課本圖9-1的演示實驗得出電功的計算公式
介紹實驗裝置和電路,在前面演示實驗的電路中再接入電流表和電壓表(兩表均用大型示教電表),在砝碼后豎立一根米尺。在黑板上畫出如圖1所示的實驗電路圖。
①指出:電流對電動機做功,電動機又對重物做功。我們可以近似地看做電流對電動機做的功等于電動機對重物做的功,即等地Gh。因此,從h變化的多少可定性地知道電流做功的多少。
②演示:a.在相同時間內,電壓低、電流小,砝碼上升得低;b.在相同時間內,電壓高、電流大,砝碼上升得高;c.通電時間越長,砝碼上升得越高。師生邊觀察實驗、邊分析討論,最后指出:研究表明,計算電功的公式:W=UIt。③請同學說出U、I、t、W各代表物理量。U就是某一段電路兩端的電壓,I是這段電路中的電流,W就是電流在這段電路中通過t秒內所做的功。
用文字表述公式: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舉例:我們教室里的燈兩端的電壓是220伏,通過的電流是0.18安,那么通電10分鐘,電流做了多少功?(請同學計算)
(2)電功的單位
①指出上例中算出的電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J。1焦=1伏·安·秒。焦就是第一冊學過的機械功的單位。
通過舉例使學生對1焦形成具體的觀念。如把二個雞蛋托高1米,做的功大約是1焦,通過手電筒燈泡的電流,每秒做的功大約是1焦,通過洗衣機的電動機中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大約是100焦。電力機車行駛1分鐘,電流做的功大約是3億焦等。②生活中常用“度”作電功的單位,1度=3.6×106焦。
③電能表(俗稱電度表)
①出示一個電能表和電能表掛圖(如沒有掛圖可自制一個如圖所示的掛圖),讓學生認識電能表:
a.作用:測量電功或用戶用電器所消耗的電能。
b.220V表示接在220伏的電路上使用。
C.5A表示這只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5安。
d.3000轉/kwh表示每消耗1千瓦時(即1度)的電,電能表的轉盤轉3000轉。
e.如何讀數(shù),所測的電功的單位是度。
f.例:小偉同學家在上月底裝了一只新的電能表,表的示數(shù)是零。在本月底查表時,電能表的讀數(shù)如圖9-2所示,問:在一個月內小偉家用了______度電?消耗了______焦的電能。
②通過課本圖9梍4介紹1度電的作用,并結合這節(jié)課后的“調查”,請一些同學說出自己家每月的用電情況,討論有哪些節(jié)約用電的措施,宣傳節(jié)約用電。(
4)例題:(寫在小黑板上)①電流做功表現(xiàn)在電流通過電燈時,電燈
______,通過電爐時,電爐_______,通過電動機時,電動機________。②推導電功的另一計算公式
W=UQ。③在
1分鐘內有18庫的電量通過手電筒的小燈泡,電流做了54焦的電功,則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強度為______安,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________伏。
④燈L1的電阻大于L2的電阻,將L1、L2串聯(lián)起來接到電路中,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_______燈做的功多;若將它們并聯(lián)起來接到電路中,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______燈做的功多。
3.小結
(l)電流做的功叫電功。電流做功有各種形式,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的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功的計算公式是W=UIt或W=UQ。
(3)在國際單位制中,電功的單位是焦,生活中常用的是度。l度=3.6×106焦。
(4)測量電功的儀表叫電能表。
(四)說明
1.通過與水流的類比提出了電流是不是可以做功,然后用演示實驗證實,這樣引入了新課。再通過演示實驗引出電功的計算公式。因對初中學生來說,電功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做好這兩個演示實驗,在討論分析過程中,教師每提出一個問題,要啟發(fā)誘導學生分析回答。
2.教學大綱要求“掌握電功的公式”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由第二個演示實驗引出計算電功的公式并通過例題達到讓學生掌握電功的公式,會計算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功問題,定性討論兩個用電器的問題。
3.對于好的學生,除了推導W=UQ這個公式外,還可布置他們推
注:本教案依據(jù)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
功·教案示例 篇5
(一)教學目的
1.知道電流可以做功和常見的電流做功的形式。
2.通過演示實驗,得出計算電功的公式并使學生掌握公式。
3.對電功的單位焦耳的大小有具體的認識,知道生活中電功的單位是“度”。
4.知道用電能表測電功的大小并會讀數(shù)。
5.通過用電能表測電功和1度電的作用,使學生能自覺地節(jié)約用電。
(二)教具
課本圖9梍1實驗裝置一套,米尺一根,電能表一只及電能表掛圖一張。寫有例題的小黑板。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1)提問
①在第一冊物理書中我們學習了功,大家還記得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嗎?功的單位是什么嗎?(答略)
②流動的水能夠做功嗎?(學生答并舉例)
③這冊書中我們又學習了電流,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生答: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水流可以做功,那么電流可以做功嗎?
