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語文版教案)
第3課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教學內容
本文在課本的第13—18頁。作者通過對海棠花的喜愛,借物思人,追憶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的偉大愛情、友情。文章描述了他們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表達了對周恩來同志的深刻懷念與敬愛,體現了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尚情操與革命情懷。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應使學生了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偉大情操與高尚情懷,使他們受到鼓舞與啟迪。另外,通過教學,還應使學生掌握利用事物來描述內心感受的寫作技巧,以及用舒緩、樸素的語言從不同側面表達事物發展(相識、相知、相愛)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自主查找周與鄧的革命事跡以及偉大愛情的相關文章。
2.課堂展開對這些文章的討論。
3.本課對于有條件的學校宜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革命舊址或遺物,來讓學生從內心敬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樹立為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作出應有貢獻的遠大志向。條件不具備的學校,教師可建議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通過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事跡以及人生軌跡的探索,在不自覺中受到啟迪與鼓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明白自己的情感應該與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社會的發展、民族的需要統一起來,不能為了一時的享受而放縱自己的情感。
2.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對人要尊重、對事要一絲不茍的態度。這既是美德,也是成
功的基礎。
3.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個人的價值要永遠以社會價值的實現為基礎;在當
前,要把自己人生價值的實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蓬勃進行、中華民族的
偉大復興結合起來,若脫離它們,則永遠無法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
1.理解鄧通過幾次對海棠花的描述,來表達對周的深切思念。
2.相關的歷史背景對于周與鄧的革命情操以及革命情懷的沉淀作用。
難點
1.如何用樸素、平實的語言從不同的側面描述事物發展的過程(相識、相知、相
愛)。
2.如何借用其他事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3.一些標點符號的恰到好處的使用技巧。如引號、分號、問號、頓號。
◆教學突破
1.再次溫習標點符號的作用,夯實基本功。
2.具體分析鄧如何通過對海棠花的描述來表達情感。
3.分析如何來合理安排句子的承轉與銜接。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海棠花的圖片、周與鄧的大幅照片。若條件允許,可以通過投影儀等輔助設備
來加強效果。
2.20世紀初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相關材料。
3.反映周與鄧的革命歷程的材料。
◆學生準備
事先準備有關周與鄧的資料。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先介紹海棠花的有關知識,并展示海棠 1.耐心聽講,觀看有關圖片,并細心默
花的圖片,讓學生形成直觀印象。 讀課文或朗讀課文。
2.介紹海棠花的內在品質,把它和某種品 2.積極思考海棠花所具有的內在品質,
德、精神聯系起來。 思考海棠花與人在品質上的相似之
處。
3.介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和 3.閱讀有關周與鄧的文章,觀看教師展
鄧穎超的生平事跡,展示相關圖片,加 示的有關周恩來和鄧穎超的其他資
深學生對偉人的了解。 料,加深認識。
4.請學生朗讀課文。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組織學生討論學習本課的感受與心得。5.認真談心得與體會,接受思想教育。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 新課(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介紹海棠花的有關知識,包括海棠花 的分類(結紅海棠、結黃海棠)、開花 的時間(秋后)、結果(吃或做成果 醬)。 2.展示海棠花的圖片,讓學生從直觀上 形成印象。若條件允許,盡量多準備 些圖片,分別把不同種類的海棠花以 及海棠花的果實展現出來。 3.準備周與鄧的圖片以及文章、資料, 并詳細介紹,讓學生受到偉大的無產 階級革命家的情操與情懷的鼓舞與 感染,逐步形成一定的理性認識。 | 1.認真聽教師介紹有關海棠花的知識,了 解海棠花的分類、開花的時間、結果。 2.仔細觀看教師準備的有關的海棠花的 圖片,從感性上對海棠花有一定的認 識,并且能了解作者對海棠花所寄托的 情感。 3.在形成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認真聽教師 在課堂上所介紹的關于老一輩無產階 級革命家周恩來與鄧穎超的事跡,逐步 形成理性認識。 |
