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 九年級物理教案 > 《電阻》教案(通用12篇)

《電阻》教案

發布時間:2023-10-01

《電阻》教案(通用12篇)

《電阻》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理解導體的電阻與長度成正比,與橫截面積成反比,比例系數與導體的材料有關。

  2、理解金屬導體的電阻由自由電子與金屬離子碰撞而產生,金屬材料的電阻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教學重點】

  理解電阻定律

  【教學難點】

  電阻率的概念

  【教學媒體】

  干電池組,電鍵,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絲若干條,導線若干

  【教學安排】

  【新課導入】

  直接導入新課——我們已經知道電阻的大小不是由電壓和電流決定的。而是由電阻本身決定的。那么到底是電阻的哪些因素影響電阻的大小呢?又是什么樣的函數關系呢?這一節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新課內容】

  1. 實驗探究

  (1) 猜想:學生提出可能的影響因素如:溫度/材料/長短/粗細等等(要求給出猜想的感受或理論依據,并對其函數關系做定性判斷)

  (2) 設計實驗:

  提出問題1:實驗中有很多的.物理量,應采用什么方法?應怎么選擇待測電阻絲?

  ——用控制變量法;所以要選擇幾根電阻絲,其中A、B、C是同種材料,橫截面積依次為1:2:4。每根電阻絲可選擇接入電路的長度。D是另一種材料的電阻絲,還可以用酒精燈加熱以改變溫度。

  提出問題2: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

  ——由于長度、粗細都可以用倍數的關系,所以主要要測量讀數的就是電阻值了。

  提出問題3:要如何測定導體的電阻?(請同學設計電路)

  ——可用萬用表的歐姆檔,但這樣的測量太粗略。所以最好使用歐姆定律,利用電壓和電流間接測量電阻值。電路如右圖。

  提出問題4:實驗中如何減小讀數時的偶然誤差?

  ——偶然誤差可通過多次測量減小,即應用滑動變阻器調節電壓和電流,求其比值的平均值。

  (3) 實驗操作:按電路,依次將A、B、C、D三段電阻絲分別接入電路中,利用R=U/I測出三段電阻絲電阻,并加以比較。教師演示,學生讀數并記錄表中,控制變量完成操作。

  (4) 數據分析:先定性觀察:R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后根據數據表格推理得出電阻與橫截面積成反比;與電阻長度成正比;與電阻材料有關。 ,其中K代表了材料對電阻的影響。我們用電阻率來表示它,符號換成 。即 。電阻率 ,即當導體有1m2截面積,長1m時的電阻值在數值上等于電阻率。

  電阻率的單位為歐姆米( )閱讀書P52/表格,感受一些材料的電阻率,知道導體和絕緣體在電阻率上的差別。

  強調:ρ的大小由導體材料決定。 這個公式也非決定式,因為電阻率是由材料決定的。同時,ρ的大小與溫度有關,一般ρ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演示實驗:把單獨一根電阻絲接入前圖所示電路中,測出電阻來,用酒精燈加熱。再看電壓表、電流表讀數,可以計算出電阻,從而判斷電阻增大了。

  閱讀書P52/內容,知道金屬導體的電阻率通常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在小溫度變化范圍內呈線形關系。而絕緣體和半導體的電阻率則隨溫度升高而呈非線性的減小。,知道導體和絕緣體在電阻率上的差別。某些合金如錳銅和康銅的電阻率則幾乎不隨溫度改變。不同材料的電阻率隨溫度的變化情況不同,根據這一特性,我們可以物盡其用。常用的電阻溫度計是用金屬鉑做成的,錳銅和康銅的電阻率幾乎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常常用來制作標準電阻。當溫度降低到一定溫度附近時,某些材料的電阻率會突然減小到零。超導體有很奇妙的特性,如磁場無法滲透到它內部。演示課件:超導現象以及磁懸浮。

  (5) 得出結論并板書:電阻定律:在溫度一定的條件下。導體電阻跟它長度成正比,跟它的橫截面積成反比。

  電阻定律的鞏固訓練:

  例:書P53/例題——了解一定形狀的導體電阻還與其接入電路的方式有關。

  例:手冊P54/例1

  3、身邊的電阻:

  電阻有固定電阻和可調電阻(電位器)。其中可調電阻如電位器、滑動變阻器主要是通過改變電阻接入電路的長度來調節阻值的大小的。閱讀書P54/信息窗——學會辨別色環電阻。

  【課后作業】

  書P54/3、5,教材全練P36-37

《電阻》教案 篇2

  (一)教學目的

  1.會用伏安法測電阻。

  2.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做好實驗的科學態度。

  (二)實驗器材:

  每組配備干電池三節,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1件,待測電阻一只(5歐或10歐,其電阻值用不透明白膠布粘封,并標以Rx字樣。要求學生暫不揭開。),導線若干條。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問:請敘述歐姆定律的內容,計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學生回答略)

  問: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學生回答略)

  引出本節。板書:〈第三節 實驗: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2.進行新課

  (1)問:本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答:學會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2)問:實驗的原理是什么?

