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學習要點
翻過來看,什么事最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得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是真樂,人生須知道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卻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自己找來的。一翻過來,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已。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
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1.按已給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筆下,貧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作者認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
2.請從最后一段中找出與“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內涵相符的一句。
3.你認為,文章最后所說的“卸卻”責任與“解除”責任有何不同?
①“卸卻”責任指_____________。(10字以內)
②“解除”責任指_____________。(10字以內)
4.用精煉的語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論點。(10字以內)
5.本文以“‘最苦’與‘最樂’”為題,而不以“苦與樂”為題,為什么?
6.讀完全文后,你對“責任”是怎樣看待的?
參考答案
1.知足;安分;達觀;應盡的責任沒有盡。
2.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3.①不盡責任,丟開不管;②盡了責任,再無負擔。
4.人人必須盡責任。
5.本文是從“最苦”與“最樂”兩個側面來談“人要盡責任”的道理,“苦與樂”與本文的主要內容“談責任”關系不大。
6.答案有三個要點:①每一個人都有責任;②盡責任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內容;③盡責任,就會快樂,否則,就會陷入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