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全集之同類題材的不同寫法
第8節,理想能使“平凡的人”變成一個“大寫的人”,這就是理想對于“人格”的重要意義。
第9節,理想對于“罪人”“浪子”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說它如“還魂的仙草”,如“慈愛的母親”一點也不為過。
第10節,運用兩個擬人的說法,抒說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丟棄理想。
第11節,直抒胸臆,寫出了“英雄”和“庸人”在失去理想后的“可厭”“可笑”。
第12節,形象地祝愿理想的實現,“開花一甜果”,“抽芽—有濃陰’”,在“春色正好”“太陽正晴”的大好季節,“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真摯激越,催人奮進。
小結:總之,整首詩運用了“石”“火”“燈”“路”“珍珠”“羅盤”“鬧鐘”等物象,形象地表達了理想對于人生的重大意義。同時,又運用直抒胸膛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抒寫了理想的意義,寓哲理于生動的描述之中,寓情感于深刻的哲理之中,議論形象化,抒情哲理化。
(三)朗誦訓練。
(l)熟悉朗誦。
目的:為熟悉詩歌的內容,力求讀流利,不讀錯、讀破,為下幾步朗誦打下基礎。
形式:讓學生自由地讀,規定在3分鐘以內完成。
(2)理解朗誦。
在詩歌內容分析的基礎上,在第一層次的熟悉朗誦的前提下,作一些朗誦指導,用語氣、語調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又通過朗誦來進一步理解作品所表達的哲理與情感。
指導:①根據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將朗讀的音調定位為激昂。②結合詩句的語言環境,區分并讀出陳述、疑問、祈使、感嘆等句式的不同語氣、語調。③把握節奏,注意聲音的輕重高低和語間停頓。掌握好語法重音與邏輯重音。
形式:學生分小組進行朗誦,同組之間互相點評與糾正,力求人人能流暢、抑揚頓挫地進行朗誦。教師作巡回指導。
(3)感情朗誦。
在4人小組朗誦的基礎上,挑選不同層面的同學在全班朗誦,強調感情,并可以適當帶有手勢,屬于表演性的朗誦。朗誦結束后,應讓學生針對朗誦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點評:①普通話的準確率。③節奏、音調的把握程度。③感情的處理是否恰到好處。通過以上三個層面的朗誦,由低到高,朗誦的效果,特別是朗誦的感染力也越來越好,故全課時的設置能充分體現“說”的訓練,培養聽說能力。
小結。
布置作業。
課外搜集有關“理想”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以拓展視野,培養各方面的能力。
學生以“理想”為主題,以“乘上理想之馬”為題,寫一篇講演稿
【課后摘記】本次練筆出了許多精彩的講演稿,這說明學生在本節課中的朗讀和復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字詞句系列訓練】
語言要準確(2課時)
一、訓練目的:
能根據表達的目的、文章的題旨(中心)、表達對象的個性和說話的特定環境合理選用修飾語和詞語。
能根據表達的角度、表達的重點和前后文意,合理組織句子,以防出現歧義。
能運用規范的修改符號來修改文章。
二、練習提要(見教參)