  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計算出它的電阻。

  (3)問:誰能設計一個用伏安法測定電阻的實驗電路?

  學生板演(參見課本上的圖8—1)。教師講評。

  (4)問:用伏安法測電阻需要哪些實驗器材?

  學生回答,接著檢查和認識自己小組的實驗器材。注意認清哪個元件是待測定值電阻Rx。

  (5)問:做這個實驗需要哪些步驟?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①按電路圖連接電路。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是斷開狀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電阻值位置。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要連接正確。電壓表使用0~3伏量程,電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檢查電路連接無誤后,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觀察電壓表的示數為l伏、2伏和3伏時電流表的讀數;將三組電壓和電流的對應值填入自己設計的實驗記錄表格中。

  ③根據記錄的三組實驗數據分別算出未知電阻的三個值。為了減小誤差,算出電阻的平均值,作為被測電阻的阻值。即

  ④實驗要求:積極動手,按要求操作,記錄數據、計算結果要實事求是。實驗完畢要整理好儀器。

  以上內容,邊講邊板書,只寫提綱、內容留待學生課后作業 填寫。

  板書:

  <1.實驗目的:

  2.實驗原理:

  3.實驗電路:

  4.實驗器材:

  5.實驗步驟:

  6.實驗記錄:

  7.測量結果:Rx=〉

  (6)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結

  (1)學生報告測量結果。揭開定值電阻Rx上的封條,核對自己測試結果的正確性。

  思考:你測量的電阻值為什么和定值電阻上標出的數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實驗電路和儀表造成的誤差。

  要求實驗結果與待測電阻值相差較大的學生,下課后留下,教師幫助分析解決問題。

  (2)進行實驗講評,表揚實驗認真的小組和個人,指出巡視中發現的問題以教育全體及當事人。(注意:應以表揚為主。)

  (3)檢查儀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擺放。

  4.布置作業 :完成本節實驗報告。

  (四)說明:本節實驗要引導學生按實驗的目的,完成電路設計、器材選用、實驗步驟、設計表格等項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

《電阻》教案 篇3

  (一)教學目的

  1.會用伏安法測電阻。

  2.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做好實驗的科學態度。

  (二)實驗器材:

  每組配備干電池三節,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1件,待測電阻一只(5歐或10歐,其電阻值用不透明白膠布粘封,并標以Rx字樣。要求學生暫不揭開。),導線若干條。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問:請敘述歐姆定律的內容,計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學生回答略)

  問: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學生回答略)

  引出本節。板書:〈第三節實驗: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2.進行新課

  (1)問:本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答:學會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2)問:實驗的原理是什么?

  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計算出它的電阻。

  (3)問:誰能設計一個用伏安法測定電阻的實驗電路?

  學生板演(參見課本上的圖8—1)。教師講評。

  (4)問:用伏安法測電阻需要哪些實驗器材?

  學生回答,接著檢查和認識自己小組的實驗器材。注意認清哪個元件是待測定值電阻Rx。

  (5)問:做這個實驗需要哪些步驟?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①按電路圖連接電路。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是斷開狀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電阻值位置。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要連接正確。電壓表使用0~3伏量程,電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檢查電路連接無誤后,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觀察電壓表的示數為l伏、2伏和3伏時電流表的讀數;將三組電壓和電流的對應值填入自己設計的實驗記錄表格中。

  ③根據記錄的三組實驗數據分別算出未知電阻的三個值。為了減小誤差,算出電阻的平均值,作為被測電阻的阻值。即

  ④實驗要求:積極動手,按要求操作,記錄數據、計算結果要實事求是。實驗完畢要整理好儀器。

  以上內容,邊講邊板書,只寫提綱、內容留待學生課后作業 填寫。

  板書:

  <1.實驗目的:

  2.實驗原理:

  3.實驗電路:

  4.實驗器材:

  5.實驗步驟:

  6.實驗記錄:

  7.測量結果:Rx=〉

  (6)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結

  (1)學生報告測量結果。揭開定值電阻Rx上的封條,核對自己測試結果的正確性。

  思考:你測量的電阻值為什么和定值電阻上標出的數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實驗電路和儀表造成的誤差。

  要求實驗結果與待測電阻值相差較大的學生,下課后留下,教師幫助分析解決問題。

  (2)進行實驗講評,表揚實驗認真的小組和個人,指出巡視中發現的問題以教育全體及當事人。(注意:應以表揚為主。)

  (3)檢查儀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擺放。

  4.布置作業 :完成本節實驗報告。

  (四)說明:本節實驗要引導學生按實驗的目的,完成電路設計、器材選用、實驗步驟、設計表格等項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

《電阻》教案 篇4

  (一)教學目的

  1.會用伏安法測電阻。

  2.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做好實驗的科學態度。

  (二)實驗器材:

  每組配備干電池三節,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1件,待測電阻一只(5歐或10歐,其電阻值用不透明白膠布粘封,并標以Rx字樣。要求學生暫不揭開。),導線若干條。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問:請敘述歐姆定律的內容,計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學生回答略)

  問: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學生回答略)

  引出本節。板書:〈第三節實驗: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2.進行新課

  (1)問:本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答:學會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2)問:實驗的原理是什么?

