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熱容(精選12篇)
比熱容 篇1
教學目標
a. 知道什么是物質的比熱
b. 知道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及其讀法
c. 會查物質的比熱表
d. 能用學的比熱知識解釋一些常見日常現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熱是初中物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常識出發,說明物質在溫度變化時,吸收(或釋放)的熱量與物體質量和溫度變化量有關,從而為比熱概念的引出作好鋪墊.然后安排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分析,最終抽象出比熱的概念,并進一步由比熱的定義說明其單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見物質的比熱表,并聯系實際討論一些日常現象.
分析二:比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通過對它的學習,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教法建議
建議一:比熱的概念比較抽象,因此通過實驗總結出來是一個好辦法,做好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和思考至關重要.實驗前明確實驗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在實驗前要格外強調杯子內的水和煤油質量相同,兩個熱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這些實驗條件對學生正確得出比熱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觀察到煤油的溫度上升得快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相等質量的不同物質在吸收相同熱量時,升高的溫度不同,并進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質.最后引導學生怎樣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從而得出比熱的概念.
建議二:在介紹比熱表時,要教會學生怎樣運用比熱表,通過比較,指出水的比熱較大,為講解水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做好鋪墊.另外,根據水和冰的比熱不同,說明不僅不同的物質比熱不同,即使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下的比熱值也不同.
建議三:為鞏固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聯系實際,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并運用比熱進行解釋.
教學設計示例
課 題
教學重點
掌握并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難點
掌握并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方法
講授、實驗
教 具
溫度計、煤油、水、電加熱器、天平
知識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實驗
(1)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2)煤油、水對比實驗
二、比熱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一物質的.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降低1℃所釋放的熱量也等于比熱.
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
三、比熱表
四、水的應用
由比熱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熱較大
五、小節
六、作業
記憶并理解比熱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用比熱來解釋.
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演示實驗現象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來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呢?
引導學生看比熱表,加深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
解釋海洋性氣候形成原因
引導學生回憶什么是比熱,其物理意義是什么
觀察實驗
思考實驗所說明的問題
思考問題,提出描述不同物質的這一特性.
看比熱表,對比各種物質的比熱
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暖氣以及冷凝劑為什么常用水
回答問題,復習鞏固知識
探究活動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利用水的比熱較大的原理?
比熱容 篇2
教學目標
a. 知道什么是物質的比熱
b. 知道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及其讀法
c. 會查物質的比熱表
d. 能用學的比熱知識解釋一些常見日常現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熱是初中物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常識出發,說明物質在溫度變化時,吸收(或釋放)的熱量與物體質量和溫度變化量有關,從而為比熱概念的引出作好鋪墊.然后安排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分析,最終抽象出比熱的概念,并進一步由比熱的定義說明其單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見物質的比熱表,并聯系實際討論一些日常現象.
分析二:比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通過對它的學習,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教法建議
建議一:比熱的概念比較抽象,因此通過實驗總結出來是一個好辦法,做好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和思考至關重要.實驗前明確實驗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在實驗前要格外強調杯子內的水和煤油質量相同,兩個熱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這些實驗條件對學生正確得出比熱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觀察到煤油的溫度上升得快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相等質量的不同物質在吸收相同熱量時,升高的溫度不同,并進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質.最后引導學生怎樣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從而得出比熱的概念.
建議二:在介紹比熱表時,要教會學生怎樣運用比熱表,通過比較,指出水的比熱較大,為講解水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做好鋪墊.另外,根據水和冰的比熱不同,說明不僅不同的物質比熱不同,即使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下的比熱值也不同.
建議三:為鞏固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聯系實際,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并運用比熱進行解釋.
教學設計示例
課 題
教學重點
掌握并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難點
掌握并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方法
講授、實驗
教 具
溫度計、煤油、水、電加熱器、天平
知識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實驗
(1)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2)煤油、水對比實驗
二、比熱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一物質的.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降低1℃所釋放的熱量也等于比熱.
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
三、比熱表
四、水的應用
由比熱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熱較大
五、小節
六、作業
記憶并理解比熱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用比熱來解釋.
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演示實驗現象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來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呢?
引導學生看比熱表,加深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
解釋海洋性氣候形成原因
引導學生回憶什么是比熱,其物理意義是什么
觀察實驗
思考實驗所說明的問題
思考問題,提出描述不同物質的這一特性.
看比熱表,對比各種物質的比熱
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暖氣以及冷凝劑為什么常用水
回答問題,復習鞏固知識
探究活動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利用水的比熱較大的原理?
