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第三單元備課指導
本單元文體都是小說,主題是少年生活。所以教學重點為兩個:一是小說的學習,通過情節、語言,分析感受人物性格,理解作者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建議采用思路教學和人物分析教學方法;二是感受和體驗作品中所反映的少年生活,并聯系生活中自己的少年生活,激起學生對自己生活的思考。
9、故鄉
一直來我們把《故鄉》定位在批評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反映舊中國農民的辛苦生活。然而這樣的理解明顯帶有時代和政治色彩,而且對一個中學生來說,顯得十分牽強。這篇小說比較深刻全面地反映舊中國的社會生活,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多角度理解小說的主題。
1、故鄉是中國人精神的反映。從孩子的純真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鈍,表現了中國普通民眾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殺的過程。這樣的悲劇在今天或許還在演繹。不過是麻木的特點不同而已。
2、從閏土、楊二嫂的身上可以看到舊中國社會的愚昧、落后、貧窮的輪回。
3、渴望純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释枢l可以說是渴望一個純真、美麗的精神家園。然而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和現代社會的思想道德的庸俗化,使作者感到十分的失望。
以上幾種主題的理解都是可以的,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一方面結合小說的時代、人物探究主題;另一方面也可以聯系現代社會的現象理解小說反映主題的典型性。
第二個教學建議是把教學重點放在人物分析上,學會從人物的語言、神態及前后變化推演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命運的原因。這個環節的處理一定要注重細節,注重落實在具體的語言上。
第三個教學建議是因為小說篇幅比較長,人物較多,思想深刻。所以更要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和自主探究。要放更多的時間給學生閱讀和分析討論,切忌教師的分析或教參的理解代替學生的理解。
教案設計:
第一課時:自主閱讀,梳理故事情節,自主設計問題。
第二課時:問題反饋和探究,人物性格分析。
第三課時:主題理解和作品延伸。
10.孤獨之旅
這是一篇寫少年成長的小說,比較切合學生的心理和生活。杜小康在因家道中落,隨父遠離家鄉去放鴨。因而失去了上學機會,也失去了同學、朋友。過早得經歷人生成長的艱辛。但是這個孤獨之旅也促使他的成熟,使他很快變的堅強、勇敢。這個經歷看似是杜小康獨有的,其實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有這樣的經歷和磨難,沒有這樣的經歷和磨難的人可能永遠不會“長大”。被“拋”后的精神轉變,是成長的催化劑。
小說著重描寫了小康在這個過程中的心理歷程,而且善于通過其它事物來映照小康的心理,如鴨子的活動、周圍環境的渲染等。所以這篇小說不僅寫出了一個少年成長中普遍的心理歷程,而且構思巧妙,寫法獨特,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教學建議:
(1)抓住小康的心理活動組織教學,要學生從自己的視角理解小康的心理,這樣更切合學生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鳴。例如“當時假如是你會怎樣想?怎樣做等。”
(2)要注意環境描寫的作用。鴨群的活動、蘆蕩的描寫、風雨的描寫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教學的一個重點。不僅要理解,最好安排一些片段訓練,使學生也能有意識的運用這些寫法。
(3)課外引導學生閱讀《孤獨之旅》全文。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梳理情節,討論主題。
第二課時:學習寫法,體味語言。
11、我的叔叔于勒
這是一篇老文章,小說反映一種普遍的社會問題。金錢與人情之間的矛盾。文章非常真實又非常赤裸裸地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丑陋本質。小說篇幅比較簡短,故事情節比較清晰,主題也比較突出,所以理解起來不會有很大的困難。但是小說在技巧運用上十分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寫、懸念的運用、情節的安排等,要注意讓學生多比較,多體會。
(1)圍繞菲利普夫婦一家對于勒的態度的變化安排情節,使小說情節跌宕,懸念疊出。并且在人物態度不斷變化中,把人物的個性和心理真實的呈現在讀者面前。
(2)“我”的形象在小說中雖只是一個旁觀者,但是他的對這件事的態度,暗含著作者的態度,所以需要認真探究。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初讀整體感知,分析菲利普夫婦一家對于勒態度的變化,探究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
第二課時:通過比較法,探究小說情節安排的特色。從“我”的作用入手,進一步探討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
12、心聲
這是一篇兒童小說,通過發生在一個小學生李京京身上的故事,揭示當前社會生活和教育的一些現象和存在的問題。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還在發生。所以小說所反映的問題十分切合學生生活。小說主題不是十分隱晦,而且又是反映當代學生生活的,所以教學時盡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討論。一方面要求學生能從小說中分析出小說所折射出的社會生活和教育問題,理解小說主題。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深入人物的心理和小說的布局,在情感上引起共鳴,還要揣摩小說精心布局。
在理解小說主題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闡發自己對當前社會生活和教育問題的一些看法。鼓勵學生有自己獨到的思想。并可以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現象表達出來。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整體把握,了解故事情節,深入探究人物內心,感受京京的內心感受。
第二課時:討論小說主題,聯系生活,發表自己的看法。構思一篇表現同齡人思想的小說。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青春隨想
活動目標:
1.鼓勵學生樹立自己正確的人生目標和理想。
2.引導學生學習優秀人物的精神品質,激發學生青春熱情,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形成健康、向上的的人生觀。
3.了解一些青春期知識,以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的個性。
4.以歌頌青春、抒寫青春為內容,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活動指導
一、青春宣言
我們也許在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了。發現大人、老師說的似乎不是全對的,發現有自己的想法了,發現人生原來還有許多更有意義的東西了……
舉行一個青春儀式或青春宣言。向世界宣告自己已經長大了。在儀式上每同學都對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發表自己的宣言。我想那一定會成為你終身難忘的時刻。
二、暢想青春
對青春你是那樣欣喜、那樣激動,也是那樣陌生和彷徨。古今中外有許多優秀人物用自己的生命走過他們的青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但他們卻讓自己的青春煥發出獨特的魅力、絢麗的光彩。課外推薦閱讀或了解一些優秀人物的傳記、事跡。在班上進行交流,發表你的看法。然后請你發揮想象和聯想,暢想對自己青春的設計。
三、青春的知識
青春期知識,包括性知識,都是青少年不可回避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決不能讓封建、愚昧統治自己的觀念。要正確、平和、科學地看待這些知識。
由學;蚪處熃M織一些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科普講座。或閱讀一些有關青春期知識的科普讀物,使同學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克服一些青春期常有的焦躁、憂郁、自卑等心理現象。
由學生自主查閱搜集相關資料,用手抄報、黑板報等形式向其他同學宣傳青春期知識。
四、歌頌青春
青春,一個多么美麗的字眼。它使我們想起火紅的朝陽、絢麗的彩虹、奔騰的黃河、浩瀚的大海。我們要用我們清脆的歌喉、奔放的激情謳歌青春;我們要用多情的詩歌、美麗的彩筆描繪青春。
十六歲,是花的季節,是詩的季節。每個同學用多種形式表達自己對青春的歌頌;蛴媚闱寮兟詭硢〉母杪暋⒒蛴媚憬k麗的畫筆、或用你多夢的詩文,盡情抒寫你對春春的贊歌,
以上主題的活動可以分組選擇,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開展。在活動中要極力激發學生的活動熱情,積極參與;顒有问揭谡Z表達和書面表達結合,注重語言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