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哀婉的鄉愁曲──《鄉愁》一課的教學設計
一曲哀婉的鄉愁曲 ──《鄉愁》一課的教學設計 |
河北省涿鹿縣教育局 李清 |
被文學大師梁實秋先生評價為“左手寫詩,右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的余光中先生,以一曲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鄉愁》,表達了詩人濃厚強烈的思鄉情懷,這不是一般游子的思鄉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時代,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由海峽阻隔而產生的對大陸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的思鄉情懷,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具有以往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的,此詩具有“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現實感!备鶕抡n程厘定的課程目標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新課程確立起的新的學生觀即學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驅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內在價值的獨特存在,學生即目的。根據此我設計了《鄉愁》一課的教學過程 :
一、以歌、詩激情,提示課題
播放《故鄉的云》歌曲,讓同學們跟唱,引導學生進入對故鄉美好的回憶,從而產生思鄉的情結,進而設問同學們是否熱愛自己的家鄉,為家鄉唱一曲贊歌?讓學生唱愛家鄉的歌曲。然后教師朗讀《月之故鄉》“天上有個月亮,地上有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引領學生繼續思鄉。而后教師引導題目,孟郊有一首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古詩文輻射),教師深情朗讀后,說今天我們大家學一首現居于中國臺灣著名的華人余光中先生寫的一首《鄉愁》詩,然后標題于黑板上。
二、激情朗讀,深入主題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鄉愁》這首新格律詩節奏感很強,適宜學生的朗讀。具體表現在:從詩的每一節來看,句子有長有短,參差不齊,但全詩四節,節與節之間,對稱、和諧、均衡,呈現出完美的結構。另外詩人采用復沓手法,全詩各節都采用“鄉愁是──”與“我在這頭──你在那(里)頭”的句式,復沓手法的應用,既突出地寫出了鄉愁,又分清了詩的層次和脈絡,從而增添了詩的旋律美,也增添了詩的節奏感。從各個小節來看,各節都有“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等數量詞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等形容詞,低回往復,抑揚頓挫,增添了詩的音韻美。本詩有結構美、旋律美、音韻美的同時,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因此在指導朗讀中,給學生談了三美后,把作者寫詩的特有思想感情做了介紹:余光中先生寫鄉愁之情,不是抒寫一般游子的思鄉之情,而是在特殊的情況下漂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詩人回憶七十年代初創作《鄉愁》時的情景,他說:“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屋內感情所至,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了《鄉愁》!薄暗纛^一去是風吹黑發,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這已是余光中先生的情結和內心讀白。這樣完美的形式,這樣富有的思想感情,怎不能讓學生們深入其中,興致朗讀呢?之后,教師先示范朗讀,再讓學生默讀、單讀和齊讀,在不斷的指導中,學生朗讀的感情逐步投入,簡直與余先生當時的心情融在了一起。
三、獨特的意象,精巧的構思
