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詩兩首》學習要點
外國詩兩首
祖 國
萊蒙托夫的《祖國》,從獨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發了對祖國的“愛情”。
“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這一句統攝全詩,把對祖國的感情比喻為“愛情”。這是個奇特
的想法。下面的詩句圍繞這種“愛情”展開。
“連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勝/無論是……/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幻夢”,詩人接連使用了幾個表示讓
步的句子,強調他對祖國的這種“愛情”是無以替代的。
“但我愛──我不知道為什么──”,轉折詞“但”和接連的兩個破折號,表明“愛”是強烈的、不可
動搖的。
詩人接著鋪敘了俄羅斯的草原、森林、河流的景象,又詳盡描述了自己在鄉間小路上“乘著馬車”“透
過蒼茫的夜色”,尋找“顫抖的燈光”的過程。“我愛那野火冒起的輕煙,/草原上過夜的大隊車馬,/蒼
黃的田野中小山頭上/那兩棵閃著微光的白樺”,這是他截取的幾幅祖國的土地上常見的、令他感動的畫
面。正是這些尋常景物,在日廝夜守中喚起了詩人對祖國的“愛情”。
第三段,詩人將筆觸深入到俄羅斯人民的生活中。他以“我懷著人所不知的快樂”開頭,詳細描寫了農
家生活的場景:“堆滿谷物的打谷場”“覆蓋著稻草的農家茅房”“鑲嵌著浮雕窗板的小窗”。到了“節日
夜晚”,農人們盡情地飲酒、談笑、舞蹈。詩人則同他們一起歡樂到深夜。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對祖國執著的“愛情”。在對“愛情”的闡釋里,詩人沒有選擇什么驚心動魄的事
件或是不同尋常的場面,只描寫了自己在祖國土地上看到的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農家生活。平平淡淡才
是真,在平淡描述的背后,是詩人對祖國俄羅斯的真摯感情。
黑人談河流
蘭斯頓·休斯是“哈萊姆(紐約黑人聚居區)的桂冠詩人”,是美國黑人文學最優秀的代表。他的作品
主要是詩,也有小說和評論。他寫作的題材大多是黑人的生活和種族問題,為黑人文學開辟了現實主義道
路。出版有詩集《困倦的布魯斯》《給猶太人的漂亮衣裳》等。
黑人是具有悠久歷史的種族。在現存的幾類人種中,黑人是最早在地球上留下自己的足跡的。但在近代
史上,黑人生存的土地受到殖民統治者的侵略,許多黑人淪為奴隸,并被販賣到美洲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
肉體和精神都飽受欺凌。南北戰爭結束后,美國廢除奴隸制度,黑人獲得自由。
在這首詩里,“河流”是一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歷史的象征。黑人對河流的追溯,
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
“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樣古老的河流,/比人類血管中流動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詩中的
“我”不是某個具體的黑人,而是代表整個黑人的種族。在這一節詩中,詩人反復地強調黑人對“河流”
(歷史)的見證,并形象化地指出,這條“河流”“像世界一樣古老”,比人類體內的河流──“血液”更
古老。
“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第二節只這一行,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上一節對河流的認識僅限
于“了解”,到了這一節,“我”已經深入地用“靈魂”去感受河流。換句話說,黑人的“靈魂”因見證
“河流”(歷史)而深邃。下面一節,則是由此開始的歷史回顧。
“晨曦中我在幼發拉底河沐浴。”幼發拉底河是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里曾誕生過燦爛的古代文
明。
“在剛果河畔我蓋了一間茅舍,/河水潺潺催我入眠。/我瞰望尼羅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剛果
河是非洲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尼羅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流域也誕生過燦爛的古代文明。
“當林肯去新奧爾良時,/我聽到密西西比河的歌聲,/我瞧見它那渾濁的胸膛/在夕陽下閃耀金
光。”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林肯在擔任美國總統時,廢除了奴隸制,使美國的黑奴獲得解放。
以上是詩人以夸張的手法回顧歷史。“我”的身影掠過亞、非、美三大洲,從古代到現代,在每一個地