比熱容 篇3
教學目標
a. 知道什么是物質的比熱
b. 知道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及其讀法
c. 會查物質的比熱表
d. 能用學的比熱知識解釋一些常見日常現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熱是初中物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常識出發,說明物質在溫度變化時,吸收(或釋放)的熱量與物體質量和溫度變化量有關,從而為比熱概念的引出作好鋪墊.然后安排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分析,最終抽象出比熱的概念,并進一步由比熱的定義說明其單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見物質的比熱表,并聯系實際討論一些日常現象.
分析二:比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通過對它的學習,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教法建議
建議一:比熱的概念比較抽象,因此通過實驗總結出來是一個好辦法,做好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和思考至關重要.實驗前明確實驗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在實驗前要格外強調杯子內的水和煤油質量相同,兩個熱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這些實驗條件對學生正確得出比熱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觀察到煤油的溫度上升得快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相等質量的不同物質在吸收相同熱量時,升高的溫度不同,并進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質.最后引導學生怎樣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從而得出比熱的概念.
建議二:在介紹比熱表時,要教會學生怎樣運用比熱表,通過比較,指出水的比熱較大,為講解水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做好鋪墊.另外,根據水和冰的比熱不同,說明不僅不同的物質比熱不同,即使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下的比熱值也不同.
建議三:為鞏固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聯系實際,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并運用比熱進行解釋.
教學設計示例
課 題
教學重點
掌握并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難點
掌握并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方法
講授、實驗
教 具
溫度計、煤油、水、電加熱器、天平
知識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實驗
(1)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2)煤油、水對比實驗
二、比熱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一物質的.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降低1℃所釋放的熱量也等于比熱.
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
三、比熱表
四、水的應用
由比熱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熱較大
五、小節
六、作業
記憶并理解比熱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用比熱來解釋.
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演示實驗現象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來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呢?
引導學生看比熱表,加深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
解釋海洋性氣候形成原因
引導學生回憶什么是比熱,其物理意義是什么
觀察實驗
思考實驗所說明的問題
思考問題,提出描述不同物質的這一特性.
看比熱表,對比各種物質的比熱
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暖氣以及冷凝劑為什么常用水
回答問題,復習鞏固知識
探究活動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利用水的比熱較大的原理?
比熱容 篇4
教學目標
a. 知道什么是物質的比熱
b. 知道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及其讀法
c. 會查物質的比熱表
d. 能用學的比熱知識解釋一些常見日常現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熱是初中物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常識出發,說明物質在溫度變化時,吸收(或釋放)的熱量與物體質量和溫度變化量有關,從而為比熱概念的引出作好鋪墊.然后安排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分析,最終抽象出比熱的概念,并進一步由比熱的定義說明其單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見物質的比熱表,并聯系實際討論一些日常現象.
分析二:比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通過對它的學習,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教法建議
建議一:比熱的概念比較抽象,因此通過實驗總結出來是一個好辦法,做好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和思考至關重要.實驗前明確實驗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在實驗前要格外強調杯子內的水和煤油質量相同,兩個熱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這些實驗條件對學生正確得出比熱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觀察到煤油的溫度上升得快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相等質量的不同物質在吸收相同熱量時,升高的溫度不同,并進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質.最后引導學生怎樣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從而得出比熱的概念.
建議二:在介紹比熱表時,要教會學生怎樣運用比熱表,通過比較,指出水的比熱較大,為講解水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做好鋪墊.另外,根據水和冰的比熱不同,說明不僅不同的物質比熱不同,即使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下的比熱值也不同.
建議三:為鞏固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聯系實際,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并運用比熱進行解釋.
教學設計示例
課 題
教學重點
掌握并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難點
掌握并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方法
講授、實驗
教 具
溫度計、煤油、水、電加熱器、天平
知識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實驗
(1)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2)煤油、水對比實驗
二、比熱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一物質的.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降低1℃所釋放的熱量也等于比熱.
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
三、比熱表
四、水的應用
由比熱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熱較大
五、小節
六、作業
記憶并理解比熱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用比熱來解釋.
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演示實驗現象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來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呢?
引導學生看比熱表,加深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
解釋海洋性氣候形成原因
引導學生回憶什么是比熱,其物理意義是什么
觀察實驗
思考實驗所說明的問題
思考問題,提出描述不同物質的這一特性.
看比熱表,對比各種物質的比熱
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暖氣以及冷凝劑為什么常用水
回答問題,復習鞏固知識
探究活動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利用水的比熱較大的原理?
比熱容 篇5
教學目標
a. 知道什么是物質的比熱
b. 知道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及其讀法
c. 會查物質的比熱表
d. 能用學的比熱知識解釋一些常見日常現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熱是初中物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常識出發,說明物質在溫度變化時,吸收(或釋放)的熱量與物體質量和溫度變化量有關,從而為比熱概念的引出作好鋪墊.然后安排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分析,最終抽象出比熱的概念,并進一步由比熱的定義說明其單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見物質的比熱表,并聯系實際討論一些日常現象.
