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之同類題材的不同寫法
(三)學生自讀課文,解決字詞,理清結構。
(1)快速閱讀課文,掌握詞語
(2)對照評點,整理文章結構,列出提綱。
結構提綱:
中心論點:勇于當諍友,樂于交諍友,是正確處理朋友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開頭(第1段詮釋“諍友”的概念,提出中心論點。(開宗明義,言簡意賅)
中間(2-4段):論證部分,從正反兩方面論證中心論點。
正面舉例論證:簡述呂岱與徐源之間的故事,論述他們之間友誼的可貴,并以話作結: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批評。
反面舉例論證:今天有些青年人種種不正常的交友表現,并指出其危害。
結尾(5-6段):緊扣題目,先是要求自己做朋友的“諍友”;再是希望自己能得到“諍友”。
總結。
議論文的結構一般由“引論一本論一結論”三部分組成。其本論部分則可呈并列式或層進式展開。請對照所列提綱,小組討論分析本文結構的特點。
本文的引論部分,從一般人不熟悉的“諍友”概念入手,引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在中心論點的表述上,用了肯定的陳述句,觀點鮮明。
本論部分則采用并列式的結構,運用典型而具有說服力的正反對比論證的形式,很有借鑒作用。
結論部分呼應開頭,運用設問的方法和抒情的筆觸,發出號召,不同于一般的議論文的結尾,新穎而值得借鑒。
(四)分析論證過程。
所謂論證,就是運用論據,通過分析來證明論點的正確性,它是連接論點與論據的紐帶和橋梁。以2-3自然段為例分析:
用簡潔的語言概述論據,并說明表達手法的特點。
哪些句子屬于對論據本身的議論?是如何議論的?
哪些句子是推而廣之,指出這~論據的普遍意義的?
哪句屬于過渡句?
引用話有什么作用?
論據:寫了呂岱與徐源的友誼,既寫了徐源公正無私地批評規勸呂岱,又寫了呂岱正確對待徐源的批評。
議論性句子;“為人坦率耿直,真誠地對朋友負責,這是徐源的長處。而喜聞己過,樂于從朋友的批評和規勸中發現自己的缺點錯誤,也可看出呂岱的胸懷。”這里先贊美了徐源對朋友坦率、耿直、真誠的品質,再贊美呂岱謙虛、坦蕩的胸懷。是對論據本身的議論。
引申:“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了過失,在別人的幫助下及時發現并進而改正,就意味著新的進步的開始。……這一條對朋友雙方都大有益處。”指出了其普遍意義。
過渡句;“他們如此處理朋友間的關系,不僅在當時。即使在今天也是難能可貴的。”使結構顯得更為嚴謹。
引用話的作用:進一步強調朋友間互相幫助、互相批評的重要性,使文章更顯說服力。
分析《一曲友誼之歌》一文的詳略處理。
1、文章詳寫什么?略寫什么?為什么這樣處理?
詳寫了班主任及班里同學來我家看我生病的孩子,這里又著重寫了慰問信信封上的題詞,賀卡上的視語及簽名。略寫了兒子及我們全家的感激之情。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因為文章所要表現的中心是歌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純真友誼。
小結兩種文體的結構特點。
第二課時
一、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勇于當諍友樂于交諍友》概述及議論性語言的特點;
找出《歌》文描述性及抒情性的語言,領會其生動性與感染力。
能根據要求作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導人教學。
上節課我們著重從文章的結構及文章內部的邏輯關系的角度導對兩篇課文進行了分析,這節課,我們著重品味一下兩文的語言,然后利用文后練習一進行遷移訓練,在此基礎上,再編寫文提綱,按要求作文。這便是本課時的學習任務。(二)品味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