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學習要點
《論美》學習要點 《說美》選自英國哲學家培根的《論人生》一書,在這篇雜感中,培根論及人的“形體之美”“顏色之美”和“優雅行為之美”,最后提出了“德行美”,希望“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從而達到理想的美的境界。培根的論說經常是斷想式的,他的論述有跳躍性,但是始終圍繞著“美”展開論說,而且主旨鮮明。一、基礎知識
1.給紅色的字注音。
吝嗇( ) 腓力普( ) 滑稽 ( ) 攝取( )
2.詞語解釋。
【吝嗇】: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當用不用。
【滑稽】:(言語、動作)引人發笑。
【攝取】:吸收(營養等);拍攝(照片或電影、電視鏡頭)。
【放蕩】:放縱,不受約束或行為不檢點。
【愧悔】:慚愧,悔恨。
3.文學常識填空。
培根,英國_________家,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中被尊稱為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曾被_________譽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1597年,培根發表了他的處女作《______________》。散文代表作《______________》是英國隨筆文體的______________。
4.默寫課文中已成為格言的幾個比喻句(寫兩句即可)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sè féi jī shè
3.哲學家 馬克思 論說隨筆文集 人生論 開山之作
4. ①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②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
二、課文學習
1.如何理解第二段第二句話“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的內涵?
【明確】這里的“此”,指代的是“容顏俊秀”;“彼”,指代的是“才能”“作為”和“美德”。“造物”,指造物主,上帝。在唯心主義者看來,上帝創造了一切。這里是一種幽默的說法,人的美貌如果說是與生俱來的,“才能”卻是通過后天的學習和訓練而形成的,不是“造物”給予不給予的問題。
2. 第二段為什么多以帝王為例,來論述他們內外兼美,“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明確】培根生活的時代,只有繪畫而無攝影,能留下肖像的人多是帝王將相,而培根根據此說帝王是“美男子”,未必可*。即使帝王丑陋,畫師也要加工美化。有關這一點,我們只要看一看中國繪畫史所留下的帝王“標準像”就可以明白,培根在這一問題上,表現出認識上的局限。
3. 第三段開頭為什么說“仔細考究起來,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
【明確】顏色之美,是純外在的美;形體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已體現了人的意志和主觀努力的因素(如鍛煉在一定程度上可造就形體);優雅行為之美,體現了人的內在素養,是美德的一種體現,所以在三者中最高。這三個層次都屬于外形美,但層次有別,不在同一個審美層次上,故作者“仔細考究起來”,看法很有新意。
4. 培根在論證了“最高的美”即美德的難于直觀性后,為什么說“美是不能制訂規范的,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
【明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能憑一種固定思維定出美的規格。如果阿皮雷斯和丟勒的做法能夠創造出“至上之美“,那就意味著美是有“標準”的。培根認為他們的做法是荒謬的,因為美的表現是豐富的,如果畫家想畫出自己認為的美并能為大眾所接受,他只有像音樂家創作優美的旋律一樣,憑借靈感,依*慧眼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