2.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裝置和電路:用電源、電動機、開關、滑動變阻器組成一串聯(lián)電路。用電動機提升砝碼。
①由實驗證實電流可以做功。
閉合開關后問: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學生答:砝碼上升)
問:是誰把砝碼提起來?(學生答:電動機)
問:電動機為什么能提起砝碼?(學生答:因為給電動機通電,電動機轉動起來,所以把砝碼提起來)
問:此實驗表明什么?(學生答:表明電流是可以做功的)
教師指出:此實驗中電流對電動機做功,電動機又對砝碼做功,所以電動機把砝碼提起來。電流做的功叫電功,電流不僅通過電動機時做功,電流通過其他用電器時都要做功。電流做功的形式很多。
請同學舉例電流還有哪些做功的形式。(學生舉例略)
②能量轉化情況。
問:砝碼上升過程中,機械能如何變化?(學生答:增加)
問:砝碼增加的機械能是從哪來的?(指出:因為電動要消耗了電能,所以砝碼的機械能增加)
師生再共同分析剛才學生舉出的例子中的能量轉化情況。
3.進行新課
問:電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1)由課本圖9-1的演示實驗得出電功的計算公式
介紹實驗裝置和電路,在前面演示實驗的電路中再接入電流表和電壓表(兩表均用大型示教電表),在砝碼后豎立一根米尺。在黑板上畫出如圖1所示的實驗電路圖。
①指出:電流對電動機做功,電動機又對重物做功。我們可以近似地看做電流對電動機做的功等于電動機對重物做的功,即等地Gh。因此,從h變化的多少可定性地知道電流做功的多少。
②演示:a.在相同時間內,電壓低、電流小,砝碼上升得低;b.在相同時間內,電壓高、電流大,砝碼上升得高;c.通電時間越長,砝碼上升得越高。師生邊觀察實驗、邊分析討論,最后指出:研究表明,計算電功的公式:W=UIt。③請同學說出U、I、t、W各代表物理量。U就是某一段電路兩端的電壓,I是這段電路中的電流,W就是電流在這段電路中通過t秒內所做的功。
用文字表述公式: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舉例:我們教室里的燈兩端的電壓是220伏,通過的電流是0.18安,那么通電10分鐘,電流做了多少功?(請同學計算)
(2)電功的單位
①指出上例中算出的電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J。1焦=1伏·安·秒。焦就是第一冊學過的機械功的單位。
通過舉例使學生對1焦形成具體的觀念。如把二個雞蛋托高1米,做的功大約是1焦,通過手電筒燈泡的電流,每秒做的功大約是1焦,通過洗衣機的電動機中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大約是100焦。電力機車行駛1分鐘,電流做的功大約是3億焦等。②生活中常用“度”作電功的單位,1度=3.6×106焦。
③電能表(俗稱電度表)
①出示一個電能表和電能表掛圖(如沒有掛圖可自制一個如圖所示的掛圖),讓學生認識電能表:
a.作用:測量電功或用戶用電器所消耗的電能。
b.220V表示接在220伏的電路上使用。
C.5A表示這只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5安。
d.3000轉/kwh表示每消耗1千瓦時(即1度)的電,電能表的轉盤轉3000轉。
e.如何讀數(shù),所測的電功的單位是度。
f.例:小偉同學家在上月底裝了一只新的電能表,表的示數(shù)是零。在本月底查表時,電能表的讀數(shù)如圖9-2所示,問:在一個月內小偉家用了______度電?消耗了______焦的電能。
②通過課本圖9梍4介紹1度電的作用,并結合這節(jié)課后的“調查”,請一些同學說出自己家每月的用電情況,討論有哪些節(jié)約用電的措施,宣傳節(jié)約用電。(
4)例題:(寫在小黑板上)①電流做功表現(xiàn)在電流通過電燈時,電燈
______,通過電爐時,電爐_______,通過電動機時,電動機________。②推導電功的另一計算公式
W=UQ。③在
1分鐘內有18庫的電量通過手電筒的小燈泡,電流做了54焦的電功,則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強度為______安,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________伏。
