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嘆三十三《不亦快哉》讀后感
注:
金圣嘆,原名金采,字若采。明神宗萬歷三十六年戊申三月初三日降生,這一天俗傳是文昌君的生日,因此他被看作是文曲星降世。他很小就補為博士弟子員,但不久即因為歲試之文怪誕不經而黜革。后來頂金人瑞名,才考中了一個秀才。
清朝鼎革以后,改名喟,字圣嘆。這個名字出自《論語·先進》,孔子讓他的學生各言其志,子路、冉有、公西華都表示要建立一番政治功業,唯獨曾皙(點)追求的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適性自由。聽了幾個學生的講述,“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金圣嘆用這個故事為自己取名,并非如后人所推測的他認為自己可以得到圣人的贊嘆,盡管這種解釋也許更加符合后人觀念中金圣嘆的形象。作為一個符號,這個名字是想對世人表明,名字的所有者是一個鄙棄功名,追求逍遙的名士。當然,也是一個狂者。
上一篇:王力《勸菜》閱讀
下一篇:讀《伊索寓言》同步百分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