方都有令“我”難忘的河流。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第四節,在句式上與第一節相仿,但是句子更短,表意更簡
明。“黝黑的河流”可認為是喻指黑人的歷史。
最后一節,“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是第二節的重復,意在強化突出主題。黑人種族見證了
人類的發展歷史,黑人的“靈魂”里容納著人類的文明,歷史的積淀,因而顯得“深邃”。
這首詩顯示了黑人對自己種族的自豪感。在詩人生活的時代,種族歧視的惡習在美國還沒有根除,詩人
代表自己的種族寫下了這樣的詩篇,無疑具有很強的號召力。
另外,從這首詩中我們還能感受到詩人一種淡淡的憂傷。這種憂傷源于黑人悠久的歷史和深重的苦難。
練習題:
一、《祖國》一詩中,詩人所抒發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通過描寫俄羅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表現
出來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談談你的看法。
此題意在讓學生注意這首詩的寫作特色,進而幫助理解此詩的思想內涵。實際上,這首詩仍然涉及上一
課提及的詩要靠形象說話這一問題。
在《祖國》中,詩人以平實的筆調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還詳細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受,
以及和農民一起歡樂的場景。詩人沒有使用激烈昂揚的口氣直接抒發對祖國的愛,只讓自己的情感在尋常的
生活里緩緩釋放。在對原野景色和農家生活的描述里,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詩人對俄羅斯祖國深切的愛,這
種愛是真實的,也是最本色的。
二、朗讀《黑人談河流》,回答下面的問題。
1.詩人想通過談“河流”來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有什么表達效果?
第一題意在讓學生抓住詩題中的核心詞“河流”,來理解這首詩中詩人要表達的感情。第二題意在讓學
生注意詩中兩次出現的中心詩句,理解它的言外之意,進而深入理解本詩。
1.在《黑人談河流》一詩中,“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征。黑人
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
2.“我的靈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為由于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人類文明、文化
的成果都在黑人的“靈魂”里有所積淀。這句詩,是作者代表全體黑人發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種族是有著
悠久傳統的種族。這句詩在第二節和第五節兩次出現,形成結構上的前后呼應。
三、以本單元課文為主,再搜集一些愛國思鄉的詩歌,以“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召開一次新詩朗誦
會。
此題意在以語文活動的形式,對本單元的學習作一總結,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詩歌朗誦能力,培養讀詩的
興趣,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建議
一、這兩首抒發愛國思鄉情懷的外國詩歌,各有各的特點。萊蒙托夫的《祖國》,在平實中見真情。休
斯的《黑人談河流》,在深邃中顯自豪。由于是外國人寫自己的國家、自己的種族,教學時要適當結合兩位
詩人各自國家和種族的特點來幫助學生理解。
二、《祖國》一詩中原野的景色,是最代表俄羅斯山川之美的景色,知道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什么
詩人會對詩中的草原、森林、河流、鄉間小路的燈光,甚至暮色中的兩棵白樺樹涌起情思。如果條件允許,
最好給學生演示一些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俄羅斯風情,以便更好地理解這首詩。
三、休斯是美國黑人文學的代表人物。他的詩的特點之一就是意象凝練,表意深刻。這首《黑人談河
流》,在短小的篇幅里表達了黑人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意識、對自己種族的自豪感。同時,在當時種族歧視
的惡習尚未根除的美國,這首詩還起到了一定的號召作用,即鼓勵黑人同胞不要放棄希望,要對自己的種族
充滿信心。
(選自《中學生課外閱讀與欣賞·中國現當代詩歌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有關資料