④燈L1的電阻大于L2的電阻,將L1、L2串聯(lián)起來接到電路中,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_______燈做的功多;若將它們并聯(lián)起來接到電路中,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______燈做的功多。
3.小結
(l)電流做的功叫電功。電流做功有各種形式,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的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功的計算公式是W=UIt或W=UQ。
(3)在國際單位制中,電功的單位是焦,生活中常用的是度。l度=3.6×106焦。
(4)測量電功的儀表叫電能表。
(四)說明
1.通過與水流的類比提出了電流是不是可以做功,然后用演示實驗證實,這樣引入了新課。再通過演示實驗引出電功的計算公式。因對初中學生來說,電功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做好這兩個演示實驗,在討論分析過程中,教師每提出一個問題,要啟發(fā)誘導學生分析回答。
2.教學大綱要求“掌握電功的公式”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由第二個演示實驗引出計算電功的公式并通過例題達到讓學生掌握電功的公式,會計算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功問題,定性討論兩個用電器的問題。
3.對于好的學生,除了推導W=UQ這個公式外,還可布置他們推
注:本教案依據(jù)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
功·教案示例 篇6
(一)教學目的
1.知道電流可以做功和常見的電流做功的形式。
2.通過演示實驗,得出計算電功的公式并使學生掌握公式。
3.對電功的單位焦耳的大小有具體的認識,知道生活中電功的單位是“度”。
4.知道用電能表測電功的大小并會讀數(shù)。
5.通過用電能表測電功和1度電的作用,使學生能自覺地節(jié)約用電。
(二)教具
課本圖9梍1實驗裝置一套,米尺一根,電能表一只及電能表掛圖一張。寫有例題的小黑板。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1)提問
①在第一冊物理書中我們學習了功,大家還記得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嗎?功的單位是什么嗎?(答略)
②流動的水能夠做功嗎?(學生答并舉例)
③這冊書中我們又學習了電流,電流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生答: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水流可以做功,那么電流可以做功嗎?
2.用演示實驗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裝置和電路:用電源、電動機、開關、滑動變阻器組成一串聯(lián)電路。用電動機提升砝碼。
①由實驗證實電流可以做功。
閉合開關后問: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學生答:砝碼上升)
問:是誰把砝碼提起來?(學生答:電動機)
問:電動機為什么能提起砝碼?(學生答:因為給電動機通電,電動機轉動起來,所以把砝碼提起來)
問:此實驗表明什么?(學生答:表明電流是可以做功的)
教師指出:此實驗中電流對電動機做功,電動機又對砝碼做功,所以電動機把砝碼提起來。電流做的功叫電功,電流不僅通過電動機時做功,電流通過其他用電器時都要做功。電流做功的形式很多。
請同學舉例電流還有哪些做功的形式。(學生舉例略)
②能量轉化情況。
問:砝碼上升過程中,機械能如何變化?(學生答:增加)
問:砝碼增加的機械能是從哪來的?(指出:因為電動要消耗了電能,所以砝碼的機械能增加)
師生再共同分析剛才學生舉出的例子中的能量轉化情況。
3.進行新課
問:電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1)由課本圖9-1的演示實驗得出電功的計算公式
介紹實驗裝置和電路,在前面演示實驗的電路中再接入電流表和電壓表(兩表均用大型示教電表),在砝碼后豎立一根米尺。在黑板上畫出如圖1所示的實驗電路圖。
①指出:電流對電動機做功,電動機又對重物做功。我們可以近似地看做電流對電動機做的功等于電動機對重物做的功,即等地Gh。因此,從h變化的多少可定性地知道電流做功的多少。