分析二:比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通過對它的學習,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教法建議
建議一:比熱的概念比較抽象,因此通過實驗總結出來是一個好辦法,做好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和思考至關重要.實驗前明確實驗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在實驗前要格外強調杯子內的水和煤油質量相同,兩個熱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這些實驗條件對學生正確得出比熱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觀察到煤油的溫度上升得快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相等質量的不同物質在吸收相同熱量時,升高的溫度不同,并進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質.最后引導學生怎樣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從而得出比熱的概念.
建議二:在介紹比熱表時,要教會學生怎樣運用比熱表,通過比較,指出水的比熱較大,為講解水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做好鋪墊.另外,根據水和冰的比熱不同,說明不僅不同的物質比熱不同,即使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下的比熱值也不同.
建議三:為鞏固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聯系實際,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并運用比熱進行解釋.
教學設計示例
課 題
教學重點
掌握并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難點
掌握并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方法
講授、實驗
教 具
溫度計、煤油、水、電加熱器、天平
知識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實驗
(1)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2)煤油、水對比實驗
二、比熱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一物質的.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降低1℃所釋放的熱量也等于比熱.
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
三、比熱表
四、水的應用
由比熱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熱較大
五、小節
六、作業
記憶并理解比熱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用比熱來解釋.
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演示實驗現象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來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呢?
引導學生看比熱表,加深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
解釋海洋性氣候形成原因
引導學生回憶什么是比熱,其物理意義是什么
觀察實驗
思考實驗所說明的問題
思考問題,提出描述不同物質的這一特性.
看比熱表,對比各種物質的比熱
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暖氣以及冷凝劑為什么常用水
回答問題,復習鞏固知識
探究活動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利用水的比熱較大的原理?
比熱容 篇6
“比熱容”教學目標
a. 知道什么是物質的比熱
b. 知道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及其讀法
c. 會查物質的比熱表
d. 能用學的比熱知識解釋一些常見日常現象,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熱是初中物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從日常生活常識出發,說明物質在溫度變化時,吸收(或釋放)的熱量與物體質量和溫度變化量有關,從而為比熱概念的引出作好鋪墊.然后安排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分析,最終抽象出比熱的概念,并進一步由比熱的定義說明其單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見物質的比熱表,并聯系實際討論一些日常現象.
分析二:比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通過對它的學習,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教法建議
建議一:比熱的概念比較抽象,因此通過實驗總結出來是一個好辦法,做好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和思考至關重要.實驗前明確實驗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在實驗前要格外強調杯子內的水和煤油質量相同,兩個熱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這些實驗條件對學生正確得出比熱概念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觀察到煤油的溫度上升得快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相等質量的不同物質在吸收相同熱量時,升高的溫度不同,并進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質.最后引導學生怎樣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從而得出比熱的概念.
建議二:在介紹比熱表時,要教會學生怎樣運用比熱表,通過比較,指出水的比熱較大,為講解水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做好鋪墊.另外,根據水和冰的比熱不同,說明不僅不同的物質比熱不同,即使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下的比熱值也不同.
建議三:為鞏固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聯系實際,列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并運用比熱進行解釋.
“比熱容”教學設計示例
課 題
比熱容
教學重點
掌握并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難點
掌握并理解比熱的概念
教學方法
講授、實驗
教 具
溫度計、煤油、水、電加熱器、天平
知識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實驗
(1)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2)煤油、水對比實驗
二、比熱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一物質的比熱容.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降低1℃所釋放的熱量也等于比熱.
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
三、比熱表
四、水的應用
由比熱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熱較大
五、小節
六、作業
記憶并理解比熱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用比熱來解釋.
列舉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有關比熱現象
演示實驗現象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升高的溫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來描述物質的這一特性呢?
引導學生看比熱表,加深學生對比熱概念的理解
解釋海洋性氣候形成原因
引導學生回憶什么是比熱,其物理意義是什么
觀察實驗
思考實驗所說明的問題
思考問題,提出描述不同物質的這一特性.
看比熱表,對比各種物質的比熱
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暖氣以及冷凝劑為什么常用水
回答問題,復習鞏固知識
“比熱容”探究活動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利用水的比熱較大的原理?
比熱容 篇7
第三節 比熱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能根據比熱容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
●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通過閱讀“氣候與熱污染”,了解利用比熱容解釋海邊與沙漠晝夜溫差問題,并了解一下“熱島效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 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比熱容的概念和熱量有關計算.
