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有講有練
③掇幽芳而蔭喬木(蔭: )
④于是疏泉鑿石(疏: )
3、本文寫景也有它的順序。第一段和第二段寫景各主要是以什么順序來寫的?
4、下列句子譯文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俯仰左右,顧而樂之:看看左右,四面一瞧,我便愛上了這地方。
b.樂其地僻而事簡:喜愛這地方偏僻而公務少。
c.掇幽芳而蔭喬木:(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高大的樹下歇陰乘涼。
d.風霜冰雪,刻露清秀:(秋冬的)風霜冰雪,使山顯露出峭峻清秀的姿容。
5、歐陽修在幾篇文章都流露出“與民同樂”的思想。請你從文中找出能體現“與民同樂”思想的句子來。
(參考答案:1、寫豐樂亭周圍美景及豐樂亭建造情況。 2、①是,為②喜歡③乘涼,歇陰④疏通 3、按空間轉換的順序來寫的,下→下→中;第二段是以時間順序為主或以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4、a 5、“而與滁人往游其間”“乃日與滁人……府而聽泉”“又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
【同步評價】
一、基礎訓練
1、給加點的詞注音。
傴僂( ) 山肴野蔌( )( ) 觥籌交錯( ) 晦明( ) 宴酣( )
2、解釋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意思。
①飲少輒醉(輒: )
②傴僂提攜(傴僂: )
③樂其樂(樂其樂: )
④非絲非竹(絲: 竹: )
3、本文“也”字有很多,試根據要求給下列句子分類:
⑴環滁皆山也。 ⑵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⑶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⑷故自號曰醉翁也。
⑸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⑹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⑺……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⑻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⑼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⑽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①表判斷:
②表解釋:
③表感嘆:
4、選出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 )
a.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c.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d.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5、選出各組中詞語用法或意義不同的一項。①( )②( )③( )④( )
①而:a.蔚然而深秀 b.野芬發而幽香 c.泉香而酒冽 d.而不知人之樂
②之:a.禽鳥知山林之樂 b.名之者誰 c.四時之景不同 d.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者:a.前者呼 b.作亭者誰 c.晦明變化者 d.弈者勝
④于:a.行者休于樹 b.瀉出于兩峰之間 c.臨于泉上 d.來飲于此
6、從課文中選問題填空,組成反義詞。
醉——( ) 前——( ) 朝——( )
往——( ) 晦——( )
7、譯句。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②有予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予也。
③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8、選出對文章開篇“環滁皆山也”品析最好的一項( )
a.用這五個字開篇,寫出了滁州的全貌,文章顯得大氣磅礴,引人入勝;
b.開篇用五個字寫滁州全貌,為后文作鋪墊,行文自然,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