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之同類題材的不同寫法
第一單元 同類題材的不同寫法
一 時間篇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
1、了解題材相同,寫法不同,語言運用也不同。
2、掌握劫、顱、躺、徘、徊、裸、耶、掣等8個字。
3、感受時間的寶貴。
(二)能力訓練:
初步學會分析比較同一題材不同寫法的文章。
(三)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時間的寶貴。
二、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李大制及朱自清兩位作者的基本情況。
會讀、會寫、會用“劫、掣、顱”等3個字。
會運用“風馳電掣、歸宿、淵源、遙相呼應”等詞語。
學會“尋找支撐句閱讀法”,并據此了解《“今”》文的主要內容及寫法。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教學。
1、設計情景:通過想象,采用比喻的方法,運用“時間是_____(形象的名詞)的句式,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時間,并簡述理由。
時間是老人,因為它記錄著歷史的滄桑,演繹著人類的文明。
時間是流水,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因為它都是一去不復返的,正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
作者簡介(對照注釋)
李大制: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五四”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②朱自清: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字佩弦,江蘇東海人,其散文以語言洗煉、文筆秀麗著稱,其中《春》、《背影》、儲塘月色》、(綠》及(匆匆》等都曾入選中學語文課文。
(三)整體閱讀——比較兩文的相同點。
1、《“今”》的真實含義是什么?《匆匆》描述的對象是什么?
“今”就是“現在”,也就是“時間”。“匆匆”描述的對象是“時間”。
兩文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道理?
《“今”》和《匆匆》兩篇文章都是曉喻人們要珍惜時間。
小結:比較閱讀的一個方面是尋找相同點,因為沒有相同點的兩篇文章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的話,就失去了比較的基礎與意義。
分析《“今”》
聽錄音朗讀《“今”》思考:文章圍繞主題寫了哪些內容?
掌握詞語
請給文章換一個題目。要求:用論點為題,并從文中找出理由。
明確:中心論點:世間最可寶貴的就是“今”;分論點:“今”最可寶貴;“今”最易喪失;過去未來皆是現在。
分析結構
中心論點 正面闡述時間最可寶貴②
世間最可寶貴的就是“令” 反面闡述時間最可寶貴③
過去未來皆是現在,故時間寶貴④
閱讀方法歸納:
“尋找支撐句閱讀法”,即尋找文中圍繞中心從不同角度進行闡述的關鍵句。 如本文的分論點,它適用于有段落中心句的議論文和說明文。
(七)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注釋和查字典,會運用“涔、潸、徘、徊、裸、伶俐”等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