難點:理解比熱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課時:1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學生閱讀教材前面的“?”,在學生理解“水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和水的質量、溫度升高的度數有關,水的質量越大,溫度升高的度數越多,吸收的熱量越多”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所有的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的度數也相等時,吸收的熱量之間的關系。
進行新課
(1)演示實驗:出示盛有等質量的水和煤油的兩只燒杯,但我們明顯地看出兩者的體積不相同,這是為什么?(請學生回答)不同的物質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質的屬性。
介紹電加熱器(俗稱:“熱得快”),強調電加熱器每一秒鐘放出的熱量是一定的,兩個電加熱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時間里它們放出的熱量也是相等的。
請兩名同學幫助觀察溫度計,并隨時報告溫度。
實驗結果:煤油溫度升得快。這表明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溫度升高的度數相同時,水吸的熱量比煤油多。
(2)比熱容:換用其他物質,重復上述實驗,得到的結果是類似的。就是說,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在溫度升高的度數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這跟我們在測量物體質量時,遇到的情況相似;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一般不相同。當時為表示物質的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那么,現在我們應該怎樣表示上述實驗所反映的物質特性呢?(啟發學生討論,在此基礎上歸納出比熱容的概念)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稱比熱。
比熱是通過比較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升1℃時吸收的熱量,來表示各種物質的不同性質。
(3)比熱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
如果某物質的比熱是a焦/(千克·℃),它是說單位質量為一千克的該種物質,每升高1℃時(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a焦。
(4)比熱表
比熱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各種物質都有自己的比熱。物理學中,常把由實驗測定的物質的比熱,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課本中列出了幾種物質的比熱,請同學們查出鋁的比熱及它的單位。你能具體地說明鋁的比熱的物理意義嗎?(提問)
從表中還可以看出,各物質中,水的比熱最大。這就意味著,在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水的溫度變化要小些。水的這個特征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在受太陽照射條件相同時,白天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溫升慢,夜晚沿海地區溫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區溫度變化小,內陸地區溫度變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內陸比沿海炎熱,冬季內陸比沿海寒冷。
水比熱大的特點,在生產、生活中也經常利用。如汽車發動機、發電機等機器,在工作時要發熱,通常要用循環流動的水來冷卻。冬季也常用熱水取暖。(分析課本圖2-15,2-16,說明利用水取暖和汽車發動機散熱器的原理)
小 結:
通過一些具體問題的討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熱的概念。
(1)在做課本圖2-14的實驗時,把水改換成蓖麻油,那么煤油和蓖麻油哪一個升溫快?為什么?
(2)把質量相同的鋁塊、銅塊、鉛塊放到沸水中加熱,當沸水再次沸騰后,取出金屬塊,并把它們放到石蠟塊上。它們都能使石蠟熔化,那么哪個金屬塊熔化的石蠟多呢?
作業布置:
復習本節內容,預習第四節
比熱容 篇8
高三數學教學的工作中,作為一名初中的物理老師,一定要學會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技能,反思學生的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九年級物理《比熱容》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
九年級物理《比熱容》教學反思一
為響應和貫徹上級的“課內比教學”工作的號召,我校初三年級從上星期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教學比武。今天上午第三節課,我按計劃講了一節比武課——九年級物理第十六章第三節《比熱容》。總體上來說,講得不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正如評課時周校長所說,這節課不好的根源是我駕馭教材的能力有欠缺。雖然課講得不好,但下課后,學生都說這節課講得好,確實聽懂了。看來,比武課應不同于優質課、示范課,只要是學生歡迎的課就是好課,這又讓我高興了起來——老師也需要鼓勵和賞識。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優劣思考,說的不對的,希望行家里手多多指正。
(一)優點
1、導入設計有特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設法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的物理,社會的物理”。我在設計此課時,從夏日中午赤腳在河灘上和河水中行走感覺不同入手,引入新課;緊接著讓學生聯系著他們極為熟悉的燒水現象,探究出影響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的兩個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現象,這些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蘊含著物理知識,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教學設計有創新。在不違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對教材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如問題的提出方式,探究實驗中采用“水浴法”對水和煤油加熱等等。這些創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用“水浴法”對水和煤油加熱,讓它們在相同的時間內吸收到相同的熱量,不僅學生信服,而且博得了評委的一致認同。
3、學生情感激勵效果好。這一節課我一直注重引導所有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學生的活動也比較多,尤其是單個學生的提問,幾乎達到學生總數的一半,學生活動面廣,活動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發現并糾正了學生的錯誤,提醒學生下面的練習中要注意這些問題,效果不錯。雖然有些學困生耽誤了我一些時間,但能在這么重大的講課中露面,肯定對他們是一種最大的激勵,值了。另外我還采用了生評、師評、師生互評的評價方式,讓展示的學生獲得了積極的心理體驗,從而產生了不斷探求新知的強烈愿望。
(二)缺點