一、萊蒙托夫簡介(顧蘊璞)
萊蒙托夫是俄羅斯和蘇維埃文學史上屈指可數的被經典作家譽為“民族詩人”(別林斯基語)的天才作
家之一。除他而外,還有先于他被果戈里和別林斯基尊為“民族詩人”的普希金和后于他被高爾基譽為“民
族詩人”的葉賽寧。萊蒙托夫一生充滿憂患意識,素以憂國憂民著稱于世。萊蒙托夫繼承并發展了普希金與
十二月黨人歌頌自由反抗暴政的傳統,以一首驚世駭俗的《詩人之死》哀悼了普希金這輪俄羅斯詩歌的太陽
的隕落,宣告了接過反暴政傳統大旗的另一位偉大詩人的誕生。萊蒙托夫是個在詩歌、小說與戲劇等各種文
學樣式中都有獨特建樹的俄羅斯作家,他那別具一格的抒情詩人的氣質使他的全部創作都飽含著濃郁的詩情
畫意,彈奏出有力的反叛的音調。萊蒙托夫生不逢時,畢生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的黑暗王國里感到壓抑,悲劇
的處境在他心中萌生了叛逆的精神,在他筆下鑄成了惡魔的形象。對于萊蒙托夫所處的時代來說,人生是苦
海,但他不甘心讓自己的天才束手待斃,對藝術美的執著追求便成為他渴求反叛現實、實現天賦的人生價值
的惟一歸宿。
萊蒙托夫的作品洋溢著俄羅斯的民族精神和這個偉大民族在19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道德審美理想。也像普
希金一樣,在他身上充分反映出了俄羅斯的大自然,俄羅斯的靈魂,俄羅斯的語言,俄羅斯的性格等風采與
魅力。為俄羅斯哀傷,為俄羅斯沉思,為俄羅斯呼號,為俄羅斯畫像,他真是無愧于俄羅斯民族詩人的美
稱,稱得上是俄羅斯民族之魂。
(選自《萊蒙托夫全集》第1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二、蘭斯頓·休斯簡介(淳于永琦、甘雨澤)
蘭斯頓·休斯(1902—1967)是著名的黑人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和政論家。他是20世紀20年代哈萊姆
文藝復興的杰出代表,被譽為“黑人桂冠詩人”。
1902年2月1日,休斯生于密蘇里州的喬普林市。從小父母離異,跟隨外祖母、母親和親友生活。他在美
國中部受中等教育,在哥倫比亞大學只讀了一年書。后來,他曾在林肯大學繼續學習,并取得碩士學位。他
當過報童、輪船餐廳侍應生、看門人、茶房,18歲在墨西哥當英文教員,后來流浪在西歐,當過水手、巴黎
夜總會的廚子等,生活經驗非常豐富。休斯從“哈萊姆文藝復興”時代開始創作,受過“新黑人運動”的影
響,早期創作帶有民族主義和唯美主義傾向。20世紀30年代初的美國經濟大蕭條和舉世聞名的誣害黑人案件
“斯考茨勃羅案”提高了他的覺悟。他曾到過蘇聯和中國,曾以記者身份參加西班牙內戰,通過接近工人運
動,他的立場逐漸轉向革命一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他的創作一度減弱了斗爭精神,但很快又轉向現實,
寫出了歌頌工人運動、反對種族歧視的作品,如詩篇《新的歌》《讓美國重新成為美國》,長篇小說《辛普
爾這樣主張》等。50年代后,他的創作中又出現了為藝術而藝術的傾向。他的某些詩歌被認為是先鋒派的作
品。
從總的傾向來說,休斯一生的文學活動都是同他所處的時代的美國黑人運動緊密相連,同廣大黑人的命
運息息相關。休斯的創作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美國黑人的社會生活,傾訴了他們的苦難與辛酸、歡樂與希
望,以及對自由、民主的追求與渴望。
……
熱愛自己的民族,為自己種族的文明和尊嚴而驕傲,這種感情最充分地體現在他早期那首著名的詩篇
《黑人談河流》中。
這首詩是休斯乘車去墨西哥的旅途中一氣呵成的,他自己說“用了十分鐘至一刻鐘時間”。詩人在談到
這首詩的寫作過程時,從他父親對自己同胞的那種“奇怪的厭惡感”,說到他不理解父親的想法,因為“我
是個黑人,我非常喜歡黑人”。接著,詩人談到列車緩緩從密西西比河上的鐵橋上駛過,他由這條古老的河
想到黑人的命運,想到林肯總統為了廢除奴隸制,親自乘木筏沿著密西西比河順流而下到新奧爾良,他又想
到黑人過去生活中的其他河流──非洲的剛果河、尼日爾河和尼羅河。詩就這樣產生了。讀完全詩,不難看
出,詩人敘說了美國黑人從“盤古開天”、非洲祖先,一直到成為美國黑人的全部文明史。黑人是一個古老
的種族,他們在大地上辛勤勞動,對人類歷史也作出過貢獻。這首詩雖然沒有直接描寫黑人的苦難和斗爭,
但卻可以激起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可以喚起他們爭取自由的熱望,可以增強他們為美好未來而斗爭
的信心。這首詩寫得凝練、深沉,節奏徐緩,但卻蘊含著深不可測的力量。
休斯的詩歌從黑人的音樂和民歌中汲取營養,把爵士樂的節奏融入于自由詩中,因而他的詩開闊,舒
展,節奏熱情得像爵士樂那樣強烈。他的詩格調清新,意境深遠,具有震撼人心的感人力量,對美國現代黑
人文學與非洲黑人詩歌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選自《美國文學發展史》,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三、《祖國》的另一種譯文(顧蘊璞)
祖 國
我愛祖國,是一種奇異的愛!