  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計算出它的電阻。

  (3)問:誰能設計一個用伏安法測定電阻的實驗電路?

  學生板演(參見課本上的圖8—1)。教師講評。

  (4)問:用伏安法測電阻需要哪些實驗器材?

  學生回答,接著檢查和認識自己小組的實驗器材。注意認清哪個元件是待測定值電阻Rx。

  (5)問:做這個實驗需要哪些步驟?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①按電路圖連接電路。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是斷開狀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電阻值位置。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要連接正確。電壓表使用0~3伏量程,電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檢查電路連接無誤后,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觀察電壓表的示數為l伏、2伏和3伏時電流表的讀數;將三組電壓和電流的對應值填入自己設計的實驗記錄表格中。

  ③根據記錄的三組實驗數據分別算出未知電阻的三個值。為了減小誤差,算出電阻的平均值,作為被測電阻的.阻值。即

  ④實驗要求:積極動手,按要求操作,記錄數據、計算結果要實事求是。實驗完畢要整理好儀器。

  以上內容,邊講邊板書,只寫提綱、內容留待學生課后作業填寫。

  板書:

  1.實驗目的:

  2.實驗原理:

  3.實驗電路:

  4.實驗器材:

  5.實驗步驟:

  6.實驗記錄:

  7.測量結果:

  (6)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結

  (1)學生報告測量結果。揭開定值電阻Rx上的封條,核對自己測試結果的正確性。

  思考:你測量的電阻值為什么和定值電阻上標出的數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實驗電路和儀表造成的誤差。

  要求實驗結果與待測電阻值相差較大的學生,下課后留下,教師幫助分析解決問題。

  (2)進行實驗講評,表揚實驗認真的小組和個人,指出巡視中發現的問題以教育全體及當事人。(注意:應以表揚為主。)

  (3)檢查儀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擺放。

  4.布置作業:完成本節實驗報告。

  (四)說明:本節實驗要引導學生按實驗的目的,完成電路設計、器材選用、實驗步驟、設計表格等項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電阻》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通過分組實驗,使學生學會用伏安法測導體的電阻。加深對電阻概念的理解。

  2.進一步提高綜合使用電學儀器進行電學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伏安法測電阻。

  教具

  學生電源,直流電流表,直流電壓表,滑動變阻器(50Ω,1.5A),電鍵,繞線電阻(5Ω、10Ω各一個),導線。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l)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分別是什么?

  (2)歐姆定律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測定導體電阻大小的方法,這種方法叫什么?

  本節課將通過分組實驗,學習用伏安法測定導體的電阻。

  (二)講授新課

  (板書)三、實驗: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問: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是什么?

  (板書)1.實驗原理

  分別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側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根據歐姆定律就可以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

  (板書)2.實驗電路。

  問:(1)采用伏安法測定某一導體的電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每種器材在電路中起什么作用?

  2.設計實驗電路,畫出電路圖,如圖所示。

  3.要比較方便地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以獲得三次不同的電壓值和相應的電流值,電路中應安裝什么裝置?怎樣將它連入電路?(此問題機動)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給出完整的實驗電路圖(如右圖)。

  講解學生分組實驗的注意事項:

  (1)為便于實驗操作,要考慮器材在桌上的碼放位置。

  (2)實驗時,電源電壓取4伏,電壓表的量程取3伏,電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為5歐的繞線電阻做被測電阻進行實驗,調節滑片的位置,使電壓表的示數分別為1伏、2伏和3伏,觀察每次的電流值,以求出各次電阻值和電阻的平均值,然后換用阻值為10歐的電阻重做上述實驗。

  (4)其它注意事項同往常一樣。

  出示實驗數據記錄表。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檢查。

  實驗完畢,整理儀器。請幾個實驗組的同學匯報實驗數據,教師將實驗數據填入表中。

  討論:

  (1)觀察表中的數據,在測定某一個被測電阻的實驗中,電壓、電流、電阻的數據各具有什么特點?

  (2)加在某一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不同,通過它的電流也不同,但三次測定的電阻值卻相同(或基本相同),這說明了什么?這又是為什么呢?

  (三)鞏固知識

  1.有的同學根據公式R=U/I得出下面的結論:導體的電阻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若不對,錯在哪里?

  2.某導體兩端加2伏的電壓時,通過該導體的電流為0.4安,該導體的電阻是多少歐?若將此導體兩端的電壓加大到5伏,這個導體的電阻多大?若該導體兩端不加電壓時,通過這個導體的電流多大?此時導體電阻多大?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1.完成實驗報告。

  2.課本習題。

  3.預習:串聯電路電流的關系和電壓的關系分別是什么?