1、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課堂結構不完整,沒有講完。關鍵在于引入探究實驗時花費的時間過多,至少耽誤了15分鐘。這里主要是我沒有把教材吃透,即教材中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與其前面的“對于不同物質,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溫度升高的度數也一樣,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也相同?”不能銜接。現在反思,當時提出“對于不同物質,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溫度升高的度數也一樣,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也相同?”后,應直接說“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從而直接進行實驗,實驗做好后,分析質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水需要吸收的熱量多,從而得出水吸熱能力強這一結論后,再寫出這個探究課題“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就很好地解決了不能銜接的問題。
2、課堂提問的目的不夠明確。在引入新課時,由于語言沒組織好,導致提問不明,學生無從回答。如我提的“夏日中午赤腳在河灘上和河水中行走有什么感受?”就不明,應改為“夏日中午赤腳在河灘上和河水中行走有什么不同感覺? ”,這樣學生易于回答。
總之,這一節教學比武課讓我收獲頗多。過去的教研活動,以專家開講座、名師聽課、評課居多,采用了各種高難度的信息技術,雖然效果較好,但最大的問題是教師始終處于被動地位,不能真正參與,問題很難暴露出來。講者總是想方設法“給觀眾講點什么”,“讓觀眾學會點什么”,教師們“聽得感動,想想激動、回去想動動不了”,教學實踐依然故我。而本次“課內比教學”工作以“裸課”為主,從最初的組內集體研討---組內說課---執教比武課----打分評課-----提出建議、談談聽課感想與收獲-----選拔參加校級說課比賽----集體評議打分,這一個完整的系列教研活動從形式到內容到實際效果都與以往的教研活動大為不同,在暴露了教學中各種問題的同時,也使我們的業務水平在短期內有了一個較大的、快速的提升。
九年級物理《比熱容》教學反思二
今天,我講了《比熱容》這一節課。總體上來說,講得還可以,我感到大多數學生都能聽懂,也都學會了——老師非常需要學生這樣鼓勵和賞識的表情。下面是我對這節課的優劣思考,說的不對的,希望行家里手多多指正。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設法讓學生體會到新舊知識的聯系。在設計此課時,我從學過的同一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那么,對于不同的物體,升高相同的溫度,內能的增加量(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呢?引入新課;緊接著讓學生聯系著他們極為熟悉的燒水現象,探究出影響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的兩個因素;最后又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自然界的一些現象,這些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蘊含著物理知識,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在不違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對教材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如問題的提出方式,探究實驗中采用“水浴法”對水和煤油加熱等等。這些創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用“水浴法”對水和煤油加熱,讓它們在相同的時間內吸收到相同的熱量體現轉換法的物理研究問題的思想。
這一節課我一直注重引導所有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的,學生的活動也比較多,尤其是單個學生的提問,幾乎達到學生總數的一半,學生活動面廣,活動量大,并且最后的板演,很好的發現并糾正了學生的錯誤,提醒學生下面的練習中要注意這些問題,效果不錯。雖然有些學困生耽誤了我一些時間,但能在這么重大的講課中露面,肯定對他們是一種最大的激勵,值了。另外我還采用了生評、師評、師生互評的評價方式,讓展示的學生獲得了積極的心理體驗,從而產生了不斷探求新知的強烈愿望。
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課堂結構不完整,沒有講完。關鍵在于探究實驗時花費的時間過多,至少耽誤了10分鐘。這里主要是我我對本部分估計不夠,即教材中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與其前面的“對于不同物質,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溫度升高的度數也一樣,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也相同?”不能銜接。現在反思,當時提出“對于不同物質,例如一種是水,一種是食用油,如果它們的質量相同,溫度升高的度數也一樣,它們吸收的熱量是否也相同?”后,應直接說“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從而直接進行實驗,實驗做好后,分析質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水需要吸收的熱量多,從而得出水吸熱能力強這一結論后,再寫出這個探究課題“比較不同物質吸熱能力”,就很好地解決了不能銜接的問題。
課堂提問的目的不夠明確。在引入新課時,由于語言沒組織好,導致提問不明,學生無從回答。
總之,這一節教學讓我收獲頗多。它暴露了我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的同時,也使我的業務水平在短期內有了一個較大的、快速的提升。
比熱容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4號,我說課的題目是1號《比熱容》,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級物理上冊第11章第4節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學情、教法和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比熱容是11章《熱和能》的重點,同時也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難點。它是反映物質特性的一個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許多現象和生產技術上的許多問題都跟物質比熱容有關,但比熱容這一概念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針對這一特點,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引入課題,突出物理教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進行實驗探究,體現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按照新課標要求,體現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在正確理解比熱容物理意義的基礎上,總結出熱量的計算公式q=cm⊿t,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是本節的又一重點。故本節課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探究比熱容實驗.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的概念.
