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二)教學要求:
(l)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認識在什么情況下力對物體做了功,在什么情況下沒有做功。
(2)理解計算功的公式和單位,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三)教具:木塊、木板、細繩,小車。
(四)教學過程
一、進行新課
1.力學中的“功”
(1)引言:在物理學里,經常要提到“功”的概念。力學里所說的功有它的特殊含義。什么叫功?從本章起開始學習有關功的知識。
板書:“第十四章 功
一、功”
(2)學生閱讀本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并參看圖1及圖注。
提問并由學生回答討論以下問題:
①力學里所說的“功”,它的含義是什么?
要求回答: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通過一段距離,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②分析圖1,做功的實例:貨物、鐵塔、火箭和原木在什么力作用下,(這個力的方向是怎樣?)沿什么方向移動通過了一段距離?什么力對物體做了功?
要求回答:貨物在豎直向上的舉力作用下,豎直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車的舉力對貨物做了功。
鐵塔在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豎直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直升飛機的拉力對鐵塔做了功。
火箭在豎直向上的燃燒的氣體壓力作用下,豎直向上起飛通過了一段距離,燃燒的氣體的壓力對火箭做了功。
原木在沿水平向前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前通過了一段距離,馬的拉力對原木做了功。
③力學里的功包括哪兩個必要因素?
(3)教師總結并板書:“1.力學里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著重指出:“兩個必要因素”的含義是指“缺一不可”。只有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而沒有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即如果物體仍靜止不動,這個力就沒有對物體做功。結合課本圖14—2,分析兩個小朋友做的功等于零的道理。如果物體*慣性做勻速直線運動,雖然在水平方向上通過了距離,但并沒有水平方向的力作用于它,所以沒有什么力做功。結合“在極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動的冰球”一例,說明沒有什么力對冰球做功。
(4)練習、分析并演示以下問題,討論力對物體是否做功?
①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進了一段距離,拉力和重力這兩個力哪個力對物體做了功?為什么?
②用手提著木塊不動,木塊受幾個力的作用?哪個力對木塊做了功?
③用沿水平的拉力拉動小車在水平木板上前進。當把拉力去掉后,小車還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在這段距離上,拉力對小車做功了嗎?
通過以上問題的討論,進一步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研究力對物體做功時,要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或者哪個物體(施力物體)對哪個物體(受力物體)做功。
2.功的計算
引:功的大小如何計算?
(1)演示,畫板圖如圖1并加以分析。
放在水平面上的小車,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進一段距離,如圖1所示,拉力對小車做了功。
甲:拉力為f,小車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s,拉力對小車做功;
乙:拉力為2f,小車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s,拉力做的功是甲圖中拉力所做功的2倍。
丙:拉力為2f,小車在拉力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2s,拉力做的功是甲圖中拉力所做功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