  (曹廣建)

  【評析】

  這個實驗教案是完整的,可行的,行文和講課中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伏安法測電阻是一個很重要的實驗,以后的應用也比較多,因此要進一步強調這個實驗的重要性和用這個方法測電阻的實用性。

  2.要通過這個實驗進一步說明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3.實驗中要向學生說明自己聯好電路后一定要經過教師檢查方可按下電鍵實驗。

  4.通過實驗進一步證實電阻值不隨U,I變的物理實質,讓同學進一步體會數學中的公式和物理中的公式不能等同理解,要強調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義,不要犯電阻的大小跟電壓成正比,跟電流成反比的錯誤。

《電阻》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通過分組實驗,使學生學會用伏安法測導體的電阻。加深對電阻概念的理解。

  2.進一步提高綜合使用電學儀器進行電學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伏安法測電阻。

  教具

  學生電源,直流電流表,直流電壓表,滑動變阻器(50Ω,1.5A),電鍵,繞線電阻(5Ω、10Ω各一個),導線。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l)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分別是什么?

  (2)歐姆定律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測定導體電阻大小的方法,這種方法叫什么?

  本節課將通過分組實驗,學習用伏安法測定導體的電阻。

  (二)講授新課

  (板書)三、實驗: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問: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是什么?

  (板書)1.實驗原理

  分別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側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根據歐姆定律就可以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

  (板書)2.實驗電路。

  問:(1)采用伏安法測定某一導體的電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每種器材在電路中起什么作用?

  2.設計實驗電路,畫出電路圖,如圖所示。

  3.要比較方便地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以獲得三次不同的電壓值和相應的電流值,電路中應安裝什么裝置?怎樣將它連入電路?(此問題機動)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給出完整的實驗電路圖(如右圖)。

  講解學生分組實驗的注意事項:

  (1)為便于實驗操作,要考慮器材在桌上的碼放位置。

  (2)實驗時,電源電壓取4伏,電壓表的量程取3伏,電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為5歐的繞線電阻做被測電阻進行實驗,調節滑片的位置,使電壓表的示數分別為1伏、2伏和3伏,觀察每次的電流值,以求出各次電阻值和電阻的平均值,然后換用阻值為10歐的電阻重做上述實驗。

  (4)其它注意事項同往常一樣。

  出示實驗數據記錄表。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檢查。

  實驗完畢,整理儀器。請幾個實驗組的同學匯報實驗數據,教師將實驗數據填入表中。

  討論:

  (1)觀察表中的數據,在測定某一個被測電阻的實驗中,電壓、電流、電阻的數據各具有什么特點?

  (2)加在某一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不同,通過它的電流也不同,但三次測定的電阻值卻相同(或基本相同),這說明了什么?這又是為什么呢?

  (三)鞏固知識

  1.有的同學根據公式R=U/I得出下面的結論:導體的電阻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若不對,錯在哪里?

  2.某導體兩端加2伏的電壓時,通過該導體的電流為0.4安,該導體的電阻是多少歐?若將此導體兩端的電壓加大到5伏,這個導體的電阻多大?若該導體兩端不加電壓時,通過這個導體的電流多大?此時導體電阻多大?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1.完成實驗報告。

  2.課本習題。

  3.預習:串聯電路電流的關系和電壓的關系分別是什么?

  (曹廣建)

  【評析】

  這個實驗教案是完整的,可行的,行文和講課中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伏安法測電阻是一個很重要的實驗,以后的應用也比較多,因此要進一步強調這個實驗的重要性和用這個方法測電阻的實用性。

  2.要通過這個實驗進一步說明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

  3.實驗中要向學生說明自己聯好電路后一定要經過教師檢查方可按下電鍵實驗。

  4.通過實驗進一步證實電阻值不隨U,I變的物理實質,讓同學進一步體會數學中的公式和物理中的公式不能等同理解,要強調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義,不要犯電阻的大小跟電壓成正比,跟電流成反比的錯誤。

《電阻》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阻的原理。

  2.會同時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導體的電阻。

  3.了解減小誤差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電阻的測量,了解歐姆定律的應用。

  2.體驗“伏安法”測量電阻的過程;能進行初步的相關電路分析、電路故障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自己的設計、操作、結論的分析,使學生養成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周密嚴謹的科學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實驗過程中,養成同學之間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

  二、教學重點

  1.會用“伏安法”測量導體的電阻和小燈泡的電阻。

  2.電路元件的識別及使用,電路故障的'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教學難點

  對實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對實驗結論的敘述與表達。

  三、學情分析

  經過十五章和十六章的學習,學生認識了電流、電壓、電阻和電流表與電壓表的使用,并在學習了探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的實驗中,初步掌握了探究實驗的基本步驟,但學生并沒有完全掌握,依然基礎不扎實,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是要及時,準確的引導學生如何設計電路,連接電路,分析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歸納出實驗結論等。

  四、教材分析

  《電阻的測量》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七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和電流表、電壓表及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之后利用歐姆定律,進而測電阻的一個實驗,它是歐姆定律的實際應用。這個實驗起到了讓學生對基礎物理量深化認識,也可以通過實驗讓學生熟練掌握電路的連接,電表和滑動變阻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通過對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的處理,培養學生對現象分析能力和對數據處理能力,讓學生認識到定值電阻和小燈泡電阻的聯系與卻別,養成實事求是,嚴謹的實驗態度。

  五、教具準備

  教師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多媒體課件,演示電路軟件。

  學生用:學生電源(部分使用干電池)、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定值電阻、小燈泡、導線若干,數據收集整理表(兩張A4紙,在導學案中)。

  六、教學過程

  ①.創設生活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設計問題:電流可以用電流表測量,電壓可以用電壓表測量。那么,用什么方法測量電阻呢?