連我的理智也無法把它戰勝。
無論是那用鮮血換來的光榮,
無論是那滿懷虔信后的寧靜,
無論是那遠古的珍貴傳說,
都喚不起我心中歡快的憧憬。但是我愛(自己也不知為什么):
她那冷漠不語的茫茫草原,
她那迎風搖曳的無邊森林,
她那宛如大海的春潮漫江……
我愛駕馬車沿鄉間小道飛奔,
用遲疑不決的目光把夜幕刺穿,
見路旁凄涼村落中明滅的燈火,
不禁要為宿夜的地方頻頻嗟嘆;
我愛那谷茬焚燒后的裊裊輕煙,
我愛那草原上過夜的車隊成串,
我愛那兩棵泛著銀光的白樺
在蒼黃田野間的小丘上呈現。
我懷著許多人陌生的歡欣,
望見那禾堆如山的打谷場,
望見蓋著谷草的田家茅屋,
望見鑲著雕花護板的小窗;
我愿在節日露重的夜晚,
伴著醉醺醺的農夫的閑談,
把那跺腳又吹哨的歡舞,
盡情地飽看到更深夜半。
四、《祖國》賞析(晴飛)
《祖國》發表于1841年4月號的《祖國紀事》雜志。詩歌抒發對祖國“奇異的愛情”,明確否定沙皇統治集團所宣揚的那種虛偽的甚至反動的愛國主義。代表保守的貴族地主階級利益的斯拉夫派詩人何米亞科夫曾經寫了題為“祖國”的詩發表于1839年,認為俄羅斯的偉大就在于俄羅斯人民的“溫順”和對東正教的“虔信”。萊蒙托夫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通過令人感動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寫,指明真正的愛國主義是同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詩歌發表后,別林斯基稱贊它是“一篇最好的普希金式的詩”,杜勃羅留波夫認為詩人達到了“真實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對祖國的愛”。
詩歌把兩種愛國主義的觀點對照得十分鮮明,一種是真實的、有血有肉的、深入人心的,一種是虛偽的、華而不實的、脫離人民的。詩人說,“我愛祖國,但用的是奇異的愛情!”“奇異”就表現為不同于統治階級的傳統說教;詩人的愛國熱情是經過自己的心靈對祖國的感受,又經過自己的頭腦對祖國的思考而形成的。這種感情是任何力量都壓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別的感情所能代替的:沙皇統治集團鎮壓國內外人民起義得來的“勝利”,那用鮮血換來的“光榮”,不能使詩人的心得到任何安慰;農奴主對農奴制度堅固長存的信念和對東正教的迷信,他們所謂的“高傲的虔信的寧靜”,也不能在詩人的心上激起任何希望的幻影;還有貴族民族主義者的復古傾向,他們虛構自己祖先的英雄業績,用遠古時代的神圣傳說來炫耀自己,詩人全都漠然置之,無動于衷。總之,諸如此類的虛假“愛國主義”都無法代替詩人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
經過鮮明、強烈的對照之后,詩人的彩筆轉向了對俄羅斯河山風景和俄羅斯人民生活的熱烈謳歌。“但我愛……,我愛……,我愛……”,詩人反復強調,抒寫,把自己熾熱的愛國感情融化在俄羅斯生活的動人畫卷之中。冷漠沉靜的草原,隨風晃動的森林,奔騰的激流,村間的小路,蒼黃的田野,閃光的白樺,蒼茫的夜色,顫抖的燈光,一幅幅俄羅斯自然風景的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或遠或近、流動變幻地映現在人們眼前,使人感到美不勝收。時代的陰影透過詩人靈敏的感覺與靈巧的詩筆,折光反射在自然景物之上,使之著上迷蒙、陰郁的色彩。隨著人的主觀情感的外物化,客觀自然也就更加接近了人的感情和人的生活而顯得更加親切了。俄羅斯山河景物,是俄羅斯人民生活的環境,是同他們的生活不可分割的。詩人把它作為俄羅斯人民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來加以謳歌,因此我們處處可以看到詩人及其人民活動于其間,看到詩人乘著馬車奔走在村間小路上,透過蒼茫的夜色尋找著宿地,看到大隊的車馬在草原上過夜,周圍燃起了野火,冒起了輕煙……