2.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3.會查比熱容表,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實驗觀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學會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間的相互聯系;訓練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探究,學會科學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己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體驗從實驗到理論的科學方法。故本節的學習目標為:(出示課件)
三.教學重、難點和關鍵
重點:比熱容的概念的建立.
難點:1.制定實驗探究方案;2.了解比熱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釋有關現象。
關鍵:做好水與煤油吸熱升溫的對比實驗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二).說學情
1.初中學生對事物存在著濃厚的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但學生仍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
2.在學習本節之前,學生對質量、溫度、熱量已有一定的認識,但這種認識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沒有深刻意識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
(三).說教法和學法
說教法:依據《課標》要求,本課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的全過程,學生在交流合作中深入了解比熱容的含義。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
說學法: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從生活現象入手,進行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學會記錄實驗數據和信息,進行合作與交流。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啟發引導學生根據實驗數據信息,學會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得出實驗結論,進一步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切實體驗物質的屬性,加深對比熱容概念的了解。結合《課標》本節的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1.新課引入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進社會,這是新課程理念。(出示課件)本節課從學生熟悉的汽車發動機用水冷卻,新疆諺語“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等實例引出需要探究的物理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學習本節內容:《物質的比熱容>>,引入課題。(情景引入,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離,并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2.生活感知:(出示課件)
①燒水時,水吸收的熱量與水的質量有什么關系?(用生活里的現象支持你的觀點)
②燒水時,水吸收的熱量與水的溫度升高多少有什么關系? (用生活里的現象支持你的觀點)(這種設置問題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問水吸收的熱量與水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是什么關系,更具開放性,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總結得到:水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跟水的質量有關,和升高的溫度有關 。
那么(出示課件)
③將質量相同的銅塊和鐵塊加熱,升高相同的溫度,需要的熱量一樣多嗎?(強調質量、升高的溫度相等)
(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設置引導學生猜想物質吸熱可能與物質種類有關,使探究目標更為顯性化。)
提出探究問題:不同的物質,在質量相等,升高相同溫度時,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實驗方案的制定是探究是否順利的關鍵,由于本實驗涉及的內容較多,學生綜合考慮有一定的難度,故教師可引導學生重點探討如下問題,以幫助學生設計實驗。(出示課件)
(一)根據問題討論設計實驗
(1)選取什么物質進行對比?用什么工具測質量?
(2)用什么工具對它們加熱?
(3)用什么工具顯示它們溫度的變化?
(4)怎樣比較它們吸收熱量的多少?(學生在完成本實驗提示的基礎上來)
(二)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交流討論、展示設計方案,表述自己的設計思路,應有兩種方案(出示課件)。
方案一:取等質量的水和煤油,加熱相同的時間(吸收相等的熱量)后,比較溫度的變化。
方案二:取等質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加熱的時間(吸收熱量的多少)。
(讓各小組討論,然后教師特別強調“相同條件”是哪些,強調控制變量法的思想,明確按實驗方案二進行實驗,與提出的問題一致,簡化了實驗,可使學生做實驗的目的更明確一些)
4.進行實驗,收集數據(本環節事先應安排好小組分工,明確小組要求)(出示課件)
比熱容 篇10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4號,我說課的題目是1號《比熱容》,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級物理上冊第11章第4節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學情、教法和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比熱容是11章《熱和能》的重點,同時也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難點。它是反映物質特性的一個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許多現象和生產技術上的許多問題都跟物質比熱容有關,但比熱容這一概念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針對這一特點,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引入課題,突出物理教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進行實驗探究,體現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按照新課標要求,體現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在正確理解比熱容物理意義的基礎上,總結出熱量的計算公式Q=cm⊿t,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是本節的又一重點。故本節課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探究比熱容實驗.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的概念.
2.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3.會查比熱容表,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實驗觀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維能力;學會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間的相互聯系;訓練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探究,學會科學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己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體驗從實驗到理論的科學方法。故本節的學習目標為:(出示課件)
三.教學重、難點和關鍵
重點:比熱容的概念的建立.