  學生閱讀書本P80,按小組討論并設思考測量定值電阻的解決方案。

  ②.新課教學--定值電阻的測量

  教師設計問題

  1.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是什么?

  問題2.實驗電路圖怎么設計,需要測量什么物理量和計算什么物理量呢?

  問題3.根據實驗電路圖需要哪些實驗器材呢?

  學生介紹本組解決問題的方案:

  問題1解答,電流I:電流表電壓U:電壓表電阻R?歐姆定律?(P80伏安法)

  問題2解答,學生分小組根據實驗原理R=U/I,進行實驗電路的設計,部分學生設計了如圖電路。

  問題3解答,電壓表,電流表,電源,開關,定值電阻,導線。

  教師設計問題4.展示學生畫出的電路圖,通過下面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分析電路圖的合理性。

  (1)電路能測出幾組數據,只測出一組數據計算的電阻準確可靠嗎?

  (2)如何才能進行多次測量,得到多組數據呢?

  通過討論,學生練習本章第一節課的探究實驗,容易想到可以通過改變電池的個數或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實現多次測量。通過學生對兩種方法方便性的討論,選取滑動變阻器,要求學生畫出正確的電路圖。

《電阻》教案 篇8

  一、設計理念

  1、從現實生活入手,創設與日常生活比較接近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使課程成為學生生命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新課程理念。

  2、給學生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動腦、動手,解決實際問題,以達到學習和掌握知識與技能,提高各種能力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電阻》是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三節的內容,由“電阻”、“變阻器”組成。本節主要是使學生通過探究“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認識導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電阻,通過實踐學會使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電壓。

  教學流程如下:

  創設打開探究之門情境——探究與發現——認知與實踐——拓展與創新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過部分電學知識,能夠了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也掌握了一些研究物理的方法,建立學生易于觀察的模型,初步培養學生建模意識,解決實際困擾學生的難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學習熱情;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科技發展事例的內容真實、與所講授的內容聯系密切;通過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建模的能力,逐步養成能通過簡單模型來學習物理,體會物理的樂趣;通過學生活動的參與,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使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他們今后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影響電阻的大小的因素

  (2)理解滑動變阻器的原理,了解其構造,學會使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滑動變阻器的原理,創造出滑動變阻器這一過程,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魅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善于動手動腦的科學素養

  五、教學器材

  電池組、小燈泡、開關、導線、自制電阻比較裝置、鉛筆芯、滑動變阻器、自制滑動變阻器模型、“探究卷”及課件。

  六、教學過程

  情境創設

  (師語)請同學們觀察所帶來的各式電線,談談你們的“發現”并提出你們最感興趣的問題?

  (學生)可能性的發現和提問:(摘選)

  1、一般電線內部是金屬絲,外部包有一層塑料。

  2、為什么普通電線內部的導線多用銅制成,可否采用其他常見金屬材料來代替銅。

《電阻》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電阻編排在學生學習了電流以及電流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系統性。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電阻的概念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同時也為學習下一節滑動變阻器打下基礎。

  本課時的特點:

  十分重視探究方法教育,重視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驗實驗方法、學習方法,了解什么是電阻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教學內容的編排是根據提出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和對實驗現象分析、處理得到相應的結論。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⒈ 認知目標: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知道電阻的概念和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

  ⒉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依據物理事實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嚴謹細致、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教學中滲透鍥而不舍科學精神的教育。

  三、重點、難點分析

  新課標中要求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本節課的重點為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而難點是電阻概念的'建立。

  四、教學方法

  采用教師引導、啟發,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師生共同分析計論,總結出電阻的概念和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

  五、教學設計

  (一)引入新課

  出示一個調光燈,請大家注意觀察,當轉動旋轉開關時,你看到有什么發生了變化?(亮度發生變化)

  提問:燈泡亮度的變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電流)可以用什么方法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大小呢?