詩人熱愛俄羅斯人民的生活,他以少有的喜悅和快樂來加以歌唱,表達他對祖國俄羅斯的熱愛。他畫出了俄羅斯人民生活的風俗畫。打谷場上堆滿了豐收的谷物,農家的茅舍覆蓋著稻草,還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詩人無不感到親切和愉快;更有節日的夜晚,農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面,詩人“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滿懷興致,不知疲倦。詩人熱愛祖國人民,熱愛祖國人民的生活,包括他們的生活環境在內,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愛國主義,即詩人所說的“奇異的愛情”,而這“愛情”,遠比那些空洞虛偽的“愛國主義”來得深沉、厚重、真切得多。
(選自《外國詩歌名篇選讀》,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
五、《黑人談河流》賞析(長江)
《黑人談河流》是蘭斯頓·休斯的成名詩作。
作為一個豪放的黑人詩人,他的沉郁粗獷、渾厚淳樸的詩風,在《黑人談河流》中已初步顯示出來。
卒讀這首短詩,掩卷遐思,似有一個鮮明的畫面在我們的腦海中升騰而起:一個渡過了大西洋、到達非洲西海岸,又遠游西歐之后,返回祖國的浪跡天涯的黑人詩人,在暮色蒼茫中,面對奔騰浩瀚、晝夜不息的密西西比河水,仰視天穹,抒發他那無比深沉的感慨,吟哦出這一首氣勢磅礴的詩章。
在人類歷史上,黑人曾經作出過杰出貢獻,休斯在詩的開頭,以這種民族自豪感,把對美國當時社會種族歧視政策的蔑視,把對生活、社會、歷史的深刻理解,凝聚在一起,唱出了來勢突兀的一句:“我認識河流。”
遍布世界的大大小小的河流,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搖籃,是人類精神與物質文明的發祥地。“我認識河流”這一句詩的象外之旨,就是我認識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
這本是一個富于哲理的歷史命題,放在短短的詩行中作出回答,處理不好,不僅會使詩歌陷于枯澀,而且也不會具有使人折服的邏輯力量。而在《黑人談河流》中,詩人借助四個排比句式,讓他的思想超越了久遠的時間,回溯了人類的歷史;跨過了廣漠的空間,履及亞洲、非洲和美洲。
詩人說,在灌溉了古老的波斯文化的幼發拉底河中,黑人曾在這里沐浴西南亞的安納托里亞的高原之風。
詩人說,在剛果河畔,黑人曾在那里構筑茅舍,度過了人類歷史的朝夕。
詩人說,黑人曾經俯視尼羅河,用血汗和淚水為埃及法老堆砌金字塔。
詩人說,曾經伴著密西西比的歌唱,黑人在那里送走了無數金色的黃昏。
蘭斯頓·休斯在《黑人談河流》這首詩中,以不可遏止之勢,把詩人胸中的郁積宣泄出來,他用一幅一幅的歷史圖畫,把我們的思想帶到了綿邈的人類的洪荒時代,讓我們感到了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黑人民族的偉大作用。把抽象的哲理,完全融會于形象的詩句之中。
這首詩的藝術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著嚴密的思想邏輯。我們如果仔細分析詩歌表象,似乎可以判斷出這樣一種思維邏輯: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這首詩在語言結構上,長句、短句互相交錯,參差跌宕;四個排比句,上半句結構相似,下半句發生變化,均不相同。這樣的變化既有詩行結構整齊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滯化一;既有詩行形式上的跳躍,又不失節奏上的宮商之聲。
(選自《外國詩歌名篇選讀》,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
- 《外國詩兩首》同步訓練(通用12篇)
1.給加粗字注音。棲息( ) 草茸茸( ) 歡嚷( ) 喧響( )2.根據注音寫字。樹lí( ) yōu暗( ) 沉jì( ) 昏yùn( )3.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1)一旦唱得疲勞了,/便舒適地棲息在可喜的草叢中間。...
