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測試練習
a..語言流暢是衡量文章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
b.我們要認真克服并隨時發現自己的缺點。
c.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使他的成績有了很大進步。
d.只有堅持不懈的刻苦努力,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5.詩歌賞析 閱讀下面兩首詠柳詩答題 4
詠 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 柳 (曾 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 兩首詩的作者對柳的態度有什么不同?2
(2) 兩首詩雖然寫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點展開聯想,請分析兩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點,而由此聯想到了什么。2
古文閱讀題 閱讀《桃花源記》,回答問題。(12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1.解釋下列加橫線詞語在文中的含義。(4分)
①屋舍儼然( ) ②阡陌交通( ) ③尋向志志( ) ④尋病終( )
12.陶淵明在封建文人中屬獨立獨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為最能表現他這一性格特征?2
13.“自云先世避秦時亂”,“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不足為外人道也”,這三句話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系?(2分)
14.在陸游詩中哪兩句也算恰到好處地體現了“林盡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極狹”、“豁然開朗”這樣一波三折的意境?(2分)
15.韓愈說“桃源之說誠荒唐”,那么陶淵明為什么要“荒唐”地虛構出這樣一個美好的理想社會模式?(2分)
二、 現代文閱讀題(24分)
父親,你是座聳立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