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點名讓學生朗讀課文。 2.分析課文,著重指出海棠花所具有的內 在品質,把它和某種品德、精神聯系起 來。(這是本課教學的關鍵所在) 3.通過海棠花來引出老一輩無產階級 革命家的崇高革命追求與偉大的革 命情操、情懷,讓學生受到感染、鼓舞 和啟迪,為他們加深把個人情感與社 會發展、民族要求統一起來的認識打 下鋪墊。此外,對于學生養成謙遜、 自重的做人理念與樹立正確的人生 觀、世界觀、價值觀進行教育。 4.結合上面的分析,設計一些有助學生 加深認識,養成做人理念,樹立正確 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問題,讓學 生回答。 | 1.配合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真體會教師分析的內容,把海棠花與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尚情操聯 系起來理解。 3.通過教師的講解,認真思考在20世紀 初的惡劣歷史環境下,老一輩無產階級 革命家周恩來與鄧穎超是如何堅持自 己的革命理想和追求,為中華民族的獨 立、富強和人民的幸福而貢獻畢生的熱 血與精力的,加深認識,培養正確的情 感態度和價值觀。 4.認真、仔細思考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踴 躍回答,加深認識,養成正確的做人理 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 觀。 |
三、組織活動,交流心得(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點評學生對上述問題的回答,表揚或 肯定學生的表現。 2.組織學生分組展開討論,每一個小組 自選主題,并公推一名代表到講臺上 闡述本組的主要觀點。 3.對學生的討論結果給予肯定,同時指 出不足。 4.布置練習,尤其要求學生就自己對老 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認識寫一篇 心得或體會。 | 1.積極就自己的認識參與討論,并力爭代 表本小組到講臺闡述本小組討論的主 要觀點。 2.針對教師的點評,吸取其中對自己有益 的成分,對自己思想中的局限爭取有新 的突破;推選本組代表闡述觀點。 3.根據教師的點評,改正不足。 4.記下教師布置的作業 ,課后完成。 |
本節總結
這是一篇在主體構思上托物思人,語言上清新、淡雅、樸實,節奏上舒緩、平和但
能表達深厚情感的好文章。
文章具有雙重意義:從文章本身說,這是一篇美文,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讓人為
之肅然起敬;從文章之外的角度來說,這篇文章有助于廣大的青少年讀者加深對于
把自己的情感與社會的發展、民族的需要統一起來的認識,確立謙遜、自重的做人理
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板書設計
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
鄧穎超
海棠花——思念、追憶周恩來——回憶與周恩來相識、相知、相愛——情感升華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通過本課的學習,應該弄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從不同側面來描述一個復雜事物的發展歷程(周與鄧的相識、相知、相愛
的過程),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發?
2.課文最后的情感升華如何處理?顯然作者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我們要
認真體會,爭取在該升華的時候不落俗套,有點新意。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1.字詞積累。
甬道澎湃浮想聯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鴻雁果實累累
2.朗讀欣賞。
(1)看花的主人已經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來了。
(2)海棠花開的時候,叫人那么喜歡,但是花落的時候,它又是靜悄悄的,花瓣落
滿地。
(3)十二年本是短暫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長漫長的。
(4)深入到祖國的高山、平原,飄進了黃河、長江,進入了無邊無際的海洋。
(5)飛過歐亞大陸,越過了海洋,從名城巴黎,到渤海之濱的天津。
(6)在革命之花盛開的時候,我們的愛情之花也開放了。
(7)同志、戰友、伴侶,聽了這些你也會含笑九泉的。
3.散文在內容上,可以_______,可以_______,可以_______,可以_______,
但所寫必須是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經驗的一部分。
答案與提示:寫人、記事、寫景、壯物
4.散文最突出的特點是_______。
答案與提示:形散神聚。
個性練習設計
1.學生可通過話劇的形式,將周恩來與鄧穎超的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表現出
來。
2.找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詩的出處,朗誦原文,說明意
思,并分析用兩句詩在這篇課文中的意思及其所起到的作用。(原詩為:“浩蕩離愁
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選自《已亥雜詩》,龔
自珍作于1839年。用在此主要表達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春天的憧憬,將讀者
帶進一種瑰麗的精神境界中去)
3.讓學生查找其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一些材料,來同周恩來與鄧穎超作對比,進
而更加熱愛、尊敬這些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4.讓學生寫一篇自己喜愛的花、草或樹木的抒情文章,字數不限,但要表達真情
實感。
教學探討與反思
這篇課文屬于抒情性的文章,并沒有太多繁雜的語言與句子,但這恰是教學時
應著力講解的。因為用樸實、平淡的語言所表達的意思更細膩,所以要特別留意。
這是教學重點所在。此外,還要特別注意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通過海棠花來表達她在
與周恩來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中的深摯情感的。這是教學難點 所在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