  (二)講授新課

  展開探究活動一:

  1、同組同學討論:根據實驗目的,利用我們學過的器材,設計一個實驗來試一試,你一共有多少種方法改變電路中的電流。通過討論,使學生了解科學實驗的設計過程:

  (1)明確實驗目的。

  (2)確定研究方法。

  (3)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

  在對學生的討論作簡單的分析的評價的的基礎上,投影電路圖,介紹有關用電器以用兩個帶夾子的導線應接在什么位置上,有什么作用。

  2、實驗: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實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可以接入桌面的任何一個器材

  活動一:嘗試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大小

  1、器材:干電池兩節、小電燈、開關、不同材料的金屬絲、電流表

  2、思路:當同學們在改變接入電路中的導體或電池的節數時,會通過電流表示數的變化或燈泡亮度的變化來判斷出電路中的電流發生了變化,從而總結出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大小的方法。

  3、目的:通過實驗得出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大小的方法。

  4、步驟:

  (1)、按圖14-1連成電路,并嘗試用各種方法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2)、記錄你的方法和觀察到的現象:

  5、交流討論并得出結論

  師:我們把剛才大家所說的方法總結起來可以歸納為兩個因素:一是電路兩端的電壓;二是連在電路中的導體。

  師:我們從第二個因素知道,不同的導體接在同一個電路中,電流的大小是不同的,說明導體在導電的同時還存在著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物理學中把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稱為電阻。

  提問:導體的電阻越大,它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就怎么樣?(越大)電流就會怎么樣呢?(越小)。

《電阻》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方法。

  2.學會用伏安法測量電阻。

  3.加深對歐姆定律及其應用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實驗原理設計電路圖,并且能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發現規律,加深對電阻概念的認識。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實驗法。

  【教具學具】

  定值電阻、小燈泡、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電源、開關、導線若干、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實驗室里有些定值電阻沒有標簽了,你能幫老師重新貼好正確阻值的標簽嗎?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課題,引發學生的研究興趣。

  電流可以用電流表測量,電壓可以用電壓表測量。那么,用什么方法測量電阻呢?本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電阻的測量。

  二、新課教學

  (一)伏安法測量電阻

  1.用什么方法可以幫助老師測出沒有標牌的定值電阻的阻值呢?這種方法又稱( 法),需要哪些實驗器材?

  2.測量長度的實驗中我們采用什么方法減小誤差的?測量電阻實驗中我們怎樣減少誤差,還需要哪種器材來達到此目的?

  3.請設計測量定值電阻實驗電路圖。

  4.請設計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設計意圖:遞進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方向,小組交流討論,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學會傾聽、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喜歡動腦思考。

  實驗步驟:(學生口述實驗步驟)

  ①調節電流表、電壓表的指針到零刻度;按電路圖連接實物。調節滑動變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②斷開開關,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

  ③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至適當位置,分別讀出電流表的示數

  I、電壓表的示數U,并記錄在表格中

  ④根據公式RUI計算出R的值,并記錄在表格中。

  ⑤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待測電阻中的電流及兩端的電壓,再測幾組數據,并計算R的值,并求出它們的平均值記入表格中

  ⑥ 實驗結束,整理好實驗器材。

  (二)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過渡語:我們平常使用的燈泡中的燈絲是否有電阻? 先讓學生閱讀教材“想想做做”,小燈泡的'電阻如何測量呢?

  (1)實驗電路圖(學生完成)

  (2)實驗步驟

  ①斷開開關,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

  ②閉合開關,移動滑片讓燈發光正常(2.5V),發光較暗(2V),發光較強(1V),讀取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并記錄入表格中。

  ③根據公式RU分別計算出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發光時的電阻,并記I錄在表格中,并分析其電阻不同的原因。

  ④實驗結束,整理好實驗器材。

  (3)、進行實驗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分別測量電阻和小燈泡電阻值,改變電壓和電流多測量幾組數據,算出對應電阻值,同時注意觀察小燈泡的亮度的變化,燈絲阻值的改變。

  此過程老師巡視糾正學生在實驗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

  (4)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完成實驗后,各小組進行實驗結果總結,實驗過程中經驗總結。

  三、課堂小結

  四、鞏固練習:見課件

  五、布置作業:動手動腦學物理1---4題

  六、板書設計

  電阻的測量

  一、伏安法測電阻

  二、測小燈泡的電阻

  1.原理:歐姆定律

  2.電路圖:

  3.器材:

  4.步驟:

《電阻》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的

  1.會用伏安法測電阻。

  2.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做好實驗的科學態度。

  (二)實驗器材:

  每組配備干電池三節,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1件,待測電阻一只(5歐或10歐,其電阻值用不透明白膠布粘封,并標以Rx字樣。要求學生暫不揭開。),導線若干條。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問:請敘述歐姆定律的內容,計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單位。(學生回答略)

  問: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學生回答略)

  引出本節。板書:〈第三節實驗: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2.進行新課

  (1)問:本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答:學會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2)問:實驗的原理是什么?

  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計算出它的電阻。

  (3)問:誰能設計一個用伏安法測定電阻的實驗電路?

  學生板演(參見課本上的圖8—1)。教師講評。

  (4)問:用伏安法測電阻需要哪些實驗器材?