難點:1.制定實驗探究方案;2.了解比熱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釋有關現象。
關鍵:做好水與煤油吸熱升溫的對比實驗是突破難點的關鍵
(二).說學情
1.初中學生對事物存在著濃厚的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但學生仍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
2.在學習本節之前,學生對質量、溫度、熱量已有一定的認識,但這種認識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沒有深刻意識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
(三).說教法和學法
說教法:依據《課標》要求,本課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的全過程,學生在交流合作中深入了解比熱容的含義。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
說學法: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變量法”,讓學生從生活現象入手,進行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學會記錄實驗數據和信息,進行合作與交流。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啟發引導學生根據實驗數據信息,學會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得出實驗結論,進一步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切實體驗物質的屬性,加深對比熱容概念的了解。結合《課標》本節的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1.新課引入
2.生活感知:(出示課件)
①燒水時,水吸收的熱量與水的質量有什么關系?(用生活里的現象支持你的觀點)
②燒水時,水吸收的熱量與水的溫度升高多少有什么關系? (用生活里的現象支持你的觀點)(這種設置問題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問水吸收的熱量與水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是什么關系,更具開放性,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總結得到:水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跟水的質量有關,和升高的溫度有關 。
那么(出示課件)
③將質量相同的銅塊和鐵塊加熱,升高相同的溫度,需要的熱量一樣多嗎?(強調質量、升高的溫度相等)
(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設置引導學生猜想物質吸熱可能與物質種類有關,使探究目標更為顯性化。)
提出探究問題:不同的物質,在質量相等,升高相同溫度時,吸收的熱量是否相同?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實驗方案的制定是探究是否順利的關鍵,由于本實驗涉及的內容較多,學生綜合考慮有一定的難度,故教師可引導學生重點探討如下問題,以幫助學生設計實驗。(出示課件)
(一)根據問題討論設計實驗
(1)選取什么物質進行對比?用什么工具測質量?
(2)用什么工具對它們加熱?
(3)用什么工具顯示它們溫度的變化?
(4)怎樣比較它們吸收熱量的多少?(學生在完成本實驗提示的基礎上來)
(二)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交流討論、展示設計方案,表述自己的設計思路,應有兩種方案(出示課件)。
方案一:取等質量的水和煤油,加熱相同的時間(吸收相等的熱量)后,比較溫度的變化。
方案二:取等質量的水和煤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加熱的時間(吸收熱量的多少)。
(讓各小組討論,然后教師特別強調“相同條件”是哪些,強調控制變量法的思想,明確按實驗方案二進行實驗,與提出的問題一致,簡化了實驗,可使學生做實驗的目的更明確一些)
4.進行實驗,收集數據(本環節事先應安排好小組分工,明確小組要求)(出示課件)
比熱容 篇11
學習目標:
1. 理解比熱容的概念。
2. 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3. 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學習重點:
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
學習難點:
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學習過程:
一、快樂自學
1、思考:課本p130“想想議議”的問題,把你的想法寫在下面空白處:
水吸收的熱量與水的質量之間的關系是:水的質量越 ,水吸收的熱量越 。
水吸收的熱量與水升高的溫度之間的關系是:水升高的溫度越 ,水吸收的熱量越 。
結論:對于同一種物質,質量越大,升高的溫度越高,則它吸收的熱量越________。
2.請閱讀課本p132面內容,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為了表示不同物質在吸熱能力上的差別,物理學里引入了 _______這個物理量。
②.比熱容的定義:____________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_______所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__________。用符號_____表示,它的單位是_________________,符號是_______。水的比熱容是________,它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課本132頁比熱容表后,思考:
a、在所有物質中 的比熱容最大,是 ,它的意義是 。
b、同種物質的不同狀態比熱容一般是 同的
c、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一般是 的(相同、不同)
4.水的比熱容大的應用:
人們常用冷水冷卻發動機,冬天用熱水來取暖,是因為相同情況下水與其他的物質相比吸收的熱量 ,放出的熱量 。
二、合作探究
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1)提出問題:物體溫度升高,吸收熱量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
以水為例:水吸熱的多少,與水的質量,水的溫度升高有關,不同物質,質量相同,溫度升高相同吸熱是否相同呢?
總結,物體吸熱多少與物質種類,物體的質量,溫度的量有關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溫馨提示:注意控制變量法的使用,取質量相同,初溫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看吸熱是否相同,(以加熱時間的多少來看吸熱的多少)
教師簡單介紹器材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物質種類
質量m/kg
初溫/℃
末溫t/℃
溫度變化△t/℃
加熱時間t/min
水
煤油
(5) 分析與論證
相同質量的同種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熱是 的
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熱是 的
(6)評估、交流與合作
(7)分析誤差的原因
三、自我小結: 本節課我的收獲是 比熱容:
⑴定義:
⑵物理意義:
⑶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大小 有關,
等無關。
⑷水的比熱容為4.2×103j(kg·℃)表示:
⑸水常調節氣溫、取暖、作冷卻劑、散熱,是因為 。
四、當堂訓練: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熱容減為原來的二分之一
b.吸收熱量多的物質,比熱容一定大
c.高溫物體放出熱量一定多
d.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熱量,煤油升高的溫度大于水升高的溫度
2.在沙漠地區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夜抱火爐吃西瓜”的奇特現象.而沿海地區是“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這表明水對氣溫有顯著影響,是因為 (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陽能 b.水的比熱容比沙石的比熱容大
c.水在蒸發時有致冷作用 d.水的對流性能好
3.下列各種情況下比熱會發生變化的是 ( )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結成冰
c.一塊鐵加工成鐵屑 d.15℃的水變成45℃的水
4.在各種液體中,通常用水作冷卻劑,這是因為 ( )
a.水具有較大的密度 b.水的性質很穩定
c.水具有較大的比熱 d.水的凝固點較低
五、我的反思
比熱容 篇12
九年級物理《16.3 比熱容》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教材從比熱容的簡單自然現象開始,對如何計算比熱容,以及通過比熱容計算熱量做了闡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2)能根據比熱容進行簡單的熱量計算.