“意象”一詞在學生心中是難以理解,在講解中,我說意象就是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寄托的事物。如思鄉一節,維系母子深情的紐帶是小小的郵票,這郵票就是第一節的意象。學生在我介紹完后,迅速找出下面各節的意象,即思鄉一節是郵票,思情一節是寄托思戀的船票,思親一節是尋找母愛的墳墓,思國一節是骨肉分離的鴻溝──海峽。之后,結合余先生的生活,講解為什么以這些事物作為意象來寫。詩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節想到了祖國大陸這個“最大的母親”。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開朗,有了“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一句。《鄉愁》一詩正是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意象,明朗、集中、強烈、無堆砌之嫌,而且更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全詩以時間為線,把四個意象巧妙的組合在一起,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經歷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
在構思上,以時間為順序結構全篇,層層深入。在地點上,前三節寫詩人不在大陸的經歷,最后一節寫詩人在孤島上的鄉愁之情。在內容上,以思鄉──思情──思親──思國結構全詩,表達了自己愛國主義的情感(或以母子別──夫妻別──生死別──家鄉別結構全詩)。
四、巧妙輻射,加深理解
鄉愁作為人類普遍的一種情結,是詩歌創作歷久常新的主題之一。文學史上不乏許多抒寫鄉愁的名篇佳作,因此適時地進行輻射閱讀對引導學生學習非常重要,所以我抄了幾首寫鄉愁的詩給學生,讓學生對課文加深理解。
(1)席慕蓉的《鄉愁》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別離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此詩清麗而富有感染力,她抓住具有故鄉特征和故鄉氣息的“故鄉的歌”和“故鄉的面貌”,將它們融入美麗的月光和朦朧的霧氣中,真切感人地表達了思鄉的濃情。最后,詩人將鄉愁比作沒有年輪的長青樹,永遠不老,永遠銘記在詩人心中,可見,詩人的思鄉的情感是多么濃烈而醇厚。
(2)李廣田的《鄉愁》
在這座古城的靜夜里/聽到了在故鄉聽過的明笛/雖說是千山萬水的相隔吧/卻也有同樣憂傷的歌吹
偶然間憶起了心頭的/卻并非久別的父和母/只是故園這邊的小池塘/蕭風中,池塘兩岸的蘆與笛
此詩抒情的角度十分獨特,詩人用古城的靜夜、故鄉的明笛、家鄉的歌吹和故園的小池塘、蕭風中的蘆與笛等意象,組成一幅明麗清冷的畫面,表達了遠在他鄉的游子思念家鄉,眷念父母的深情,使鄉愁具有一種強烈的彌漫性和滲透感。讀罷此詩,你的靈魂不得不與詩人的靈魂共鳴,勾起對家鄉,對父母的濃濃的思念之情。
(3)李春生的《春望》
谷雨之后,那朵/擠盡乳汁的云/疲憊地泅過……/小小的窗/鑲不住/神往悠悠
驀地,整個北方/在我眼中蘇醒/四十年/好長,好長的夢哪/麥浪,一波波/翻騰于南中國臺灣/滿是稻禾的平原
谷雨之后/故國啊/故國的江南何處/江南的柔柔深情/在妻的吳儂儂軟語/在妻充滿水聲的雙瞳
此詩的特色在于選取了谷雨之后白云在窗前輕輕飄過所引發的鄉愁,來表現作者對故土、對祖國的柔柔深情,詩人用現實世界與夢幻世界交織的抒情手段和北方與南方的時空跳躍手法,使這首詩所營造的藝術世界顯得異常豐富和遼闊。這里有白云,有稻香,有江南的吳儂軟語,有愛妻水汪汪的雙瞳。詩中雖有淡淡的哀愁,卻無處不流溢著對故國的熱烈的愛,以及渴望與家鄉親人團聚的燃燒的情感。
五、真情傾訴,言于寫作
在對比完幾首鄉愁詩后,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以加深對全文主題、意象、構思進行進一步的理解,讓學生學以致用,現摘抄幾首如下:
89班學生李廣明的《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份快樂/我在幸福中/母親在操勞中
長大點/鄉愁是一種無知/我無憂無慮/母親卻牽腸掛肚
后來啊/鄉愁是下份份憂傷/我在傷心/母親在流淚
而現在/鄉愁是一種深深的感情/我在思念/父母在高興
89班學生李凌霄的《快樂》
小時候/快樂是一個模模糊糊的影子/我在渴望/我更在幻想
長大后/快樂是一個完完整整的詮釋/我在理解/我更在思索
來啊/快樂是一絲甜甜淡淡的微笑/我在疑惑/我更在擁有
而現在/快樂是一種永永遠遠的幸福/我在喜悅/我更在享受
88班學生劉曉婷的《親情》
小時候/親情是一塊塊奶油餅干/我一塊/母親一塊
少年時/親情是一絲長長的線/這一頭/那一頭
長大后/親情是一只只大大的手/牽你的心/牽我的心
而現在/親情是一只小小的花瓶/輕輕一碰/就碎了
編輯短評:朗讀、解讀主題,延伸閱讀、仿寫,可以看出教學思路很清晰,教學過程 很實在?v觀教學設計各環節,均符合課改理念。(溫立三)
- 《鄉愁》教案設計(精選12篇)
《鄉愁》教案設計及執教:重慶市110中學 方世芬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學點:體會詩歌運用形象事物表現抽象感情的技巧及巧妙的比喻在表達主題上的作用。(二)能力訓練要求1.學習用形象事物表現抽象感情的寫法。...