②演示:a.在相同時間內,電壓低、電流小,砝碼上升得低;b.在相同時間內,電壓高、電流大,砝碼上升得高;c.通電時間越長,砝碼上升得越高。師生邊觀察實驗、邊分析討論,最后指出:研究表明,計算電功的公式:W=UIt。③請同學說出U、I、t、W各代表物理量。U就是某一段電路兩端的電壓,I是這段電路中的電流,W就是電流在這段電路中通過t秒內所做的功。
用文字表述公式: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舉例:我們教室里的燈兩端的電壓是220伏,通過的電流是0.18安,那么通電10分鐘,電流做了多少功?(請同學計算)
(2)電功的單位
①指出上例中算出的電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J。1焦=1伏·安·秒。焦就是第一冊學過的機械功的單位。
通過舉例使學生對1焦形成具體的觀念。如把二個雞蛋托高1米,做的功大約是1焦,通過手電筒燈泡的電流,每秒做的功大約是1焦,通過洗衣機的電動機中的電流每秒鐘做的功大約是100焦。電力機車行駛1分鐘,電流做的功大約是3億焦等。②生活中常用“度”作電功的單位,1度=3.6×106焦。
③電能表(俗稱電度表)
①出示一個電能表和電能表掛圖(如沒有掛圖可自制一個如圖所示的掛圖),讓學生認識電能表:
a.作用:測量電功或用戶用電器所消耗的電能。
b.220V表示接在220伏的電路上使用。
C.5A表示這只表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5安。
d.3000轉/kwh表示每消耗1千瓦時(即1度)的電,電能表的轉盤轉3000轉。
e.如何讀數(shù),所測的電功的單位是度。
f.例:小偉同學家在上月底裝了一只新的電能表,表的示數(shù)是零。在本月底查表時,電能表的讀數(shù)如圖9-2所示,問:在一個月內小偉家用了______度電?消耗了______焦的電能。
②通過課本圖9梍4介紹1度電的作用,并結合這節(jié)課后的“調查”,請一些同學說出自己家每月的用電情況,討論有哪些節(jié)約用電的措施,宣傳節(jié)約用電。(
4)例題:(寫在小黑板上)①電流做功表現(xiàn)在電流通過電燈時,電燈
______,通過電爐時,電爐_______,通過電動機時,電動機________。②推導電功的另一計算公式
W=UQ。③在
1分鐘內有18庫的電量通過手電筒的小燈泡,電流做了54焦的電功,則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強度為______安,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________伏。
④燈L1的電阻大于L2的電阻,將L1、L2串聯(lián)起來接到電路中,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_______燈做的功多;若將它們并聯(lián)起來接到電路中,在相同時間內,電流通過______燈做的功多。
3.小結
(l)電流做的功叫電功。電流做功有各種形式,電流做功的過程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量的過程,電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的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功的計算公式是W=UIt或W=UQ。
(3)在國際單位制中,電功的單位是焦,生活中常用的是度。l度=3.6×106焦。
(4)測量電功的儀表叫電能表。
(四)說明
1.通過與水流的類比提出了電流是不是可以做功,然后用演示實驗證實,這樣引入了新課。再通過演示實驗引出電功的計算公式。因對初中學生來說,電功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做好這兩個演示實驗,在討論分析過程中,教師每提出一個問題,要啟發(fā)誘導學生分析回答。
2.教學大綱要求“掌握電功的公式”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由第二個演示實驗引出計算電功的公式并通過例題達到讓學生掌握電功的公式,會計算只有一個用電器的電功問題,定性討論兩個用電器的問題。
3.對于好的學生,除了推導W=UQ這個公式外,還可布置他們推
注:本教案依據(jù)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