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與最樂》教案6
②“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是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這段話用古語、俗語形容盡責后的快樂心情,淺顯易懂,趣味橫生,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導學生閱讀開頭的5個設問句,體會它們的作用。
(這五個設問句環環相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把苦樂與責任的關系闡述得有條不紊,另人信服。同時,雖然本文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由于設問句的運用,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
(除以上的舉例外,還可讓學生自己找精彩的語句加以分析。
第四步:句型練習——仿寫:學生可以根據示例仿寫,也可以仿寫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_______________若能______________,雖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積累:
a、請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與“苦、樂”相關的詞語、俗語、諺語。
例:知足常樂、苦盡甘來、苦中作樂、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教師就發表內容,予以相關的教育。
b、教師準備好一些關于責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組討論其字面意義(可查資料),并舉例說明(可引用歷史人物、生活實例或詞語),然后進行小組交流。
例:(1)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字義:無論到了什么境地,沒有不自由自在的。
舉例:如安貧樂道的顏回、笑口常開的彌勒佛……
(2)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字義:君子一生都有尚未盡完責任的憂慮。
舉例: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3)曾子:任重而道遠
字義:任務繁重,而道路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而艱巨。
舉例: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父母終身為子女付出的那份“無私的愛”……
(4)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字義:我每天用下面三件事情來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有沒有不盡力的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師所教的課業,有沒有認真復習呢?
舉例:桃園三結義、一諾千金……
(5)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字義:在天下人都尚未憂慮之前,就先憂慮;在天下人都覺得快樂之后,才覺快樂。
舉例:大禹治水、許多愛國的仁人志士……
③學生座談,發表自己的意見:
a、居里夫人說:“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奮斗。”
梁啟超說:“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張潮卻隨筆寫下:“人莫樂于閑”。“閑”能讀書;游名勝;交益友……
快樂是我們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細翻自己人生的扉頁,想必有許多事令你痛苦或快樂,請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談談自己對苦與樂的認識。
七、結束語
記得在畢淑敏的《孝心無價》一文中讀到這樣一句話:“我不喜歡一個苦孩子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后,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是啊,常常聽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聽到有人埋怨社會,但他們可曾想過自己對長輩、對集體、對社會盡了多少責任呢?同學們,你們想過這個問題嗎?今天,讀了這片課文后,我想大家都應該好好想一想:“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這是本文的中心論點,也是學習本文后我們最大的收獲。
八、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第三、四題。2:做好課外資料書相關練習。
上一篇:《最苦與最樂》同步練習(2)
下一篇:《最苦與最樂》教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