(3)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1)通過閱讀“氣候與熱污染”,了解利用比熱容解釋海邊與沙漠晝夜溫差問題,并了解一下“熱島效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比熱容的概念和熱量有關計算.
難點:理解比熱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器材:水,煤油,兩只燒杯,兩個電加熱器,天平,兩只溫度計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學生閱讀教材前面的“?”,列舉生活例子,燒熱水溫水,與水開了,誰快,不一樣多的水燒開,哪一個更需要更多熱,讓學生理解“水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和水的質量、溫度升高的度數有關,水的質量越大,溫度升高的度數越多,吸收的熱量越多”,讓學生討論所有的物質,在質量相等、溫度升高的度數也相等時,吸收的熱量之間的關系。
進行新課
(1)演示實驗:出示盛有等質量的水和煤油的兩只燒杯,但我們明顯地看出兩者的體積不相同,這是為什么?(請學生回答)不同的物質其密度不同,回憶密度是物質的屬性。
介紹電加熱器(俗稱:“熱得快”),強調電加熱器每一秒鐘放出的熱量大致是一定的,兩個電加熱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時間里它們放出的熱量可以認為也是相等的。
請兩名同學幫助觀察溫度計,并隨時報告溫度。
實驗結果:煤油溫度升得快,說明水比煤油更能吸熱。這表明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溫度升高的度數相同時,水吸的熱量比煤油多。
(2)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在溫度升高的度數相同時,吸收的熱量是不同的。這跟我們在測量物體質量時,遇到的情況相似;相同體積的不同物質,質量一般不相同。當時為表示物質的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那么,現在我們應該怎樣表示上述實驗所反映的物質特性呢?(啟發學生討論,在此基礎上歸納出比熱容的概念)
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稱比熱。
比熱是通過比較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升1℃時吸收的熱量,來表示各種物質的不同性質。(告訴同學們降低也是一樣)
(3)比熱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比熱的單位是焦/(千克·攝氏度),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
如果某物質的比熱是a焦/(千克·攝氏度),它是說單位質量為一千克的該種物質,每升高1攝氏度時(或降低1攝氏度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a焦。
(4)比熱表
課本中列出了幾種物質的比熱,請同學們查出水的比熱及它的單位。你能具體地說明水的比熱的物理意義嗎?(提問)
從表中還可以看出,各物質中,水的比熱最大。這就意味著,在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水的溫度變化要小些。水的這個特征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在受太陽照射條件相同時,白天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溫升慢,夜晚沿海地區溫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區溫度變化小,內陸地區溫度變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內陸比沿海炎熱,冬季內陸比沿海寒冷。
解釋新疆地區“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西瓜”原因?
水比熱大的特點,在生產、生活中也經常利用。如汽車發動機、發電機等機器,在工作時要發熱,通常要用循環流動的水來冷卻。冬季也常用熱水取暖。(分析課本圖2-15,2-16,說明利用水取暖和汽車發動機散熱器的原理)
通過一些具體問題的討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熱的概念。
(1)在做課本圖16-14的實驗時,把水改換成蓖麻油,那么煤油和蓖麻油哪一個升溫快?為什么?
(2)把質量相同的鋁塊、銅塊、鉛塊放到沸水中加熱,當沸水再次沸騰后,取出金屬塊,并把它們放到石蠟塊上。它們都能使石蠟熔化,那么哪個金屬塊熔化的石蠟多呢?
小 結:略。
板書設計:
第三節 比熱容
一、演示實驗:
二、比熱容:
三、比熱的單位:
四、比熱表:
教學后記:
本節通過實驗,客觀反映了比熱容的概念,加深了學生對比熱容的認識,學習比熱容的時候,盡量對公式進行解釋,加強學生的記憶,多舉實例加強理解,這樣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