  學生回答,接著檢查和認識自己小組的實驗器材。注意認清哪個元件是待測定值電阻Rx。

  (5)問:做這個實驗需要哪些步驟?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①按電路圖連接電路。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是斷開狀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電阻值位置。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要連接正確。電壓表使用0~3伏量程,電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檢查電路連接無誤后,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觀察電壓表的示數為l伏、2伏和3伏時電流表的讀數;將三組電壓和電流的對應值填入自己設計的實驗記錄表格中。

  ③根據記錄的三組實驗數據分別算出未知電阻的三個值。為了減小誤差,算出電阻的平均值,作為被測電阻的阻值。即

  ④實驗要求:積極動手,按要求操作,記錄數據、計算結果要實事求是。實驗完畢要整理好儀器。

  以上內容,邊講邊板書,只寫提綱、內容留待學生課后作業 填寫。

  板書:

  <1.實驗目的:

  2.實驗原理:

  3.實驗電路:

  4.實驗器材:

  5.實驗步驟:

  6.實驗記錄:

  7.測量結果:Rx=〉

  (6)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結

  (1)學生報告測量結果。揭開定值電阻Rx上的封條,核對自己測試結果的正確性。

  思考:你測量的電阻值為什么和定值電阻上標出的數值不完全相同?

  答:由于實驗電路和儀表造成的誤差。

  要求實驗結果與待測電阻值相差較大的學生,下課后留下,教師幫助分析解決問題。

  (2)進行實驗講評,表揚實驗認真的小組和個人,指出巡視中發現的問題以教育全體及當事人。(注意:應以表揚為主。)

  (3)檢查儀器是否收拾好,按要求擺放。

  4.布置作業 :完成本節實驗報告。

  (四)說明:本節實驗要引導學生按實驗的目的,完成電路設計、器材選用、實驗步驟、設計表格等項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

《電阻》教案 篇12

  溫馨提示:

  通過學習目標的認識找尋學習的方向,同時通過明確學習重難點,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并進行突破掌握。

  學習目標:

  1.知道電阻是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知道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

  3.會用探究的方法掌握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學習重點: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學習難點: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器材準備:銅線或鎳鉻合金絲、導線、電源、電流表、開關等。

  互動課堂

  通過一系列活動,和學伴、教師、教材、參考資料的交流合作完成學習目標

  學習過程:

  一、新課導入:

  觀察教材P14演示實驗思考并回答:把銅線或鎳鉻合金絲分別接入電路時,接入 時小燈泡更亮,這個現象對我們有何啟示?

  二、實驗探究:

  1.認識電阻

  (1)把教材中圖6.3-1裝置中接入電流表,當銅絲或鎳鉻合金絲接入電路時,燈泡越亮,電流表的示數就____,說明不同導體對電流有____(相同或不同)的阻礙作用,在物理學中,用 來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的大小,它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2)導體的電流通常用字母__表示,電阻的單位是___,簡稱___,符號是___,另外來可用___、__作它的單位,它們的換算關系是:1M=__ 1K=__

  (3)自學教材中圖6.3-3常溫下物體的導電的絕緣能力的順序排列圖表,小組討論,歸納總結出內容的信息或規律: 。

  2.探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

  (1)提出問題:按照教材右圖裝置連接電路,然后把長度,粗細相同的銅絲、鐵絲、鎳鉻合金絲分別接入燈泡和開關之間,觀察小燈泡的亮度和電流表示數有什么變化?

  (2)猜想:電阻可能與______、____、_____有關。

  (3)進行實驗:為驗證猜想,可通過觀察電路中電流表示數的大小來判斷接入電路中導體電阻的大小。在下框內畫出電路圖:

  (4)用控制變量法來逐步探究

  a.比較不同材料的導體時,需要把兩條__不同,__、__相同的金屬絲接入電路,通過比較電流表示數的大小,來比較導體電阻的大小。

  b.比較不同長度導體的電阻時,需要把兩條__、__相同,__同的金屬絲接入電路。

  c.比較不同粗細導體的電阻時,需要把兩條__、__相同,__不同的金屬絲接入電路。

  d.比較溫度對導體電阻的影響,可把某種金屬絲接入電路,分別觀察它在常溫時和被加熱后通過電流的大小,來比較該金屬絲電阻的大小。

  (5)搜集、記錄證據,計入下列表格

  接入電路的導體 電源兩級電壓/V 電流表示數/A 小燈泡的亮暗 接入導體的電阻大小

  長度、粗細相同的 錳銅線

  鎳鉻線

  長度、材料相同的 粗鎳鉻線

  細鎳鉻線

  粗細、材料相同的 長鎳鉻線

  短鎳鉻線

  螺旋狀鎳鉻絲 常溫時

  用酒精燈加熱高溫時

  (6)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導體電阻的大小與__、__、__有關,還與__有關。

  我的收獲

  本節新增了哪些知識或者技能,自己有哪些收獲和啟發?2)對于本節知識技能哪些學的很好,哪些學的不好,下面怎么解決?