- 《鄉愁》九下(通用14篇)
鄉 愁 教 學 設 計 宜昌市實驗初中 韓宗秀教學目的:朗讀背誦詩歌,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進而對詩歌作出正確評價。 教學難點:通過品味語言來鑒賞詩歌。 思想情感:通過對詩歌的朗讀和理解,理解詩人的思鄉之愁,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
- 《鄉愁》說案(精選16篇)
《鄉愁》是一篇膾炙人口的詩,因其內容直白簡單,廣為流傳。作為九年級第一單元的一首詩,其內容是過于簡單了,但是其思想性和引導性比較強。因為九年級的學生要學會詩歌鑒賞,而這類型的試題要從讀詩開始,這樣的一首詩做了很好的搭橋工...
- 八上《鄉愁》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余光中《鄉愁》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指導學生讀出詩歌的情感與韻味。2. 了解詩歌的意象,并能通過意象感悟詩歌的意境。3. 聯系作者生平理解詩歌的情感,感悟中國人所特有的鄉愁情結。...
- 《鄉愁》教學設計(通用15篇)
《鄉愁》教案 晉江市東石中學蔡耿儀 2005年5月24日初一年三班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詩嚴謹的結構、精巧的構思。 2、掌握通過分析意象感知詩歌內涵的方法。 3、品味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體會詩中蘊涵的濃烈的思鄉情懷。...
- 《鄉愁》教學教案設計(通用16篇)
鄉愁是對家鄉的感情和思念,對故土的眷戀是人類共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漢,移民,誰都會思念自己的故土家鄉。那么鄉愁的教案怎么寫呢,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鄉愁》教學教案設計,給大家作為參...
- 鄉愁 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材簡析】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以獨特的視角,滿含深情地表達了作者思念故國、盼望祖國統一、親人團聚之情,其作品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
- 《鄉愁》教學案例(通用17篇)
案例描述師:同學們,鄉愁是思念家鄉的憂傷心情,可以說是中國詩歌中一個歷久常新的主題,提起它,我們的腦子里就會涌現出許多有關鄉愁的詩句,下面就請同學們交流搜集到的有關鄉愁的詩句。...
- 《鄉愁》(通用15篇)
.《鄉愁》教學設計2.《鄉愁》教學設計1.《鄉愁》說案.《鄉愁詩兩首》課堂實錄 2篇人教版九年級下《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教案3人教版九年級下《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教案2人教版九年級下《詩兩首》(我愛這土地,鄉愁)教案1九年級...
- 鄉愁 教案(精選14篇)
《鄉愁詩兩首》教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理解本詩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現的具體含義。2、學習現代詩的朗誦基本技巧,學會節奏、重音,較有感情的朗誦。能力目標: 抓住意象體會豐富的想象所創造的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 席慕蓉《鄉愁》(通用12篇)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內容學生活動內容媒體使用時間設計意圖一、 導入二、誦讀、分析三、應用席慕蓉的故鄉,在她詩中是在“長城外”“陰山下”的那個“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上。...
- 《鄉愁》教學資料(精選14篇)
誦讀欣賞《鄉愁》教案學習目標:以誦讀為基礎,介紹幾種賞析,重在學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重難點:對詩歌的理解教學方法;誦讀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鄉愁》朗讀錄音二、作者介紹:余光中:中國臺灣詩人。福建永春人。...
- 鄉愁優秀教案范文(精選14篇)
[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在六年級、七年級的現代詩歌單元學習中已初步掌握了解讀現代詩歌的方法——讀、想、品、悟(即通過對詩歌的朗讀,憑借詩歌的`語言展開合理的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再通過對詩中語言的分析品味,來進一步了解詩的內容,...
- 《鄉愁》說課稿(通用14篇)
《鄉愁》說案一、 教材分析《鄉愁》是九義教材初中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第十九課《鄉愁詩兩首》之一。第四單元的課文,都是新詩。五四前后,隨著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新詩應運而生,并得到蓬勃發展。...
- 《鄉愁》優秀教案(精選12篇)
一、教學目標(一)學習本詩嚴謹的結構,精巧的構思。(二)掌握通過分析意象感知詩歌內涵的方法。二、課時安排2課時三、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鄉愁是我國詩歌中歷久常新的主題,古代詩歌中就有許多描寫鄉愁的詩篇,同學們能背誦...
-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