- 4 外國詩兩首教案(精選11篇)
【教材分析】1、《蟈蟈與蛐蛐》:這是一首大自然的頌歌。它通過對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兒”的描寫,歌頌大自然美如詩歌,運歌聲不斷,運充滿生機。...
- 《外國詩兩首》研討與練習說明(精選17篇)
一、《蟈蟈與蛐蛐》一詩中,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你是怎樣理解的?此題意在讓學生感受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全詩的主旨。...
- 外國詩兩首(通用12篇)
教學建議一、主旨分析《帆》全詩用象征手法寫成,借孤舟抒發感情,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未來的迷惘,也堅定地表達了他渴求社會變革以獲得新生,追求自由的強烈愿望。...
- 《外國詩兩首》自學評估(通用14篇)
達標訓練1.濟慈,________(國別)浪漫主義詩人,《蟈蟈與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詩集________。葉賽寧,________(國別)詩人,他擅長描繪_______的景色。2.辨別下列各句詩運用的修辭手法。(1)當所有的鳥兒因驕陽而昏暈。...
- 《外國詩兩首》練習測試(精選16篇)
一、基礎知識1.給加點字注音。虔信 顫抖 鑲嵌 露水2.解釋下列詞語。深邃____________________晨曦____________________3.萊蒙托夫是_______國詩人,休斯是______國詩人,被稱為_____________。...
- 《外國詩兩首》有關資料(通用17篇)
【作者簡介】 1、濟慈:約翰·濟慈(1795~1821),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兒,生活貧困,做過醫生助理。自幼喜愛文學。1816年發表處女作《哦,孤獨》。...
- 《外國詩兩首》強化練習(通用12篇)
一、閱讀下面課文內容,進行閱讀實踐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當所有的鳥兒因驕陽而昏暈,隱藏在陰涼的林中,就有一種聲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圍的樹籬上飄蕩,那就是蟈蟈的樂音啊!...
- 《外國詩兩首》難句解析(精選14篇)
1、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從內容上看,作者把蟈蟈和蛐蛐比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比作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頒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流露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
- 外國詩兩首教學案(精選2篇)
知識目標1.了解萊蒙托夫、休斯的經歷及其創作。2.領略詩歌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力目標1.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感受詩人的愛國思鄉情懷。2.品味詩歌語言,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體會詩歌的內涵。...
- 《外國詩兩首》(精選17篇)
教學過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關于作者:普希金,俄國的偉大詩人。本詩主題:這是一首哲理抒情詩,讀了這首詩后同學們一定會有像高爾基所說的“我開始讀普希金詩時,好像我走進了 樹林中的一片草地,到處盛開著鮮花,到處充滿著陽光”的...
- 《外國詩兩首》教案設計(精選15篇)
【自讀導言】 自讀要求 1.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節奏,體會詩歌內涵。 2.通過聯想想像,領會詩人表達的思想和抒寫的情志。 3.收集與作者、與詩歌內容相關的資料,進一步掌握讀詩品詩的方法。...
- 《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2篇)
4 外國詩兩首從容說課《祖國》和《黑人談河流》是兩首抒發愛國思鄉情懷的外國詩歌。俄國詩人萊蒙托夫從獨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發了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
- 《外國詩兩首》自學評估(精選15篇)
達標訓練1.濟慈,________(國別)浪漫主義詩人,《蟈蟈與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詩集________。葉賽寧,________(國別)詩人,他擅長描繪_______的景色。2.辨別下列各句詩運用的修辭手法。(1)當所有的鳥兒因驕陽而昏暈。...
- 《外國詩兩首》教案(精選15篇)
從容說課 《祖國》和《黑人談河流》是兩首抒發愛國思鄉情懷的外國詩歌。俄國詩人萊蒙托夫從獨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發了對祖國的“奇異的愛情”。...
- 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