  三、課堂小結:

  1.電阻用符號______表示,其國際主單位是______。

  2.在探究影響電阻大小因素的.實驗中,運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其大小決定于導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還與溫度有關。在導體的材料和長度不變的情況下,導體橫截面積越大,電阻越_____;在材料橫截面積不變時,導體越長,電阻越______。

  評價矯正

  通過一系列與知識互動相關的題組訓練,檢驗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是否理解和掌握,了解學習的難點、疑點、錯誤點,通過和學伴、教師、教材、參考資料的交流合作以矯正

  四、達標檢測:

  1.某工人在架設動力線路時,覺得不夠安全,就把兩條導線并在一起當作一條使用,這樣連接后導線的電阻比原來____了;在連接某一處線路時,由于導線不夠長,他又把兩段導線連接起來使用,這樣連接后的導線比連接前每段導線的電阻都____了。(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在A、B兩條不同導線的兩端加上相同的電壓時,通過它們的電流大小關系是IA

  3.照明白熾燈的燈絲斷了一截,把兩段燈絲搭接上后仍能使用,則搭接后燈絲的電阻將變____;接在電路中,燈泡的亮度將變_____。

  4.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這反映在( )

  A.電阻的大小隨導體中電流的變化而變化

  B.電阻的大小隨導體兩端電壓的變化而變化

  C.電阻的大小由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中的電流共同決定

  D.電阻的大小由導體本身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決定

  5.在甲、乙兩根導線的兩端加相同的電壓,甲導線中的電流小于乙導線中的電流,不考慮溫度的影響,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

  A.當它們的材料、粗細都相同時,甲導線比乙導線長

  B.當它們的材料、長度都相同時,甲導線比乙導線粗

  C.當它們的長度、粗細都相同時,材料一定不同

  D.它們的材料、長度、粗細中,至少有一項是不同的

  6.在做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實驗時,需要在電壓相同的條件下,比較通過不同導線的電流,發現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下表是幾種實驗用導線的參數。

  導線代號 A B C D E F G

  長度(m) 1.0 0.5 1.5 1.0 1.2 1.5 0.5

  橫截面積(mm2) 3.2 0.8 1.2 0.8 1.2 1.2 1.2

  材料 錳銅 鎢 鎳鉻 錳銅 鎢 錳銅 鎳鉻

  (1) 為研究電阻和導體材料有關,應在上表中選用導線C和導線_________________;

  (2) 為研究電阻和導體的長度有關,應在上表中選用導線C和導線________________;

  (3) 為研究電阻和導體橫截面積的關系,應在上表中選用導線A和導線_________;

  (4) 本實驗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電阻》教案(通用12篇) 相關內容:
  • 《比熱容》教案(精選5篇)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4號,我說課的題目是1號《比熱容》,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級物理上冊第11章第4節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學情、教法和學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說這節課。...

  • 《內能》教學設計(精選2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知道內能的兩個作用.能力目標能列舉生產和生活中應用內能的實例.情感目標感受到內能的利用和科技發展的聯系. 教學建議教材分析教材提出問題入手,引入了內能是怎樣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內能來加熱,列舉實例說明了很多利...

  • 《質量和密度》教案(精選2篇)

    (一)質量1.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含有物質多的,我們說這個物體的質量大,含有物質少的,我們說它的質量小。質量用字母m表示。2.在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為kg,常用單位還有噸、克、毫克。...

  • 《科學之旅》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初步了解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多媒體展示以及學生的動手實驗,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 《科學之旅》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學生認識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對物理研究及物理應用有初步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步了解學好物理應注意的事情。二、能力目標:1.過觀察和實驗,學習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方法。...

  • 《力 》教學設計(精選12篇)

    1、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2、知道力的單位。教材重點難點重點:彈簧測力計測量時的正確使用、力的單位難點: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教具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講授、討論、活動、實驗教 學 過 程復習:1、什么是力?什么是施力物體和受...

  • 《摩擦力》教學設計(通用14篇)

    【設計理念】摩擦力一節的課堂設計宗旨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興趣,體現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一、教學背景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到物理,從自然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驗和活動,從被動到主動,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了解科技發展,從而融入到現代社會中。...

  • 第四節 測量物質的密度(精選2篇)

    第四節 測量物質的密度(1)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驗進一步鞏固物質密度的概念;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學會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測量...

  • 九年級物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地资源影视免费观看 | 成人tv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第28页 | 亚洲青涩 | 老熟女高潮喷了一地 | 国产毛片久久精品 | 日韩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 97视频成人 | 日韩www在线| a级黄色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视频 | 免费嗨片首页中文字幕 | 亚洲老司机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黄色片 | 九九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 午夜男女爽爽爽在线视频 | 九九九伊在人线综合2023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影院 | 精品1区2区3区4区 |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 天天噜噜噜在线视频 | 欧美亚洲精品午夜福利av | 麻豆99 | 国产a区 | 久久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最猛性xxx | 色七七亚洲 | 久爱国产 | 久色欧美| 国产免费黄色片 | 夜夜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一 |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三极片| 日本一二三区免费 | xvideos.蜜桃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视频公司 | 亚洲三区一区 | 篱笆女人狗电视连续剧第一部 | 一区美女| 国产成人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 亚洲最新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