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之同類題材的不同寫法
板書:
課文
內容
項目
《求知如采金》
《那一座“黃金屋”》
相同點 題材相同:有關求知問題
語言相同:生動形象,既運用了大量的成語,又 有整散結合的句式
運用手法相同:運用比喻。
不同點 文體不同 議論文 散文
表達方式不同 議論 記敘、描寫、議論、抒情
結構不同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從“深圳圖書館的介紹與人們求知得熱情”中表明中心
【課后摘記】:在第一課已指導比較閱讀方法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去比較這兩課的相同與不同,效果將更好。
三 友誼篇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
進一步了解同一題材可以用不同寫法進行寫作。
掌握“諍、琢、諱、袒、罩、茄、柑、獷、湘等9個字。
能力訓練:
初步學會用不同寫法寫相同或相似的題材。
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什么才是正確的真誠的友誼。
二、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會運用“諍友、切磋、琢磨、諱莫如深、熏風、扉頁、粗獷”等詞。
討論明確《勇于當諍友樂于交諍友》一文的結構及論證的過程。
分析明確《一曲友誼之歌》一文的詳略處理以及材料與中心的關系。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一提起友誼,同學們首先想到的便是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等,這一切確實是友誼的標志與象征,但不知同學們是否看過下面這個故事
諍 友
吳大司馬呂岱卒,年九十六。始岱親近吳郡徐原,慷慨有才志,岱知其可成,賜巾 ,與共言論,后遂薦拔,官至侍御史。原性忠壯,好直言,岱時有得失,原輒諫爭,又公論之;人或以告岱,岱嘆曰:“是我所以貴德淵者也!”及原死,岱哭之甚哀,曰“徐德淵,呂岱之益友,今不幸,岱復于何聞過!”談者美之。(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①諍友:能直言規勸的朋友。②呂岱:字定公,海陵(今江蘇泰州市)人。他是三國孫吳的名將,戰功卓著。③親近:即親隨。④巾:頭巾。 (gou)泛指衣服。⑤侍御史:漢官名。負責舉劾非法、督察郡縣等工作。⑥得失:偏義復詞,“得”為陪襯,“失”是意義所在,即過失,失誤。⑦輒(zhe):總是,就。諫;規勸,勸阻。爭:爭辯。⑧貴:尊重。德淵:徐原的表字。⑨于何:從何處,從哪里。過:過失。
(二)釋題:《勇于當諍友樂于交諍友》
解釋“諍友”的含義。
直爽地勸告。凈友:能直言規勸的朋友,即善于開展批評的朋友。
題目交代了幾層含義?有什么作用?
題目交代了兩層含義:應該做怎樣的朋友和應該交怎樣的朋友。
作用:點明了全文的中心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