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鏈》學習要點及能力訓練
d.寒傖 黯淡 破舊 粗陋
4.問題提示
(1)路瓦栽夫人丟項鏈是一個偶然事件,但在前文的交代中是否有些伏筆,告訴我們丟掉項鏈是有可能性的呢?
(2)項鏈是假的,是小說的結局。在前文的描寫中是否有一些描寫,暗示項鏈是假的?
(3)路瓦栽夫人是否不再像以前那樣虛榮了?
(4)假如沒有“項鏈是假的”這樣的結局,小說還是不是悲劇呢?
參考答案
1.(1)chen(2)nong(3)chèn(4)zhě(5)bù(6)gǎn(7)quàn(8)lìn(9)mā(10)mú(11)xuē
2.(1)奢(2)瑣(3)慨(4)肴(5)駭(6)相(7)詳(8)償(9)決(10)威(11)謄(12)覷(13)昵(14)延(15)幻(16)帷(17)致(18)穢
3.(1)a(2)d
4.
(1)提示:丟項鏈是可能的。在前文也有一些伏筆。比如:當瑪蒂爾德離開舞會時,她的丈夫把一件家常衣服披在她的肩膀上,她為了不讓別的穿著珍貴皮衣的女人看見,“想趕快逃走”。路瓦栽拉住她,要給她叫一輛馬車,她“一點也不聽,趕忙走下臺階。”在大街上到處找馬車……等處,都在交代她離開舞會時的狼狽與匆忙,為丟項鏈打下伏筆。
(2)提示:項鏈是假的,在前文是有暗示的。比如瑪蒂爾德借項鏈時,佛來思節夫人沒有任何猶豫,當即回答:“當然可以。”佛來思節夫人的鎮定、淡然與瑪蒂爾德的狂喜、惴惴形成了強烈反差;在馬蒂爾德忐忑不安地去還項鏈時,佛來思節夫人根本沒有打開盒子,以驗明正身,表明借出的項鏈本不是什么貴重之物;當瑪蒂爾德拿著空盒去買項鏈時,珠寶店老板“查看了許多賬簿”以后說:“我只賣出這個盒子。”這說明盒子是后配的。這些都體現了作者在寫作時的縝密構思。
(3)提示:瑪蒂爾德還是擺脫了一些以往的虛榮的,雖然這里面包含了許多的無奈。比如在她還是一個美麗的小女人的時候,她“從來不出門”也不再去看望有錢的佛來思節夫人,因為自己沒有漂亮的衣服。而現在她不再擁有美貌,“成了一個窮苦人家的粗壯耐勞的婦女的時候,卻會“去極樂公園走走,舒散一星期來的疲勞”,而且在看見年輕依舊,美麗依舊的佛來思節夫人時,選擇了坦然走上前去與她說話。
(4)即使沒有這個結局,小說仍然是一個悲劇。用十年的苦辛換一夜的陶醉,本身就已經很有悲劇色彩了。拿來交換這一夜的光彩照人的,是永遠也挽回不了的青春和美麗。而這個“項鏈是假的”的結局,更增添了悲劇意味,甚至增添了一些荒誕色彩。自以為烘托了自己價值的東西其實本沒有太大價值,而自己卻為它付出了當時婦女們看來最有價值的“資本”——美麗、風韻和嬌媚。項鏈是假的,人們用來證明自己身份的外在的東西中又有幾多虛假呀。
內容與形式
高二(2)班 李偉
有時候,即使很簡單的一篇文章也可以把人感動。
看過一段文章,說作者在一個偏遠的警察局采訪,碰到執行任務追捕窮兇極惡的歹徒,全員出發,隊長不聲不響地拿起了隊里唯一一件防彈衣,跑了出去。作者只覺是人的天性,無可厚非。后來他們成功地抓獲了罪犯,整個大隊被授功,隊長也因表現出色受到嘉獎。再后來作者有意無意提起防彈衣,這時隊長向他講述了隊中不成文的規定:由于隊里資源短缺,凡是拿到那件防彈衣的,必須在沖鋒時搶在前面,迎接死亡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